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考历史的命题注重考查主要知识点,注重不同时期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比较,注重对能力的多层次考查。故高三历史复习要做到三个“四” ,即处理好四个关系,树立好四种意识,落实好四项措施。
[关键词]四个关系四种意识四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16
近年来高考历史的命题呈現以下特点:从试卷形式看,以单个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知识点;从试题的题型看,选择题以材料型、情境型选择题为主,主观题注重不同时期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比较;从试题考查内容看,注重对能力多层次考查。针对以上特点,高三历史复习要做到三个“四”,即处理好四个关系,树立好四种意识,落实好四项措施。
一、处理好复习备考中的四个关系
1.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教材为主,课外为辅。近几年高考命题常涉及课外知识,逐渐摆脱某个版本教材甚至是教材的束缚,书籍资料、网络媒体等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如社稷含义、节日节气、文史典籍等,但不能本末倒置,现行教材仍然是中学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源。
2.主干知识与边角知识的关系:突出主干,兼顾边角。教材的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复习时要注意构建知识结构。首先要利用目录和考纲回顾知识,宏观把握历史线索;其次要利用专题重组课本知识,深化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要把相关内容题型化,题型要点化。对边角知识可采用查漏补缺的方式弥补,也可以开展选择、填空等题型专项训练。
3.大纲教材与新课标教材的关系:借鉴利用,取长补短。大纲教材的知识体系是以编年形式为主,其局限是同类知识相对分散;而新课标教材弥补了大纲教材的不足,知识内容以专题模块形式呈现,突出知识的归纳整合。而关注新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相关联的主干知识,可取长补短。
4.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切忌片面,联系教材。历史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复习中,一要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二要对尾数为当年或次年的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复习;三是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教材知识对应、有机渗透,如“三农”问题、国际合作与协调等。
二、树立好复习备考中的四种意识
1.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考查重点,在历史复习教学中,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精讲时可鼓励学生多讲多写多思,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树立串联引领意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系采用专题模块的形式,这虽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但跨度大,跳跃性强,如果缺乏通史基础就难以形成时序性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串联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树立知识重组意识。考试是要解决问题,备考复习应从问题入手进行知识的整合。比如进行二轮复习时就需减少大专题,落实小专题。即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把冷点、热点、重点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理解掌握等。
4.树立文综意识。近年的高考试卷所给的情境材料呈现出学科综合的态势,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从学科综合的角度挖掘和政史地相关联的知识结合点,研究能体现学科渗透的长效热点和社会热点。
三、落实好复习备考中的四项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着重培养能力。《考试大纲》是试题形式的源头,也是试题形式的蓝本。高考文综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创设新情境,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历史高考复习应深入研究考纲,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位。
2.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的高考试卷体现了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依照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强调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但不要从知识点的层面上过分强调时政热点。不管时政热点有多热,历史高考命题肯定要体现学科特色,体现考试的教育功能。
3.加强学习,关注史学研究动态。高考命题渗透历史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是命题者基于自身学术素养的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引导中学教师关注历史研究的自觉行为。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如陈寅恪等史学家的史观、史著、史论等。
4.关注新课标、新课改、新教材。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高考命题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大势所趋。历史高考复习要关注新课程理念,如新增知识、新提法、新的学科理念等,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四个关系四种意识四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16
近年来高考历史的命题呈現以下特点:从试卷形式看,以单个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知识点;从试题的题型看,选择题以材料型、情境型选择题为主,主观题注重不同时期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比较;从试题考查内容看,注重对能力多层次考查。针对以上特点,高三历史复习要做到三个“四”,即处理好四个关系,树立好四种意识,落实好四项措施。
一、处理好复习备考中的四个关系
1.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教材为主,课外为辅。近几年高考命题常涉及课外知识,逐渐摆脱某个版本教材甚至是教材的束缚,书籍资料、网络媒体等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如社稷含义、节日节气、文史典籍等,但不能本末倒置,现行教材仍然是中学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源。
2.主干知识与边角知识的关系:突出主干,兼顾边角。教材的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复习时要注意构建知识结构。首先要利用目录和考纲回顾知识,宏观把握历史线索;其次要利用专题重组课本知识,深化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要把相关内容题型化,题型要点化。对边角知识可采用查漏补缺的方式弥补,也可以开展选择、填空等题型专项训练。
3.大纲教材与新课标教材的关系:借鉴利用,取长补短。大纲教材的知识体系是以编年形式为主,其局限是同类知识相对分散;而新课标教材弥补了大纲教材的不足,知识内容以专题模块形式呈现,突出知识的归纳整合。而关注新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相关联的主干知识,可取长补短。
4.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切忌片面,联系教材。历史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复习中,一要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二要对尾数为当年或次年的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复习;三是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教材知识对应、有机渗透,如“三农”问题、国际合作与协调等。
二、树立好复习备考中的四种意识
1.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考查重点,在历史复习教学中,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精讲时可鼓励学生多讲多写多思,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树立串联引领意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系采用专题模块的形式,这虽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但跨度大,跳跃性强,如果缺乏通史基础就难以形成时序性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串联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树立知识重组意识。考试是要解决问题,备考复习应从问题入手进行知识的整合。比如进行二轮复习时就需减少大专题,落实小专题。即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把冷点、热点、重点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理解掌握等。
4.树立文综意识。近年的高考试卷所给的情境材料呈现出学科综合的态势,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从学科综合的角度挖掘和政史地相关联的知识结合点,研究能体现学科渗透的长效热点和社会热点。
三、落实好复习备考中的四项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着重培养能力。《考试大纲》是试题形式的源头,也是试题形式的蓝本。高考文综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创设新情境,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历史高考复习应深入研究考纲,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位。
2.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的高考试卷体现了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依照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强调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但不要从知识点的层面上过分强调时政热点。不管时政热点有多热,历史高考命题肯定要体现学科特色,体现考试的教育功能。
3.加强学习,关注史学研究动态。高考命题渗透历史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是命题者基于自身学术素养的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引导中学教师关注历史研究的自觉行为。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如陈寅恪等史学家的史观、史著、史论等。
4.关注新课标、新课改、新教材。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高考命题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大势所趋。历史高考复习要关注新课程理念,如新增知识、新提法、新的学科理念等,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