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邝启涛博士是一名资深教育家,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奉献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是香港教育界少有的、直至六十六岁才退休的津贴学校校长,拥有赫赫功绩,曾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勳章”。同时,他是一名极其热爱艺术的文雅之士,退休之后花大量的时间挥毫泼墨,无论是其创新的中西合璧式国画,还是虚实结合、姿意洒脱的草书,抑或吟诗作对、欢歌一曲,都是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求知若渴,大智若愚”——秉承如此追求态度的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将走得更远!
【邝启涛博士,香港劲艸艺田会会长、香港教育学院荣誉院士、辉涛·嘉涛护老集团主席、香港大埔小学校长会会长、香港大埔区文艺协进会谘议会主席、香港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国际沙龙摄影会会长、香港墨耕书画会荣誉顾问、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名誉社长、香港艺文创意学会名誉顾问、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主席、香港官立乡村师范专科学校同学会主席、香港大埔教育界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
艺术之爱 源自少年
邝启涛博士出生於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又身为教师,源於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儿时的他拥有了更多与艺术结缘的机会,也由此自小就萌发了对书画的热爱。据他回忆,那时他常跟随父亲前往学校教学,12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站在讲台上教画画。
1945年,邝启涛博士赴杭州继续高中学业,发生在那里的一幕幕美好的情景,使他念念不忘。“那时,杭州有一间艺术学校,我看到艺校的学生每天都在外面写生,亦或是西湖湖畔,亦或是断桥边,杨柳依依,轻风柔柔,以及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完全与周边的景致融为一体,这样的生活真是太诗意了,是多麽令人向往啊!”少年时代的经历,在邝启涛博士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记,然而迫於现实情况,他那时不得不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暂时搁置一边。“在读大学时,我本想选择艺术专业,但是仅凭画画,在那个时代很难养活一个家。”富有承担的邝启涛博士只好选择了教育事业,而其内心对艺术的热情未曾熄灭过,並在未来,这盏星星之火发出了耀眼的光亮。
将艺术搁浅的时间内,邝启涛博士在教育事业之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於1949年赴港後,为获取认可文凭及增长专业知识,先後於香港乡村师范学校及香港广大书院深造,任教於新界乡村小学,担任英贤学校、梁省德学校校长,教育生涯长达近半个世纪,所到之地皆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他的教学方式与众人不同的是,“我喜欢那些调皮的小孩子。”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邝启涛博士认为,“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生活的磨历中一旦明事理,他们会发觉过往所做的不对,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他,更将自己的五个儿女培育出四个博士一个硕士,特别是他们都分佈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一方事业基石!
艺术之路 倾心书画
1992年,邝启涛博士荣休,是香港教育界少有的、直至66岁才退休的校长。在自由支配的退休生活,他迎来了人生中别样的全新的生活,一方面支持教育事业之外,他的艺术生涯也有了质的飞跃。
草书,是邝启涛博士目前热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形成於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香港,以金嘉伦教授为社长的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於2006年成立,旨在继承草书的优良传统,並赋予其创新生命力,以使草书超越传统而成为未来中华艺术新的创作媒介,並把草书潛在的抽象视觉元素借用到国画上,冀能使民族特色的中华书画艺术迈出新里程。
怀着这一良好愿景,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聚集了一大批热爱草书、提升草书、弘扬草书的艺术人士,尤善狂草的邝启涛博士亦是其中一份子,並被聘任为该社的名誉社长。
邝启涛博士擅长草书及山水画,在由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出版的《太极美学书画展览2012》和《由太极至无极·社员作品展2010》之中,邝启涛博士的山水画及草书作品名列当中,赏其作品——“天门石桥相辉互映、秀水奇石各显风骚”,该幅草书对联首尾呼应、虚实相生、浓淡结合,整体看来气势连贯、洒脱大气,犹如一幅气韵生动的画作,着实为一幅草书佳作。据邝启涛博士介绍,“书写草书之前,先要胸中有字,主幹、首尾要有完整合理的格局,注意适当留白;真正动笔之时,事先运气,落笔时将内心的感情抒发出来,达至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的效果;欣赏草书之时,要从整体上来欣赏,将之视为一幅画。”若非术业专攻,他亦说不出这番有理有据的话来。
除此之外,邝启涛博士的国画亦更是绝妙。崇尚创新的他,尝试着在国画中加入不同的颜料,打破了国画以往黑白两色的局限,增添了国画别一番的风韵。“我以前是学画油画的,油画的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我们的国画以明重起伏,不求形似而追求高境界之意境,若以油画的丰富色彩,助推国画的意境美,将能提升审美价值。”这种创新式的“中西合璧”之国画法,邝启涛博士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並在不断地深研过程中。以其《武夷山》、《斯乐居》为例,不但画面清新,生动灵气,而且用色淡雅,富有悠远意境,使人观之倍觉清爽、轻快之感。
而且在画作当中,邝启涛博士喜欢画与诗互相搭配,使整幅作品不落单调,富有情趣。为了能更好发挥,他常外出採风,並将美景拍摄下来,回到家之後再将内心沉淀的美,一笔一笔构画出来,不失为一种生活乐趣,为他退休後的时光,打开了一扇健康阳光的大门!
在邝启涛博士的画室中,有一专门的艺术创作房,里面不但有他细心收藏的大量自创画作,亦有不少名家的作品集,他笑着说,“习画之人,要多欣赏名家的佳作,多看多思考,从他们的名作上得到启发,最终在自身不断的练习之上得以提升。”
艺术之魅 修心养性
一书一画,邝启涛博士於每日的研习当中不亦乐乎,而他並不局限於此,时而吟诗作对,时而高歌一曲,每天还抓起哑铃锻炼一番,生活安排得十分精彩有意义。现今,近九十岁的他仍旧步伐轻盈、精神饱满。特别是,他还保持着一副标凖的健美身材,被初次见他的人以为他是一个经常跳舞的舞者。每当这时,他便哈哈大笑起来,解释能保持如此健美的身材,其实是以往运动及今日研习艺术的结果。
在邝启涛博士年轻的时候,他是学校里的运动健将。那时在香港的三间师范学院之间会共同举行运动会,他取得了男子的全场冠军,不但是短跑、中跑,甚至长跑都是他的强项。其它的球类运动,也为他所喜爱,或许是长年的坚持,才有了今日的健康体魄。难怪,今日88岁的邝启涛博士身体硬朗,到现在还坚持每日举5磅多重的哑铃。
除去运动健身之外,邝启涛博士还以研习艺术达至养生效果。他坦言道自己创作草书时,“不是用笔写字,也不是用腕写字,而是运气来驾驭笔墨,将气功运行到笔端,凝神屏息,一气呵成。”每次进行创作之後,他回味道,“学习草书一段时间後,已觉心静神閒。日中运气蓄势,书写独草一番,顿觉心情舒畅,血脈流通,一如练功运气般,乐趣无穷。”在他看来,用运气来创作草书,不但有益身心,还可为推动草书艺术发展尽一点绵力,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他亦有另一个独门的养生之法——唱歌,“我喜欢唱一些英文老歌,而唱歌也讲究运气,閒来之时多练习歌曲,可达至锻炼身心的效果。”但总的来讲,邝启涛博士将自己的养生之道服膺陈立夫先生以下几句话:“养生在动,养心贵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啖蔬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应暖,知足常乐,无求乃安。”从身体至心灵的养生,不愧为智者之举!
数十年的岁月流连,数十年的智慧沉淀,邝启涛博士一路付出一路收穫,而且不断延伸出更有意义的事:他在教育之路上,走出了一条艺术之路;在艺术之路上,又走出了一条养生之路。不愧为:知者乐,仁者寿!
【邝启涛博士,香港劲艸艺田会会长、香港教育学院荣誉院士、辉涛·嘉涛护老集团主席、香港大埔小学校长会会长、香港大埔区文艺协进会谘议会主席、香港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国际沙龙摄影会会长、香港墨耕书画会荣誉顾问、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名誉社长、香港艺文创意学会名誉顾问、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主席、香港官立乡村师范专科学校同学会主席、香港大埔教育界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
艺术之爱 源自少年
邝启涛博士出生於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又身为教师,源於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儿时的他拥有了更多与艺术结缘的机会,也由此自小就萌发了对书画的热爱。据他回忆,那时他常跟随父亲前往学校教学,12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站在讲台上教画画。
1945年,邝启涛博士赴杭州继续高中学业,发生在那里的一幕幕美好的情景,使他念念不忘。“那时,杭州有一间艺术学校,我看到艺校的学生每天都在外面写生,亦或是西湖湖畔,亦或是断桥边,杨柳依依,轻风柔柔,以及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完全与周边的景致融为一体,这样的生活真是太诗意了,是多麽令人向往啊!”少年时代的经历,在邝启涛博士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记,然而迫於现实情况,他那时不得不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暂时搁置一边。“在读大学时,我本想选择艺术专业,但是仅凭画画,在那个时代很难养活一个家。”富有承担的邝启涛博士只好选择了教育事业,而其内心对艺术的热情未曾熄灭过,並在未来,这盏星星之火发出了耀眼的光亮。
将艺术搁浅的时间内,邝启涛博士在教育事业之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於1949年赴港後,为获取认可文凭及增长专业知识,先後於香港乡村师范学校及香港广大书院深造,任教於新界乡村小学,担任英贤学校、梁省德学校校长,教育生涯长达近半个世纪,所到之地皆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他的教学方式与众人不同的是,“我喜欢那些调皮的小孩子。”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邝启涛博士认为,“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生活的磨历中一旦明事理,他们会发觉过往所做的不对,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他,更将自己的五个儿女培育出四个博士一个硕士,特别是他们都分佈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一方事业基石!
艺术之路 倾心书画
1992年,邝启涛博士荣休,是香港教育界少有的、直至66岁才退休的校长。在自由支配的退休生活,他迎来了人生中别样的全新的生活,一方面支持教育事业之外,他的艺术生涯也有了质的飞跃。
草书,是邝启涛博士目前热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形成於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香港,以金嘉伦教授为社长的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於2006年成立,旨在继承草书的优良传统,並赋予其创新生命力,以使草书超越传统而成为未来中华艺术新的创作媒介,並把草书潛在的抽象视觉元素借用到国画上,冀能使民族特色的中华书画艺术迈出新里程。
怀着这一良好愿景,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聚集了一大批热爱草书、提升草书、弘扬草书的艺术人士,尤善狂草的邝启涛博士亦是其中一份子,並被聘任为该社的名誉社长。
邝启涛博士擅长草书及山水画,在由香港草书艺术研究社出版的《太极美学书画展览2012》和《由太极至无极·社员作品展2010》之中,邝启涛博士的山水画及草书作品名列当中,赏其作品——“天门石桥相辉互映、秀水奇石各显风骚”,该幅草书对联首尾呼应、虚实相生、浓淡结合,整体看来气势连贯、洒脱大气,犹如一幅气韵生动的画作,着实为一幅草书佳作。据邝启涛博士介绍,“书写草书之前,先要胸中有字,主幹、首尾要有完整合理的格局,注意适当留白;真正动笔之时,事先运气,落笔时将内心的感情抒发出来,达至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的效果;欣赏草书之时,要从整体上来欣赏,将之视为一幅画。”若非术业专攻,他亦说不出这番有理有据的话来。
除此之外,邝启涛博士的国画亦更是绝妙。崇尚创新的他,尝试着在国画中加入不同的颜料,打破了国画以往黑白两色的局限,增添了国画别一番的风韵。“我以前是学画油画的,油画的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我们的国画以明重起伏,不求形似而追求高境界之意境,若以油画的丰富色彩,助推国画的意境美,将能提升审美价值。”这种创新式的“中西合璧”之国画法,邝启涛博士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並在不断地深研过程中。以其《武夷山》、《斯乐居》为例,不但画面清新,生动灵气,而且用色淡雅,富有悠远意境,使人观之倍觉清爽、轻快之感。
而且在画作当中,邝启涛博士喜欢画与诗互相搭配,使整幅作品不落单调,富有情趣。为了能更好发挥,他常外出採风,並将美景拍摄下来,回到家之後再将内心沉淀的美,一笔一笔构画出来,不失为一种生活乐趣,为他退休後的时光,打开了一扇健康阳光的大门!
在邝启涛博士的画室中,有一专门的艺术创作房,里面不但有他细心收藏的大量自创画作,亦有不少名家的作品集,他笑着说,“习画之人,要多欣赏名家的佳作,多看多思考,从他们的名作上得到启发,最终在自身不断的练习之上得以提升。”
艺术之魅 修心养性
一书一画,邝启涛博士於每日的研习当中不亦乐乎,而他並不局限於此,时而吟诗作对,时而高歌一曲,每天还抓起哑铃锻炼一番,生活安排得十分精彩有意义。现今,近九十岁的他仍旧步伐轻盈、精神饱满。特别是,他还保持着一副标凖的健美身材,被初次见他的人以为他是一个经常跳舞的舞者。每当这时,他便哈哈大笑起来,解释能保持如此健美的身材,其实是以往运动及今日研习艺术的结果。
在邝启涛博士年轻的时候,他是学校里的运动健将。那时在香港的三间师范学院之间会共同举行运动会,他取得了男子的全场冠军,不但是短跑、中跑,甚至长跑都是他的强项。其它的球类运动,也为他所喜爱,或许是长年的坚持,才有了今日的健康体魄。难怪,今日88岁的邝启涛博士身体硬朗,到现在还坚持每日举5磅多重的哑铃。
除去运动健身之外,邝启涛博士还以研习艺术达至养生效果。他坦言道自己创作草书时,“不是用笔写字,也不是用腕写字,而是运气来驾驭笔墨,将气功运行到笔端,凝神屏息,一气呵成。”每次进行创作之後,他回味道,“学习草书一段时间後,已觉心静神閒。日中运气蓄势,书写独草一番,顿觉心情舒畅,血脈流通,一如练功运气般,乐趣无穷。”在他看来,用运气来创作草书,不但有益身心,还可为推动草书艺术发展尽一点绵力,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他亦有另一个独门的养生之法——唱歌,“我喜欢唱一些英文老歌,而唱歌也讲究运气,閒来之时多练习歌曲,可达至锻炼身心的效果。”但总的来讲,邝启涛博士将自己的养生之道服膺陈立夫先生以下几句话:“养生在动,养心贵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啖蔬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应暖,知足常乐,无求乃安。”从身体至心灵的养生,不愧为智者之举!
数十年的岁月流连,数十年的智慧沉淀,邝启涛博士一路付出一路收穫,而且不断延伸出更有意义的事:他在教育之路上,走出了一条艺术之路;在艺术之路上,又走出了一条养生之路。不愧为:知者乐,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