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林烟雨品老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就已萌生去福鼎一些寺院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品一杯法师冲泡的禅茶,感受肃穆古刹所带来的禅韵茶境。只是每次去福鼎总是匆匆来又匆匆去,始终未能了却心愿。这次借由与“品品香”商议茶事之际,得缘来到了烟雨朦胧中的栖林寺,在一杯老白茶的意蕴中,感受到了“栖林烟雨”的千古绝唱,可谓是悠哉吃茶来,乐哉吃茶去。来与去,既是时空的转换,又是与栖林寺住持德清法师的一种缘分。
  春雨随着微风慢慢飞扬,形成淅淅雨丝、沥沥雾气,给雾中栖林寺的山色蒙上了一道靓丽的色彩。这,就是福鼎千古绝唱的“栖林烟雨”,也是福鼎桐城八景之一。当年南宋诗人王十朋因北上临安面君路过这里,久闻栖林寺名而驻节留宿,亲自体验了“栖林烟雨”的妙境,兴赞一首寓意深远的诗作:
  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
  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
  正是这首诗韵清新、禅之意味浓郁的佳作,遂为后人喜爱而传唱不绝,成就千年古刹“栖林烟雨”的一段历史佳话。
  在去栖林寺的路上,听随行开车司机说,栖林寺的德清法师存有二十几年的老白茶,一般不太轻易示人,只有有缘之人方能享用这极其珍贵的白毫银针茶。司机的不经意一说,却让我怦然心动。学生雯雯在一旁显得非常自信:“我和德清师父很熟,想必一定能喝到这杯茶。”话虽如此,但我还得装作轻描淡写地告诉雯雯:“诸事随缘”。
  汽车经过栖林寺牌楼大门,缓缓盘坡而上驶进了肃穆而又安详的栖林寺院。在一处曲径通幽的小竹园里停留,雯雯急忙打电话给德清法师,问是否在寺院丈寮,法师回答说正在赶往寺院途中,并嘱咐雯雯带客人到茶寮室自行泡茶,稍后一起用午斋。雯雯转述此言时,心中甚喜!
  一泡茶的功夫,德清法师笑容可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身边还带来了一位山西茶客。茶人相聚,自是缘分,大家与德清法师合十互道吉祥后,便围绕着禅与茶的话题渐渐展开。德清法师告诉我们,栖林寺过去寺产中就有茶园,僧人采茶、制茶是为常态事务,这在福鼎大部分寺院里具有普遍性。“文革”后茶园变为生产队的财产,出家人走的走,散的散,别说制茶,连茶也没得可采。说到这,德清法师微笑地叹了叹:“说起来,这些都是遥远的往事了。”从德清法师的笑声中我们感觉到他的亲近可人、乐观平和,看来这泡老白茶是喝定了!果不其然,当德清法师得知我们想品一品他留存了二十多年的老白茶的愿望后,不假思索地道出一声“好!”随后便走出茶寮取茶而去。那份诚意、那份慈悲,让在场人不约而同地沾沾自喜:“茶聚有缘人啊!”
  不一会儿,只见德清法师双手捧着一罐老白茶而来,顿时把茶寮短暂的宁静给打破了。雯雯是白茶仙子,自然担当冲泡老白茶的重任。储存二十多年的老白茶,尤其是白毫银针已变得非常稀有,实际上它的药用价值远大于品用价值,就连福鼎本地人也在到处寻觅老白茶的芳踪,谁家有个头痛发热之人,都会选择老白茶解之,久而久之,自成习俗。
  老白茶一经沸水催热,刹那间立刻变得乌黑——像墨。从生化原理分析,越久越黑。随着雯雯娴熟手法的几番起落,药香味弥漫在了幽静清妙的茶寮室。闻之细品,品之细问,此茶朴真至昧,入口回韵,大有尘嚣尽涤、物我两忘的妙曼之觉。德清师告诉我们:“这款老白茶是他在太姥山礼佛时,一位同僚方丈悉心珍藏赠与少量,今日有缘与大家分享,实感幸甚。”德清法师谦逊有加,不由让人心生感念。雯雯说:“冲泡品享两次,随师用斋后,再在炉中烹煮细啜,如何?”德清法师赞同,大家随之附和。
  德清法师在斋堂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可口清香的饭菜,我们把这份感恩记在了心里,但也毫不客气地实行了“清盘”政策。听德清法师说,蔬菜是寺里租地在寺外自种,由居士们打理,由于出家人不多,倒也自用有余。
  午斋后,跟随德清法师的脚步走出山门,感受西林烟雨里的独特韵味,也让我们沾染一下王十朋诗中的古意。栖林寺院的周边,老松翠竹随处可见,林间的茶芽也开始绽露清嫩,这里四季花香不绝,景色迷人。在与德清法师漫步交流中得知,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的古老栖林寺,远近闻名,但自宋以后屡有兴废。栖林寺地处桐山溪北地带,背靠景色如画的鳌峰山,抬头望去,一条小路弯曲向上,与福鼎另外一座有名的昭明寺遥相呼应。
  此时,细雨朦胧中的禅院,更透着一种清雅、淡远的意境。在建的大雄宝殿初具规模,与山腰上的琉璃光殿上下守望。曲折回廊,充满着佛家清宁的文化气息。抬头仰望,山色如黛的鳌峰山,烟霭漫如轻纱,幽谷烟雨弥漫,眼前的烟花迷离山色,实在惹人动情。
  “煮老白茶去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下惊醒了沉醉在“栖林烟雨”景致中的梦幻人。老茶度化有缘人,去茶寮聆听法师开示,于是大家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向茶寮走去。
  斋后一碗茶是谓“和尚家事”,我等茶一碗,是谓对德清法师的肃然起敬和对老自茶的迷恋。今生有缘,不仅在经声朗朗的栖林寺品到了一款真正的老白茶,也亲身体验了古人笔下“栖林烟雨”的妙境,心境油然会意在千古栖林寺悠悠的钟声之中,梵音中忽然感悟“端起茶杯,放下一切”的妙义,继而走向了一条让人神往的禅心茶路。
  栖林寺的一碗老白茶,茶汤里承载了千载栖林寺的烟雨朦胧,浸润着栖林寺晨钟暮鼓的经声朗朗,在天下禅林景观中,栖林寺那一味禅与一碗茶的内涵愈加变得浑朴厚重。
其他文献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杜子美的诗勾勒出的是难以被定格的美,其心事的苍凉一览无遗。一组茶席构建一方天地,彰显主人的品味与茶于主人的滋养。在画家林深的渊渊堂,一件件渗透着历史气息的器物所构之席,将隽逸的华美牢牢定格。于此安然闲静的席间,心淡泊辽远,茶、不沁心入神。  大梦  茶品:纯种奇丹  茶具:老泥料紫砂壶、宋代粗陶茶海、清代酱釉建水、仿汝窑茶杯、日本全利老店锡制盏托、清代青花缠枝壶承、
期刊
很多讲究生活品质、热哀于考古和怀旧的人,喜欢温习80年代的国产译制片,为里面的配音味道着迷,《王子复仇记》、《追捕》等可以随口来上几段,这跟资深茶友喝老茶、追老茶,追有时间沉淀的稀缺茶品有些类似,他们都是像追一门手工艺品一样执着,因其需要雕琢,需要时间淬炼,属于细嚼慢咽的慢生活,让人放松冥想,和商业化生产线有些格格不入。然而,老茶常有。配音这门艺术却即将消失。  配音这门工艺是和有声电影的出现一起
期刊
我熟识的茶人圈里,在白茶这个领域,年纪尚轻的林陈君有着无可争议的资质。她的资深,源于十年如一日对白茶的坚守。黄庭坚在他的《寄黄几复》中写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林陈君将青春的十年蕴藏在白茶温润的茶汤中,也把对白茶的倾慕演绎到了极致。  “咱们先用壶喝泡3年的寿眉润润口,然后再煮10年的白牡丹。”每次见到林陈君,她总能很贴切地安排好每一款要品饮的白茶。在南方的梅雨季节里,这两款
期刊
中学语文老师杨扬似乎有点“不务正业”。她很爱茶,除了深情的书写,还热衷于做茶。每年春天,她都会亲手做几份茶,送给亲友品尝,而且还会在包装袋的封口处钤上自己的私章。当亲友们喝到她的私房茶时,她就很有成就感。  “竹新”  杨扬的家在政和县城关的一栋有些老旧的单元房里。我们到她家门口时,她正在批改卷子。她的书房并不大,陈设也十分简单,一柜书、一台电脑、一个茶盘,就是她业余生活的全部。  她找来两只颇为
期刊
喝茶是饮食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饮”摆在“食”前面,可以想见“饮”比“食”还重要。但“饮”虽重要,也不能无限地释放、不断地释放,要有所节制;没有节制的喝茶,反而会带来害处,所谓“过犹不及”,甚至于会把喝茶变成玩茶:玩茶虚耗,产生“负能量”,终至玩物丧志的地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论时间、能力或财物,都是很有限的,不能无限地释放,不要做“负能量”的事。  中国饮食文化里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指饮食生活方式
期刊
有个角落,无人无声无尘埃,如同梦境般一尘不染,有本书,披着温暖的外衣,装着丝绒般轻盈纯洁的爱情,还有一杯茶,指尖划过冰凉温润的杯沿,闻见流淌的芳香,看见自己得到满足安放的灵魂。  这是一杯名唤为“空谷幽兰”的武夷山岩茶,名字很美,应是如幽兰般珍稀。兰花的香气如“幽灵”般,时隐时现,时远时近,飘荡在山谷中,那撩人而带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有诗曰“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
期刊
目前我们最着急的是茶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定位得不够正确,那继续发展的道路就不知道如何开拓。要有人专心探讨这个问题,最适当的是高等院校成立茶文化研究中心从事这项研究,一方面研究工作本来就是学校的职责(包括私立院校),一方面有这样的研究工作才能带动有机的教学功能。  一、茶文化学科的基本架构:茶文化是以茶为核心,这里的茶包括泡茶、奉茶、品饮三部分,即吾人说到“茶”这回事所包含的内容。要成
期刊
正值三月春暖花开时,我们踏上了白茶日探寻之旅,在寻茶园、访茶人的同时,大家收罗了福鼎与政和两地一、三、六、九年份的白牡丹茶样。回福州后,我们便邀请原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荣冰等人前往茶乐轩茶馆,共同感受两地白茶的特色。  此次品鉴会共八款茶,取3克的茶样,以一、三、五分钟时间出汤,分别从汤色、香气、滋味等方面对几款白茶进行品鉴。  福鼎与政和的地理条件不同,而制作白牡丹的树种也差异较大,不同
期刊
闽北政和,千年之前因茶得名,拥有一部关于茶叶的清香史。宋代,政和白茶白毫银针是北苑贡茶极品,甚至被制作成“龙团凤饼”,成为当时的顶级茶叶;宋政和五年,关隶县直接进贡茶叶,宋微宗品后“龙颜大悦”,将其年号“政和”赐为县名。  行走在政和的山水村寨间,无人不称颂政和的美丽。  政和之美,美在那一座座气韵流长、写满诗情画意的廊桥,人们把千年的情愫与信仰都安放于此;  政和之美,美在那如玉剑入土、碧花飞天
期刊
2014中国(沈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紫砂、陶瓷、茶具用品展,将于5月29日-6月2日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展览面积13000m2,设有800个国际展位。这是全球茶业第一展首次落户沈阳,来自海内外的茶企、茶商及经销商将为沈阳市民奉上一场绚烂多彩的盛宴。  2014年的茶展行业竞争将会呈现白热化,必将出现一次大的洗牌,一批缺乏竞争力的茶博会将推出市场。在展会经济火爆、茶展泛滥的时代,“专业“成为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