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通用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通用技术课程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术素养?这是每个通用技术的教师首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 习惯 兴趣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3-02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立足于实践的一门高中新课程。由于课程的“新”,高中阶段之前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进而引导他们融入技术世界,提高技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欲望,使这门课程变得有效,更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学有所用。基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这里谈谈兴趣教学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改变态度,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缺乏兴趣,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可能认为,这门课程又不高考,何必花那么多功夫学它?另一方面,学生对这门课程可能会有误解,以为技术课就是动手操作,老师没必要讲太多理论,学生认为上课随便听听或下课自学就可以了,从而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可有可无”的偏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渐渐不再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只是听老师讲,显得很被动,而有的学生可能干脆在课堂上做起数理化等作业。
布鲁纳曾说过:“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值得学习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基础性学科,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不会影响高考,事实上有助于高考,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通用技术对于培养技术素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 精选案例,增强趣味,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上课如果完全照搬课本上的案例,有的案例太简单,而有的案例离学生生活太遥远,长久以来学生会渐渐失去兴趣。案例应该源自生活世界,并且适当加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挖掘适合本地、本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案例。在教学设计中,要多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技术问题实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达,网上资源非常丰富,许多教师都会在网上搜索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一条好途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投影展示大量图片或视频,每个知识点都安排好几个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可能使学生忽略了知识点,这看似热闹的一堂课像是故事会,而实际上对课程的“激趣”作用不太大。所以案例的选择在于精,不在于多。
除了从网络获得教学资源,我们还可以自制教具。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学生很有兴趣,制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来使用,其效果往往比使用网上现成的案例好得多。
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外的案例,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斟酌,选择最恰当的案例。我认为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并且符合知识点,能让老师的讲解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案例是最适合的。
三、注重实践,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果一味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就不会对通用技术课程保持长久的新鲜感。所以在理论课之外,保证有一定时间给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基本技能,创造设计作品,学生兴趣大增,他们在实践与合作中除了体验到设计的快乐,也充分把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根据课标要求及实践操作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实践操作所涉及设计过程的范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除了完成规定项目作品外,鼓励学生自选载体设计,可以是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设计,利用科技节的契机,举办各类创新设计大赛。我们开展过“创新作品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比赛,征集到许多学生作品。
四、结合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给予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议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评价的教学主体地位。
每一次学生设计制作完的作品,安排作品评价课,在这节课中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让同学们进行互评提问。好的作品也会在各个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每个学年,我们都会举办一场“通用技术作品展”,展示同学们设计的优秀作品。另外,学校每年的科技节,我们会开展“小创新小发明”比赛,特别倡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做小制作和各种小发明。学生的创意丰富多彩,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创新作品。
另外,我们每年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适当奖励,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并努力将这些设想设计出来,应用到生活中来,优秀创意层出不穷。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素养,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这是一个反复的强化过程,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决非朝夕之功。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充满魅力的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发挥特长。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我展示。他们感悟技术,体验技术,在技术的世界里成长。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技术素养,同时激发了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曲丽荣.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关键词】通用技术 习惯 兴趣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3-02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立足于实践的一门高中新课程。由于课程的“新”,高中阶段之前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进而引导他们融入技术世界,提高技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欲望,使这门课程变得有效,更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学有所用。基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这里谈谈兴趣教学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改变态度,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缺乏兴趣,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可能认为,这门课程又不高考,何必花那么多功夫学它?另一方面,学生对这门课程可能会有误解,以为技术课就是动手操作,老师没必要讲太多理论,学生认为上课随便听听或下课自学就可以了,从而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可有可无”的偏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渐渐不再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只是听老师讲,显得很被动,而有的学生可能干脆在课堂上做起数理化等作业。
布鲁纳曾说过:“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值得学习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基础性学科,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不会影响高考,事实上有助于高考,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通用技术对于培养技术素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 精选案例,增强趣味,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上课如果完全照搬课本上的案例,有的案例太简单,而有的案例离学生生活太遥远,长久以来学生会渐渐失去兴趣。案例应该源自生活世界,并且适当加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挖掘适合本地、本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案例。在教学设计中,要多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技术问题实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达,网上资源非常丰富,许多教师都会在网上搜索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一条好途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投影展示大量图片或视频,每个知识点都安排好几个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可能使学生忽略了知识点,这看似热闹的一堂课像是故事会,而实际上对课程的“激趣”作用不太大。所以案例的选择在于精,不在于多。
除了从网络获得教学资源,我们还可以自制教具。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学生很有兴趣,制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来使用,其效果往往比使用网上现成的案例好得多。
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外的案例,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斟酌,选择最恰当的案例。我认为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并且符合知识点,能让老师的讲解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案例是最适合的。
三、注重实践,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果一味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就不会对通用技术课程保持长久的新鲜感。所以在理论课之外,保证有一定时间给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基本技能,创造设计作品,学生兴趣大增,他们在实践与合作中除了体验到设计的快乐,也充分把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根据课标要求及实践操作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实践操作所涉及设计过程的范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除了完成规定项目作品外,鼓励学生自选载体设计,可以是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设计,利用科技节的契机,举办各类创新设计大赛。我们开展过“创新作品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比赛,征集到许多学生作品。
四、结合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给予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议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评价的教学主体地位。
每一次学生设计制作完的作品,安排作品评价课,在这节课中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让同学们进行互评提问。好的作品也会在各个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每个学年,我们都会举办一场“通用技术作品展”,展示同学们设计的优秀作品。另外,学校每年的科技节,我们会开展“小创新小发明”比赛,特别倡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做小制作和各种小发明。学生的创意丰富多彩,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创新作品。
另外,我们每年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适当奖励,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并努力将这些设想设计出来,应用到生活中来,优秀创意层出不穷。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素养,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这是一个反复的强化过程,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决非朝夕之功。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充满魅力的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发挥特长。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我展示。他们感悟技术,体验技术,在技术的世界里成长。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技术素养,同时激发了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曲丽荣.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