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医疗大数据开展儿童用药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6年5至7月对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所属17家儿童医院进行了医院信息系统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开展儿童用药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所需变量设计,共146个问题,涉及数据库特征、变量信息计算机化程度(涉及21个变量)、变量信息结构化程度(涉及39个变量)、数据类型、数据编码情况、信息系统链接及共享意愿等6部分内容。对回收的问卷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结果在有效回收期内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17家儿童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14家,三级乙等医院3家。信息系统数据库使用起始日期从1999年到2014年,截至问卷回收日期,信息系统数据库共存储约6 000万患儿的医疗信息。用于评价计算机化程度的21个变量信息在所有科室均实现计算机化的医院有10家;在半数以上科室实现计算机化的医院有2家。用于评价数据结构化程度的39个变量信息中,有10个变量在17家医院均为结构化数据,23个变量在10~16家医院为结构化数据,6个变量在2~6家医院为结构化数据。数据类型和编码情况差异较大,数据编码多以院内标准为主。17家医院中10家医院可通过统一编号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诊断信息"和"实验室信息"等4类核心变量信息模块实现全部相互链接,7家医院可实现部分相互链接;12家医院对共享"脱敏"后数据开展儿童用药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表示支持。
结论多数儿童医院具备整合各模块数据形成数据链的客观能力和意愿,基于医疗大数据开展儿童药物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基础。但结构化水平和编码情况差异较大,需进一步完善医疗数据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