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文人心态之管窥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为例,对乱世之中的文人心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行为特点是“信之也笃,弃之也速”, 心理状况为“摇摆在自卑与自负之间”。
  关键词 乱世文人 心态
  
  大抵中国自有“文人”以来,少不得以文属意、藉篇章以留名后世者。自孟子“修齐治平”而后,“士”阶层都更明显地表现出济世的愿望。至晚清,相对封闭的中国开始发觉自己处于亘古未有的危险局面中,当世的挑战已不限于内部不稳定或北方族群的冲击,而是内忧外患并举,在西方列强的强势文明面前,惴惴不安,手足无措。稍微敏感一些的知识人都知道中国需要变革或发展,以应对当前的局面。这当中有不少人因为他们生前的名文而以“文人”身份留名后世。裘廷梁作于一八九七年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可以略窥乱世之下的文人心态。
  
  一
  
  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中,裘廷梁强调了文言对国人的浸害,极力倡言白话的好处,以白话为革除旧弊、维新强国的根本,最后总结道:“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
  细看其论说过程,可谓错谬百出、不值一哂。其谬处有二:其一,舍本逐末,以白话为维新之本,而非制度;其二,以手段代替主体,虚夸白话之益。
  在反思中国当前局面的时候,裘廷梁敏锐地注意到了中国的社会现象,在文中他总结如下:“入其国而智民少者,靡学不腐,靡业不颓,靡利不湮;士无大志,商乏远图,农工狃旧习,盲新法;尽天下之民,去光就暗,蠢蠢如鹿豕……”
  应该说裘的眼光非常敏锐,他看到了中国当时昏聩的现实,社会各个阶层都依然墨守成规地活在由三代沿袭而下的美梦里,自1840年以来的西方炮火并未震醒他们的固有感觉,所以并未做出任何调整或改进。
  这一来说明了裘等人比同时代的国人更加敏锐、更有忧患意识,二来也说明了旧中国文明的强大惯性力量浸染之深。但在这样强大的惯性力量之下,殊为难得地觉察到异样的裘廷梁,却舍本逐末地把中国昏聩的原因归在了文言身上。且看他的分析:
  “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使皆如今之文言,虽有良法,奚能便传于天下矣……”
  “朝廷不以实学取士,父师不以实学教子弟,普天下无实学……日操笔言文,而示以文义之稍古者,辄惊愕或笑置之,托他辞自解,终不一寓目。”
  “文言之害,靡独商受之,农受之,工受之,童子受之,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皆受之矣;不宁唯是,愈工于文言者,其受困愈甚。”
  裘廷梁以为,文言的运用,使国人沉溺于对佶屈聱牙的言义的简单膜拜和沿袭,忽视了实际事务的操作方法,也使人们流于文句表面而不求理解,其流毒遍布商农工妇。其实究其所言,文言之害,具体的只有“无实学”、“昏聩”而已,其它措辞不过是虚饰和夸张。那么,文言果真导致了“无实学”、“昏聩”的局面吗?
  显然不是。首先,当时的中国是否“无实学”恐怕不能妄言否定。修齐治平、经世致用仍然是士阶层的最高理想,商农工各种行业的历史积淀也流传下了有效、普遍的操作方法和通用规则,这些,不可谓非实学。裘廷梁所谓无“实学”,指的是西方新兴产业和科学技术,以此言之,刨去失败的洋务运动,中国当然没有“实学”。其次,果然是“文言”导致的“无实学”、“昏聩”吗?如果文言能导致“无实学”和“昏聩”,那么,在文言大行其道的二千年之内,中国怎么能一直“无实学”、“昏聩”而仍旧延续其文明和生命力呢?再强大的文明恐怕也不能一直“昏聩”二千年吧?
  由此言之,文言根本就不是导致中国落后局面的原因。制度及其它偶然因素才是问题所在。就裘廷梁以后的百余年历史来看,制度及生产方式的革新,在国家发展和富强上起到了最大作用。裘廷梁以文言为维新之本,是犯了舍本逐末、颠倒是非之错。
  在裘廷梁极言文言之害后,他总结道:“使古之君天下者,崇白话而废文言,则吾黄人聪明才力无他途以夺之,必且务为有用之学,何至圁没如斯矣?”
  然后他又说到使用白话的种种益处:“一曰省日力……除骄气……免枉读……保圣教……便幼学……炼心力……少弃才……便贫民。”接着举成周以来的历史,总结道:“读书难故成就者寡,今日是也;读书易故成就者多,成周是也。此中国古时用白话之故。”
  这就充满文人特有的天真气息了,竟然以为崇尚白话就可以发挥“吾黄人聪明才智”、“必且务为有用之学”,还细细列举白话的八种益处,并把成就者多寡的问题归结在读书的易难上。试问:在白话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人比古人更智慧吗?更用力于有用之学吗?恐怕未必。且所谓“省日力”等八种益处,完全是裘廷梁一厢情愿的设想,白话不一定比文言更有助于达意,关键在于作者的思路和才力,更(下转第110页)(上接第83页)不必有“保圣教”、 “便幼学”、“炼心力”等等效用。
  今天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白话文运用已历百年,然而日力未省,骄气未除,枉读不免,圣教尽失,幼学大退,心力未炼,弃才多有,贫民不便。可知,关键不在于运用白话还是文言,而在于如何进行教育和传播,在于用文之人如何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裘廷梁虚夸白话之益,又犯了本末倒置、不分手段和主体的错误。
  
   二
  
  结合当时裘廷梁等人的处境,以及《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可以看出乱世之中文人的两个特点。
  其一:信之也笃,弃之也速。裘廷梁既然能写一笔劲道雍容的文言文,想必浸染传统经术也深。但从这一篇文章来看,他太过轻易地否定了两千年以来的文言和文言系统,甚至对这一文言系统所承载的文明也透露出许多不信任以至过分的批评,并且极言西方之“智”,这就显示出了对传统经术的背离倾向。这一点实足令人惊奇: 一个浸染传统经术如此之深的士大夫,怎么会如此迅速、如此大幅度地走到本来与它毫不相干的另一体系当中?
  其二:摇摆在自负与自卑之间。这与其“信之也笃,弃之也速”是一致的,只不过就心理而论。传统经术有算得上具体的目标——修齐治平,其运作方式也表现得颇近人情——仁义礼智,然而修齐治平在很多时候被置换为升官发财,仁义礼智也被置换为寻章摘句,所谓昏聩,正由此而起。但根本不在于经术,而在于运用经术者的偏差。这种偏差的结果被裘廷梁等人误解为经术之过,甚至被更肤浅、粗暴地误解为文言之祸。
  这种误解体现了他们在面对西方坚船利炮时快速形成的深刻的自卑心理,而他们自鸣得意的救国之策,更是一种绝无牢固根基的自负。历史上不乏这一类胸怀大志却纸上谈兵的文人。一旦有变,他们会马上变得自卑,对固有经验几乎失去信心和兴趣,转而寻求新的信仰,或者极不准确地得出结论,然后极力加以渲染和铺饰,似乎另一种版本的唐虞之世马上就可以跃然于纸上了。然而这种自负又是极不牢固的,设若有新的阻碍或动荡,他们又会迅速转为自卑,或流于放纵,或流于隐逸,或流于钻营,或流于沉默。
  
  三
  
  脆弱、肤浅的文人们,尤其在乱世之下,摇摆在自负与自卑之间。清末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对这一文化心理的最好注解,其行为特点就表现为对传统经术的“信之也笃,弃之也速”。当然并非所有“文人”都如此,只是纵观历史,有相当一部分以文章名世的人在占据着话语权的同时,也在无意中传播和鼓吹着未必正确有效的理念、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栻.维新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孙郁.百年苦梦——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的管理模式而言,全开架式图书馆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采取的是借、阅、藏一体,总借总还管理模式,实行敞开式服务,读者在图书馆各个阅览区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借阅,,充分体现了“读者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文献的信息资源,发挥了馆藏图书的利用价值和整体效益,其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极大方便了读者的同时,也给书库的维护及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全开架阅览模式面临的
期刊
中国象棋融体育、艺术、科学、文化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引人入胜的对局,构思精巧的排局,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它就像一曲悠扬动听的音乐,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供人们去品味,去欣赏,让人百听不厌,余味无穷。作为一名酷爱象棋的教育者,经过一年多的磨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奥妙无穷的象棋棋盘中孕育着丰富而深奥的教学思想,正确的运用这种思想,我们会事半功倍,收效奇佳。  如果把棋艺比作一所艺术大厦,
期刊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是继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之后我国又一新的经济特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深度挖掘该区域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关联性和震撼性特征,发挥文化品牌的聚合效应,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历史文
期刊
为加强证监会系统内幕信息知情人监督管理,防止泄露和传播内幕信息,证监会党委近期决定在会系统内各单位建立、执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并选取会上市部、上海证监局、广东证监局等三家单位作试点。日前,经上海证监局局党委会讨论通过,《上海证监局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试行)》正式施行。  2011年券商分类揭晓 16家获评AA级  中国证监会昨日公布了201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其中,16家证券公司获评AA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133.7万人到2009年的611万,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31万人。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协调。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在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之间产生一种关于职业与就业
期刊
摘要  对于同一个侵权行为中死亡,受害人因城乡不同户口而获得的死亡赔偿费相差巨大的情况。也就是"同命不同价"的结果,在社会上一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确立了同一案件按照同一标准赔偿的规则,打破了城乡户籍的差异,修改、完善了最高院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强化了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功能。  关键词  死亡赔偿金 同一标准 可以    侵权责任法有两大功能:第一是救济;第二是预防,而救济功能
期刊
摘要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王权与教权的二元统治下,两者之间的斗争与合作为近代备受推崇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法治理念提供了空间,法律思想深受宗教精神影响。这些法治理念和思想奠定了西方法治主义的基础。   关键词  中世纪 政教关系 法治    欧洲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和国家、王权与神权的二元统治下,政权与教权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二元化权力体系是教俗双方所不情愿的,它给中世纪的西欧带来无数的混乱、
期刊
摘要  边塞诗在唐代蔚为大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边塞诗人。唐朝的强盛塑造了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也使得诗人们有强烈的入世热情和积极的政治关怀,纷纷前往边塞,而边塞的奇异经历又使他们的诗风有所转变。本文以岑参为例,谈谈西出阳关对诗人诗风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边塞诗 西出阳关 岑参 诗风转变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自初唐开始,边塞诗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西厢记》是如何构建一个属于女性的空间的。  关键词 女性 空间    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千古名作《西厢记》自问世以来即得到许多关注,既有来自民间的热情呼应,亦有来自学界的诸多研究结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此文将重点关注《西厢记》是如何构建一个属于女性的空间的,由于此方面可资借鉴者殊少,故笔者之管见倘失之主观,仍请方家指教。  笔者认为《西厢记》构建的第一层女性空间为建筑空间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刘珣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个部分在学科体系的地位和组成部分。刘珣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学科理论 教育实践    一、引言    每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对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