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近,关于孩子冷漠麻木、不懂感恩的新闻报道时有耳闻:一个男孩子,仅仅因为一句言语冲突就暴打父母;一位大学生为了考研,不惜让自己年迈病重的母亲去扫厕所供养自己;5名学生受人资助,居然没向资助者说一句感谢的话,反而心安理地享受帮助……面对这些与“恩情”相悖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变得如此性情冷漠、不知感恩? 以上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家教方式。孝顺、感恩是传统美德,“人之初,性本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关于孩子冷漠麻木、不懂感恩的新闻报道时有耳闻:一个男孩子,仅仅因为一句言语冲突就暴打父母;一位大学生为了考研,不惜让自己年迈病重的母亲去扫厕所供养自己;5名学生受人资助,居然没向资助者说一句感谢的话,反而心安理地享受帮助……面对这些与“恩情”相悖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变得如此性情冷漠、不知感恩?
以上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家教方式。孝顺、感恩是传统美德,“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感恩之心天然有之,“由善转恶”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教方式出了问题——父母并没有从孩子小时起就细心呵护孩子的感恩之心。有鉴于此,当面对孩子日常生活中一些“感恩善良”的思想和行为萌芽时,应该怎么教育和引导呢?
当面赞赏孩子的体贴行为
情 景:
家里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当年幼的儿子知道家里的钱“越来越少”后,他体贴地对爸爸说:“爸爸,你以后不用开车到幼儿园接我了,我可以走回来,这样能省钱。”
错误的做法:
有的家长怕给孩子造成压力,心里虽然为孩子的体贴而高兴,但还是佯装生气地指责孩子:“家里的事用不着小孩子操心。”家长没有当面称赞孩子,反而“指责”孩子的善意,这是对他感恩情怀的忽视,会挫伤孩子向善施爱的积极性。
正确的做法:
听到孩子如此体贴,家长应该立即拉过他的手说:“孩子,爸爸的钱虽然变少了,但身边有你这么懂事的好孩子,这才是最大的财富。”家长把自己的幸福感完全展示给孩子,为这份体贴打出一百分,才是对孩子善良之心的一种鼓励。
给孩子的爱心铺一条路
情 景:
在家里看电视剧时遇到了这样的剧情:小主人公的父母离婚后,他成了孤儿,在大雨中边走边哭……看到这样的场面,儿子伤心地哭了,对爸爸说:“爸爸,你看他多可怜啊,我们能帮他吗?”
错误的做法:
爸爸觉得非常好笑:“看看你,这么不坚强,电视里演的故事都是假的。”孩子为主人公的悲伤际遇掉眼泪,说明他有怜弱之心。怜悯弱者是善良的必要元素,孩子的爱心需要走在一条通途上,而这通途恰恰需要父母用爱意来铺设。
正确的做法:
这时大人的情感应该与孩子产生共鸣,对他说:“对,我们应该帮助他,以及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就用“情感共鸣”给孩子的爱心铺设了一条可以前行的路,延展了孩子的爱。
把孩子的感恩情怀标定为最可骄傲的资本
情 景:
带着孩子去串门访友时,对方说:“我们家孩子最近又得了个双百呢,您家孩子有什么进步吗?”
错误的做法:
孩子不懂得感恩很多时候与家长平时的“好恶”密切相关,不少家长眼里只有成绩标准,没有品德情操上的要求,导致孩子的品行缺少感恩的熏染。若家长对孩子的评价重智轻德,那么孩子善良感恩的品性就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促进。
正确的做法:
向别人展示孩子品德上的闪光点:“别看这孩子年纪小,挺懂事呢,知道体贴爸爸妈妈,还知道怜悯弱小,对人友好善良,小伙伴都愿意跟他一起玩。”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一个人最可以当作骄傲资本的东西不是成绩,也不是聪明,而是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教育孩子感恩善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家教细节中要注意引导并放大孩子施爱向善的品性。当孩子的心灵真正走向真善美,最终成长为一个感恩善良的人时,才是家教中最美好、最伟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我的铅笔慢 ●文/高莉莉 幼儿园里,5岁的聪聪在写字,老师轻轻走过去,看了看说:“聪聪,你怎么才写了这么几个?”聪聪扬起小脸懊恼地说:“老师,我的铅笔慢!” 嫁 人 ●文/孙丹洁 小泥经常语出惊人,最近常常说起婚嫁,什么幼儿园里谁谁要娶谁谁之类的。一次,小泥爸爸得罪她了,她一急,大声嚷嚷:“爸爸你真坏,我长大了也不嫁给你!” 不是你女儿 ●文/爱晴柔 柔柔:“妈妈,我好像
儿子上幼儿园后,我耳边常常会响起他的召唤:“妈妈,看!我的云霄飞车可以连拐5个弯了。”“快看,我又长高了1厘米!”这样的召唤,一开始都会得到我热烈的回应,我知道儿子是希望妈妈能分享他的喜悦,见证他的成长。渴望得到关注的儿子,在学会骑三轮车、能跳100下绳时,都会喊着“妈妈!妈妈!快来看!”看着儿子稚嫩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我心中总是充满了自豪感…… 孩子的热情是不分时段的,而我却总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
下班回到家,女儿高兴地告诉我,今天语文老师在课上表扬了她,说她送给老师的教师节贺卡最特别、最美丽。 看着女儿兴奋的表情,我想起教师节前女儿为送什么礼物而发愁的情景。那天,女儿嘟嚷着说她们班同学都准备买精美的礼物送给老师,而自己不知道该送什么。我感叹现在社会攀比成风,但又不希望女儿因为礼物的事情而受到不必要的嘲笑或者伤害。我要让女儿明白,送礼物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祝福与爱,只要能让对方感受到这种祝福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教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家长往往会生气,特别是当已经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都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6岁的丽丽不小心弄坏了妈妈买给她的芭比娃娃,怕妈妈责备,她把娃娃藏在床底下。妈妈打扫卫生时发现了芭比娃娃。 妈妈:“丽丽,你的芭比娃娃呢?” 丽丽:“我不知道它在哪儿。” 妈妈
孩子长到3、4岁时,一般就开始显现其个性特征了。有的孩子做事麻利,有的孩子却慢慢吞吞。孩子天性各异,盲目参照或千篇一律的教育显然不可取,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才能,只有及时发现其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出有思想有头脑的新世纪儿童。在弄清了孩子的个性是兔宝宝还是龟宝宝后,家长不妨对症下药,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展开不同的教育。 兔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孩子一般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同龄的孩子在
新学期开始,一个叫冬冬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别的孩子玩时他只呆站在一旁,而到了午睡时间,任凭我怎样哄劝,他就是不肯上床,哭着说:“我不敢闭眼睛。”我没有强行让冬冬去睡觉,但心中起了疑团:冬冬为什么不敢闭眼睛呢? 下午,我向冬冬妈了解到:冬冬从小很依赖爸爸,但不久前爸妈离婚了。冬冬在爸爸离开家后变得胆小和怯懦,经常不敢闭上眼睛睡觉。 以后的日子,我总是尽量多给冬冬一些关心和爱护,他也渐渐活泼了
有人曾在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50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 “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刚给我,他不买。”“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这
孩子还没有进行书面语言文字的认识与丰富词汇积累的时候,如何开启孩子语言学习的天赋,使他变得能说会道起来?不妨试试让幼儿快乐地进行“口头作文”,积极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促进孩子语言思维的早发展、早提速。 这里讲的“作文”,指的是孩子有意识的语言表达。只要是孩子自己经过大脑加工的语言表达,就是孩子的口头作文,这就将作文生活化、实用化了,为以后的书面作文创造了语言思维发展的积极环境。 活动设计一
前天翻日历,蓦然发现再过两个礼拜老公就要生日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刚上小学的女儿,女儿立刻欢呼雀跃:“太棒了!我要给老爸送个小蛋糕做生日礼物!” 话是说出去了,要兑现这个誓言却难度不小。我们平时不赞成孩子乱花钱,因此女儿是一个地道的“贫民”。据女儿的侦察:蛋糕店里最便宜的蛋糕要3块钱,这如何是好?看着女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决定给 她创造一些赚钱的机会,帮她圆了这一心愿。 于是,我将家务活
在幼小衔接的过渡时期,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把初入小学的孩子引上学习文化知识之路,使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作为启蒙老师,家长只有用心领会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他每一次的学习过程情况,才能更加合理地调整好孩子的学习计划,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引导孩子合理地参与学习,重视其学习过程,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注重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高压政策”下,孩子只能是紧张和无所适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