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却令人担忧,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土地利用;对策;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 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 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 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我国的土地实际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城镇建设占地加剧,其次,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在农业用地结构方面,土地资源集中投入粮食等种植业中,造成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低。
坚持挖潜增效。全面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农村土地整治、低丘缓坡荒滩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各项整治,着重鼓励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提高容积率。同时,始终保持违法占地、违规建筑的严打高压态势,突出用地批后监管,积极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地质调查成果,实现耕地保护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转变,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尤其是对退化耕地进行生态重建,在后备资源枯竭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途径,推进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农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注重土地立体利用,从地表向地上地下拓展用地空间,建立配套制度保障尤其是地籍管理制度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合理布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
面对上述的问题,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迫在眉睫的,在我看来,下述都是相对可行并且必要的。
一、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任第平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
二、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包括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划定耕地保护区、强化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等。
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等措施,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并且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
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不仅要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也要清理乡镇企业用地。并且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五、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现状,另一方面要确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合法地位,进一步细化土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贵权利关系。
六、加強领导, 强化宣传, 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 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效的组织措施, 是难以搞好的。因此, 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 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其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才能解决人地矛盾,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植被资源, 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振东.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1
[2]王经国.资源与环境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4]徐宪立.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5]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李新举.实用土地管理学.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
关键词:可持续;土地利用;对策;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 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 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 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我国的土地实际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城镇建设占地加剧,其次,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在农业用地结构方面,土地资源集中投入粮食等种植业中,造成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低。
坚持挖潜增效。全面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农村土地整治、低丘缓坡荒滩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各项整治,着重鼓励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提高容积率。同时,始终保持违法占地、违规建筑的严打高压态势,突出用地批后监管,积极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地质调查成果,实现耕地保护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转变,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尤其是对退化耕地进行生态重建,在后备资源枯竭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途径,推进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农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注重土地立体利用,从地表向地上地下拓展用地空间,建立配套制度保障尤其是地籍管理制度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合理布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
面对上述的问题,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迫在眉睫的,在我看来,下述都是相对可行并且必要的。
一、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任第平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
二、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包括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划定耕地保护区、强化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等。
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等措施,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并且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
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不仅要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也要清理乡镇企业用地。并且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五、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现状,另一方面要确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合法地位,进一步细化土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贵权利关系。
六、加強领导, 强化宣传, 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 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效的组织措施, 是难以搞好的。因此, 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 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其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才能解决人地矛盾,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植被资源, 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振东.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1
[2]王经国.资源与环境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4]徐宪立.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5]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李新举.实用土地管理学.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