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准备工作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k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740-02
  
  准备工作是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的现场访谈、录制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这项工作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录制效果。本文从实践角度,深入分析准备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影响节目质量的问题,从而得出两个结论:一方面,编导要和主持人在录制之前充分沟通;另一方面,要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取舍、设置恰当的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考虑意外情况的发生及其应对措施。
  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前期准备、现场录制、后期剪辑三个步骤的工作共同完成的。成功的现场录制是保证节目质量的前提,而现场录制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备。以下针对准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编导应该在节目录制之前和主持人充分沟通。
  
  1 让主持人了解更多的信息
  目前,主持人往往身兼数职,所以不能保证出席每一场策划。这样导致其对具体情况不够了解,只拿最终的解说词说事,加上熟悉讲稿时间少,心里就会底气不足。紧张之下,便会出现忘了环节和采访浮于表面的情况,有时一个错误的出现会让主持人自己也乱了方寸,接下去就会有第二个甚至第三个错误接踵出现。有时在现场表现出惊慌、遗憾的表情,都会导致节目的录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所以编导不要因小失大,要在事先抓紧一切时间,尤其是录制开始之前的时间,将能激发嘉宾谈话热点的要点、以及嘉宾最显著的行为特征等明确告知主持人,并且和其进行进一步的商讨,看怎么样的提问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 督促主持人在上台访谈之前就开始和嘉宾进行良好的沟通,充分尊重嘉宾
  主持人不仅在台上,在台下也要充分尊重嘉宾,真诚地和嘉宾沟通。通常的情况下,主持人在录制之前和嘉宾都到休息室里面候场,顺便化妆。录制之前的这次接触,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已经能够向对方传达充分的尊重。这种沟通虽然不是编导的力量就可以达到的,但是制片人或者电视台要动用其掌管的资源对主持人进行培训,不仅仅是对业务的培训,还要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二、准备工作中的常规准备和逆向思维
  
  1 常规准备。
  充分采集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对现有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取舍,关键要做好收集信息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背景资料的收集要完备。需要很多工作,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寻找一切有用的信息来为节目服务,越细致越好,包括嘉宾个人的资料,经历,业绩等以及其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发展等等,先在脑子里给其画素描,用铅笔淡淡地勾勒,虽然未曾谋面,但是要作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要及时地了解其他媒体对此嘉宾的访问内容,以免在节目中出现相同话题而让观众乏味、失望,让受访者,尤其是职位、地位较高的领导级人物感觉不到栏目的深度和对其本人的不尊重。要筛选出可以挖掘出新空间的内容,梳理成初步提纲。
  其次,对嘉宾进行第一次采访,努力获取感性信息,确认更为详细的情况。地点选择要视嘉宾当时所处社会环境下的心境,以及嘉宾自身性格所向的环境而定。
  再次,召集专家学者召开策划会,多数受邀者都是电视圈里的资深电视人,他们会给予编导技术方面的取舍;少数人是被访嘉宾的亲人、朋友等较为熟悉的人,会给编导提供其他现有资料中没有的更多的个人信息,如欢喜好恶等,为熟悉嘉宾、设计问题作好更多准备。栏目组会将每一期的制作费用抽出部分作为策划费用,所以要让策划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料”。多数情况下,策划老师的点子会让人豁然开朗,也有很少的情况是,请来的人所熟悉的范围不适合作为制作节目的谋策。所以要事先作好人际网络,有的放矢地邀请策划老师,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这些都是区别于制作前期临阵磨枪的平常的准备。
  同时,在此阶段要考虑到在现场需要什么样的环节设计,需要哪些道具,需要找哪些人,比如《艺术人生》栏目组总是在现场请上来意想不到的神秘嘉宾,那都是在事先费尽心思和力气找来的人,所以熟悉了情况,找出能够激发现场气愤和嘉宾情绪至高点的环节,出其不意,同时也能反映出嘉宾在面对熟悉的人和事时最真实的状态。
  最后,形成完整的提纲及解说词,以及将设计好的环节插入在解说词适当的位置,节目录制时主持人会根据解说词进行提问,实施环节。解说词中的问题和环节要具备逻辑性,充分彰显“写”的技巧,逐步挖掘出最为真实的嘉宾形象。重点部分事先和主持人沟通,让主持人充分理解编导的意图,以免不了解情况避重就轻,从而使录像达不到预期效果。
  
  2 逆向思维。设计问题时的“投其所好”和“避其所好”、“避其所恶”
  对嘉宾所熟悉的领域和与嘉宾的爱好有关的话题,总是被给予充分关注;但是当充分了解嘉宾后发现某些嘉宾特别愿意讲的事情没有必要在节目里面提到,就要想尽办法设计离这个远点的话题,以免现场嘉宾兴致所及,滔滔不绝;而嘉宾不愿意谈的问题就尊重其意见,避开为好。
  音乐频道的专题人物访谈节目《音乐人生》中有一次做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闵老师经常到各地演出,有着激昂的表达力,经常说到与他们家有渊源的叶剑英元帅,激昂地提了很多次了,编导还笑说,节目中可千万别再说了。录制进行一半的时候,朱军转向采访闵老师的儿子中央芭蕾舞乐团的常任指挥刘炬,本来问到的是他小时候他妈妈经常带他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可是没想到叶元帅从儿子口里终于还是说了出来,编导在一旁笑,还是没有事先和朱军提到,虽然在那期录播的节目中无妨,但是不可能保证所有情况下都没事。主持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处于主动的地位,用一个个充满逻辑、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嘉宾说出精彩的内容,千万不能处于被动,让嘉宾牵着主持人走,那样很容易走远,可以适当的从嘉宾的回答中汲取新信息追问,但是要进行恰当的追问。
其他文献
研究新亚述民事规范肇始于对新亚述契约文据的解读,从中可知新亚述的社会构成和契约之债的概貌,探析债权人和债务人有关契约之债履行的事先约定以及未能履约时债权人和债务人
利用Brookfield DV-Ⅱ+黏度计测定锥栗、栓皮栎、小红栲、茅栗4中橡实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了高压处理对橡实淀粉黏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对不同的橡实淀粉黏度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171 — 01    新闻标题来源于新闻。读者阅读新闻标题,是为了了解新闻。新闻标题的内容不能脱离新闻。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文章能否吸引住读者,标题这只“眼”的媚力作用重大。从这意义上讲新闻标题是沟通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精心提炼、制度做好每篇文章的标题应是每个记者、编辑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173 — 01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称为受传者。新闻传播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广大受众接受新闻传播者传递的有关信息,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情绪、价值取向和行动决策等。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以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为终点。新闻信息的自身价值、传播过程的保真度等等,最终都要通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