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名妓赛金花(初名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被称作“清末民初名满京津的一个奇女子”。其所以“奇”,不仅是因为她风尘落拓、坎坷曲折的一生,而且还由于在庚子乱世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她曾与联军司令斡旋,舌战德公使夫人,并因此而名噪一时,蒙慈禧太后亲自召见。1936年她去世前后,文化界又以她作为国难危境中振奋民心、共济艰危的精神药剂,激起了一股影响不小的冲击波。
赛金花本是姑苏城外七里三塘的一名青楼女子,略知文墨。清光绪十三年(1887)与回籍奔丧的苏州状元、兵部左侍郎、时任江西学政的洪钧结识并被洪钧纳为三姨太。同年洪钧被委派出使俄、德、奥、荷欧洲四国。洪钧的正室夫人不愿随洪钧前往,于是命赛金花随洪钧出访。因此,赛金花得以以公使夫人的名义出使四国。
在欧洲,赛金花出入于各种交际和外务活动场所,她活跃开朗,艳惊四座,尤为一些青年军官所注目。其间,她稍习德语,曾结识了德国军官瓦德西。
四年后,洪钧回国,不久暴卒。赛氏受不了清苦生活,乃脱离洪家,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挂牌接客,重堕红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一天,几名洋兵来赛寓劫掠,赛听到他们嚷着德国话,便以不甚流利的德语与之对话。德军甚觉疑惑,问及身世,她便把曾经出访德国、结识俾斯麦宰相和瓦德西中将以及与德国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合影等事一一讲出,并出示当年的合照。
几名士兵闻后颇感吃惊,向她立正行礼,请求宽恕。又谓瓦德西就是八国联军统帅,将回去报告云云。翌晨,果有两名德国兵赶着马车来到赛金花的寓所,邀她去德军兵营见瓦德西。
两人相见,重叙旧情,谈吐投机。赛金花倾诉着颠沛流离之苦,瓦德西送给她许多掠来的衣物和现洋。之后,两人每天聚首,交往甚密。赛金花便利用这一特殊关系及瓦德西在联军中的权威,维护北京人的利益。德国兵以德公使克林德被杀,进城后烧杀最凶,还传言要把慈禧太后剁成肉馅。赛金花常常规劝瓦德西,瓦德西允之。
在李鸿章受慈禧太后命与联军和议时。德使克林德夫人提出必以慈禧太后偿命为和谈条件。赛金花又屡访当年在德时有一面之交的克林德夫人,最后说服了她。作为报答,慈禧太后回京后在颐和园召见了赛金花。
八国联军撤离后,赛金花重操旧业,屡遭变故,至1936年12月初在穷困潦倒中凄凉死去。
赛金花之死本是桩不起眼的小事,却在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内忧外患日深的岁月。至1935年年底,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华北五省,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成为日本铁蹄下的殖民地。南京国民政府却致力于“剿共”战争,内战连绵,民怨沸腾。文化界的有识之士触景生情,纷纷从历史的追忆中寻找素材,批评政府消极御外国策,唤起民众自救之心。赛金花30多年前的奇异经历遂为各书报杂志作者以及编剧们所瞩目。
赛金花谢世的第二天,南北各报便争相刊出有关消息,北京有影响的《晨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大晚报》,天津的《大公报》,南京的《中央日报》,上海的《申报》等先后刊出大量纪念文章,介绍赛金花身世及离奇生涯。
据当时报载,早在赛金花去世前的1934年,著名学者刘半农等连日访问赛金花,其学生商鸿逵依据这些材料写成的《赛金花本事》面世,一时成为俏货。山西易俗社在北平吉祥戏院上演《赛金花》一剧,由王天民饰赛金花,赛本人也应邀观剧,盛况空前。
1936年4月,著名剧作家夏衍手作《赛金花》剧本发表于《文学》月刊。同年11月,“眼看着第二次庚子事变要重演于北平,熊佛西也着手草《赛金花》剧本,企图借以唤起国人,共御外侮”。之后,《孽海花续集》《赛金花外传》《赛金花传》等传记作品相继刊印出版。
尤其是赛死后夏衍《赛金花》剧本由上海四十年代剧社公演更是轰动一时,著名演员王莹、赵丹、崔嵬等领衔主演。当时众多报纸连篇累牍发表评论,有的说:“际此绥东炮火声中,此历史悲壮哀艳之名剧,益令观众感到无穷之兴奋与感叹。当距今三十七年前,八国联军入北京城,清帝蒙尘西奔,城中乃处异族铁蹄下,三千壮士齐下拜,竟无一个是男儿。独名妓赛金花以一弱女子,往见统帅瓦德西……”又谓中华民族于目前之苦难时代,“对于赛金花的出现,有一种深刻的联想”。
有的则言,闻悉赛金花在北国危城的救亡之举,“联想到当前状况,于是就想以揭露汉奸丑态,唤起大众注意……将那些在这危城里活跃着的人们的面目,假托在庚子事变前后的人物里面,而写作一个讽喻性质的剧本”。
有的评论认为,“在国家飘摇之秋,兵荒马乱之际,一个妓女身上还闪动着爱国热情,尤其同那些鼠窃狗盗者比较起来,更显得她的人格神圣伟大”!有的提出质疑:“现在赛金花死了,赛金花的时代是否也随着赛金花的死而死了呢?”
《赛金花》剧在上海连演十数日后即去各地巡回演出。1937年1月在南京民国大戏院上演,竟为国民政府明令禁演。
赛金花晚年家境窘迫,死后连棺木也没有。北平文化界众多名流如沈均、杜润芝、孙晋卿、李青山、刘耀庭、李苦禅、郑颖孙等先后发起募捐。并建立丧葬筹办处。一些社会团体及上演赛剧的剧社也纷纷捐赠。是后,赛金花被安葬于北平城南的陶然亭——一个多少年来为诗人墨客所咏叹的地方。
(责任编辑: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
赛金花本是姑苏城外七里三塘的一名青楼女子,略知文墨。清光绪十三年(1887)与回籍奔丧的苏州状元、兵部左侍郎、时任江西学政的洪钧结识并被洪钧纳为三姨太。同年洪钧被委派出使俄、德、奥、荷欧洲四国。洪钧的正室夫人不愿随洪钧前往,于是命赛金花随洪钧出访。因此,赛金花得以以公使夫人的名义出使四国。
在欧洲,赛金花出入于各种交际和外务活动场所,她活跃开朗,艳惊四座,尤为一些青年军官所注目。其间,她稍习德语,曾结识了德国军官瓦德西。
四年后,洪钧回国,不久暴卒。赛氏受不了清苦生活,乃脱离洪家,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挂牌接客,重堕红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一天,几名洋兵来赛寓劫掠,赛听到他们嚷着德国话,便以不甚流利的德语与之对话。德军甚觉疑惑,问及身世,她便把曾经出访德国、结识俾斯麦宰相和瓦德西中将以及与德国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合影等事一一讲出,并出示当年的合照。
几名士兵闻后颇感吃惊,向她立正行礼,请求宽恕。又谓瓦德西就是八国联军统帅,将回去报告云云。翌晨,果有两名德国兵赶着马车来到赛金花的寓所,邀她去德军兵营见瓦德西。
两人相见,重叙旧情,谈吐投机。赛金花倾诉着颠沛流离之苦,瓦德西送给她许多掠来的衣物和现洋。之后,两人每天聚首,交往甚密。赛金花便利用这一特殊关系及瓦德西在联军中的权威,维护北京人的利益。德国兵以德公使克林德被杀,进城后烧杀最凶,还传言要把慈禧太后剁成肉馅。赛金花常常规劝瓦德西,瓦德西允之。
在李鸿章受慈禧太后命与联军和议时。德使克林德夫人提出必以慈禧太后偿命为和谈条件。赛金花又屡访当年在德时有一面之交的克林德夫人,最后说服了她。作为报答,慈禧太后回京后在颐和园召见了赛金花。
八国联军撤离后,赛金花重操旧业,屡遭变故,至1936年12月初在穷困潦倒中凄凉死去。
赛金花之死本是桩不起眼的小事,却在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内忧外患日深的岁月。至1935年年底,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华北五省,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成为日本铁蹄下的殖民地。南京国民政府却致力于“剿共”战争,内战连绵,民怨沸腾。文化界的有识之士触景生情,纷纷从历史的追忆中寻找素材,批评政府消极御外国策,唤起民众自救之心。赛金花30多年前的奇异经历遂为各书报杂志作者以及编剧们所瞩目。
赛金花谢世的第二天,南北各报便争相刊出有关消息,北京有影响的《晨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大晚报》,天津的《大公报》,南京的《中央日报》,上海的《申报》等先后刊出大量纪念文章,介绍赛金花身世及离奇生涯。
据当时报载,早在赛金花去世前的1934年,著名学者刘半农等连日访问赛金花,其学生商鸿逵依据这些材料写成的《赛金花本事》面世,一时成为俏货。山西易俗社在北平吉祥戏院上演《赛金花》一剧,由王天民饰赛金花,赛本人也应邀观剧,盛况空前。
1936年4月,著名剧作家夏衍手作《赛金花》剧本发表于《文学》月刊。同年11月,“眼看着第二次庚子事变要重演于北平,熊佛西也着手草《赛金花》剧本,企图借以唤起国人,共御外侮”。之后,《孽海花续集》《赛金花外传》《赛金花传》等传记作品相继刊印出版。
尤其是赛死后夏衍《赛金花》剧本由上海四十年代剧社公演更是轰动一时,著名演员王莹、赵丹、崔嵬等领衔主演。当时众多报纸连篇累牍发表评论,有的说:“际此绥东炮火声中,此历史悲壮哀艳之名剧,益令观众感到无穷之兴奋与感叹。当距今三十七年前,八国联军入北京城,清帝蒙尘西奔,城中乃处异族铁蹄下,三千壮士齐下拜,竟无一个是男儿。独名妓赛金花以一弱女子,往见统帅瓦德西……”又谓中华民族于目前之苦难时代,“对于赛金花的出现,有一种深刻的联想”。
有的则言,闻悉赛金花在北国危城的救亡之举,“联想到当前状况,于是就想以揭露汉奸丑态,唤起大众注意……将那些在这危城里活跃着的人们的面目,假托在庚子事变前后的人物里面,而写作一个讽喻性质的剧本”。
有的评论认为,“在国家飘摇之秋,兵荒马乱之际,一个妓女身上还闪动着爱国热情,尤其同那些鼠窃狗盗者比较起来,更显得她的人格神圣伟大”!有的提出质疑:“现在赛金花死了,赛金花的时代是否也随着赛金花的死而死了呢?”
《赛金花》剧在上海连演十数日后即去各地巡回演出。1937年1月在南京民国大戏院上演,竟为国民政府明令禁演。
赛金花晚年家境窘迫,死后连棺木也没有。北平文化界众多名流如沈均、杜润芝、孙晋卿、李青山、刘耀庭、李苦禅、郑颖孙等先后发起募捐。并建立丧葬筹办处。一些社会团体及上演赛剧的剧社也纷纷捐赠。是后,赛金花被安葬于北平城南的陶然亭——一个多少年来为诗人墨客所咏叹的地方。
(责任编辑: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