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较为普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与企业间完成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为实现实践教学科学有序进行,即时反馈纠正教学偏差就尤为重要。在当今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对旅游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应用型创新旅游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背景,讨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法,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旅游管理;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合作共赢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旅游教育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起来,各院校也分别在地理、历史、经济、英语、管理等专业的依托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或开设了旅游专业,目前己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旅游业务不断涌现,旅游行业急需大量具有创新能力与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人才,这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旅游创新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目标,也是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总体定位。
一、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目前现状
近几年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社会旅游类企业合作日益密切,学校不断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行业,完成旅游企业岗位服务与理论实践,切实体会课堂理论知识在现实的应用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华。高校与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互通及行业交流,加深加强促进产教融合。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人,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企业专家校内讲座培训,校内教师挂职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旅游3D实训室给予课堂教学最仿真的科技支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提升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校企合作互动性增强;针对旅游行业季节性明显的特征,“旺工淡学”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升华的规律,实现课堂与行业的优势互补,同时也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校企转换间准确评估教学效果,及时纠正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偏差,也是近几年各高校不断讨论的课题。
二、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目前现状
(一)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错位
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持续的增长期,与此同时为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旅游产品也日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观光旅游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体验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特色旅游层出不穷。在旅游业和旅游管理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两者间有关人才需求和培养方面的矛盾亦日趋凸显。一方面,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实践与创新能力,还要具有相应的管理与应变能力。而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往往缺乏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
很多高校在培養人才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多年来一直采用一套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根本无法与时俱进、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大都采用我国教育体制实行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多而全,却缺乏深度和特色学习。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
旅游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目前在我国高校旅游类专业建设中有很多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现象突出,最终使旅游院校教育中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就业困难。因此,旅游类专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行校企联合,让旅游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是安排年轻教师参与旅游企业实践,到宾馆、旅行社、景点景区进行在职学习,并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二是从旅游企业直接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员,通过师资培训,把他们的实践经验直接引进课堂;三是聘请旅游企业的老总和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校企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在实践中,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到理论的循环,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因此,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会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使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且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对策及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其根本属性,当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收益小于其付出的成本时,无论高校采取什么策略,企业都会选择不合作策略。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要促进高校企合作的发展就必须完善政府政策的导向机制,形成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政策方面做一些倾斜。鼓励企业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二)建设校企合作文化交流与融合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要从外部进行政策机制、制度机制建设,还要进行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建设,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企业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自律、高效及吃苦耐劳的作风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受到教育。学校可以将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等与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相融合。可以以共办文化活动的形式促进双方文化互融。
(三)组建行业协会促进合作
行业协会模式有利于促校企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政府主导方式是行业协会通常采取方式,通过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可以吸引更多企业的参与,行业协会在集团内的重要地位,提了广泛的可供参与的企业资源,同时,也保证了参与企业的质量。行业协会对行业最新发展信息的引领、政府地方对行业发展的推动等都推动着合作内容的丰富化和深远化,为校企合作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
五、结论
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終将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无止境的教学研究课题,但愿本研究能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刘秀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148-149.
[2]刘小蓓,陈世清,林轩东.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8):4987-4989.
[3]尤晓玲,马应魁,马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72-173+183.
[4]庄大昌,聂钠.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154-157.
[5]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05(7):71-76.
[6]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关键词:旅游管理;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合作共赢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旅游教育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起来,各院校也分别在地理、历史、经济、英语、管理等专业的依托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或开设了旅游专业,目前己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旅游业务不断涌现,旅游行业急需大量具有创新能力与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人才,这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旅游创新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目标,也是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总体定位。
一、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目前现状
近几年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社会旅游类企业合作日益密切,学校不断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行业,完成旅游企业岗位服务与理论实践,切实体会课堂理论知识在现实的应用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华。高校与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互通及行业交流,加深加强促进产教融合。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人,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企业专家校内讲座培训,校内教师挂职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旅游3D实训室给予课堂教学最仿真的科技支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提升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校企合作互动性增强;针对旅游行业季节性明显的特征,“旺工淡学”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升华的规律,实现课堂与行业的优势互补,同时也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校企转换间准确评估教学效果,及时纠正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偏差,也是近几年各高校不断讨论的课题。
二、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目前现状
(一)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错位
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持续的增长期,与此同时为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旅游产品也日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观光旅游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体验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特色旅游层出不穷。在旅游业和旅游管理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两者间有关人才需求和培养方面的矛盾亦日趋凸显。一方面,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实践与创新能力,还要具有相应的管理与应变能力。而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往往缺乏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
很多高校在培養人才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多年来一直采用一套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根本无法与时俱进、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大都采用我国教育体制实行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多而全,却缺乏深度和特色学习。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
旅游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目前在我国高校旅游类专业建设中有很多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现象突出,最终使旅游院校教育中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就业困难。因此,旅游类专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行校企联合,让旅游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是安排年轻教师参与旅游企业实践,到宾馆、旅行社、景点景区进行在职学习,并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二是从旅游企业直接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员,通过师资培训,把他们的实践经验直接引进课堂;三是聘请旅游企业的老总和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校企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在实践中,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到理论的循环,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因此,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会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使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且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对策及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其根本属性,当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收益小于其付出的成本时,无论高校采取什么策略,企业都会选择不合作策略。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要促进高校企合作的发展就必须完善政府政策的导向机制,形成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政策方面做一些倾斜。鼓励企业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二)建设校企合作文化交流与融合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要从外部进行政策机制、制度机制建设,还要进行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建设,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企业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自律、高效及吃苦耐劳的作风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受到教育。学校可以将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等与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相融合。可以以共办文化活动的形式促进双方文化互融。
(三)组建行业协会促进合作
行业协会模式有利于促校企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政府主导方式是行业协会通常采取方式,通过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可以吸引更多企业的参与,行业协会在集团内的重要地位,提了广泛的可供参与的企业资源,同时,也保证了参与企业的质量。行业协会对行业最新发展信息的引领、政府地方对行业发展的推动等都推动着合作内容的丰富化和深远化,为校企合作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
五、结论
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終将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无止境的教学研究课题,但愿本研究能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刘秀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148-149.
[2]刘小蓓,陈世清,林轩东.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8):4987-4989.
[3]尤晓玲,马应魁,马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72-173+183.
[4]庄大昌,聂钠.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154-157.
[5]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05(7):71-76.
[6]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