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只重输入,轻输出从而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输出驱动假设”为大外教学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外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以更好的实施大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 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耗时长,效果不佳,学生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输入,轻输出是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为大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外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以更好的实施大外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输出驱动假设”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1985年语言学家Swain在调查了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后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他对Karshne的输入假设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仅仅依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该理论传入中国后影响着我国的外语教学,输出理论越来越得到我国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2007年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文秋芳教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其改革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思维独特的教学视角,引起了外语界对课程改革的浓厚兴趣。2013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中心和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在厦门主办的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和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再次推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外语教学提出新的认识:
1.从心理语言的角度出发,90后的大学生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年龄较小,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充满新的期待,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心理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驱动力更大,学习过程中缺少输出,即使在大量和广泛的输入,其习得效果也有限,毕竟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和沟通。
2.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3.从外语教学角度出发,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有成效。笔者认为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环境下,“输出驱动假设”理论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大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技能训练,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外课通常是先进行语言的输入,然后在进行语言输出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很少涉及跨文化能力的训练,然而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学生很难将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大量的词汇和句型却不知如何恰当的运用,造成交际能力的缺乏。“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当前大外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就如何运用“输出驱动假设”进行大外跨文化教学做了以下尝试。
1.更新教学理念,凸出输出地位。要摒弃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以输出为导向,输入服务输出,建立以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与用的紧密结合,以用促学,切实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调整教学内容。以往的大外教学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根据“输出驱动假设”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真实且符合学生水平的任务,例如给学生布置相关话题的口头讨论和书面表达,当学生发现想要表达的内容无法正确、恰当的表达时,输出驱动的作用产生了,由于学生迫切渴望获取知识,教师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的输入,比如教授词汇、句型或播放语音材料、展示范文,学生就会如积极主动地学习,然后再进行语言输出。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新的语言知识内化成语言能力。
3.建立以输出为主的测评方式。传统的测评主要是试卷,测试范围基本只强调语言的输出,文化的输出往往忽略,这样的脱离实际交际过程的测评方式比然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知所措。因此,改革现有的测评体系,建立以输出为主的测评方式,重视语言输出的测试.
三、结语
跨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外教学只注重语言的灌输,忽视了语言文化的输出,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大外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基于该理论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点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见该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上有一定的实际操作价值,值得广大教师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New York: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刘戈.输出驱动假设研究对驱动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2).
[3]孔德亮.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2013年高等教育科学“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研究项目。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 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耗时长,效果不佳,学生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输入,轻输出是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为大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外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以更好的实施大外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输出驱动假设”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1985年语言学家Swain在调查了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后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他对Karshne的输入假设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仅仅依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该理论传入中国后影响着我国的外语教学,输出理论越来越得到我国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2007年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文秋芳教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其改革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思维独特的教学视角,引起了外语界对课程改革的浓厚兴趣。2013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中心和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在厦门主办的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和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再次推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外语教学提出新的认识:
1.从心理语言的角度出发,90后的大学生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年龄较小,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充满新的期待,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心理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驱动力更大,学习过程中缺少输出,即使在大量和广泛的输入,其习得效果也有限,毕竟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和沟通。
2.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3.从外语教学角度出发,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有成效。笔者认为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环境下,“输出驱动假设”理论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大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技能训练,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外课通常是先进行语言的输入,然后在进行语言输出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很少涉及跨文化能力的训练,然而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学生很难将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大量的词汇和句型却不知如何恰当的运用,造成交际能力的缺乏。“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当前大外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就如何运用“输出驱动假设”进行大外跨文化教学做了以下尝试。
1.更新教学理念,凸出输出地位。要摒弃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以输出为导向,输入服务输出,建立以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与用的紧密结合,以用促学,切实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调整教学内容。以往的大外教学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根据“输出驱动假设”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真实且符合学生水平的任务,例如给学生布置相关话题的口头讨论和书面表达,当学生发现想要表达的内容无法正确、恰当的表达时,输出驱动的作用产生了,由于学生迫切渴望获取知识,教师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的输入,比如教授词汇、句型或播放语音材料、展示范文,学生就会如积极主动地学习,然后再进行语言输出。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新的语言知识内化成语言能力。
3.建立以输出为主的测评方式。传统的测评主要是试卷,测试范围基本只强调语言的输出,文化的输出往往忽略,这样的脱离实际交际过程的测评方式比然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知所措。因此,改革现有的测评体系,建立以输出为主的测评方式,重视语言输出的测试.
三、结语
跨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外教学只注重语言的灌输,忽视了语言文化的输出,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大外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基于该理论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点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见该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上有一定的实际操作价值,值得广大教师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New York: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刘戈.输出驱动假设研究对驱动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2).
[3]孔德亮.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2013年高等教育科学“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