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首先是一个价值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理论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等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具有辩证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基本价值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7)06-0049-04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适应和一致,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现实物质世界实质上是一个价值世界。因此,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社会形态首先是一个价值范畴。每一个现实社会形态都有其赖以支撑和追求的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社会主义无论从社会理想、社会运动还是社会制度来说,都表征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息息相关的价值诉求,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概念,但是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的内涵。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代表着全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在价值追求内涵上超越了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深刻揭露批判了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束缚与压抑,并且指出,一切民族最后都要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经济形态的“自由联合体”本质就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而自由”思想作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包括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强调最多的一个价值目标。所谓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社会能力及各种潜能的发展,即体现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能力。马克思特别强调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地全面发展,并且指出私有制条件下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在于旧的社会分工。这些导致阶级划分的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终有一天会被消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要创造这种条件,使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发展。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像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发展包括人的关系的普遍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普遍性是就关系广度而言的,全面性则是就关系深度而言的。普遍性的关系开始主要体现为物的联系即物质变换关系,“这种物的联系比单个人之间没有联系要好,或者比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要好”。。人的普遍性关系的发展虽然扩展了人的社会性,但还缺乏一定的丰度,人与人的结合点还比较狭小和脆弱。只有人们在建立普遍关系的同时,发展出关系的全面性来,即只有在物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政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个人的社会性才算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发展不但要求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同时还必须全面地占有和控制这些社会关系,因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只有这样,人才“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
  第三,个人需求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谓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关系发展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真正需要的压抑和扭曲提出“多方面的需求”、“人的需求的丰富性”等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使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相应的满足,但是资本的本性就是要攫取剩余价值,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每个人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把他置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诱使他追求新的享受方式,从而陷入经济上的破产。每个人都力图创造出一种支配其他人的、异己的本质力量,以便从这里面找到自己本身的利己需要的满足……人作为人越来越贫穷,越来越需要货币……对货币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学所产生的真正需要,并且是它所产生的唯一需要”0。由此看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需求虽具有多面性,但总是带有资本的拜物教的铜臭味,真正人的需要的多方面的发展总还要受到资本利益的种种限制。但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的物质需要或人的生存需要的紧迫性和相对重要性不断下降,而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这就意味着人的社会关系、精神生活以及自我实现、发展的自由需要在人的需求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才是完满的人或自由的个性所应具备的需求结构,否则,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不能实现。
  第四,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指个人在发展过程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社会的需要相对自由地多方面地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发挥其独特个性和创造性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即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各个个人都不把自己当作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也就是说,作为生命过程主体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群体的主体性压倒了个体的主体性。因此“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无论是个人和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 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原始关系相矛盾的。”虽然,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以交换价值为媒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普遍性和全面性的社会联系,但是“这种普遍交换,他们的互相联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社会关系物化使得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表现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因此,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个性才能实现并达到全面发展,“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论
  
  所谓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是指,迄今为止人类追求的从不同方面反映着社会主义质的要求的价值集合体,是社会主义原则的泛化抽象。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包含着人类所有进步的伦理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诸多论述中都论证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
  第一,公正平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正平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之所在。公正是社会主体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理的要求,也就是人的尊严与基本权利的要求。平等是公正观念在人们社会地位上的体现和要求。恩格斯是这样解释现代意义上的平等理念的:“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然而,“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公正平等要求的全部合理性和必要性都只有在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发展中才能得到科学论证,也就是说,公正平等权利的获得和实现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公正平等的权利原则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工人“并不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增长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因此,“资产阶级平等权利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电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二,自由民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物质交换。”。即自由是活动主体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追求和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交换体系的建立使人们在商品生产、消费和就业选择上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也在《资本论》中千百次阐明r资产阶级自身的欺骗性,并指出:“在自由竞争情况下,自由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真正的人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
  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则是自由的制度约束与保障。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民主是观念形态的民主,但它是以政治实体为保障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民主只能在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自由人”中间进行,奴隶和农奴根本享受不到自由更不用说民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在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劳动人民丧失了自由,民主只能为资产阶级所享有,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必然被社会主义民主所代替。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最高类型的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
  第三,共同富裕。“富裕”反映了社会对物质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却导致了两极分化和阶级压迫。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原则才能使社会成员拥有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生活,取代资本主义的将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是私有财产即人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通过消除旧的社会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员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第四,和谐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倡社会和谐”的主张,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指出,和谐社会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说:“只有伟大的社会变革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徒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作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只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物质财富的源泉涌流,才能为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创造物质基础,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财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达到真正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辩证关系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人们的观点各异,有很多人常将基本价值与核心价值混为一谈。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价值地位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同时也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理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是支撑着社会主义长期运动发展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马 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规定。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和灵魂,作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等囊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不同侧面的具体要求。其次,从价值内涵角度看。核心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价值内涵的总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是基本价值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基本价值从不同的内容角度体现着核心价值的内涵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包含社会发展基础上的为人的发展提供内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反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诉求,体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其实质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价值内涵的反映。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等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内涵,以不同的价值内容反映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境界的质的规定,社会主义诸方面基本价值内容的最终归结,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最后,从价值实现的角度看,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基本价值为基础,蕴涵在基本价值之中,通过基本价值表现出来。基本价值体现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和灵魂。作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一方面,只有达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的物质形态,才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只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才能为社会的公正平等、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撑;另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自由民主政治文化形态和高度文明社会,才能给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同时,只有社会和谐发展,才能给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自然保障、社会条件和情理支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追求,这个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运动的全过程。总而言之,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文 义
其他文献
西方一直以怀疑和焦虑的心情看待中国的崛起。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军事现代化和能源需求的猛增使许多美国人开始谈论“中国威胁”。西方政策制定者、战略思想家、学者和批评家拒斥“和平崛起”的概念,开始探讨“遏制”中国的策略。导致这类担忧的原因有许多。例如,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利用历史来论证中国的崛起不会是和平的。他断言:“大国的崛起……及其被现有大国试图‘掌控’的历史提供不出任何理由让我
期刊
内容提要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分别从权力冲突、相互依赖和文化建构三方面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范式,这三大理论范式各有所长,相互补充,比较完整地解释了国际政治的运动轨迹。中美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依托上述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发现两国之间其实存在着政治上的竞争、经济上的合作、理解上的融通三大方面的关系。因此,深入理解分析这三方面的状况能更好地了解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美政策提供
期刊
内容提要 2003年,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实行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项改革对村级民主及村民自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村级民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发展动向,包括村民民主参与和参选意识大幅提高,村级事务决策更趋民主等;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新集体林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群体决策失误问题,也表明對新集体林改对村级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应作过高的估计。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期刊
内容提要 满意度已经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根据对汶川地震灾区群众的问卷调查,群众对政府灾后工作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满意度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对灾区入户问卷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导致灾区群众对政府灾后工作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期望”。因此,要最大限度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就必须对灾区群众的期望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 政府 满意度 民众 期望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经过两年多的多方努力,《西方政党政治译丛》即将同读者见面了。我想借此机会,简要说明这套“译丛”的编译宗旨和选材原则。  “西方”一词,就其政治含义来说,通常指西欧和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时也包括欧美以外的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政党政治”是指西方国家中,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框架内,各政党依据宪法、法律或惯例等展开竞争,决定由哪个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掌政权的这样一种政治类型。政党是政党政治的主角。  政
期刊
内容提要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阶级在言论自由、舆论民主的表象下掌控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施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固化着资本主义的“本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的正统秩序,导致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基调是敌视社会主义,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不仅要认识其经济基础,也要认识其上层建筑,不仅要认识其变的一面,更要认识其没有变的一面,不仅要认识资本主义各国的“内政”,还要认
期刊
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协办的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17-20日在西安舉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世界社会主义”。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组织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0名代表与会。会议采用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如何评价我国改
期刊
内容提要 在许多或绝大多数经济与社会组织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都处于紧张状态,小至公司大至国家,都会遇到此类问题。南斯拉夫建国后从学习苏联模式转向探索自治社会主义,可是自治社会主义形成了过度分权局面,给南斯拉夫带来很多困难。当政治强人铁托逝世和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南斯拉夫陷入制度危机并最终解体。  关键词 南斯拉夫 自治社会主义 集权 分权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
期刊
全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有人称环境与和平、发展并列成为当今时代的三大主题。与国际社会“言必谈环境”相比,我国学术界对国际环境外交的研究还是相对处于起步阶段,而丁金光教授的近作——《国际环境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可谓是国内研究国际环境外交的开山之作。  全书除前言部分外共分为十章,主要有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三章,阐
期刊
内容提要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领域的延伸,也是住房制度对社会保障的体现。完善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研究和分析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对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加坡 住房 保障制度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