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64—01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不够、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联系实际不紧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地诱发学生主动进行探讨,将学生放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总结、评估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因为前阶段形成的知识和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得以正迁移,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将老问题进行创新性改编,改编成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仅仅考虑“塔顶”的学生,还需要考虑“学困生”。总结和评估不能就题论题,仅仅在表面进行探究,因为问题具有联系性和拓展性,所以最优方法、最佳结论才是进行探讨的主要目的。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对策
1.激发兴趣,探索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比如,在对“椭圆”的学习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于椭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椭圆的例子,比如,学生给出跑道是椭圆形的、妈妈的项链是椭圆形的、地理中学习的月球环绕轨道是椭圆形的等之后,再出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椭圆的形成机制。探究主要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或以实物模拟来展现。即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端点,在拉紧细线的情况下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最后以几何画板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椭圆的基本认知。
2.转换思维,逆向反推。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不能“一条道跑到黑”,因为探索问题的角度不同,要得到相同的结论,所耗费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解题的效率是不同的。有时候,正推出现困难时可以选择逆推,可以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例如,对于函数y=的反函数进行判断,就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直接求出反函数,在判断其奇偶性,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原函数和反函数是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所以可以先判定题目中给出的原函数为奇函数,并且在(0, +∞)上单调递增,故所求函数也是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3.总结评估,在兴趣中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不能拘泥于大纲。对于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和评估,在总结和评估中适当地加深和加宽知识。例如,在解方程中,具有实数解,以及无实数解,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寻“无解,以及无实数解”的区别,让学生在探求和讨论中完成学习。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就能圆满完成任务。在经过层层探讨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获取知识和学问,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解方程x3-1=0,经过有效判定,最后的解只能是等于1,所以说“在总结和评估中才可以真正实现对于问题的探究和领会,才可以在学习中有效地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编辑:谢颖丽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64—01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不够、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联系实际不紧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地诱发学生主动进行探讨,将学生放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总结、评估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因为前阶段形成的知识和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得以正迁移,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将老问题进行创新性改编,改编成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仅仅考虑“塔顶”的学生,还需要考虑“学困生”。总结和评估不能就题论题,仅仅在表面进行探究,因为问题具有联系性和拓展性,所以最优方法、最佳结论才是进行探讨的主要目的。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对策
1.激发兴趣,探索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比如,在对“椭圆”的学习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于椭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椭圆的例子,比如,学生给出跑道是椭圆形的、妈妈的项链是椭圆形的、地理中学习的月球环绕轨道是椭圆形的等之后,再出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椭圆的形成机制。探究主要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或以实物模拟来展现。即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端点,在拉紧细线的情况下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最后以几何画板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椭圆的基本认知。
2.转换思维,逆向反推。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不能“一条道跑到黑”,因为探索问题的角度不同,要得到相同的结论,所耗费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解题的效率是不同的。有时候,正推出现困难时可以选择逆推,可以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例如,对于函数y=的反函数进行判断,就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直接求出反函数,在判断其奇偶性,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原函数和反函数是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所以可以先判定题目中给出的原函数为奇函数,并且在(0, +∞)上单调递增,故所求函数也是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3.总结评估,在兴趣中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不能拘泥于大纲。对于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和评估,在总结和评估中适当地加深和加宽知识。例如,在解方程中,具有实数解,以及无实数解,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寻“无解,以及无实数解”的区别,让学生在探求和讨论中完成学习。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就能圆满完成任务。在经过层层探讨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获取知识和学问,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解方程x3-1=0,经过有效判定,最后的解只能是等于1,所以说“在总结和评估中才可以真正实现对于问题的探究和领会,才可以在学习中有效地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