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授台湾地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授课教师应在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系统讲授台湾地区问题的来龙去脉,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关注台湾地区问题的学术前沿研究。
关键词:《概论》课 台湾地区问题 教学实效性
一、加强“台湾地区问题”教育的重要性
1.解决“台湾地区问题”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 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目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但是,民进党的重新上台导致台湾地区岛内政治局势不够稳定,也使得两岸关系之前的良好互动局面蒙上阴影,严重影响到两岸的和平交流,阻碍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因此,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在课题上讲清楚“台湾地区问题”的解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2.解决“台湾地区问题”是我国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证明,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走向海洋,掌控海洋的主导权。到“十三五”末,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我国综合国力将愈加强盛。如果台湾地区问题能够确保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有条不紊地加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能够早日得到实现,建成海洋强国的战略构想亦将顺利完成。
3.解决“台湾地区问题”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国家的终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蔡英文上台后,对“一个中国”的原则置若罔闻,故意混淆视听,加剧了两岸之间的紧张气氛。凡此种种,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深恶痛绝的。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两岸之间的尽早统一已然具备了更深的民意基础,统一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国人民殷切期盼,我国现代化建设基本完成之时,也是祖国统一实现之时。
二、系统讲授“台湾地区问题”的来龙去脉
1.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地区的历史与现状。通过长期课堂调查跟踪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对台湾地区的认知非常有限,且对台湾地区及台湾地区问题的关注态度也较为冷漠。因此,思政课任课教师要在“概论”课堂上,加大对台湾地区历史及现状的讲授力度。对于台湾地区古代历史,可以分二个大的时段来进行概述:三国到明代之前为第一部分,主要告知学生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台湾地区、最早在台湾地区驻军、最早在台湾地区设置官职的国家;明清时期是我国东南沿海民众不断移民台湾地区的重要历史阶段,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和清代设置台湾省,这都是台湾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强有力的历史证据。对于近现代台湾地区历史,一定要让大学生明确“台湾地区问题”是我国内战遗留问题,别国无权干涉。对于台湾地区的现状,任课教师应有必要让学生在了解台湾地区地理、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当代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习俗等方面的了解。
2.分了解中央对台政策沿革。中央对台政策沿革表明了我国政府一贯以来的对台工作方针和思路,青年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由此开启了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江泽民同志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台湾地区问题的“八项主张”;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界也提出对台工作的“四点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湾地区问题一直十分关切,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提出了对台湾地区工作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形成了新时期我国对台工作的重大思想,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新方向。
3.重点剖析“台湾地区问题”的缘起及实质。任课教师要将台湾地区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讲清讲透,要着重分析台湾地区问题中的国际因素,特别是战后至今美国和日本在其中的角色,要明确台湾地区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外国势力无权干涉。尽管两岸之间的统一还有许多客观和人为的障碍,但是主动权却是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
三、创新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的关注。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學的常态化手段。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的平台,以增进大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学习的兴趣。通过介绍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政党政治、民风民俗,将台湾地区的相关视频资料、影片、书籍等介绍推荐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大陆的大学生用同理心、同情心去认识台湾地区,做到换位思考,同情地理解,才能更加体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重要性。
2.利用新媒体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扩宽。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拓展学生学习台湾地区问题的空间。课堂教学之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群等渠道,发布一些台湾地区问题的相关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可以定期发布一些诸如台湾地区大选之类的相关议题,带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3.安排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渠道。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台湾地区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的关注度,发现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认识中存在的一些偏见或是错误,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相关问题。
4.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自由行”的开放,大陆赴台学习、交流、旅游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台湾地区青年来大陆读书访学也已习以为常。大学生应该利用好这一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前往台湾地区或是和在大陆求学的“台生”加强交流沟通。在互相交流当中,可以增进了解和认识,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友谊。
四、增加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学术前沿动态的了解
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对大学生增强台湾地区问题的理想思考十分必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尝试让学生关注台湾地区问题的相关学术研究。一是要介绍清楚台湾地区研究在大陆各高校、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机构设置。三是要介绍一些研究台湾地区的专著和论文。比如厦门大学台湾地区研究院林仁川教授的《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陈孔立教授的《走近两岸》、刘国深教授的《当代台湾地区政治分析》等相关著作,都是学生了解台湾地区,理解台湾地区社会和台湾地区问题的重要渠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台湾地区问题的最终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高校思政课中加大对台湾地区问题的讲授力度,可以确保大学生有效地认识台湾地区,理解台湾地区问题,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思政课教师应该从历史与现实、课堂与媒介、理论与实际、学术与生活等多方面综合入手,加大对台湾地区问题讲授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方能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学中“台湾地区问题”讲授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林仁川.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
[4]刘国深.当代台湾政治分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5]陈孔立.走近两岸[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海亭(1978—)男。历史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党建思政课题(sz2015009)“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台湾地区问题’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概论》课 台湾地区问题 教学实效性
一、加强“台湾地区问题”教育的重要性
1.解决“台湾地区问题”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 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目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但是,民进党的重新上台导致台湾地区岛内政治局势不够稳定,也使得两岸关系之前的良好互动局面蒙上阴影,严重影响到两岸的和平交流,阻碍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因此,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在课题上讲清楚“台湾地区问题”的解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2.解决“台湾地区问题”是我国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证明,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走向海洋,掌控海洋的主导权。到“十三五”末,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我国综合国力将愈加强盛。如果台湾地区问题能够确保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有条不紊地加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能够早日得到实现,建成海洋强国的战略构想亦将顺利完成。
3.解决“台湾地区问题”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国家的终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蔡英文上台后,对“一个中国”的原则置若罔闻,故意混淆视听,加剧了两岸之间的紧张气氛。凡此种种,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深恶痛绝的。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两岸之间的尽早统一已然具备了更深的民意基础,统一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国人民殷切期盼,我国现代化建设基本完成之时,也是祖国统一实现之时。
二、系统讲授“台湾地区问题”的来龙去脉
1.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地区的历史与现状。通过长期课堂调查跟踪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对台湾地区的认知非常有限,且对台湾地区及台湾地区问题的关注态度也较为冷漠。因此,思政课任课教师要在“概论”课堂上,加大对台湾地区历史及现状的讲授力度。对于台湾地区古代历史,可以分二个大的时段来进行概述:三国到明代之前为第一部分,主要告知学生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台湾地区、最早在台湾地区驻军、最早在台湾地区设置官职的国家;明清时期是我国东南沿海民众不断移民台湾地区的重要历史阶段,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和清代设置台湾省,这都是台湾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强有力的历史证据。对于近现代台湾地区历史,一定要让大学生明确“台湾地区问题”是我国内战遗留问题,别国无权干涉。对于台湾地区的现状,任课教师应有必要让学生在了解台湾地区地理、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当代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习俗等方面的了解。
2.分了解中央对台政策沿革。中央对台政策沿革表明了我国政府一贯以来的对台工作方针和思路,青年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由此开启了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江泽民同志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台湾地区问题的“八项主张”;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界也提出对台工作的“四点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湾地区问题一直十分关切,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提出了对台湾地区工作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形成了新时期我国对台工作的重大思想,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新方向。
3.重点剖析“台湾地区问题”的缘起及实质。任课教师要将台湾地区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讲清讲透,要着重分析台湾地区问题中的国际因素,特别是战后至今美国和日本在其中的角色,要明确台湾地区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外国势力无权干涉。尽管两岸之间的统一还有许多客观和人为的障碍,但是主动权却是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
三、创新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的关注。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學的常态化手段。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的平台,以增进大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学习的兴趣。通过介绍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政党政治、民风民俗,将台湾地区的相关视频资料、影片、书籍等介绍推荐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大陆的大学生用同理心、同情心去认识台湾地区,做到换位思考,同情地理解,才能更加体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重要性。
2.利用新媒体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扩宽。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拓展学生学习台湾地区问题的空间。课堂教学之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群等渠道,发布一些台湾地区问题的相关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可以定期发布一些诸如台湾地区大选之类的相关议题,带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3.安排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渠道。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台湾地区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的关注度,发现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认识中存在的一些偏见或是错误,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相关问题。
4.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自由行”的开放,大陆赴台学习、交流、旅游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台湾地区青年来大陆读书访学也已习以为常。大学生应该利用好这一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前往台湾地区或是和在大陆求学的“台生”加强交流沟通。在互相交流当中,可以增进了解和认识,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友谊。
四、增加学生对“台湾地区问题”学术前沿动态的了解
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对大学生增强台湾地区问题的理想思考十分必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尝试让学生关注台湾地区问题的相关学术研究。一是要介绍清楚台湾地区研究在大陆各高校、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机构设置。三是要介绍一些研究台湾地区的专著和论文。比如厦门大学台湾地区研究院林仁川教授的《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陈孔立教授的《走近两岸》、刘国深教授的《当代台湾地区政治分析》等相关著作,都是学生了解台湾地区,理解台湾地区社会和台湾地区问题的重要渠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台湾地区问题的最终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高校思政课中加大对台湾地区问题的讲授力度,可以确保大学生有效地认识台湾地区,理解台湾地区问题,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思政课教师应该从历史与现实、课堂与媒介、理论与实际、学术与生活等多方面综合入手,加大对台湾地区问题讲授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方能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学中“台湾地区问题”讲授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林仁川.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
[4]刘国深.当代台湾政治分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5]陈孔立.走近两岸[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海亭(1978—)男。历史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党建思政课题(sz2015009)“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台湾地区问题’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