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都为扎堆狂

来源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一走进办公室,我就闻到了一股怪味。不用说,艾森导演又没有将自己吃完的饭盒扔下楼。他还将几个饭盒一字排开,美其名曰:做研究。
  “终于成功啦!各位,刚才我偷偷打开看过,最左边的饭盒底下藏有两只健康活泼的蟑螂。现在我们来猜猜右边饭盒下是否也被蟑螂占领!”
  大家都没猜蟑螂的心思。艾森导演只好点名发问:“托尼,你觉得呢?”
  “我……你觉得我应该怎么觉得?”我机智地将话题抛了回去。
  “说有!”
  “嗯,那有!”
  “我们的托尼猜测右边饭盒下也有蟑螂。现在就到了揭示答案的时刻——嘿,一只都没有!”
  接下来,便到了艾森导演卖弄蟑螂知识的时间——
  酷爱躲猫猫
  蟑螂社会实行的都是民主制,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它们会用有商有量的方式——伸着触角,互相走动着,触碰身体交换信息。不过作为一只蟑螂,一般也不需要处理什么大事,它们所涉及的问题不是有关遮蔽物,便是有关食物。
  说到遮蔽物,就必须讲到蟑螂的“躲猫猫”爱好。它们最喜欢钻到犄角旮旯里躲起来,伺机而动。蟑螂躲藏时还喜欢扎堆,这可不是单纯地为了凑热闹,而是因为好处多多。首先,方便找对象——缘分可能就在转身后;其次,容易沾光揩油,跟着大家找到食物;第三,在干燥的环境中聚在一起还能保湿;等等。
  不过,扎堆也要讲科学。
  “哇,前面有个遮蔽物特别棒特别理想化,我喜欢!”“我也喜欢!”
  如果遇到这种“蟑见蟑爱”的遮蔽物,蟑螂们会如何扎堆呢?
  扎堆的哲学
  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特意征集了一些蟑螂“志愿者”,将它们放进一个特制的圆盘中,并在里面建造了两个条件完全一样的“保护伞”,看蟑螂们如何“扎堆”。
  起初,迷茫的蟑螂们会在圆盘里到处乱爬,互相探听消息,没多久它们就开始在遮蔽物下聚集了 。
  这时候,你会发现蟑螂扎堆会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逻辑。
  如果蟑螂的数量比其中一个遮蔽物的容量小,它们会热热闹闹地挤在其中一个遮蔽物下,眼睁睁看着另一个成为“闲置房”。
  如果蟑螂的数量大于其中一个遮蔽物的容量,而小于两个遮蔽物的容量。蟑螂会不会像之前一样,把其中一个占满,剩下的躲在另一个遮蔽物下?你猜错了,这时候蟑螂会平均分成两队,分别躲在两处。
  如果现在再放进一个遮蔽物,蟑螂会不会平均分配到3个遮蔽物里面去呢?不然。如果遮蔽物的容量不够大,蟑螂将在其中的两处做平分,而让第三处空着。如果遮蔽物的容量足够大,能容纳全部蟑螂,那么它们都将挤到一物,而让另两处空着。
  总之,蟑螂扎堆的首选是:最好大家都能聚集到一起。如果一个地方搁不下,再慢慢把同伴分出去。长久以来,蟑螂们都遵守着这种游戏规则。
  蟑螂群里有“内鬼”
  假如现在出现一只特立独行的蟑螂,非要别出心裁不可,又会怎样呢?
  要知道这样有个性的蟑螂实在很难找,所以研究人员干脆选择了一只机器蟑螂扮演这个不寻常的角色。说实话,机器蟑螂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蟑螂,倒像一辆玩具汽车,不过蟑螂的眼神很不济,只要让机器蟑螂带上蟑螂的味道,它们就会认为是同伴,有事也会征询它的意见。
  蟑螂都喜欢阴暗潮湿的遮蔽场所,那是蟑螂开派对最好的地点。可是混迹其中的机器蟑螂却没这个嗜好,它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下,偏偏“喜欢”更亮的遮蔽场所。
  “嘿,哥儿们,别去那里,那里又黑又湿,我好害怕!来这里吧,这里明亮又干燥!”机器蟑螂的行为不停地传播这样的信息,那些耳根子软的真蟑螂渐渐被忽悠……最后,在“内鬼”的误导下,蟑螂群的喜好出现了反常。它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竟然集体扎堆到了更亮的遮蔽处。
  蟑螂后遗症
  听艾森导演念叨了蟑螂一整天,我发现自己好像患上了“蟑螂扎堆后遗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发现自己不会乘坐电梯了。
  楼里共有两部电梯,一左一右,容纳人数、安全系数以及到达时间完全一样。
  我第一次乘电梯的时候情况是这样的。
  等电梯的人明显少于其中一部电梯的容量,于是我禁止大家乘坐第二部电梯,试图把所有人赶进其中一部。结果,我被揍了。
  第二次乘电梯时,等电梯的人明显多于一部电梯而少于两部电梯的容量,而大多数人都挤在其中一部。于是我拦住电梯不让走,直到确保两边人数平均后才打算放行。结果,我又被揍了。
  第三次……我便开始爬楼梯,并从此坚持爬楼梯。
  所以说,看本文强身健体,学蟑螂万寿无疆。
其他文献
这是动物界第一次全体动物代表大会,会议旨在集合每种动物的聪明才智,在动物界展开一次轰轰烈烈的劳动技术革命。  大会一开始,以高智商著称的黑猩猩就站在了台上:“人类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我们虽然落后,但只要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就一定有机会赶上时代的步伐!我知道,在我们中间已经有很多成员会使用工具了,这就是我们的进步!今天,咱们不妨先把各自的工具展示出来,互相交流一番……”  海獭的宝贝石头  黑猩猩
期刊
3月1日,英国诺福克海岸的100多只小海豹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国际海豹日。看着它们在大海中尽情嬉戏的样子,谁也不会想到,就在短短的3个月前,这些小家伙曾经遭遇了一次极其恐怖的大风暴,差点儿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风暴来袭,无路可逃  时间倒回到2013年12月5日,一场60年来最严重的风暴袭击了英国。狂风以每秒上百米的高速怒吼,环境署一遍又一遍地发布洪水警报和居民疏散通知,新闻报道不间断地刷新最新灾
期刊
数年前的美国纽约罗森达尔小镇,一个废弃的石灰石矿井中曾栖息着约10万只蝙蝠。然而,在经过2008年一场致命疾病的侵袭后,该矿井中的蝙蝠几乎灭绝。此后,这种诡异的生物灭绝事件又在其他各地洞穴接连发生……  对此,咕噜博士正疯狂探究,想尽快查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走进蝙蝠“集体宿舍”  为了亲眼目睹蝙蝠洞里的情形,咕噜博士给老朋友科里连打了8个电话,这位大名鼎鼎的自然保护协会洞穴研究专家才答应带上咕噜
期刊
“各位,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这回要拍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制作!”艾森导演信誓旦旦地说着这句听起来有点儿耳熟的话,“我们要着重突出‘天人同乐,人畜共欢’的伟大畅想,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艾森导演充分利用人脉,为本片请了很多大腕,拍了许多难得的场面,比如武松打虎,杨过戏雕,田忌赛马……以及托尼养鸭。对,我又作为压轴出镜了,这次我的表演听起来很简单:“只需要你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几只刚出生的绿头鸭就
期刊
蓝带鳗小P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它总是自诩为时尚达人,一有机会就和珊瑚礁里的邻居们分享自己的穿衣心得。这不,小P的第N轮演说又开始了。  耍酷少年风  小时候,我像所有急切盼望长大的少年一样喜欢耍酷,经典又神秘的黑色自然成为我的不二选择。不过,我不建议大家全身上下一抹黑,那未免太无趣了,要适当加一些亮色作为点缀才好。拿我自己来说,明亮的黄色背鳍搭配纯黑的外套,对比鲜明,低调中又透露出一丝霸气,效果一
期刊
使者密令22
期刊
热闹非凡的马达加斯加丛林八卦会向来不缺话题。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对象是狐猴家族中相当低调的一位成员——鼬狐猴,几乎所有的谈话都以这样的句子开头:听说,鼬狐猴不开心……  而对于它不开心的原因,每一位八卦会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说到狐猴,各位最熟悉的肯定是我——尾巴上“套”了好多圈圈的环尾狐猴。和我这位明星亲戚相比,鼬狐猴的知名度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据我所知,它的体长只有30厘米左右,即使加上差
期刊
“幸运”是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里最神秘的一只美洲狮。虽然脖子上的无线电项圈可以让科学家24小时追踪它的一举一动,但是人们却很少亲眼看到它的身影。  有人说美洲狮本来就是性情孤僻的动物,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也有人说这是由于它害怕受到人类的伤害,刻意躲避。而只有那些了解“幸运”成长经历的人,才会知道它如此神出鬼没的真正原因。  狼口逃生的幸运儿  两年前的春天,“幸运”降生在大提顿峰脚下一个隐蔽的山洞里。
期刊
“下面我宣布,本年度最美丽优雅鸟儿的获奖者是——大蓝鹭。”舞台中央,主持人满脸喜色地宣布。  “大蓝鹭?没听说过!”观众席上传来一阵窃窃私语。  有知情人士立马开口爆料:“大蓝鹭啊,是一种个子挺高,腿挺长,最喜欢用金鸡独立的姿势站在水里觅食的鸟类!”  “哦,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很善于利用冷色调配色的大鸟嘛!它的大衣用蓝色和灰色配色,简约时尚还不易撞衫。”  “不止这样呢。听说它们捕食的时候超酷,
期刊
太平洋海底深处,雪茄鲨沙克托着下巴坐在“小鲨曲奇店”的吧台后。店里坐着好几十条饥肠辘辘的雪茄鲨,可令人懊恼的是现在店内严重缺货。  此起彼伏的肚子咕咕声不断提醒着沙克:快去打猎吧,快去打猎吧!正在大家快要饿昏过去的时候,一条巨大的鲸鱼悄无声息地游过……  “太好了,食材来了!嘘,安静,这就去为大家剜一块肉过来。”说完,沙克便悄悄接近鲸鱼……  顶级“部件”来武装  哇,可以吃鲸鱼的鲨鱼,那它一定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