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要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然而,这种价值的体现与社会作用的实现,都必须要经过欣赏这一环节才能完成。本文就群众音乐欣赏进行了探讨,对音乐的欣赏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群众音乐;欣赏;探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74-2
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音乐,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相比于其他的艺术,音乐也是最贴近群众的,也只有音乐能够充分的表达群众心声,与广大群众形成精神共鸣。而群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要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然而,这种价值的体现与社会作用的实现,都必须要经过欣赏这一环节才能完成。因此,群众音乐欣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群众音乐欣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群众音乐的欣赏而提供参考。
一、音乐重在表“情”
音乐是通过表达感情来引起人们的联想,用以 “声”表“情”的方法来创造“声情并茂”的听觉音乐形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一开始就是一个纯朴真挚的爱情主题音乐,表明了着一对情人在彼此倾吐爱慕之情。随后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重奏,刻画出了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然后音乐注入到了乐队的巨流之中,表现出梁祝“同窗三载相慕相爱”及“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从这些对话似的缠绵的音调旋律里,我们可以体察到感情的细微变化。
阴沉的锣鸣像一声惊雷,音乐突然间转入了低沉阴暗的旋律,表现出了黑暗的封建官法礼教势力笼罩着大地的实景。随后如泣如诉的散板节奏的音调,使我们想象出祝英台那哀怨悲愤的心情。乐曲进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末段,梦境般的音调,仿佛把听众领入神奇般的仙境,使我们窥见到了梁祝幻化成的一对彩蝶在翩翩起舞,展现出一幅欢乐幸福的画面。
当然由于生活经验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乐曲的联想或想象也会出现差异。然而,它也决不是主观任意、漫无边际、没有确定的范围的。一首乐曲表现出来和情感是欢乐的还是悲哀的,是激昂慷慨的还是缠绵徘徊的,它的基本倾向总是具体的、确定的,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那么,人的思想是否也能由音乐表现呢?
在我们的头脑里,思想、感情、概念通常是分不开的,彼此紧密地混合在一起,音乐也是如此。在一首作品中,感觉、情绪和被描绘的事物,也往往是与思想交织和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乐曲一开始,我们听到的是一种森严可怕的音调,接着掠过一幅紧张的、带有戏剧冲突性的、发展的画面,结尾处音乐听来像是在欢呼雀跃。于是我们得到这样一种思想:这首乐曲象征着人类经过了激烈的斗争,从黑暗中看到了黎明、获得了光明。
音乐能够描绘吗?
如果说音乐能够描绘,并不是说像绘画那样直接呈现视觉形象,而是通过声音的比拟在联想中达到描绘。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对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大江南那恬静美丽的山水和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使欣赏者借助标题能对此情景产生一定的联想。
音乐有时还采用模拟自然界声音的手法,使欣赏者产生比较具体、确定的联想,有些乐曲中模拟鸟鸣、流水、铜号、牧笛、晚钟、惊雷等声响,作为对春光、早晨、日暮、风景等的描绘。
二、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
音乐它还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需要通过乐器演奏,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表演,如同戏剧表演一样,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表演者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释。音乐还需要欣赏者的再创造,因而所做出的解释更为广泛。音乐的形象,只有通过演奏才能在听众的想象中呈现出来。
音乐,尤其是器乐,主要对人的感情发生作用,从感情上影响人的意志,推动人民走向团结和胜利。优雅抒情的音乐能愉悦身心,得到良好的消遣娱乐之功效。反之,喧闹狂躁的音乐,虽然也能起到消遣娱乐的作用(如迪高、摇滚等),但是,它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三、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表现手段与音乐所运用的材料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如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它们都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都是由声音构成的。声音由物体振动而发生,它不具有形状、色彩等可视性,而且随生随灭,不能持久存在,它也不具有确切的含义,与音乐所表现的对象并无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然而声音对人的情绪却起到了强烈的激发作用,能够迅速地、直接地引起人的情感反应,支配人的感情。因此,声音就成为人们用来传达感情的好材料。正是由于声音的这种特性,音乐的表现手段具有了巨大的感情魅力。
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音乐形象主要是由旋律构成的。旋律又称曲调,是一系列乐音的有组织进行。在旋律里,各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强弱的不同形成了节奏;各音的高低不同形成了旋律線,并往往体现出调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意义。
旋律是多种音乐因素的综合体,在旋律里各种音乐因素形成了统一体,获得了真正的音乐的生命。以旋律为中心,发展出和声、复调、配器等表现手段,它们可以丰富和扩大旋律的表现力。以旋律为中心的许多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可以用来广泛地表达各种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营造环境气氛。旋律是音乐中最能表达感情、最有感染人的力量的因素,它在歌曲中十分重要,在乐曲中更是首居主要的地位。
19世纪俄国音乐家谢洛夫说:“声音艺术的主要魅力、主要的诱人力量就在旋律中;没有旋律,即使有了最勉强的和声组合,发挥了对位法和配器法的全部奇妙作用,一切也仍然是苍白的、没有色彩的、僵死的。”
四、音乐的节奏
节奏也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就好像一座楼房,突然被抽去了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一下子全都坍塌了。从节奏的表现力来说,一般加快了的节奏,表现的是焦急不安、兴奋激动、轻快活泼;不规则、不连贯的节奏,通常表现担心忧虑、惊慌失措;匀称和徐缓的节奏,则表现坚定不移、安然宁静、悠远抒情等等。 五、音乐欣赏与个人的文化修养
音乐欣赏还与个人的文化修养基础上有关,这一点也很重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说音乐欣赏还要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一是要有乐感的耳朵;二是要有感受音乐的色彩美的眼睛;三是要具备构思音乐形象的大脑。(当前我国一部分听众都还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但是我们可以积极的向它靠拢。)
音乐欣赏是建立在文化修养的产物,它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知识的积淀,经过个人主观意识的提炼加以升华。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可对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意识和幻觉,而引发精神活动,导致与艺术的直接对话。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知音”和“对牛弹琴”之说。
音乐是无国界的,它属于全人类。但是人类想要真正的拥有它,必须要在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西方的音乐史有了精通的了解,才能对交响乐拥有对话的权力。不了解海顿(1732~1809年写出了104部交响乐),你就不了解交响音乐史。不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千军万马的楚汉相争,你就不知道用“推拉绞煞、撞压蹂躏、滚轮勾剔、扫遥划拂”押弦琵琶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战场摧枯拉朽、血腥搏杀的宏大场面。不了解华彦“只卖艺,不卖格”的宗言,你就听不出《二泉映月》那流淌着的期盼光明的泪水。不了解中国抗日的历史,你就体会不到那气势磅礴、泣鬼神、惊天地的《黄河大合唱》中那不屈永恒的深远意义。(当然,这些所谈及的是音乐欣赏里面的很深的知识层次了。)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这样3个阶段。这是音乐欣赏的必经之路。音乐欣赏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是不会停止不前的,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将会是无止境的。
音乐是面时代的镜子,总能以鲜活的形象反映人们的要求与愿望。人们也总是那样期盼的去拥抱它,而人文素养则正是驱动它的唯一动力。人的认识和理智活动,都是一种以感性经验和理智行为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音乐就犹如一条不息的滔滔大河,不断汇合沿途支流——而形成了百川归海的浩荡声势。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迅速提高,音乐会越过昨天,从缺乏生命的早逝过程中寻找无限生机而奔腾向前。
六、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艺术,通过某种特殊形式的音響、音效组合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触融入其中。而音乐欣赏正是可以感受到音乐魅力的一种形式,学会欣赏音乐,特别是群众音乐,可以让自己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感觉。当然,音乐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将会是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沈铁森.群众音乐活动与音乐辅导工作的探讨[J].卷宗,2012,(02).
[2]孙鹏.音乐欣赏漫谈[J].继续教育研究,1996,(03).
作者简介:
黎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文化体育中心。
关键词:群众音乐;欣赏;探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74-2
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音乐,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相比于其他的艺术,音乐也是最贴近群众的,也只有音乐能够充分的表达群众心声,与广大群众形成精神共鸣。而群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要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然而,这种价值的体现与社会作用的实现,都必须要经过欣赏这一环节才能完成。因此,群众音乐欣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群众音乐欣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群众音乐的欣赏而提供参考。
一、音乐重在表“情”
音乐是通过表达感情来引起人们的联想,用以 “声”表“情”的方法来创造“声情并茂”的听觉音乐形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一开始就是一个纯朴真挚的爱情主题音乐,表明了着一对情人在彼此倾吐爱慕之情。随后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重奏,刻画出了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然后音乐注入到了乐队的巨流之中,表现出梁祝“同窗三载相慕相爱”及“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从这些对话似的缠绵的音调旋律里,我们可以体察到感情的细微变化。
阴沉的锣鸣像一声惊雷,音乐突然间转入了低沉阴暗的旋律,表现出了黑暗的封建官法礼教势力笼罩着大地的实景。随后如泣如诉的散板节奏的音调,使我们想象出祝英台那哀怨悲愤的心情。乐曲进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末段,梦境般的音调,仿佛把听众领入神奇般的仙境,使我们窥见到了梁祝幻化成的一对彩蝶在翩翩起舞,展现出一幅欢乐幸福的画面。
当然由于生活经验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乐曲的联想或想象也会出现差异。然而,它也决不是主观任意、漫无边际、没有确定的范围的。一首乐曲表现出来和情感是欢乐的还是悲哀的,是激昂慷慨的还是缠绵徘徊的,它的基本倾向总是具体的、确定的,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那么,人的思想是否也能由音乐表现呢?
在我们的头脑里,思想、感情、概念通常是分不开的,彼此紧密地混合在一起,音乐也是如此。在一首作品中,感觉、情绪和被描绘的事物,也往往是与思想交织和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乐曲一开始,我们听到的是一种森严可怕的音调,接着掠过一幅紧张的、带有戏剧冲突性的、发展的画面,结尾处音乐听来像是在欢呼雀跃。于是我们得到这样一种思想:这首乐曲象征着人类经过了激烈的斗争,从黑暗中看到了黎明、获得了光明。
音乐能够描绘吗?
如果说音乐能够描绘,并不是说像绘画那样直接呈现视觉形象,而是通过声音的比拟在联想中达到描绘。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对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大江南那恬静美丽的山水和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使欣赏者借助标题能对此情景产生一定的联想。
音乐有时还采用模拟自然界声音的手法,使欣赏者产生比较具体、确定的联想,有些乐曲中模拟鸟鸣、流水、铜号、牧笛、晚钟、惊雷等声响,作为对春光、早晨、日暮、风景等的描绘。
二、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
音乐它还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需要通过乐器演奏,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表演,如同戏剧表演一样,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表演者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释。音乐还需要欣赏者的再创造,因而所做出的解释更为广泛。音乐的形象,只有通过演奏才能在听众的想象中呈现出来。
音乐,尤其是器乐,主要对人的感情发生作用,从感情上影响人的意志,推动人民走向团结和胜利。优雅抒情的音乐能愉悦身心,得到良好的消遣娱乐之功效。反之,喧闹狂躁的音乐,虽然也能起到消遣娱乐的作用(如迪高、摇滚等),但是,它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三、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表现手段与音乐所运用的材料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如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它们都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都是由声音构成的。声音由物体振动而发生,它不具有形状、色彩等可视性,而且随生随灭,不能持久存在,它也不具有确切的含义,与音乐所表现的对象并无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然而声音对人的情绪却起到了强烈的激发作用,能够迅速地、直接地引起人的情感反应,支配人的感情。因此,声音就成为人们用来传达感情的好材料。正是由于声音的这种特性,音乐的表现手段具有了巨大的感情魅力。
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音乐形象主要是由旋律构成的。旋律又称曲调,是一系列乐音的有组织进行。在旋律里,各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强弱的不同形成了节奏;各音的高低不同形成了旋律線,并往往体现出调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意义。
旋律是多种音乐因素的综合体,在旋律里各种音乐因素形成了统一体,获得了真正的音乐的生命。以旋律为中心,发展出和声、复调、配器等表现手段,它们可以丰富和扩大旋律的表现力。以旋律为中心的许多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可以用来广泛地表达各种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营造环境气氛。旋律是音乐中最能表达感情、最有感染人的力量的因素,它在歌曲中十分重要,在乐曲中更是首居主要的地位。
19世纪俄国音乐家谢洛夫说:“声音艺术的主要魅力、主要的诱人力量就在旋律中;没有旋律,即使有了最勉强的和声组合,发挥了对位法和配器法的全部奇妙作用,一切也仍然是苍白的、没有色彩的、僵死的。”
四、音乐的节奏
节奏也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就好像一座楼房,突然被抽去了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一下子全都坍塌了。从节奏的表现力来说,一般加快了的节奏,表现的是焦急不安、兴奋激动、轻快活泼;不规则、不连贯的节奏,通常表现担心忧虑、惊慌失措;匀称和徐缓的节奏,则表现坚定不移、安然宁静、悠远抒情等等。 五、音乐欣赏与个人的文化修养
音乐欣赏还与个人的文化修养基础上有关,这一点也很重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说音乐欣赏还要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一是要有乐感的耳朵;二是要有感受音乐的色彩美的眼睛;三是要具备构思音乐形象的大脑。(当前我国一部分听众都还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但是我们可以积极的向它靠拢。)
音乐欣赏是建立在文化修养的产物,它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知识的积淀,经过个人主观意识的提炼加以升华。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可对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意识和幻觉,而引发精神活动,导致与艺术的直接对话。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知音”和“对牛弹琴”之说。
音乐是无国界的,它属于全人类。但是人类想要真正的拥有它,必须要在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西方的音乐史有了精通的了解,才能对交响乐拥有对话的权力。不了解海顿(1732~1809年写出了104部交响乐),你就不了解交响音乐史。不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千军万马的楚汉相争,你就不知道用“推拉绞煞、撞压蹂躏、滚轮勾剔、扫遥划拂”押弦琵琶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战场摧枯拉朽、血腥搏杀的宏大场面。不了解华彦“只卖艺,不卖格”的宗言,你就听不出《二泉映月》那流淌着的期盼光明的泪水。不了解中国抗日的历史,你就体会不到那气势磅礴、泣鬼神、惊天地的《黄河大合唱》中那不屈永恒的深远意义。(当然,这些所谈及的是音乐欣赏里面的很深的知识层次了。)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这样3个阶段。这是音乐欣赏的必经之路。音乐欣赏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是不会停止不前的,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将会是无止境的。
音乐是面时代的镜子,总能以鲜活的形象反映人们的要求与愿望。人们也总是那样期盼的去拥抱它,而人文素养则正是驱动它的唯一动力。人的认识和理智活动,都是一种以感性经验和理智行为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音乐就犹如一条不息的滔滔大河,不断汇合沿途支流——而形成了百川归海的浩荡声势。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迅速提高,音乐会越过昨天,从缺乏生命的早逝过程中寻找无限生机而奔腾向前。
六、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艺术,通过某种特殊形式的音響、音效组合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触融入其中。而音乐欣赏正是可以感受到音乐魅力的一种形式,学会欣赏音乐,特别是群众音乐,可以让自己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感觉。当然,音乐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将会是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沈铁森.群众音乐活动与音乐辅导工作的探讨[J].卷宗,2012,(02).
[2]孙鹏.音乐欣赏漫谈[J].继续教育研究,1996,(03).
作者简介:
黎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文化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