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地区的物流通道被迫按下“暂停键”,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并没有因此而停滞。相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多重利好政策陆续发力,重庆、贵州等中国西部省区市经广西北部湾港发往全球的货运量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1691列,同比增加674列,增幅66.3%,彰显了该通道的巨大活力。
这些成效的背后,展现了“陆海新通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怎样的作用?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又是如何助力中国与东盟等地恢复经贸往来的?就此,本刊记者通过网络视频连线采访的方式专访了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
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和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与前两个项目不同的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概念,而是由物理空间的有形到无形的跨越,可以说这是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开创的一个合作新模式。”韩宝昌说。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将有力推动重庆打造成西部地区领先的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并通过将重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西部其他省区,形成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自2015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按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将项目放在两国合作大局中谋划,努力推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开放发展。截至2020年7月底,中新双方累计签署各类平台合作协议68个,签约合作项目228个、总金额约320亿美元,落地率超90%,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名片。”韩宝昌说。
在这之中,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三级合作机制,中国西部地区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共同打造的“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的标志性项目,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提供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参与中国西部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有机连接,助推中国西部开放开发,深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韩宝昌这样说道。
从“点对点”到“面对面”,“陆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
2020年7月,在中越边境凭祥,一列运载电子产品、从重庆发往越南的专列在凭祥铁路口岸监管货场完成报关后,随即可运往越南。继2020年2月获批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后,凭祥铁路口岸又实现了“无纸化通关”,大大提高了中欧班列等跨境班列的通关效率。
而凭祥铁路口岸的积极变化只是“陆海新通道”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背后凝聚的是中国西部各省区市与东盟国家政企的共同努力。
“‘陆海新通道’最早得益于重庆和广西的积极推动,后来贵州、甘肃、青海等省区市也积极参与进来,不断扩大了该通道的‘朋友圈’。同时,企业的积极探索也为我们从政府层面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比如说,在铁路方面,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和重庆西部物流园集团等企业积极探讨合作,成立了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4月开始试运行海铁联运班列。在公路方面,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班车通过广西凭祥开到了越南。可以说,企业的这些探索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陆海新通道’的正式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韩宝昌说。在这过程中,重庆充分发挥运营中心作用,推动“陆海新通道”由中新“点对点”合作向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面对面”合作拓展,各项成效显著。
多维度、多层次推介“陆海新通道”。近两年来,重庆积极发挥带头、带动作用,联合中国西部相关省区赴中国香港参加亚洲物流及航运大会,并共同在重庆的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广西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贵州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区域性国际展会举办“陆海新通道”论坛,持续提升“陆海新通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通道组织运营。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践中,探索建立了“1+3+1”合作机制,即西部省(区、市)省际联席会议机制、海关(铁路、银行)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保障机制和“陆海新通道”跨区域公共运营平台。
强化战略规划对接。探索推进“陆海新通道”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中缅印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的对接,创新推动“陆海新通道”纳入澜湄合作、东盟合作机制。2020年,成功将“陆海新通道”纳入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及成果文件的重要内容,会议发表了《关于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共同主席声明》,相关重要内容同时纳入《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万象宣言》,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
对于纳入澜湄合作这一新突破,韩宝昌说:“虽然重庆不在澜湄合作框架里面,但实际上重庆一直关注澜湄合作机制,如今,‘陆海新通道’把中国西部省区市和澜湄流域国家串联起来了,为澜湄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成为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老铁路建成后,中国西部省区市和东盟国家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不仅是物流,包括贸易、产业等领域的合作相信都会进一步加强。因此,‘陆海新通道’接下来将深度对接澜湄合作国家和其他相关各国发展战略,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相对于传统路线来说,“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中国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得益于这一显著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陆海新通道”还成为中国和新加坡等國家食品和医疗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 据韩宝昌介绍,疫情期间,重庆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冷链物流,先后推动云阳60吨菊花、忠县25吨柑橘出口至新加坡,打造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新示范”,不仅助力重庆在疫情期间“稳外贸”,而且也为新加坡保障物资供应提供了支持。
“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来说,农业占了较大的比重,所以我们也在探索把农产品贸易开展起来,这不仅可以丰富东盟国家老百姓的食品选择,而且对于中国西部农民来说,也是其脱贫致富的又一条新出路。所以这两年我们在联合重庆市农业部门以及海关等相关单位,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冷链物流,把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到东盟国家。得益于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疫情期间能够借助‘陆海新通道’保障了产品供应链,助力双方恢复经贸往来。”韩宝昌说。除此之外,重庆还将联合各方加快推进“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将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秉持“开放包容、内外协同,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理念,先期从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合作層面开展探索实践,进而在深化中新双边共建基础上,稳妥有序推动更多国家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期望能最终形成“陆海新通道”新型跨国跨区域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将发挥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好“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规划,积极推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联动,联通东南亚和中亚、欧洲等市场,推动形成“双枢纽”“多节点”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下一步,我们要向北把中亚国家也连接起来,因为‘陆海新通道’已经不局限于中国西部跟东盟的合作,实际上应该延伸至中亚乃至欧洲,把原来的中欧班列都连接起来。目前,包括中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在积极参与推动。”韩宝昌说。
绘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笔画
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的逆势前行,让人们对它未来的发展更加期待。谈及“陆海新通道”下一步的建设重点,韩宝昌表示:
重庆将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要开放平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并联合其他西部省区探索构建以“陆海新通道”为主题的国际合作机制,提升“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广度”;
联合新方探索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的大文章,拓展“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度”;
强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重点合作领域对“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支撑力度,创新开展与“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在联合执法等领域的合作。
“‘陆海新通道’建设前景广阔,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相信,在中国西部省区市及东盟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这一通道打造成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不断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韩宝昌这样说道。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
这些成效的背后,展现了“陆海新通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怎样的作用?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又是如何助力中国与东盟等地恢复经贸往来的?就此,本刊记者通过网络视频连线采访的方式专访了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
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和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与前两个项目不同的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概念,而是由物理空间的有形到无形的跨越,可以说这是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开创的一个合作新模式。”韩宝昌说。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将有力推动重庆打造成西部地区领先的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并通过将重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西部其他省区,形成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自2015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按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将项目放在两国合作大局中谋划,努力推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开放发展。截至2020年7月底,中新双方累计签署各类平台合作协议68个,签约合作项目228个、总金额约320亿美元,落地率超90%,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名片。”韩宝昌说。
在这之中,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三级合作机制,中国西部地区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共同打造的“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的标志性项目,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提供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参与中国西部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有机连接,助推中国西部开放开发,深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韩宝昌这样说道。
从“点对点”到“面对面”,“陆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
2020年7月,在中越边境凭祥,一列运载电子产品、从重庆发往越南的专列在凭祥铁路口岸监管货场完成报关后,随即可运往越南。继2020年2月获批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后,凭祥铁路口岸又实现了“无纸化通关”,大大提高了中欧班列等跨境班列的通关效率。
而凭祥铁路口岸的积极变化只是“陆海新通道”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背后凝聚的是中国西部各省区市与东盟国家政企的共同努力。
“‘陆海新通道’最早得益于重庆和广西的积极推动,后来贵州、甘肃、青海等省区市也积极参与进来,不断扩大了该通道的‘朋友圈’。同时,企业的积极探索也为我们从政府层面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比如说,在铁路方面,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和重庆西部物流园集团等企业积极探讨合作,成立了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4月开始试运行海铁联运班列。在公路方面,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班车通过广西凭祥开到了越南。可以说,企业的这些探索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陆海新通道’的正式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韩宝昌说。在这过程中,重庆充分发挥运营中心作用,推动“陆海新通道”由中新“点对点”合作向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面对面”合作拓展,各项成效显著。
多维度、多层次推介“陆海新通道”。近两年来,重庆积极发挥带头、带动作用,联合中国西部相关省区赴中国香港参加亚洲物流及航运大会,并共同在重庆的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广西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贵州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区域性国际展会举办“陆海新通道”论坛,持续提升“陆海新通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通道组织运营。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践中,探索建立了“1+3+1”合作机制,即西部省(区、市)省际联席会议机制、海关(铁路、银行)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保障机制和“陆海新通道”跨区域公共运营平台。
强化战略规划对接。探索推进“陆海新通道”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中缅印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的对接,创新推动“陆海新通道”纳入澜湄合作、东盟合作机制。2020年,成功将“陆海新通道”纳入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及成果文件的重要内容,会议发表了《关于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共同主席声明》,相关重要内容同时纳入《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万象宣言》,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
对于纳入澜湄合作这一新突破,韩宝昌说:“虽然重庆不在澜湄合作框架里面,但实际上重庆一直关注澜湄合作机制,如今,‘陆海新通道’把中国西部省区市和澜湄流域国家串联起来了,为澜湄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成为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老铁路建成后,中国西部省区市和东盟国家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不仅是物流,包括贸易、产业等领域的合作相信都会进一步加强。因此,‘陆海新通道’接下来将深度对接澜湄合作国家和其他相关各国发展战略,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相对于传统路线来说,“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中国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得益于这一显著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陆海新通道”还成为中国和新加坡等國家食品和医疗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 据韩宝昌介绍,疫情期间,重庆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冷链物流,先后推动云阳60吨菊花、忠县25吨柑橘出口至新加坡,打造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新示范”,不仅助力重庆在疫情期间“稳外贸”,而且也为新加坡保障物资供应提供了支持。
“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来说,农业占了较大的比重,所以我们也在探索把农产品贸易开展起来,这不仅可以丰富东盟国家老百姓的食品选择,而且对于中国西部农民来说,也是其脱贫致富的又一条新出路。所以这两年我们在联合重庆市农业部门以及海关等相关单位,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冷链物流,把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到东盟国家。得益于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疫情期间能够借助‘陆海新通道’保障了产品供应链,助力双方恢复经贸往来。”韩宝昌说。除此之外,重庆还将联合各方加快推进“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将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秉持“开放包容、内外协同,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理念,先期从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合作層面开展探索实践,进而在深化中新双边共建基础上,稳妥有序推动更多国家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期望能最终形成“陆海新通道”新型跨国跨区域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将发挥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好“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规划,积极推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联动,联通东南亚和中亚、欧洲等市场,推动形成“双枢纽”“多节点”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下一步,我们要向北把中亚国家也连接起来,因为‘陆海新通道’已经不局限于中国西部跟东盟的合作,实际上应该延伸至中亚乃至欧洲,把原来的中欧班列都连接起来。目前,包括中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在积极参与推动。”韩宝昌说。
绘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笔画
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的逆势前行,让人们对它未来的发展更加期待。谈及“陆海新通道”下一步的建设重点,韩宝昌表示:
重庆将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要开放平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并联合其他西部省区探索构建以“陆海新通道”为主题的国际合作机制,提升“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广度”;
联合新方探索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的大文章,拓展“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度”;
强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重点合作领域对“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支撑力度,创新开展与“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在联合执法等领域的合作。
“‘陆海新通道’建设前景广阔,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相信,在中国西部省区市及东盟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这一通道打造成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不断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韩宝昌这样说道。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