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获得亚麻籽油的最适煎炸条件,在(180±5)℃下,以GB 2716—2018中规定极性化合物含量达到27%为煎炸终点,对亚麻籽油和棕榈液油在油条连续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对油条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连续煎炸油条过程中,两种植物油的酸值、总氧化值、极性化合物及聚合物含量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在4 h以内,亚麻籽油极性化合物含量较低;亚麻籽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在煎炸13 h后达到27.78%,而棕榈液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在煎炸18 h后达到27.27%;相较于棕榈液油,在油条煎
【机 构】
: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4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2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获得亚麻籽油的最适煎炸条件,在(180±5)℃下,以GB 2716—2018中规定极性化合物含量达到27%为煎炸终点,对亚麻籽油和棕榈液油在油条连续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对油条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连续煎炸油条过程中,两种植物油的酸值、总氧化值、极性化合物及聚合物含量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在4 h以内,亚麻籽油极性化合物含量较低;亚麻籽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在煎炸13 h后达到27.78%,而棕榈液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在煎炸18 h后达到27.27%;相较于棕榈液油,在油条煎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基于Toeplitz矩阵重构来实现去相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并阐述了它们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成果,并通过实际信号的例子对不同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利用基于这些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药品质量,传统药企采用的人工干涉生产过程及人工记录生产数据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版GMP法规对生产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等要求,所以需要医药软
油品加氢精制装置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已有研究均定性地分析了其风险因素及管控措施,未对装置的概率风险开展定量化评估、未揭示风险剧情形成路径和系统薄弱环节.
模块化设计与建造作为近几年逐渐发展的新建造模式,为建设单位提高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提供了保证,逐渐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
为了考察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微量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工艺(冷榨、热榨、浸出精炼、鲜榨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微量脂肪伴随物,如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总黄酮含量,以及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鲜榨油茶籽油的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鲜榨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均低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远高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
针对网络环境下多控制器间任务调度、信息实时交互、协同控制运行和资源配置,研究并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的云边协同、实时控制与安全、资源耗费、实时性、系统容量等约束关系,进
本文重点阐述安全仪表系统(SIS系统)在炼化装置中的使用现状,用户在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并对安全仪表系统(SIS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的集成问题做出了类比,给出了
研究了大豆油脱色工艺中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活性白土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活性白土水分含量、比表面积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精炼小包装巴西一级大豆油为例,实验室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20℃、活性白土添加量0.9%、活性白土水分含量8%、活性白土比表面积180 m2/g;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脱色油吸光度为0.60,脱色油品质较好,进一步降低了脱臭能耗。
5G面向千行百业,带来10倍以上的流量增长,其中80%将发生在边缘,所以会驱动MEC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多接入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MEC是网络的自然延伸,是业务的汇聚点
以95%乙醇为萃取剂,采用溶剂法对高酸值米糠原油进行同步脱酸脱蜡,以脱酸率、脱蜡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高酸值米糠油同步脱酸脱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油脱酸脱蜡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添加量0.15%(以95%乙醇质量计)、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60℃、料液比1∶2.5、萃取次数4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米糠油的脱酸率和脱蜡率分别为99.45%和99.86%,精炼得率为65.67%,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保留率分别为87.88%、97.64%和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