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立身 优质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起,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以下简称九十七中)以“美优教育”为核心,培育独具特色的“美优文化”,凝练“细节之美成就品质之优”的办学理念,形成“做人求美,做事至优”的校训,积极主动作为,从课程文化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优课程”体系,让学生重振学习信心,让教师重获教育自信,让学校重塑精神面貌。
  一、美优教育缘起
  九十七中创建于1957年,1974年增设高中,1984年创办职高,1997年进入“辉煌乒乓”。2006年,为支持北京奥运会城市建设,学校走上了借址办学之路, 97%的生源为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15年,受招生政策调整和非首都功能疏散的双重影响,生员锐减至不足百人。是“看守”还是坚守?新任校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做了精准的SWOT分析,提出办“环境美丽,质量优秀”的学校。“美优愿景”由此产生。用课程改变学校、办好学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在逆境中坚守,在坚守中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
  二、美优教育内涵
  美——身体健,心灵美,内外兼修是最美。它既是对人道德素质的崇高要求,也是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优——学业优,品德硬,德才兼备是真优。它代表一种出类拔萃的精神。
  “美”和“优”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孟子·尽心下》载:“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美包含着真与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目的。“优”出自《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有余力的意思。
  美优教育是学校创办一所“环境美丽,质量优秀”的美优校园的现实愿景,也是学校积60年发展历史经验而成“崇尚美德、力争优秀”的美优精神的真实体现,更是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校本化實践。
  三、美优课程体系建构
  美优教育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确定为美优课程体系的建构指明了方向,学校坚持基本素养培养和个性能力提升相结合,努力培养“德行美,学业优,品质好”的“美优少年”。
  1.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学校确定了美优课程目标(见图1),确立了“美德立身、优质发展”的课程建设思路,综合1.0版、2.0版、3.0版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点,构建起4.0版“彩蝶”型课程结构(见图2)。
  2.课程内容
  “美德立身”课程的目标是重德行,以国家课程思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礼》等地方课程为主体,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为补充,依托班校队团会和课堂主渠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
  “优质发展”课程的目标是厚基础、提能力,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社会适应四个领域,依托课堂教学、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特色课程
  “美一”价值观培育课程和“体优”技能课程是学校美优课程的两大特色。通过每日一评、每周一思、每月一题、每期一扬等系列活动,从实践、评价、反思等多个层面将美德立身细化成校园生活的点滴,引发学生思考并自觉践行,为美而动,向优而行。作为体育项目特色校,学校还积极推广普及乒乓球、校园足球、武术操。“一特 三普”的体优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掌握3项体育技能,实现强健体魄的目的。
  丰富多样的美优课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不同的个性都得到了发展,不同的特长都得到了培养,更引领学校大步迈向内涵发展之路。
  四、美优课程教学创新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学校深入推进“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会为本”的小课堂行动;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小课堂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尝试“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推行“变形式、结对子、积分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创设情境、学案导学、体验探究、合作展示、总结拓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学生参与度高、师生共鸣度高、思维投入度高、目标达成度高、信息手段利用度高”的特色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借助学区化管理的资源优势,加入区电子书包特色项目建设,探索“互联网 ”时代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创新开展“协同授课”模式,以课堂观察量表为载体,积累教学真实数据,及时修正和改善教学方式,尊重并关注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实施分类、分层、分项教学,开设“专题长课”和每周四下午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
  五、美优课程评价转型
  以评促教、以评促建,以评价转型促进课堂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学校认真研究《北京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课程建设基础上,探索和开发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九七美优学生成长评价手册》,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按照周定性反思、月定量评价的方式推进实施,引导学生争做“美优少年”。
  美优课程解决“用什么内容充实学生的头脑,促进学生的成长”的问题;小课堂行动与多元化学习解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从教育内容中得到营养”的问题;个性化评价则着力唤醒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美优教育的实践促进了学校美优理念落地生根,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士气。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定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出自己的美,实现心中的优。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面对预设的问题、形式、深度等,时常会出现“出不来”“达不成”或“走岔路”的现象,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通常和教师设定的目标低于或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制订出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呢?科学课教师除了应认真分析教材的逻辑体系,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深入研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因素外,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巧设“鱼饵”——探究
2015年9月15日,OECD发布全球首个15岁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报告认为:学校还未充分发挥技术在课堂上的潜力,以应对“数字化鸿沟”(digital divide),也未能培养每名学生拥有当今“连通世界”(connected world)所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总会让身为孩子的我们在长辈面前表演一些节目,或唱歌或背书。每当这个时候,有许多小孩子选择躲在大人身后,其中原因往往不是不喜欢长辈,而是单纯地觉得害羞。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将儿童的害羞归于某种气质,认为其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基因所决定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害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相关研究,陈欣银教授进行了梳理,并呈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集体主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融化孩子心灵的坚冰;爱似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叩开学生的心扉,点亮学生的心灯。那么,我们又该掌握哪些爱的艺术呢?  一、释放善意。能融化师生心灵的坚冰  要使师生心灵相通,教师必须对学生真诚地关心,充分地信任。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违反了课堂纪律,被罚站是常事,甚至会出现“绿领巾”等软暴力。记得那年,我第一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2019年7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这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山西省长治市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山西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立足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坊子区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聘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高级教师职务聘任以3学年为一周期,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師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教师职务聘任期间的师德表现和业务情况的综合考核结果将作为新一轮聘任的主要依据,其中师德表现实行“一票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决招生入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确保2018年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普通高中招生入學秩序更加规范,教育部办公厅就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下发通知。通知包括:整体谋划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加强组织领导。  (教
教育部于2019年9月20日在北京举办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85名宣讲团专家參加会议。据悉,宣讲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讨论下一阶段宣讲团工作,修订宣讲团宣讲大纲和课件。宣讲团成员将根据此次集体备课内容,统一宣讲大纲,深入地方、基层和学校,更加规范系统地开展宣讲工作。  宣讲团秘书处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制定了五个不同版本的宣讲大纲,分为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儿童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等,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学习京剧艺术,对陶冶学生情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京剧却不再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所了解和喜爱。笔者原本与很多音乐教师一样,也是京剧艺术的门外汉,在京剧课上只能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知识、听唱腔,导致教者无兴致、学者无兴趣。后来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是教师引领中学生走进京剧艺术的最佳捷径。  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有很多,但口语表达仍然是人际交往、沟通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应试的影响,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重“文”轻“语”,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训练,限制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潜能。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小学锐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