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支教是新疆高校教学实践的主要环节,是统筹城乡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塔城地区大学生支教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望给今后塔城地区的大学生支教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支教 乌苏市 现状 思考
教育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基石,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强区必先强教。科学跨越,后发赶超,长治久安,教育要先行。有限发展教育,对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自2007年开展大学生支教工作以来,大学生支教工作受到新疆教育行政部门、各大高校以及受援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教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甘肃省河西学院、新疆教育学院以及塔城师范,每学期都会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塔城当地各级学校顶岗支教。支教学生数量累计上千人,受援学校覆盖塔城地区6个县市的百余所中小学。
一、新疆塔城地区大学生支教的积极作用
塔城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部分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地势偏远,经济落后,因自然条件和历史、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偏远乡村和农牧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匮乏,城乡师资差别大,对这一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有力促进了塔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对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支教工作的开展为偏远农村、农牧区等师资匮乏地区补充了师资
长久以来,新疆塔城地区基层学校教师师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教师队伍配备普遍不足。而一批批的大学生来到这些基层学校进行支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中小学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基层教育水平,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大学生支教促进了支教人员与当地群众的沟通与文化交流
每年新疆教育学院和河西学院都会选派大量的大学生来塔城地区支教,河西学院的大学生多半都是从小生活在内地,从来没有来过新疆,缺乏对新疆的了解,尤其是缺乏对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了解,内地学生来到塔城地区支教,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志一起工作、生活让他们亲生体会到当地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大学生支教为当地农村中小学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受援地教育发展
长久以来,由于部分偏远农村的教育条件落后,教育科研活动相对较少,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城市比起来也是落后的,而支教学生的到来为这些基层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带来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同的高校把各自丰富、先进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传递到这些基层学校来,而大学生们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学校,教学思想、理念的沟通交流不仅使基层学校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受援地教育的发展。
(四)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大学生前往支教的学校多是偏远的乡村学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上,他们需要快速转变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完成受援学校安排的任务,生活上,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自我管理。有些学生在家里从来没有干过家务活,但是来支教以后他们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甚至生炉子。还有的学生在学校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请假不上课,但是成为支教人员后,为了不耽误所带班级的教学进度,即使生病也坚持不落下一堂课。学生们普遍觉得,来支教自己学会了很多,尤其是学会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而正是这个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完善了支教生的实践环节,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
支教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机会,让他们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真正领会到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了实际训练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机会。熟悉学校情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遇到新问题向同事学习、请教,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师资紧缺的学校给支教生安排的任务过重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和农牧区,师资匮乏,支教学生去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师资压力,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师资状况, 因学校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比较重,在给支教生分配教学任务时也是分配得比较重,有些学校一名支教学生要分到三四门科目的教学工作,完成三四门科目的教案,对于刚进入教师角色的大学生来说难免力不从心。
(二)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
经常可以听到支教学生反映自己所教学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这是支教学生在支教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专业对口情况相对较好,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不对口问题严重,他们所承担的课程不固定,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等等,甚至部分学校不给支教生分配课时量,而是让他们在学校教务处、校长办公室帮忙打杂。这一部分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给支教工作带来影响。
(三)支教学生的思想、态度问题
支教的大学生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要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问题,有些同学就把全部心思放在各类的考试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甚至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被迫支教,学生们都带着情绪,受着煎熬,盼望早日脱离苦海,根本没有心思为农村学校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部分大学生不能快速转变角色胜任受援学校安排的工作 支教学生由学生变为支教教师,应当尽快地从学生思维模式中脱离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会影响工作成绩的取得,对以后支教工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比较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已经是比较高层次的人才了,往往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眼高手低,不能很好的完成受援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面对新环境,有些学生不知工作应从何入手,如何应对工作,怕承担责任,怕做不好工作,在工作上放不开手脚,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还是以学生的角度和思维模式,长此以往,势必不能胜任受援学校安排的工作。
三、若干建议
(一)高校在支教前要做好对支教学生的宣传、培训工作
各大高校在支教任务下派后,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可以开展各类有关支教的讲座、支教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座谈会、交流会以及专业技能和授课技能培训会等等,使即将参加支教的同学了解支教,在心理上做好支教的准备,并通过相关的授课技能培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使其在分派到受援学校后能快速的胜任工作。
(二)高校要提前做好与受援地教育局的沟通、联系工作,合理分配支教学生
在下派支教学生前,高校通过与受援地教育局的交流沟通,了解当地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当地学校紧缺哪些专业的老师,需要什么类型的老师,这样高校在分配学生时,便可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和受援地学校的具体需求来选派不同专业的学生前往受援学校,在无形当中解决了支教学生分到受援学校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三)支教大学生要转变思想,积极投身于支教工作中去
通过宣传引导与相关政策的倾斜,让支教成为一种荣誉,让学生意识到在支教过程中他们可以得到教学实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学生认识到支教的重要性,排除消极心理,端正思想态度,身在其位须谋其职,才能全身心地积极投身到支教工作中去。
(四)受援学校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支教学生情况
就目前而言,带队老师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管理支教生的生活,协调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工作关系。同时,一名带队教师往往要承担多个学校的支教生管理工作,工作量较大,不能随时全面了解支教生在受援学校的生活、工作情况,这就需要受援学校的管理人员及时与带队教师沟通交流,反映支教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顺利完成支教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新疆日报,2011-1-24.
[2]马晓红.生实习支教工作的问题、反思及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4).
【关键词】支教 乌苏市 现状 思考
教育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基石,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强区必先强教。科学跨越,后发赶超,长治久安,教育要先行。有限发展教育,对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自2007年开展大学生支教工作以来,大学生支教工作受到新疆教育行政部门、各大高校以及受援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教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甘肃省河西学院、新疆教育学院以及塔城师范,每学期都会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塔城当地各级学校顶岗支教。支教学生数量累计上千人,受援学校覆盖塔城地区6个县市的百余所中小学。
一、新疆塔城地区大学生支教的积极作用
塔城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部分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地势偏远,经济落后,因自然条件和历史、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偏远乡村和农牧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匮乏,城乡师资差别大,对这一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有力促进了塔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对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支教工作的开展为偏远农村、农牧区等师资匮乏地区补充了师资
长久以来,新疆塔城地区基层学校教师师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教师队伍配备普遍不足。而一批批的大学生来到这些基层学校进行支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中小学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基层教育水平,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大学生支教促进了支教人员与当地群众的沟通与文化交流
每年新疆教育学院和河西学院都会选派大量的大学生来塔城地区支教,河西学院的大学生多半都是从小生活在内地,从来没有来过新疆,缺乏对新疆的了解,尤其是缺乏对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了解,内地学生来到塔城地区支教,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志一起工作、生活让他们亲生体会到当地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大学生支教为当地农村中小学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受援地教育发展
长久以来,由于部分偏远农村的教育条件落后,教育科研活动相对较少,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城市比起来也是落后的,而支教学生的到来为这些基层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带来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同的高校把各自丰富、先进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传递到这些基层学校来,而大学生们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学校,教学思想、理念的沟通交流不仅使基层学校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受援地教育的发展。
(四)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大学生前往支教的学校多是偏远的乡村学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上,他们需要快速转变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完成受援学校安排的任务,生活上,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自我管理。有些学生在家里从来没有干过家务活,但是来支教以后他们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甚至生炉子。还有的学生在学校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请假不上课,但是成为支教人员后,为了不耽误所带班级的教学进度,即使生病也坚持不落下一堂课。学生们普遍觉得,来支教自己学会了很多,尤其是学会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而正是这个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完善了支教生的实践环节,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
支教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机会,让他们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真正领会到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了实际训练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机会。熟悉学校情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遇到新问题向同事学习、请教,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师资紧缺的学校给支教生安排的任务过重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和农牧区,师资匮乏,支教学生去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师资压力,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师资状况, 因学校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比较重,在给支教生分配教学任务时也是分配得比较重,有些学校一名支教学生要分到三四门科目的教学工作,完成三四门科目的教案,对于刚进入教师角色的大学生来说难免力不从心。
(二)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
经常可以听到支教学生反映自己所教学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这是支教学生在支教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专业对口情况相对较好,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不对口问题严重,他们所承担的课程不固定,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等等,甚至部分学校不给支教生分配课时量,而是让他们在学校教务处、校长办公室帮忙打杂。这一部分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给支教工作带来影响。
(三)支教学生的思想、态度问题
支教的大学生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要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问题,有些同学就把全部心思放在各类的考试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甚至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被迫支教,学生们都带着情绪,受着煎熬,盼望早日脱离苦海,根本没有心思为农村学校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部分大学生不能快速转变角色胜任受援学校安排的工作 支教学生由学生变为支教教师,应当尽快地从学生思维模式中脱离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会影响工作成绩的取得,对以后支教工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比较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已经是比较高层次的人才了,往往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眼高手低,不能很好的完成受援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面对新环境,有些学生不知工作应从何入手,如何应对工作,怕承担责任,怕做不好工作,在工作上放不开手脚,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还是以学生的角度和思维模式,长此以往,势必不能胜任受援学校安排的工作。
三、若干建议
(一)高校在支教前要做好对支教学生的宣传、培训工作
各大高校在支教任务下派后,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可以开展各类有关支教的讲座、支教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座谈会、交流会以及专业技能和授课技能培训会等等,使即将参加支教的同学了解支教,在心理上做好支教的准备,并通过相关的授课技能培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使其在分派到受援学校后能快速的胜任工作。
(二)高校要提前做好与受援地教育局的沟通、联系工作,合理分配支教学生
在下派支教学生前,高校通过与受援地教育局的交流沟通,了解当地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当地学校紧缺哪些专业的老师,需要什么类型的老师,这样高校在分配学生时,便可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和受援地学校的具体需求来选派不同专业的学生前往受援学校,在无形当中解决了支教学生分到受援学校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三)支教大学生要转变思想,积极投身于支教工作中去
通过宣传引导与相关政策的倾斜,让支教成为一种荣誉,让学生意识到在支教过程中他们可以得到教学实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学生认识到支教的重要性,排除消极心理,端正思想态度,身在其位须谋其职,才能全身心地积极投身到支教工作中去。
(四)受援学校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支教学生情况
就目前而言,带队老师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管理支教生的生活,协调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工作关系。同时,一名带队教师往往要承担多个学校的支教生管理工作,工作量较大,不能随时全面了解支教生在受援学校的生活、工作情况,这就需要受援学校的管理人员及时与带队教师沟通交流,反映支教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顺利完成支教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新疆日报,2011-1-24.
[2]马晓红.生实习支教工作的问题、反思及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