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建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也越大,本文通过阐述跟踪审计的特点,阐明了高校基建项目跟踪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 跟踪审计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 E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基建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好建设资金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现实课题。
建设项目审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化,从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转化
传统审计模式是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跟踪审计可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跟踪审计可分析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动态监督建设过程各阶段的运作,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正确判断等问题的发生。
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现场会同参见各方签字认可实测记录后即可计算出相应工程数据,避免相互推诿不签证,积压签证的弊病,使签证审计量分散在施工期间,从而加快结算审核速度,加大审核力度,保证结算审核质量,提高审计经济效益。
从最终结果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是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结算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审计与监督,把传统审计以竣工结算为工作重点的审计,转化为以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为审计工作重点,不但重视审计结果,也重视审计过程,更能保证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
上述特点决定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模式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较审计风险更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其责任重大,风险也较大。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却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有共性的判断和评价。
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高校基建項目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还是项目招投标阶段介入,深入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和结算审计阶段。我国目前现有的工程造价审计力量和现行的建设工程建设程序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种是在项目立项阶段, 也就是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以后;一种是项目的设计阶段,即从项目的初步设计开始; 还有一种是项目招投标完成后,进入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如果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明显。
项目跟踪审计可从投资立项开始延续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跨越时间长,要对项目建设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审计风险大。项目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工程审计人员应从初步设计方案比选论证阶段开始介入,积极参与项目设计方案比选,关注工程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的经济合理性,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把握跟踪重点。
跟踪审计人员越位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过程审计,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供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初始目标,而不经意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征求审计部门人员的意见,审计人员表态后,建设管理部门才签署签证,甚至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证单上签字。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职责分工不清,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不能落实项目参与各方的职责,加大了审计方的风险,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
跟踪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管理、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工程现场发生的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很难对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决策,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的审计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审计队伍比较年轻,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工程技术知识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详细的审计内容,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与此同时,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审计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中介机构参与审计质量较难保证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主要考虑两个因素:投入成本和工程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或直接按审减额度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发现问题而不指出问题,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另外,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层次不齐,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错误漏洞在所难免,审计质量较难保证。如有的中介协审人员不注重查勘现场,仅对被审计单位的送审资料进行核对,其结论势必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跟踪审计廉政风险大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跟踪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完善审计制度
审计程序是任何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都必须遵守的,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完善并贯彻各项跟踪审计制度则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熟悉审计法规条例、建筑法规条例及其相关知识学习。
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中介造价审计单位应企业信誉好,资质等级高;配备好协审队伍;要加强业务指导,特别是要强调审计纪律和审计程序;加强审计质量复核。
妥善处理项目参建各方关系
遵守跟踪审计是审计监督原则。审计部门应调动参建各方积极性,使各方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廉政教育常抓不懈
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廉政理论知识,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积极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的体系。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 跟踪审计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 E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基建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好建设资金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现实课题。
建设项目审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化,从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转化
传统审计模式是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跟踪审计可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跟踪审计可分析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动态监督建设过程各阶段的运作,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正确判断等问题的发生。
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现场会同参见各方签字认可实测记录后即可计算出相应工程数据,避免相互推诿不签证,积压签证的弊病,使签证审计量分散在施工期间,从而加快结算审核速度,加大审核力度,保证结算审核质量,提高审计经济效益。
从最终结果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是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结算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审计与监督,把传统审计以竣工结算为工作重点的审计,转化为以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为审计工作重点,不但重视审计结果,也重视审计过程,更能保证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
上述特点决定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模式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较审计风险更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其责任重大,风险也较大。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却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有共性的判断和评价。
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高校基建項目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还是项目招投标阶段介入,深入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和结算审计阶段。我国目前现有的工程造价审计力量和现行的建设工程建设程序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种是在项目立项阶段, 也就是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以后;一种是项目的设计阶段,即从项目的初步设计开始; 还有一种是项目招投标完成后,进入项目的实际施工阶段。如果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明显。
项目跟踪审计可从投资立项开始延续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跨越时间长,要对项目建设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审计风险大。项目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工程审计人员应从初步设计方案比选论证阶段开始介入,积极参与项目设计方案比选,关注工程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的经济合理性,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把握跟踪重点。
跟踪审计人员越位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过程审计,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供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初始目标,而不经意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征求审计部门人员的意见,审计人员表态后,建设管理部门才签署签证,甚至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证单上签字。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职责分工不清,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不能落实项目参与各方的职责,加大了审计方的风险,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
跟踪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管理、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工程现场发生的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很难对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决策,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的审计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审计队伍比较年轻,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工程技术知识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详细的审计内容,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与此同时,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审计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中介机构参与审计质量较难保证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主要考虑两个因素:投入成本和工程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或直接按审减额度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发现问题而不指出问题,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另外,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层次不齐,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错误漏洞在所难免,审计质量较难保证。如有的中介协审人员不注重查勘现场,仅对被审计单位的送审资料进行核对,其结论势必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跟踪审计廉政风险大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跟踪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完善审计制度
审计程序是任何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都必须遵守的,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完善并贯彻各项跟踪审计制度则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熟悉审计法规条例、建筑法规条例及其相关知识学习。
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中介造价审计单位应企业信誉好,资质等级高;配备好协审队伍;要加强业务指导,特别是要强调审计纪律和审计程序;加强审计质量复核。
妥善处理项目参建各方关系
遵守跟踪审计是审计监督原则。审计部门应调动参建各方积极性,使各方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廉政教育常抓不懈
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廉政理论知识,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积极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