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隆德“地摊戏”这种独具特色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以何种方式,何种契合点参与到在乡村旅游中以及应用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乡村旅游 隆德“地摊戏” 应用研究
一、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起源
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已有100年时间。早在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農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体味农田趣味,这是乡村旅游的萌芽,也称农业旅游。现在意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起源于欧洲,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西班牙学者Rosa Mar??a Yagu¨e Perales于2001年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已属于深入人心且稳定的重要旅游方式,定义为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其发展特点为:以农业为基础,讲求乡村性;以项目为主题,讲求平民性;以休闲为主导,讲求原生性和参与性。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有学者认为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为外事接待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一般学术界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首先举办了荔枝节,开办采摘园,全国各地效仿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1987年4月,《成都晚报》第一次出现了“农家乐”一词。总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是乡村旅游萌芽和启动时期。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为旅游主题,对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的研究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于2001年正式启动“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年,是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时期,而进入21世纪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交通运输的丰富、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激增、国家政策和导向的激励,乡村旅游业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对乡村旅游及相关的研究进入了爆发期。
二、隆德“地摊戏”与隆德县乡村旅游
(一)隆德“地摊戏”
隆德“地摊戏”起初,主要是在庙会祭祀鬼神时演唱,内容多为祈福驱灾之词,流行在甘陕及宁夏南部山区,是眉户戏和当地的小曲、小调糅合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有说有唱的民间艺术形式。 “地摊戏”唱腔使用地方方言,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润腔老而缓慢,幽而雅,柔和而动听。演出形式上,出场人物少,服装、道具简单,同时不受地点限制,随时可以演出,符合农村的消费生活水平,受广大群众喜欢。创作的素材来源于历史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当地农村。隆德“地摊戏”本身就具备乡村演出的特质,且具有隆德县符号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二)隆德乡村旅游概述
隆德县旅游资源丰富,为该项目的可行提供了政策和资源上的保障。隆德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殊荣,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近年来,区、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6亿元建成了杨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盘人家文化广场、六盘天池、清凉世界、石窑寺、六盘人家老巷子历史文化名村、六盘山隆德博物馆、闽宁会馆、六盘山文化城、六盘人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凤岭乡于河村魏氏砖雕民俗文化村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全县社区文化广场达到4个,面积近3万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个,全县文化示范户达到204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三、隆德“地摊戏”在隆德县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一)民俗活动的仪式进入乡村旅游
隆德“地摊戏”本身就是一种民俗活动,演出场地,演出人员灵活,表演形式多样。隆德县旅游资源丰富,广场文化,民俗活动较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参与度较高。在此契机下节假日以民俗活动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活动中。
(二)与“农家乐”结合发展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活动中喜闻乐见,集餐饮娱乐为一体。隆德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有数十家,将“地摊戏”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发展,具有双赢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与景点景区结合发展
隆德县年各重点景区年接待游客数十万,多数景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地摊戏”也具备讲述历史故事的属性,可以创编一些贴合景点的剧目进行演出,可以丰富景区文化特色属性,也可发展“地摊戏”这种地域特色浓重的表演艺术形式。
结语
隆德县乡村旅游丰富和“地摊戏”参与其中协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也为乡村旅游及这种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提供了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宁夏隆德县地方志编委;《隆德县志》 [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邹 容:《宁夏文化史话》[M],宁夏黄河出版集团2016年;
[3] 邹 荣:《六盘山传统文化探究》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9月;
[4] 杨继国:《六盘山社火》 [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XSFYB2175
作者简介:赵飞鹏,1983年8月,男,硕士,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关键词:乡村旅游 隆德“地摊戏” 应用研究
一、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起源
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已有100年时间。早在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農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体味农田趣味,这是乡村旅游的萌芽,也称农业旅游。现在意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起源于欧洲,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西班牙学者Rosa Mar??a Yagu¨e Perales于2001年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已属于深入人心且稳定的重要旅游方式,定义为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其发展特点为:以农业为基础,讲求乡村性;以项目为主题,讲求平民性;以休闲为主导,讲求原生性和参与性。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有学者认为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为外事接待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一般学术界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首先举办了荔枝节,开办采摘园,全国各地效仿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1987年4月,《成都晚报》第一次出现了“农家乐”一词。总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是乡村旅游萌芽和启动时期。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为旅游主题,对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的研究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于2001年正式启动“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年,是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时期,而进入21世纪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交通运输的丰富、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激增、国家政策和导向的激励,乡村旅游业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对乡村旅游及相关的研究进入了爆发期。
二、隆德“地摊戏”与隆德县乡村旅游
(一)隆德“地摊戏”
隆德“地摊戏”起初,主要是在庙会祭祀鬼神时演唱,内容多为祈福驱灾之词,流行在甘陕及宁夏南部山区,是眉户戏和当地的小曲、小调糅合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有说有唱的民间艺术形式。 “地摊戏”唱腔使用地方方言,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润腔老而缓慢,幽而雅,柔和而动听。演出形式上,出场人物少,服装、道具简单,同时不受地点限制,随时可以演出,符合农村的消费生活水平,受广大群众喜欢。创作的素材来源于历史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当地农村。隆德“地摊戏”本身就具备乡村演出的特质,且具有隆德县符号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二)隆德乡村旅游概述
隆德县旅游资源丰富,为该项目的可行提供了政策和资源上的保障。隆德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殊荣,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近年来,区、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6亿元建成了杨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盘人家文化广场、六盘天池、清凉世界、石窑寺、六盘人家老巷子历史文化名村、六盘山隆德博物馆、闽宁会馆、六盘山文化城、六盘人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凤岭乡于河村魏氏砖雕民俗文化村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全县社区文化广场达到4个,面积近3万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个,全县文化示范户达到204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三、隆德“地摊戏”在隆德县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一)民俗活动的仪式进入乡村旅游
隆德“地摊戏”本身就是一种民俗活动,演出场地,演出人员灵活,表演形式多样。隆德县旅游资源丰富,广场文化,民俗活动较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参与度较高。在此契机下节假日以民俗活动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活动中。
(二)与“农家乐”结合发展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活动中喜闻乐见,集餐饮娱乐为一体。隆德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有数十家,将“地摊戏”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发展,具有双赢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与景点景区结合发展
隆德县年各重点景区年接待游客数十万,多数景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地摊戏”也具备讲述历史故事的属性,可以创编一些贴合景点的剧目进行演出,可以丰富景区文化特色属性,也可发展“地摊戏”这种地域特色浓重的表演艺术形式。
结语
隆德县乡村旅游丰富和“地摊戏”参与其中协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也为乡村旅游及这种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提供了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宁夏隆德县地方志编委;《隆德县志》 [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邹 容:《宁夏文化史话》[M],宁夏黄河出版集团2016年;
[3] 邹 荣:《六盘山传统文化探究》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9月;
[4] 杨继国:《六盘山社火》 [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XSFYB2175
作者简介:赵飞鹏,1983年8月,男,硕士,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