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照相馆

来源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apter 1
  在9岁的温小布心里,他的老爸就是一个大神般的存在。
  他的老爸名叫温文德,年轻时候在一条新街上开了一家照相馆,那是镇上的第一家照相馆。十年过去了,新街变老街,街上的照相馆也有了好几家,但是名气最响的依然是他家的“春风照相馆”。
  照相馆给温小布家里带来了经济来源,让他们成为老街上十分体面的一家人。老街的人称呼温文德为“温老板”,见到温小布,都会打趣地叫一声“照相馆小少爷”。


  照相馆的客人络绎不绝,多是来照全家福的一家人,但更多的,是一群年少可爱的小姑娘。她们穿着平日里都舍不得穿的漂亮裙子,蹬上一双发亮的黑皮鞋,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露出如花般的笑靥。待照片洗出来后,她们会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张,央求温文德把它贴在橱窗里。也不能怪她们太热情,温小布曾听老爸提起过,几年前,有一位十二三岁的女孩捏着五毛钱走进了照相馆,让老爸给她拍一张照片。那时候拍一张照片,至少需要四五块钱,老爸从女孩的眼神中看出她对于拍照的渴望,于是也发善心,帮她拍了一张。那张照片,老爸拍得十分满意,照片中的女孩,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笑起来,脸颊两边有深深的酒窝。见女孩美丽可爱,老爸把她的照片多洗了一张,放大后贴在橱窗里。一年后,市里文化宫选拔苗子,路过春风照相馆,看到了女孩的照片,设法联系上她,将她带离了老街,走进了城市,学音乐,学主持。几年后,女孩学有所成,成为了市里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新闻在报纸刊登后,春风照相馆更加名声大噪,一时间,不知道多少女孩子争相来找老爸拍照。
  这些事情,温文德每次提起,脸上都泛着光,十分得意。温小布年纪虽小,却也感觉“与有荣焉”,觉得老爸真是个大神,一家照相馆不仅撑起一个家,还“制造”出个大明星。
  Chapter 2
  温小布上初中时,正是流行照大头贴的时候。老街上的几家照相馆,都瞄到商机,做起了大头贴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唯有温小布老爸的照相馆,不为所动,一切如故。
  班上的女同学都问温小布,“温小布,你爸爸的照相馆为什么不弄个大头贴拍照机啊,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上你家去拍照了。”
  “对啊,温小布,好歹同学一场,请我们拍个大头贴都不行?”
  女同学们叽叽喳喳地围绕在温小布身边劝说,温小布在同学中一向是豪爽大方的形象,尤其是在女生面前,他顾及到面子问题,拍拍胸脯很豪气地说,“下个星期,我保管你们能在我家照相馆里看到一台大头贴照相机,而且你们第一次去拍照,我不收你们的钱,谁让咱们是同班同学呢。”
  回到家后,温小布向老爸大力宣传大头贴照相机的好处。比如,吸引客源啦,时髦啦,能赚钱啦……可温文德依旧专心地摆弄着手中的大相机,没有把温小布的话放在心上。温小布急了,只得举起三根手指发了个誓,“老爸,只要你买部大头贴照相机,我保证期末考试考到班级前三,年级前三十。”
  温文德没有念过什么书,全凭着摆弄照相机才过上今天的好生活,他深知,年代不同了,如今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只有温小布一个儿子,自然是希望他能读好书,将来能混个人模人样的。可惜温小布不争气,成绩一直不温不火,维持在中下游水平。如今听得他这一番话,心里虽不全信,但也欣慰几分。不管怎样,只要他有心学习,就是好事。
  大头贴照相机在两天后就安放在了照相馆的一个角落里。班上的女同学来了一拨又一拨,温小布看着她们每人脸上扬起的笑容,心里甜滋滋的。
  温文德在身后唤他,“小布,过来,给你拍张照片。”
  这一说,温小布才想起,今天是他的14岁生日。每一年生日,老爸总会给他照一张相片,放在橱窗里。从百岁照,到一年一次的生日照,橱窗里一共放着温小布的14张照片。温小布仔细看了看,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和家人拍过一张全家福。老妈走得早,爷爷奶奶不喜欢拍照,老爸呢,他给无数人拍了无数的照片,却从没正正经经地给自己拍过一张照。
  温小布叫来一个女同学,把相机递到她手里,“来,给我和我爸拍张合照。”
  温文德一听说要和儿子拍照,有些恍惚也有些高兴,嘴巴咧到脸边,双手简直不知道要搁哪里。温小布拉他坐下,两人端端正正地摆好姿势,伴随着“咔擦”一声,定格的是父与子相视一笑的一瞬。
  Chapter 3
  春风照相馆的衰落,仿佛就在一夜间。温小布怎么也想不明白,从初中到大学,也就那么几年,照相馆怎么就跟变了天地一样呢?
  暑假回家,温小布发现老爸沧桑了许多。他坐在照相馆里的那张藤椅上,捧着那部老旧的相机,没有言语,一直沉默。温小布轻轻走到他身边,劝他,“爸,现在满大街都是数码相机,人人手机自拍,已经没有人上我们照相馆拍照了,如果你还不与时俱进的话,就只能等着照相馆关闭了!”
  温小布的这些话,温文德早已从别人的嘴里听到过几回。街上的照相馆又开了几家,有专门拍艺术照的,有专门拍婚纱照的,就连拍证件照的,人家也早早用上了数码相机。的确没有人来他这里拍照了,每到夜幕降临,他轻轻扣上那把残破的门锁,锁孔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大风刮起落叶,一直漫到门边,他点燃一根烟,站在橱窗外,看了几眼那些熟悉的照片,落寞地走回家。
  他不是没有想过改革。报个班,学个电脑,再让温小布教一下他用数码机,也许折腾个几个月,他也就能上手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想到,从此他手中的这部跟了他二十余年的相机就要被藏在旧物柜里,他就有难以言说的伤感。对于他而言,这部照相机,是老友,也是宝贝。
  不久前刚过完春节,有一名久居海外的老人回到这个小镇,专程来到春风照相馆,感慨万千地说,“这么多年了,故乡什么都变了,只有你这里没变。十几年前,我家中突遭变故,便打算去新加坡谋生。走之前来你这里拍了张照,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留着它。”老人从怀里掏出那一张照片,照片已经老旧,却没有皱折,可想而知老人有多珍视它。老人临别的时候,拉着他的手说,“如果能够坚持,一定要把这个照相馆做下去,只有这里,能让我们这些人感觉到过去的光影,过去的气息。希望我下次回来,还能见到它。”   想到这,温文德握紧了手中的相机,对着温小布摇摇头说,“我再坚持个一两年吧,要是实在坚持不了,再说吧。”
  温小布有点生气老爸的执拗,却也无可奈何。
  Chapter 4
  温小布毕业那年,恰好失业。一般的工作很难将就,好的工作需要关系,也需要钱。温文德半辈子都在和相机打交道,没有人脉能帮温小布找份工作。照相馆好几年来一直亏损,家里的存款早已用来给温小布付了大学的学费,已经没有多余的钱。
  温文德越来越喜欢坐在照相馆的那张老椅上,看看报纸或者打个盹儿。他明知道没人会来光顾照相馆,却还是风雨不动地每天都来开门。他老了,身边老人都喜欢一起下下棋,一起健健身。他不愿意,每天在照相馆里,有时一天也不说话。偶尔孤独了,就和送报纸的小伙子搭两句话。
  “小布毕业了吗?在哪里工作?”小伙子问。他答:“在一家小公司里当职员,他其实不喜欢,可又找不到更好的,只能先做着。”小伙子嘿嘿地凑上来,说,“温老板,我听说这一带快要拆迁了,政府要在这里盖一个公园,温老板你命好啊,拆迁费不仅够你养老,还能帮小布找一个‘铁饭碗’的工作呢。”
  拆迁的消息很快就被证实。温小布从外地赶回来,激动地和他说,“爸,我听说拆迁费还不少呢,等拿到钱,我们就到大城市里买一套房子,如果还有余钱,就再给我买辆车,我那些同学都还没有车呢,想想就有面儿……”
  见他不搭话,温小布生气了,“爸,你守着这么一个破照相馆干吗啊?你看看,我没有好工作,就赚不到钱,过不上好日子。没有房子车子,将来可能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这是为什么啊?你几年前不肯改变你那老套的照相方式,现在连拆迁也不肯,你到底有没有帮我考虑过啊?你想过我的以后吗?!”
  温小布摔门而出,温文德叹了口气,又点了支烟,思忖许久。是该离开了,已经没有退路了,照相馆走到现在,他早已尽力。对于儿子,他心中当然是有愧的,妻子离世时,曾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儿子。可是这么多年来,他承认,他对小布是疏于关心和照顾的。
  他拿起扫帚,认认真真地打扫了一遍照相馆的每个角落。他的手指抚过那些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眼睛一阵发热。用一把新锁,把照相馆的门紧紧锁上。他手里捧着的,只有他的老友——那部已经老得不能再运作的相机。
  温文德走得很突然。一天上街买菜,他在路边晕倒,就再也没有醒来。老街上的人说,温老板忙惯了,一下子闲了下来,灵魂都没了依靠,就死了。
  还有人说,照相馆是温老板的命,如今照相馆要拆了,温老板自然心气郁结,早照相馆一步去了。
  在温文德的衣袋里,温小布看到了一张照片,那是他们父子唯一的一张合照,捧着那张照片,温小布愧恨交织,流下了眼泪。
  最终,春风照相馆还是没遭到拆迁。县政府打来电话说,春风照相馆有多年历史,且馆内陈设也很具有观赏价值,他们打算以一百五十万的价格收购这个照相馆,修葺整改,并把它作为一个小景点,向大众开放。
  趁着修葺工作还没开始,温小布去了一趟照相馆,坐在老爸曾坐过的那把老椅上,泡一杯茶,在那里待了一下午。
  他站在照相馆门口,让路过的行人给他拍了张照。照片里的他,笑容灿烂,一如从前。他身后的橱窗,贴着二十几张照片,每张都是他的笑脸。
  他在心里说,老爸,今天是我23岁生日,可是再也没有你给我拍照了。我很想念你。
  他还说,老爸,其实,你一直都是我心中的大神。
其他文献
嘉琳推荐:我偎在厚实的被窝里,就着蜡烛或油灯恍惚的光,读线装书里古人的浪漫。  而我的大寒,是你铺纸提笔在远方写来的书信,一字一句,都如诗词般动人美丽。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寒冷的一个节气,它表达的意思是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  大寒时的田野是沉默的,绿色的麦苗在冬雪松软厚实的棉被下沉睡,有黑色的大鸟低低地飞过,与枝头叽叽喳喳聒噪的麻雀不同,它们执着地想在白雪覆盖的土壤
期刊
在我离开河北,去武汉念书的路上,于火车中迟钝地发现,是从秋天重新步入到夏天。窗外的植被由夹杂着枯黄的样子渐渐染成浓绿,来回推动的食品车从饼干转换成冷饮。最终下车的时候,我发现全身的衣服都被湿漉漉地贴紧在皮肤上。地面,是洒水车刚刚经过留下的深灰色,头顶,是格外烈格外暴躁的骄阳。  我寻找从火车站到学校的摆渡车,也同时寻找跟我一样要入学的伙伴。然后我看见了一个少年,他和我一样,长袖大褂,汗流满面,眼神
期刊
下午的时候,一个人,关了电话,走了很远的路。有很好的阳光,喧闹的人群。  记得很久以前,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也是走了很远的路。不过,那时是为了去买一种价格不算便宜却辣得我能喝下一整壶开水的小菜。  那时候蠢,不知道吃辣的东西不能喝热水。如今看来,那时的生活虽单调,却纯真美好。而我们却回不去了,只能站在回忆的路口回头张望。  什么也不想做,只是走着。一个人。  从超市里拎回一大堆有用的没用的东西,去
期刊
青色晕染开的天幕深深浅浅,整座小镇被刷上柔和的色调,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悠闲浅笑。  “哈啊,哈啊。”我大口大口喘着气,狂奔在校园边的小路上。别误会,我不是上学迟到了,现在是放学时间。书包重重地击打着我的后背,发出阵阵闷响。这声音令人心安。我不禁勾起了嘴角,轻轻甩开额前沾湿的碎发,视野变得完整开阔。近了,近了,嘴角的笑意更深,公交车站映入眼帘,我飞快地奔过去,迅速占了个座儿坐下,“呼——”我长长地舒
期刊
【1】  我作为转学生转入那所座落在僻静郊区的全封闭寄宿式私立高中那天,一个人拖着行李倒了三趟车足足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隐在群山之中的新校。  办妥手续,我慢悠悠晃到指定的寝室。上下铺的六人间——靠窗的床位下铺是空着的。  刚放下行李,同寝的室友们立即笑嘻嘻地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跟我熟络起来,她们太热情,倒让我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你就是我的新邻居啊!”软糯糯却很清亮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霎
期刊
A  她将左腿裤子刮破,又在同样位置弄坏右腿裤子后,终于承认自己死性难改。  尤如看见同一款男生便会不由自主一样。  高,瘦,一笑整个春天就来了。  可为什么见到他的那一刻,除了心里奔出的欢喜,更多的会是一种疼痛的感觉。  就像喜欢一个人,喜欢到心痛,依旧舍不得放手。  B  放学,同宿舍的人都在刷微信微博朋友圈,她竟然在玩一种很低级的电脑纸牌。  刚开始不知道可以悔牌,每每几下便归西。后来才知这
期刊
许巍说在西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音乐上的灵感,它就是震撼。而那两个小时我一直跟入定了一样,我就看那雪山,然后我就流眼泪。他们用这种方式,每当风吹动经幡的时候,就算是对这个世界的一次祝福,对众生的一个祝福。他们把沙子倒入河流,山谷,溪水里,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让山洪不再爆发,非常流畅,像音乐一样美。  2015年开年央视推出的纪录片《第三极》正式揭露了绝美西藏的神秘面纱。有人说,上帝有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
期刊
[2000年的米呵呵]  六岁之前的米呵呵并不叫这个名字,叫米果。  后来米呵呵她妈不知道在哪遇见个算命先生,先生根据米呵呵的生辰八字和五行两指一掐说,孩子命里有些不顺,现在这个名字压不住她命里的坎坷。她妈看了一眼正蹲在旁边啃苹果的呵呵心不由地紧了一下,问大师有什么化解的方法吗,大师摩挲着呵呵妈刚递给他的两张百元大钞满脸神秘地说,既然你这么有诚意了,肯定好解决,改个名字就好了,名字改变命运,后天的
期刊
已经是春天了。  每每快要立冬的时候,我就会穿上加厚款带毛毛的秋衣秋裤,再套上笨重的毛衣毛裤,接一杯滚烫的开水,握于手中,在冰冷的大房子里瑟缩取暖。  我一直是怕冷的。从很小的时候开始。  冬季是我不大喜欢的季节,因为总是感觉寒冷。可它又占据了一年中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这让我厌倦。  我像冬日里准备冬眠的熊,困顿而不情愿地走在阴冷的马路上。然后,在冰冷的房子里想起阳光和温暖。这让我快乐,也痛苦。
期刊
Passage 1  如果你童年看的是国语版的中华小当家,那你一定不知道刘昂星是何许人也。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中华小当家原本叫中华一番,小当家的本名其实叫刘昂星。  为什么我会知道呢?因为我们班有个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就叫刘昂星,他以自己的名字为荣,逢人就科普自己的名字,弄得全班同学都被迫的又去看了一遍中华小当家。  刘昂星不仅是我的同学,更是我家拉面店的常客,几乎每周末,他都会光临我家吃拉面,几乎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