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发展演变规律等进行较透彻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机制、稳定状况等,为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
1 前言
该滑坡位于长江北岸斜坡。滑坡体位于155~236m高程段,三峽水库蓄水175m后,部分滑体将被淹没,现滑坡有变形迹象,随着库水位的不断抬升,对其稳定性影响程度将会增大。滑坡区为县城规划发展的主城区之一,县城的滨江路将延伸至滑坡区,该滑坡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斜坡平缓区的规划建设和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
2 滑坡区域地质环境
2.1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长江北岸,属长江河谷侵蚀剥蚀低山河谷地貌,长江位于测区南侧,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坡体窄缓起伏,斜坡上陡下缓,坡度15~30°。斜坡顺坡向发育一些冲沟,局部沟谷切割较深,沟谷两侧地形都较陡。
2.2地层岩性
滑坡区域内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成因有坡残积、崩坡积、滑坡堆积等,分布于滑坡及四周,其岩性一般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含碎块石层及碎块石等。沙溪庙组(J2s)岩性以厚层状长石砂岩夹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为主。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滑坡区位于故陵向斜近轴部偏北西翼,单斜构造,所处河谷及岸坡结构类型为斜向、顺向坡。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2.4水文地质条件
斜坡地带可分为基岩风化裂隙和松散层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斜坡陡坎下风化裂隙密集区,该区透水性能好,具有接收坡面迳流水的补给条件,为地下水富水带;一般风化裂隙发育区因不具备补给汇流条件而地下水贫乏,或不含地下水;区内泥岩不含地下水,为相对隔水层。
3 滑坡体基本特征
3.1滑坡形态特征
该滑坡平面形态长条状型,分布高程155~236m,水库蓄水至175m后前缘将被江水淹没,现前缘宽42.5m,斜长401.1m,平均坡度10度,体积19.58×104m3,滑向约169?。滑坡后部滑体5~8m,中前部7~10m。滑坡区坡面为凹凸,平面上呈平放的长“S”型。
3.2滑体特征
滑坡由粉质粘土、碎块石土组成,滑体厚度较稳定,钻孔揭露滑体厚度为6.7~12.9m。
粉质粘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厚度较薄,厚度1.6~2.8m,主要分布在滑体表层,呈紫红色或浅紫红色,粘性较强,为硬塑~可塑状。碎块石土:滑体中广泛分布,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褐黄色长石砂岩及青灰、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次棱角状,粒径一般10~70cm,最大孤石53cm,充填紫红色可塑至硬塑状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含量10~30%,钻孔、探井揭示碎块石厚度一般6.7~8.6m。
3.3滑床特征
滑坡滑床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组成,表层风化强烈,岩体较为破碎,质较软,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裂隙较发育;其下岩体较为完整,质较硬,岩芯多呈柱状,裂隙不发育。
3.4滑面特征
滑带土位于基岩与土层接触带,主要为灰白色、紫红色粉质粘土夹砂泥岩角砾,含量10~15%左右,砾径3~30mm,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土体可塑~软塑状,土体细腻具滑感,吸水后泥化,粘性强,厚度在0.30~0.50m。勘探揭示滑面(带)埋深6.1~12.9m。后部滑面倾角为9~12.5°,中部及前部倾角6~8°。
4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4.1计算参数的选取
1、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取值
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现场大剪试验、工程经验类比分析综合取值见表4-1。
滑体以碎石土为主,其天然重度平均值20.5KN/m3,饱和重度平均值21.7KN/m3
4.2计算模型及工况
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见图4-1。
本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荷载主要有:滑坡以及自重、地下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三峡库水位变化产生的动水压力。因滑坡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计算时未考虑地震力的影响。
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将涉水滑坡稳定性计算划分为四种工况:
工况1:自重+地表荷载+水库特征水位+20年一遇暴雨(q枯);
工况2:自重+地表荷载+水库特征水位+20年一遇暴雨(q全);
工况3:自重+地表荷载+水库水位从175.0m降至145m+20年一遇暴雨(q枯);
工况4:自重+地表荷载+水库水位从162.0m降至145m+20年一遇暴雨(q全)。
其中工况1和工况2为水库静止水位状态,工况3和工况4水位降落状态。
工况1和工况2在云阳站回水静止水位分别为:145.1m,156.6m,162.4m,175.1m,实际计算中采用了稳定性较差的145水位作为本工况的库水位。
工况3供、蓄水期坝前水位从175m降至145m,下降速度采用0.6m/d,水位下降历时50天;
工况4汛期坝前水位从162.0m降至145.0m,下降速度2m/d~3 m/d,水位下降历时6~8.5天,水位处于快速下降状态。
设计暴雨重现期N为20年,校核50年;滑坡区三峡库水回水位为175.0m,计算高程以吴淞高程系为基准,下同;地表荷载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上公路附近,按20KPa考虑。
4.3 稳定性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将稳定性划分为四级:稳定系数Fs>安全系数为稳定,安全系数≥Fs>1.05基本稳定,1.05≥Fs>1.0为欠稳定,Fs≤1.0为不稳定。稳定性计算成果见表4-2.
5 结论
根据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滑坡在工况Ⅰ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工况Ⅱ、Ⅲ和Ⅳ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该滑坡直接影响到县城迁建码头的规划建设和长江航运的安全,建议尽快对该滑坡进行彻底治理,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确保当地社会的稳定发展,对社会的安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 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凌天清.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陈万业,董兰凤.某水电站库区一大型滑坡的形成机制与环境影响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6, 13(6):282~287.
关键词: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
1 前言
该滑坡位于长江北岸斜坡。滑坡体位于155~236m高程段,三峽水库蓄水175m后,部分滑体将被淹没,现滑坡有变形迹象,随着库水位的不断抬升,对其稳定性影响程度将会增大。滑坡区为县城规划发展的主城区之一,县城的滨江路将延伸至滑坡区,该滑坡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斜坡平缓区的规划建设和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
2 滑坡区域地质环境
2.1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长江北岸,属长江河谷侵蚀剥蚀低山河谷地貌,长江位于测区南侧,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坡体窄缓起伏,斜坡上陡下缓,坡度15~30°。斜坡顺坡向发育一些冲沟,局部沟谷切割较深,沟谷两侧地形都较陡。
2.2地层岩性
滑坡区域内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成因有坡残积、崩坡积、滑坡堆积等,分布于滑坡及四周,其岩性一般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含碎块石层及碎块石等。沙溪庙组(J2s)岩性以厚层状长石砂岩夹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为主。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滑坡区位于故陵向斜近轴部偏北西翼,单斜构造,所处河谷及岸坡结构类型为斜向、顺向坡。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2.4水文地质条件
斜坡地带可分为基岩风化裂隙和松散层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斜坡陡坎下风化裂隙密集区,该区透水性能好,具有接收坡面迳流水的补给条件,为地下水富水带;一般风化裂隙发育区因不具备补给汇流条件而地下水贫乏,或不含地下水;区内泥岩不含地下水,为相对隔水层。
3 滑坡体基本特征
3.1滑坡形态特征
该滑坡平面形态长条状型,分布高程155~236m,水库蓄水至175m后前缘将被江水淹没,现前缘宽42.5m,斜长401.1m,平均坡度10度,体积19.58×104m3,滑向约169?。滑坡后部滑体5~8m,中前部7~10m。滑坡区坡面为凹凸,平面上呈平放的长“S”型。
3.2滑体特征
滑坡由粉质粘土、碎块石土组成,滑体厚度较稳定,钻孔揭露滑体厚度为6.7~12.9m。
粉质粘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厚度较薄,厚度1.6~2.8m,主要分布在滑体表层,呈紫红色或浅紫红色,粘性较强,为硬塑~可塑状。碎块石土:滑体中广泛分布,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褐黄色长石砂岩及青灰、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次棱角状,粒径一般10~70cm,最大孤石53cm,充填紫红色可塑至硬塑状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含量10~30%,钻孔、探井揭示碎块石厚度一般6.7~8.6m。
3.3滑床特征
滑坡滑床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组成,表层风化强烈,岩体较为破碎,质较软,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裂隙较发育;其下岩体较为完整,质较硬,岩芯多呈柱状,裂隙不发育。
3.4滑面特征
滑带土位于基岩与土层接触带,主要为灰白色、紫红色粉质粘土夹砂泥岩角砾,含量10~15%左右,砾径3~30mm,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土体可塑~软塑状,土体细腻具滑感,吸水后泥化,粘性强,厚度在0.30~0.50m。勘探揭示滑面(带)埋深6.1~12.9m。后部滑面倾角为9~12.5°,中部及前部倾角6~8°。
4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4.1计算参数的选取
1、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取值
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现场大剪试验、工程经验类比分析综合取值见表4-1。
滑体以碎石土为主,其天然重度平均值20.5KN/m3,饱和重度平均值21.7KN/m3
4.2计算模型及工况
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见图4-1。
本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荷载主要有:滑坡以及自重、地下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三峡库水位变化产生的动水压力。因滑坡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计算时未考虑地震力的影响。
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将涉水滑坡稳定性计算划分为四种工况:
工况1:自重+地表荷载+水库特征水位+20年一遇暴雨(q枯);
工况2:自重+地表荷载+水库特征水位+20年一遇暴雨(q全);
工况3:自重+地表荷载+水库水位从175.0m降至145m+20年一遇暴雨(q枯);
工况4:自重+地表荷载+水库水位从162.0m降至145m+20年一遇暴雨(q全)。
其中工况1和工况2为水库静止水位状态,工况3和工况4水位降落状态。
工况1和工况2在云阳站回水静止水位分别为:145.1m,156.6m,162.4m,175.1m,实际计算中采用了稳定性较差的145水位作为本工况的库水位。
工况3供、蓄水期坝前水位从175m降至145m,下降速度采用0.6m/d,水位下降历时50天;
工况4汛期坝前水位从162.0m降至145.0m,下降速度2m/d~3 m/d,水位下降历时6~8.5天,水位处于快速下降状态。
设计暴雨重现期N为20年,校核50年;滑坡区三峡库水回水位为175.0m,计算高程以吴淞高程系为基准,下同;地表荷载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上公路附近,按20KPa考虑。
4.3 稳定性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将稳定性划分为四级:稳定系数Fs>安全系数为稳定,安全系数≥Fs>1.05基本稳定,1.05≥Fs>1.0为欠稳定,Fs≤1.0为不稳定。稳定性计算成果见表4-2.
5 结论
根据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滑坡在工况Ⅰ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工况Ⅱ、Ⅲ和Ⅳ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该滑坡直接影响到县城迁建码头的规划建设和长江航运的安全,建议尽快对该滑坡进行彻底治理,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确保当地社会的稳定发展,对社会的安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 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凌天清.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陈万业,董兰凤.某水电站库区一大型滑坡的形成机制与环境影响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6, 13(6):2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