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的学习是观念的改变和发展,而不是新信息的积累。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形成了一些关于这些现象的初步概念(教育学上称为前科学概念,又称相异概念,简称前概念)。我们教师要在学生大脑这张“画布”上作画,遇到的并不是一张“干净的画布”,而是已经被“涂鸦”了:上面杂乱无章得分布着扭曲的、模糊不清的图案。我们不将其去除,就很难在上“作画”。前概念往往根深蒂固,很难改过来,让科学概念取代前概念并非易事。除了用实验、分析、推理外,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首先,要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然后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所持有的各种观念,通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念尝试去解释教师特别选择的,与学生的前概念矛盾冲突的事例,从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观念的局限性和错误;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知上的转变,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分析前概念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前概念的转变途径。
  例如,在惯性的学习中,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易与冲力的概念混淆,认为物体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冲力的作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暴露前概念的错误。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又会产生“惯性与速度有关,速度大就是惯性大,没有速度就没有惯性”等等类似的前概念。为了使学生暴露这些错误,我们应采用让学生进行认知上的错误,让学生回答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有没有惯性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速度的相对性会导致惯性的相对性,从而理解惯性的意义。
  从认知的心理学上说,概念的正确性应与具体知识相关联,不是孤立于事例以外。所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事例中暴露前概念这一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只有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才会改变前概念。遇到新的问题,原有的概念框架无法解释;过去认为很重要的某些知识,现在看来,在解释某些现象时,已不再是必要的了,或者说,原来的概念框架并不是某些现象的最终原因,可能有更根本、更深刻的概念取代它;发现原来的概念在某些方向违背了常理或公认的原理;从原概念推出的结论是荒谬的、无法接受的;原概念与其他有关领域的知识相冲突。例如,在纠正学生“只要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不等于零,闭合线圈中就会有感生电流”的错误认识时,教师可提出:“将闭合线圈连接家用电器,然后把磁铁放入线圈中,这些家用电器能使用吗?”这类问题来使学生认识到前概念的荒谬从而消除错误的前概念。
  组织学生讨论,揭露前概念的不合理性,从而使学生自愿放弃前概念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针对一些学生“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错误认识,教师提出“人在爬竿时摩擦力向什么方向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现前概念的结论与受力的情况矛盾,从而正确的认识摩擦力是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学生如果只是听教师讲,则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缺少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组织学生问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能使不同的前概念之间或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相互“交锋”,使学生真正接受科学概念,放弃前概念。
  引导学生接受(或尝试建立)新的概念框架也并非易事,除非这种新的概念框架具备以下优越性,学生才可能接受。能够成功地解释旧概念框架无法解释的现象或问题,而不带来新的矛盾;新概念框架比旧概念框架包括了更本质的内容;新概念框架及其推论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新概念框架与认知结构中的其他知识没有冲突。
  例如“平衡状态”这个概念的建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开始学习时,学生头脑中的平衡状态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从运动角度(表面)对平衡状态下的定义。在这时候,学生会产生“只要速度为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只要速度大小不变,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等错误想法。学生会认为上抛运动最高点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等。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从概念的表层深入到概念的本质。例如“平衡状态”的表层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过加速度概念后,“平衡状态”应进一步理解为“物体处于加速度为零的状态”,学过牛顿第二定律后“平衡状态”应理解为“物体处于合外力为零状态”。这不仅是对平衡状态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也是对平衡状态概念理解的不断完善,有了这么一个对“平衡状态”比较完整、深入的理解过程,学生就能清醒地判断匀速圆周运动是不是平衡状态?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零?上抛运动的最高点是否是平衡状态?简谐运动的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是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等問题。
  前概念产生的原因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有密切的联系。人的认识发展总是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当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表面时,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总是片面的。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就是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建立严格的、精确的物理概念体系。例如人们对运动与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是从伽利略引入了“实验+数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开始的。人们对分子运动及热现象的正确认识也是用了统计方法后逐步做到的。人们的许多前概念就是因为物理学的实验及对实验的深入分析使人们对物理现象的本质有了深刻认识后才改变的。例如惯性概念是在人们认识了力的本质与速度本质后才与冲力、速度相区分;也是在人们认识了动能、动量的具体表达式后与动能、动量相区分的。
  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建立科学的概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伽利略的假设、推理方法就提示了“重物比轻物下落快”存在的内在矛盾。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觉得在教学中适度增加物理学史的教学内容,详细介绍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指出前概念的转变途径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思维入手。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方法;思维能力  教师是培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
期刊
高中生物课改的实施已近10年。回想参与课改的过程,尤其是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笔者感到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虽有一些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它。  1 生物教材编写的有效性  从生物教材编写的视角看,教材编写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生物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只有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教材才能持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教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例如,生物教科书的编写以《普通高中
期刊
【摘 要】布置作业历来有个传统,即统一一致。无论是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都完全相同。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参与;自主性;创新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预设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做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它包括教师依照教学计划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手段和教学的结果进行理性而清晰的设计,还包括教师对学生今后学习状态及个体发展差异,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等进行的前瞻性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前瞻性的预设和设计,所以,教师课前的“预设”显得很重要。只有充分“预设”教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出,贵州省的一些山区学校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教学,由于贵州山区高中的教学中,设施的不够完备、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与其他地区有一些差距。新的课程标准在该地区实施之后,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英语学科方面的学困生,因此影响了这些学对生英语的学习,也阻碍了该学科在当地高中的发展,对当地英语贫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贵州山区;英语学科;
期刊
教材分析:  《打電话》是科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本次口语交际形式是打电话,内容是芳芳给小明打电话,约他出去玩。教材具体内容有两部分:两段文字和两幅插图。一段文字提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另一段文字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两幅插图分别是小明与芳芳打电话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打电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教学也在不断地变更,不断适应时代的潮流。要做好配合新课标改革的政治教学。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好的,那便是完善自身、探索佳法、提升效益。引导学生应用政治课知识关注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多交流,挖掘地方历史、思想资源,让政治课回归实际生活,让生活阐释政治理论,挖掘智慧的中国文化资源。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考;关注生活;鼓励交流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
期刊
中学英语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更侧重于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智力的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其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英语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学的创新。这个创新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新课改更不例外。很自然,提高人的素质虽然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但其中又以智育为中心,而语文科教学又是这个中心的基础。因此,深化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一线工作者行为的转化与提高。而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的国家,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学覆盖率占全国三分之二的
期刊
【摘 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所含有的情感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学习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政治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即学生的情感有直接关系。因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支配下进行的。情感是由知到信的中介,也是学生乐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