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茶通常分为蒙古奶茶、西藏奶茶、英式奶茶、印度奶茶、港式奶茶和新加坡拉茶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在茶的清香和奶的香醇间寻找一个结合点,在茶和奶的交融中展现融合的美味。
最早的奶茶兴起于中国的游牧民族,西藏地区最早将茶与奶结合起来,这种喝茶的方式之后传入相邻的印度,进而被当地的英国人将这种饮茶方式带回英国,十八世纪奶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主流茶品。
奶茶做法大同小异,差异无非类别、先后次序以及比例等。我国游牧民族奶茶的原料是砖茶以及牛奶或羊奶,捣碎的砖茶放入壶或锅中煮至沸腾,加入鲜奶再次沸腾后,除去茶叶即成。传统的英式奶茶则是茶唱主角,辅以少量的浓牛奶,杯的体积较小。而印度奶茶的茶,用的是加工时就切碎了的红茶,饮用时再加奶加糖。
天气渐热,大街小巷风靡一时的珍珠奶茶要渐领风骚了。
珍珠奶茶1983 年起源于我国台湾省台中县。正宗的珍珠奶茶采用奶、冰糖或者白糖、红茶、纯净水和木薯粉制成的“ 黑珍珠” 调配而成,喜欢喝冰冻珍珠奶茶的年轻人,钟情于用根超级粗的大吸管吮吸珍珠的新鲜感受,加之茶的内敛,奶的纯净,木薯粉圆的嚼劲,古典和时尚皆备,魅力十足。
遗憾的是,从奶茶到珍珠奶茶,皆有其先天不可克服的缺陷。
草原奶茶用的砖茶中,氟含量普遍偏高。这并非人为添加,而是由于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氟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加上制作砖茶一般是用茶树的老梗老叶,因此,砖茶的氟含量远比其他茶类高,是绿茶、花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长期大量饮用砖茶熬制的奶茶,会引起蓄积性氟中毒,氟斑牙、骨质疏松、腰腿痛等疾病的几率远比其他人群高。现在政府已经注意并重视这一问题,号召牧民们改变饮食方式,减少砖茶饮用量。
英式奶茶用的是比绿茶更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红茶,按说没有问题了吧?但是,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后,红茶中的抗氧化物将与牛奶中的酪蛋白中和,因而无法发挥保护心血管的功效。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常饮红茶的英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这是因为英国人习惯将牛奶和红茶一起喝。
再来看时尚的珍珠奶茶。目前市面上的珍珠奶茶用奶精代替奶,用甜蜜素、糖精替代白糖和冰糖,用各式合成果粉代替茶,实际上就是奶精、香精、色素、糖和淀粉珠的混合物,“珍珠”的成分包括淀粉、焦糖、食用香精、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有不同的口味其实是香精的功劳,还添加各种色彩绚丽的色素,制作出魅惑红的草莓口味奶茶、日落黄的芒果口味奶茶等。
过量使用甜蜜素、糖精、香精、色素的危害,估计大多数消费者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只是奶精的危害相对而言还属于一些消费者的盲区。
目前国内的奶精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组成的混合物,除了口感上和奶神似之外,其他均名不副实,和“奶”并无任何关联,而是和反式脂肪酸牵扯不清。
氢化植物油学名为反式脂肪酸甘油酯,俗名有:人造奶油、奶精、植脂、植脂末、植脂奶油、麦淇淋等。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之一。反式脂肪酸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还会降低青年人的生育能力。
2006年12月5日,纽约市所有餐厅不再使用有害健康的人造氢化油产品,纽约成为全美第一个在餐饮业全面禁止反式脂肪酸的城市;加拿大规定新的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荷兰及瑞典等国拟将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定在5%以下;巴西自2007年7月31日起,强制要求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钠含量的信息;日本也修订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标准,并提醒消费者减少摄取含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油脂食品;韩国从2007年12月起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这一举措使韩国成为亚洲最早对反式脂肪酸作出规定的国家。
我国目前除台湾地区对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有限制,并不定时地对市场上快餐业常用烹饪食品进行抽检外,大陆尚无统一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对于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它对于人体是否产生危害,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摄入量。一杯目前市面上的劣质珍珠奶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最多可达5克。国际上一致认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2克。如果一杯奶茶中含5克左右的奶精,就会超过这个极限,常喝这样的珍珠奶茶,必然会危害健康。
所以说,奶和茶并非最佳搭档。货真价实、地道古朴的奶茶都有被诟病之嫌,何况这既无奶也无茶的珍珠奶茶。
最早的奶茶兴起于中国的游牧民族,西藏地区最早将茶与奶结合起来,这种喝茶的方式之后传入相邻的印度,进而被当地的英国人将这种饮茶方式带回英国,十八世纪奶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主流茶品。
奶茶做法大同小异,差异无非类别、先后次序以及比例等。我国游牧民族奶茶的原料是砖茶以及牛奶或羊奶,捣碎的砖茶放入壶或锅中煮至沸腾,加入鲜奶再次沸腾后,除去茶叶即成。传统的英式奶茶则是茶唱主角,辅以少量的浓牛奶,杯的体积较小。而印度奶茶的茶,用的是加工时就切碎了的红茶,饮用时再加奶加糖。
天气渐热,大街小巷风靡一时的珍珠奶茶要渐领风骚了。
珍珠奶茶1983 年起源于我国台湾省台中县。正宗的珍珠奶茶采用奶、冰糖或者白糖、红茶、纯净水和木薯粉制成的“ 黑珍珠” 调配而成,喜欢喝冰冻珍珠奶茶的年轻人,钟情于用根超级粗的大吸管吮吸珍珠的新鲜感受,加之茶的内敛,奶的纯净,木薯粉圆的嚼劲,古典和时尚皆备,魅力十足。
遗憾的是,从奶茶到珍珠奶茶,皆有其先天不可克服的缺陷。
草原奶茶用的砖茶中,氟含量普遍偏高。这并非人为添加,而是由于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氟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加上制作砖茶一般是用茶树的老梗老叶,因此,砖茶的氟含量远比其他茶类高,是绿茶、花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长期大量饮用砖茶熬制的奶茶,会引起蓄积性氟中毒,氟斑牙、骨质疏松、腰腿痛等疾病的几率远比其他人群高。现在政府已经注意并重视这一问题,号召牧民们改变饮食方式,减少砖茶饮用量。
英式奶茶用的是比绿茶更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红茶,按说没有问题了吧?但是,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后,红茶中的抗氧化物将与牛奶中的酪蛋白中和,因而无法发挥保护心血管的功效。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常饮红茶的英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这是因为英国人习惯将牛奶和红茶一起喝。
再来看时尚的珍珠奶茶。目前市面上的珍珠奶茶用奶精代替奶,用甜蜜素、糖精替代白糖和冰糖,用各式合成果粉代替茶,实际上就是奶精、香精、色素、糖和淀粉珠的混合物,“珍珠”的成分包括淀粉、焦糖、食用香精、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有不同的口味其实是香精的功劳,还添加各种色彩绚丽的色素,制作出魅惑红的草莓口味奶茶、日落黄的芒果口味奶茶等。
过量使用甜蜜素、糖精、香精、色素的危害,估计大多数消费者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只是奶精的危害相对而言还属于一些消费者的盲区。
目前国内的奶精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组成的混合物,除了口感上和奶神似之外,其他均名不副实,和“奶”并无任何关联,而是和反式脂肪酸牵扯不清。
氢化植物油学名为反式脂肪酸甘油酯,俗名有:人造奶油、奶精、植脂、植脂末、植脂奶油、麦淇淋等。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之一。反式脂肪酸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还会降低青年人的生育能力。
2006年12月5日,纽约市所有餐厅不再使用有害健康的人造氢化油产品,纽约成为全美第一个在餐饮业全面禁止反式脂肪酸的城市;加拿大规定新的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荷兰及瑞典等国拟将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定在5%以下;巴西自2007年7月31日起,强制要求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钠含量的信息;日本也修订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标准,并提醒消费者减少摄取含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油脂食品;韩国从2007年12月起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这一举措使韩国成为亚洲最早对反式脂肪酸作出规定的国家。
我国目前除台湾地区对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有限制,并不定时地对市场上快餐业常用烹饪食品进行抽检外,大陆尚无统一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对于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它对于人体是否产生危害,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摄入量。一杯目前市面上的劣质珍珠奶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最多可达5克。国际上一致认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2克。如果一杯奶茶中含5克左右的奶精,就会超过这个极限,常喝这样的珍珠奶茶,必然会危害健康。
所以说,奶和茶并非最佳搭档。货真价实、地道古朴的奶茶都有被诟病之嫌,何况这既无奶也无茶的珍珠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