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并发系统性硬化症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1例结肠腺癌患者在6个月内皮肤发生硬皮病的改变.患者男,77岁,主诉腹痛数月,于1987年12月入院.右下腹部触及包块伴贫血,钡灌肠示回盲区蕈状包块.手术发现肿瘤与右侧输尿管粘连,且有淋巴结受累.病检证实为盲肠中等分化腺癌,并经粘膜浸润至结肠周围脂肪组织,9个淋巴结中8个有转移.

其他文献
文献报道银屑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癌,可能与应用砷制剂、焦油、萘烷、紫外线照射及内服细胞毒性药物有关.细胞毒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皮肤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本文复习了最近关于由细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情况,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及淋病.
体液及细胞免疫对控制人体恶性黑素瘤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希望通过调节免疫机制达到治疗甚至预防目的。本文重点讨论了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干扰素等免疫调节剂抗恶性黑素瘤的作用机制、疗效及毒副作用。认为免疫治疗最适宜用于Ⅰ期、Ⅱ期(肿瘤组织已被切除)恶性黑素瘤,对已发生转移的Ⅲ期恶性黑素瘤,被动使用效应因子(抗体、免疫细胞)有效。
期刊
汗孔角化病(PK)是一种不常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近10年来观察到PK的发生与免疫抑制有关.本文对免疫抑制(ISP)和非免疫抑制(NISP)患者发生的PK进行比较性研究.
副球孢子菌病是一种主要在拉丁美洲流行的真菌病,其病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已知该病男性的易感性高于女性.作者使用BALB/c小鼠模型观察了不同性别及雌性小鼠的动情期与对巴西副球孢子菌抵抗力的关系.将在脑心琼脂上37℃培养4天的巴西副球孢子菌,混悬于pH7.4PBS中,经纱布过滤后制成菌悬液,其中80%为酵母相孢子,活细胞数大于80%.
期刊
四环素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本文经体外免疫试验及生物活性酶的研究,进一步介绍了其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为其在炎性和免疫性皮肤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些依据,并拓宽了此药在皮肤病中应用的前景。
为了确定临床健康人血中抗麻风杆菌(ML)半合成抗原的抗体率和建立一个用于麻风病人和其接触者之间抗体水平比较的基线值.
由于蒽林外用产生的晒斑样红斑与治疗簟样肉芽肿(MF)皮损有效的中波紫外线、局部卡氮芥和电子束照射三种方式很相似,故作者试用蒽林来治疗MF.
期刊
近年来发现免疫过程在斑秃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斑秃常发生于自身免疫患者,其病理标志为毛球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毛球部的毛母质细胞有第一类和第二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等.利用局部涂抹diphencyprone或squaric acid dibutylester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期刊
英国于1991年首次批准外用VitD衍生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该文回顾了VitD衍生物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作用方式及安全性。1985年,日本人报告1例骨质疏松患者,其后共52例银屑病患者,口服1α-羟基VitD及口服、外用骨化三醇(calcitriol)治疗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