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陈思珍医师,现任仁心堂註册中医师。自一九七八年从事中医药工作,先後任职机构为: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福州中药研究所、福建省福州中药製药厂、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宝血医院(明爱)陈登富康治疗中心、陈思珍中医诊所。同时兼任香港註册中医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针灸医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师会副理事长暨学术委员、香港註册中医学会的委任状,“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在全国第二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获颁继承与创新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陈思珍医师从事中医行业已逾41个春秋。从新药品製作到医药产品鉴定,从不会广东话到可以流利的广东话与患者交流食疗心得,她经历了走进中医,热爱中医到融入中医的历程。
她认为,中医药内涵深厚,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使人享用到无穷的精神财富。她希望更多人士沿着中华先贤的智慧前行,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重视中医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性,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勤学苦思传承中医精髓
中医药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以无法计量的诊疗实践为基础,汇集、发展起来的中国医学科学,它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绵延万世的生命屏障。
三四十年前,陈思珍医师在福建中医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期间,有幸跟随该院院长学习医术。与其他医师做法不同的是,该院长只是通过讲授的方式教育他们,很少让他们动手操作。
於是,她每天跟在院长身後,忙得团团转。因为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勤学好问,苦思上进的她经常在晚上抽空把白天所看到的一些个案用笔详细记录,並认真回忆、摸索每一个治疗的穴位,在拔针的时候,寻找扎针穴位的感觉。揣摩领悟各种奥妙,将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
徒弟的所思所为,师傅都看在眼里。如此有心人,怎能不被发现呢?在那个没有复印机的年代,院长把自己亲笔写的论文分享给她看。陈思珍医师至今还记得师傅叮嘱她:“年轻人,你就踩在我们教授的肩膀上把中医发扬光大吧!”
“名师出高徒”。在名师的指点下,陈思珍医师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学习临床经验的方法。她感言:“我很幸运地遇上了名师,在院长的指导下,我成长飞快,收穫丰厚。”
陈思珍医师是福州人,祖籍南京,於1985年移居香港,以中医为业,开办陈思珍中医诊所。她结识了许多老乡,还经常帮老乡看病。当时,香港的药费很贵,大家一方面出於省钱,更重要的则是出於对陈医师医术的信赖,所以经常找她看病。她结合中医中药的精粹,以自身对身体经络的熟知,每次针灸穴位都能感到气的走向,当她调拨经络穴位气机时,发现病人脸色一直在变,例如心臓病或肾病患者等,本来脸色发青、嘴唇发黑,面色晦暗,施针後嘴唇慢慢变粉红,意识本来愰神,施针後眼睛变亮回神有光彩,脸色惨白慢慢变红润,连紧锁眉头而产生的皱纹也有所舒缓。
数十年的经验累积,陈思珍医师的医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不少疑难杂症经她细心诊治,病人会感到身体有明显改善继而逐渐康复。因口碑甚佳,令越来越多患者慕名前往仁心堂寻医问药。
中医疗效是神奇的,就像古代名医扁鹊治癒春秋时代虢国太子的顽疾,考验就是医师的真本事。41年的光阴,使陈医师领悟到要成为老中医就像广东人煲老火汤,要靠时间来熬出精华。中医是我国和全世界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继承和发扬光大。她希望用自己一生所学,治病救人,给人以健康的希望,发挥中医的魅力,造福更多的人。
德艺双馨弘扬中医文化
正如《黄帝内经》中要求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说明“中医功夫在医外”,熟谙人情世故,还要有高深的文化涵养与修为。作为一名中医师,医德在陈思珍医师的心中仿佛有千钧之重。
每接诊一个病人,她都会与对方沟通,告知对方病因所在,嘱咐其注意事项,让其在康复之後,做好预防动作,经常教悉患者以太极、以气功中的“行”功,来改善病情配合治疗。避免再次出现同一种病症,或者在再次出现同样病症的时候,病人可以自行调理。
药王孙思邈曾言:“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陈思珍医师应用“针药併用”及推拿、食疗等疗法,成功治愈了中风患者。其中,她分享了印象深刻的病例:中年男士陈先生,47岁,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於2013年5月中风,住院治疗40天後出院,但他右半边身瘫痪,行走极度困难,右脚掌不能平衡踏地,遇到高低位置,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跌倒,站起来难度很大,需手杖帮助行走。讲话口齿不清,不知不觉又会流口水,右手紧贴腰部不能高举,右手掌紧握拳头不能张开。此时的陈先生就像在大海中浮沉寻找救生圈般,四处求医。至2014年12月25日经朋友介绍,来到仁心堂问诊。在陈思珍医师经过2个月的治疗,他已可张开手掌,口齿清晰,可以与自己的小孩交谈;经5个月治疗後,他已可扔掉手杖,高举右手。他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运动锻炼,精心调理,不但生活能夠自理,还再次踏上工作岗位,重获新生。
这样经陈思珍医师诊治得以康复的经典案例,还有许多。近期更有一个病例,一位谭婆婆中风後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只能吃流质食物,並且偏瘫不能行走,经介绍找到陈思珍医师施针诊治後,当针拔掉的一刻,谭女士马上说话一清二楚,儿子直呼感恩,感谢!其他患者说:我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如果是陈医师告诉我,都要想一想。针灸就是顺应宇宙的气象,调整人体能和宇宙和谐共振,就能使人迅速恢复健康,平安无恙地渡过难关。经过短时间的治疗,患者不但没有吞咽困难,还可以自理行走上厕所,真是奇蹟出现了。
陈思珍医师答道:“天空中的飞机那麽多,为什麽不会撞到一起,那是飞机按照航线飞行到达目的地,但是那个航线你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我们祖先发明的经络在这宇宙中多麽奥妙,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止以上提到的中风患者,诸如咳嗽、鼓胀、皮肤痕痒、脊椎错位、红斑狼疮等,陈思珍医师都用心地给病人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一颗向着病人的心,換来的是大家的信任。
这就是我们看到中医医术对人的变化,会让人非常惊讶。除了行医,陈思珍医师还参加了诸如中医义诊之类的各种公益活动,她对社会有一份大爱之心,希望能夠尽己之力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她赠医施药,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几十年来,陈思珍医师潛心研究,善於总结经验,经过临床上多年的医术沉淀,在行医过程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擅长中医治疗,诊断精準令人信服,驱疾袪病,确有奇效,心怀感恩。她经常对患者朋友说:神赐我聪明和智慧,借助我的手,为重病患者减轻病情,直至痊癒,神的儿女以仁心出发,医好病患者是我的天职与使命。
陈思珍医师,现任仁心堂註册中医师。自一九七八年从事中医药工作,先後任职机构为: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福州中药研究所、福建省福州中药製药厂、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宝血医院(明爱)陈登富康治疗中心、陈思珍中医诊所。同时兼任香港註册中医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针灸医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师会副理事长暨学术委员、香港註册中医学会的委任状,“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在全国第二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获颁继承与创新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陈思珍医师从事中医行业已逾41个春秋。从新药品製作到医药产品鉴定,从不会广东话到可以流利的广东话与患者交流食疗心得,她经历了走进中医,热爱中医到融入中医的历程。
她认为,中医药内涵深厚,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使人享用到无穷的精神财富。她希望更多人士沿着中华先贤的智慧前行,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重视中医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性,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勤学苦思传承中医精髓
中医药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以无法计量的诊疗实践为基础,汇集、发展起来的中国医学科学,它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绵延万世的生命屏障。
三四十年前,陈思珍医师在福建中医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期间,有幸跟随该院院长学习医术。与其他医师做法不同的是,该院长只是通过讲授的方式教育他们,很少让他们动手操作。
於是,她每天跟在院长身後,忙得团团转。因为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勤学好问,苦思上进的她经常在晚上抽空把白天所看到的一些个案用笔详细记录,並认真回忆、摸索每一个治疗的穴位,在拔针的时候,寻找扎针穴位的感觉。揣摩领悟各种奥妙,将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
徒弟的所思所为,师傅都看在眼里。如此有心人,怎能不被发现呢?在那个没有复印机的年代,院长把自己亲笔写的论文分享给她看。陈思珍医师至今还记得师傅叮嘱她:“年轻人,你就踩在我们教授的肩膀上把中医发扬光大吧!”
“名师出高徒”。在名师的指点下,陈思珍医师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学习临床经验的方法。她感言:“我很幸运地遇上了名师,在院长的指导下,我成长飞快,收穫丰厚。”
陈思珍医师是福州人,祖籍南京,於1985年移居香港,以中医为业,开办陈思珍中医诊所。她结识了许多老乡,还经常帮老乡看病。当时,香港的药费很贵,大家一方面出於省钱,更重要的则是出於对陈医师医术的信赖,所以经常找她看病。她结合中医中药的精粹,以自身对身体经络的熟知,每次针灸穴位都能感到气的走向,当她调拨经络穴位气机时,发现病人脸色一直在变,例如心臓病或肾病患者等,本来脸色发青、嘴唇发黑,面色晦暗,施针後嘴唇慢慢变粉红,意识本来愰神,施针後眼睛变亮回神有光彩,脸色惨白慢慢变红润,连紧锁眉头而产生的皱纹也有所舒缓。
数十年的经验累积,陈思珍医师的医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不少疑难杂症经她细心诊治,病人会感到身体有明显改善继而逐渐康复。因口碑甚佳,令越来越多患者慕名前往仁心堂寻医问药。
中医疗效是神奇的,就像古代名医扁鹊治癒春秋时代虢国太子的顽疾,考验就是医师的真本事。41年的光阴,使陈医师领悟到要成为老中医就像广东人煲老火汤,要靠时间来熬出精华。中医是我国和全世界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继承和发扬光大。她希望用自己一生所学,治病救人,给人以健康的希望,发挥中医的魅力,造福更多的人。
德艺双馨弘扬中医文化
正如《黄帝内经》中要求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说明“中医功夫在医外”,熟谙人情世故,还要有高深的文化涵养与修为。作为一名中医师,医德在陈思珍医师的心中仿佛有千钧之重。
每接诊一个病人,她都会与对方沟通,告知对方病因所在,嘱咐其注意事项,让其在康复之後,做好预防动作,经常教悉患者以太极、以气功中的“行”功,来改善病情配合治疗。避免再次出现同一种病症,或者在再次出现同样病症的时候,病人可以自行调理。
药王孙思邈曾言:“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陈思珍医师应用“针药併用”及推拿、食疗等疗法,成功治愈了中风患者。其中,她分享了印象深刻的病例:中年男士陈先生,47岁,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於2013年5月中风,住院治疗40天後出院,但他右半边身瘫痪,行走极度困难,右脚掌不能平衡踏地,遇到高低位置,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跌倒,站起来难度很大,需手杖帮助行走。讲话口齿不清,不知不觉又会流口水,右手紧贴腰部不能高举,右手掌紧握拳头不能张开。此时的陈先生就像在大海中浮沉寻找救生圈般,四处求医。至2014年12月25日经朋友介绍,来到仁心堂问诊。在陈思珍医师经过2个月的治疗,他已可张开手掌,口齿清晰,可以与自己的小孩交谈;经5个月治疗後,他已可扔掉手杖,高举右手。他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运动锻炼,精心调理,不但生活能夠自理,还再次踏上工作岗位,重获新生。
这样经陈思珍医师诊治得以康复的经典案例,还有许多。近期更有一个病例,一位谭婆婆中风後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只能吃流质食物,並且偏瘫不能行走,经介绍找到陈思珍医师施针诊治後,当针拔掉的一刻,谭女士马上说话一清二楚,儿子直呼感恩,感谢!其他患者说:我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如果是陈医师告诉我,都要想一想。针灸就是顺应宇宙的气象,调整人体能和宇宙和谐共振,就能使人迅速恢复健康,平安无恙地渡过难关。经过短时间的治疗,患者不但没有吞咽困难,还可以自理行走上厕所,真是奇蹟出现了。
陈思珍医师答道:“天空中的飞机那麽多,为什麽不会撞到一起,那是飞机按照航线飞行到达目的地,但是那个航线你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我们祖先发明的经络在这宇宙中多麽奥妙,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止以上提到的中风患者,诸如咳嗽、鼓胀、皮肤痕痒、脊椎错位、红斑狼疮等,陈思珍医师都用心地给病人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一颗向着病人的心,換来的是大家的信任。
这就是我们看到中医医术对人的变化,会让人非常惊讶。除了行医,陈思珍医师还参加了诸如中医义诊之类的各种公益活动,她对社会有一份大爱之心,希望能夠尽己之力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她赠医施药,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几十年来,陈思珍医师潛心研究,善於总结经验,经过临床上多年的医术沉淀,在行医过程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擅长中医治疗,诊断精準令人信服,驱疾袪病,确有奇效,心怀感恩。她经常对患者朋友说:神赐我聪明和智慧,借助我的手,为重病患者减轻病情,直至痊癒,神的儿女以仁心出发,医好病患者是我的天职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