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现状的分析,找出信息服务滞后瓶颈问题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争取抓住农村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叠加时期”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更好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带动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业信息平台;问题;公共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36-02
近些年来,我国无论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开发方面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更好的搞好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信息服务滞后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亟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信息平台服务的运行状况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由该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水平决定。我国农业发展有这样的特点:农业区域广阔、各地农业资源差异巨大、农业技术应用不充分、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低下和农业投入不足等。与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相比,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处于分散、小规模生产的状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极低,市场经营能力很弱,虽然财政支农支出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张,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不断下降,总的来说,作为一小块“蛋糕”的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整个“蛋糕”相比是不够大的,而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资金却又是这一小块“蛋糕”的一部分,所以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合理比例现状自然对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合理构建是不利的。
(二)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较弱
据统计,2006年年底全国共建设完成5000个乡镇的信息站点,服务400—500万农户,惠及上千万农村人口,至2009年年末,全国已共建设完成10000个乡镇的信息站点,服务1000万农户。但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农村地区的电话、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等的普及率较低,互联网、计算机对广大农民来说,还是“用不起”也“用不了”,电视、广播等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农业信息实用性不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资源开发整合滞后,针对性不强,由于我国农业管理体制不合理,造成信息生产割裂、失真,严重制约了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这不仅限制了农业信息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也给信息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农业信息的采集上,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对农业信息体系缺乏统一管理,内部各种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等问题,另外信息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也是诸多问题中较常见的。
(四)农业经济组织比较分散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大多限于村级,乡镇,经济实力薄弱,缺乏健全的组织网络,更高层次的经济组织在生产领域中未形成气候,覆盖区域的狭窄和组织数量的不足,使农业经济组织难以实现为农业服务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兴办经济实体,健全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二、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公共性、服务性缺失的深层原因
农业信息服务中公共性这一本质要求可以理解为:公开、公正、公平。农业信息平台作为准公共物品理应做到公共、公正、公平,然而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公共性、服务性缺失,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地方政府和农户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信息冷漠,尚未形成“信息饥渴”的信息需求状态。
(二)服务模式针对性不强
我国已有的服务模式确实促进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但是我国推行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大部分都是改进农村基础设施的,而且多是以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为中心开展的,并且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所以容易出现农民不会用、想不到使用甚至排斥使用等问题,最后造成资源被闲置、浪费。
(三)服务主体缺失
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的农业信息平台,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农业信息平台环境中各个服务平台之间尚没有被系统化和组织化联系起来,不但致使农业信息被重复整理、研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使得农业信息服务所存在的需求空缺被遗漏或忽略。信息用户的利益诉求无法被满足,资源的浪费和信息需求被遗漏都属于公共服务视角下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以公共服务为核心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框架构建
要解决以上问题既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又需要各组织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还需要有重点、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和步骤,完善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一)寻求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发达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的启示表明,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获得各种投入与补贴,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农业信息平台作为公共物品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是必然的,所以应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夯实农业信息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首要条件,是保障农业信息服务高效快捷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物质基础。考虑到农业信息服务的公共性本质要求,在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求所整合的农业科研信息资源要在一定的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下通过网络化平台,面向全国农业科研系统提供服务。
(三)活跃我国农业信息市场
要根据农业科研信息的特点分别采取完全开放、分级开放等不同形式为社会服务,既可以增加农业信息市场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也可以收回部分信息开发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量和动力。
(四)坚持以我国农业信息需求者为主导
由于我国劳动力素质低,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显得比较困难,造成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竞争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民作为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和接受主体,必须要增强他们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
总而言之,应该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站在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使用主体——农民的位置上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在保证农业网络信息平台不断完善的同时做好其他信息传播渠道的补充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翟秀文,郭萍,杨玉修.信息经济——21世纪的全新经济形态[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99—213.
[2]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2.
[3]刘振兴.如何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时代,2007(6):66—69.
[4]李道亮.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发展政策[J].新年新趋势,2008(1):74—77.
[5]耿华,李丽颖,赵亚彬,任庆海,于晓霞.用农业科研信息化创新平台推动农业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235.
(责任编校:田静)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业信息平台;问题;公共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36-02
近些年来,我国无论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开发方面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更好的搞好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信息服务滞后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亟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信息平台服务的运行状况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由该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水平决定。我国农业发展有这样的特点:农业区域广阔、各地农业资源差异巨大、农业技术应用不充分、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低下和农业投入不足等。与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相比,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处于分散、小规模生产的状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极低,市场经营能力很弱,虽然财政支农支出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张,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不断下降,总的来说,作为一小块“蛋糕”的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整个“蛋糕”相比是不够大的,而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资金却又是这一小块“蛋糕”的一部分,所以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合理比例现状自然对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合理构建是不利的。
(二)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较弱
据统计,2006年年底全国共建设完成5000个乡镇的信息站点,服务400—500万农户,惠及上千万农村人口,至2009年年末,全国已共建设完成10000个乡镇的信息站点,服务1000万农户。但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农村地区的电话、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等的普及率较低,互联网、计算机对广大农民来说,还是“用不起”也“用不了”,电视、广播等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农业信息实用性不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资源开发整合滞后,针对性不强,由于我国农业管理体制不合理,造成信息生产割裂、失真,严重制约了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这不仅限制了农业信息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也给信息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农业信息的采集上,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对农业信息体系缺乏统一管理,内部各种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等问题,另外信息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也是诸多问题中较常见的。
(四)农业经济组织比较分散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大多限于村级,乡镇,经济实力薄弱,缺乏健全的组织网络,更高层次的经济组织在生产领域中未形成气候,覆盖区域的狭窄和组织数量的不足,使农业经济组织难以实现为农业服务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兴办经济实体,健全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二、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公共性、服务性缺失的深层原因
农业信息服务中公共性这一本质要求可以理解为:公开、公正、公平。农业信息平台作为准公共物品理应做到公共、公正、公平,然而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公共性、服务性缺失,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地方政府和农户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信息冷漠,尚未形成“信息饥渴”的信息需求状态。
(二)服务模式针对性不强
我国已有的服务模式确实促进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但是我国推行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大部分都是改进农村基础设施的,而且多是以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为中心开展的,并且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所以容易出现农民不会用、想不到使用甚至排斥使用等问题,最后造成资源被闲置、浪费。
(三)服务主体缺失
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的农业信息平台,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农业信息平台环境中各个服务平台之间尚没有被系统化和组织化联系起来,不但致使农业信息被重复整理、研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使得农业信息服务所存在的需求空缺被遗漏或忽略。信息用户的利益诉求无法被满足,资源的浪费和信息需求被遗漏都属于公共服务视角下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以公共服务为核心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框架构建
要解决以上问题既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又需要各组织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还需要有重点、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和步骤,完善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一)寻求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发达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的启示表明,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获得各种投入与补贴,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农业信息平台作为公共物品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是必然的,所以应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夯实农业信息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首要条件,是保障农业信息服务高效快捷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物质基础。考虑到农业信息服务的公共性本质要求,在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求所整合的农业科研信息资源要在一定的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下通过网络化平台,面向全国农业科研系统提供服务。
(三)活跃我国农业信息市场
要根据农业科研信息的特点分别采取完全开放、分级开放等不同形式为社会服务,既可以增加农业信息市场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也可以收回部分信息开发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量和动力。
(四)坚持以我国农业信息需求者为主导
由于我国劳动力素质低,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显得比较困难,造成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竞争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民作为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和接受主体,必须要增强他们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
总而言之,应该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站在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使用主体——农民的位置上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在保证农业网络信息平台不断完善的同时做好其他信息传播渠道的补充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翟秀文,郭萍,杨玉修.信息经济——21世纪的全新经济形态[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99—213.
[2]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2.
[3]刘振兴.如何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时代,2007(6):66—69.
[4]李道亮.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发展政策[J].新年新趋势,2008(1):74—77.
[5]耿华,李丽颖,赵亚彬,任庆海,于晓霞.用农业科研信息化创新平台推动农业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235.
(责任编校: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