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山地为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提供天然场所.研究不同梯度下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尺度传统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模型未能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准确地评价山地区域旅游气候适宜性.基于1 987—201 7 年秦巴山地及其附近地区1 1 6 个气象站点数据,采用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THI)结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梯度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县市行政区山地旅游气候舒适度,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下旅游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对秦巴山区山地旅
【机 构】
: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为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提供天然场所.研究不同梯度下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尺度传统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模型未能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准确地评价山地区域旅游气候适宜性.基于1 987—201 7 年秦巴山地及其附近地区1 1 6 个气象站点数据,采用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THI)结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梯度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县市行政区山地旅游气候舒适度,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下旅游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对秦巴山区山地旅游气候适宜性做出评价.结果表明:(1 )1 987—201 7 年秦巴山地温湿指数逐年上升,但年际变化不明显,人体舒适度整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各县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在3—1 2 月经历了偏冷—舒适—偏暖的季节性转变,季节变化较快;(2)山区整体旅游气候舒适期是从4 月开始,1 0 月结束,以4—6、9—1 0 月旅游最为适宜,部分县市适合开展理疗、避暑等生态旅游活动.分析发现旅游舒适度在中小型山地起伏度上最佳,分布范围较广;(3 )盛夏时期(6—8 月)旅游气候舒适度最佳海拔高度为1 773.1 ~3000 m,海拔1 500 m以上部分县市适合开展养生理疗旅游活动,海拔1 1 00 m 以上适合开展山地避暑旅游活动.本研究可为山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支撑.
其他文献
为了解吉林省区域旅游发展现状,促进城市间良性旅游竞合模式的形成,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以吉林省下辖的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为研究对象,构建出4个维度共计28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测算2015-2019年吉林省9个市(州)的生态位宽度(态势)以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 显示,吉林省城市旅游整体发展不够均衡,各市(州)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旅游竞争关系,省会长春市作为增长极,东南部旅游影响力较强而西北部较弱.根据综合旅游生态位宽度(态势)以及生态位重叠度将9个市(州)划分为高态势高重叠地区、高态势低重叠地区、低态
藏东南地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该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热点难点之一.本文考虑了气候变化和冰川积雪活动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影响,引入了积温和冰川积雪消融量两个特色因子,提出了距平差气象插补法和冰川积雪消融量概化模型,并从孕灾环境、动力条件和人类扰动等方面共选取了1 3 个因子,建立了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证据权 -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了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分级区划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 )冰川积雪消融量和积温对高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