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蜀道剑门关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y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黄河中下游文明中心的视角来看,“蜀道”大略指的是通过秦巴山系的入蜀道路。李白写下《蜀道难》之后,人们又将蜀道的范畴进一步缩小,主要指川陕之间的道路。在漫长的岁月中,作为,剑门关所在的剑门蜀道,承载了关于帝国版图的勃勃雄心,也担负起无数行经此路的个人命运。

剑山之巅


  红色的砂岩峭壁上新开了一条小径,我要沿着这小径攀至壁顶。崖壁高大,几近垂直,小径在蜿蜒中探寻着每一寸向上的可能性。
  以前曾经有一个人,看到过这一带崖壁,他叹息着用了几句话来形容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在此之后,任何对这片绝壁的形容都黯然失色——这里是四川广元的剑门关,李白《蜀道难》中描写的地方。

  李白大约真的是在这山巅站过、看到过这群山之色的,我想。

秦人的选择


  清晨刚下过一点小雨,嘉陵江那种汹涌而古老的味道大概只有我这个第一次见到它的人才能闻到,身后的小城早已习惯了江水的存在。
  广元城区位于南河与嘉陵江交汇的地方,城市在周围几座小山的聚拢之下,向四周延展得有限,却独有山水之间的景致。这个古时被称为“利州”的地方,秦代以前属于巴蜀地区的蜀王封国——苴侯国。历代以来,无论苴侯国还是利州,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都相距不远,它们散布在嘉陵江沿线,被如今的市镇覆盖。这恰恰是四川盆地中许多城市的特征:由于山多路窄,人口聚居地往往出现在山间谷地或道路沿线,文明层层积累,经年覆盖,一般不会有很大的转移。   从剑门关北望,重重叠叠的山中,恰是嘉陵江穿越大巴山脉,为人们切出一条道路,才有了著名的剑门蜀道。广元的城区就在剑门关以北,这里自古就是川北的门户之地,如今依然有数条重要交通线路在这里经过。
  “蜀道”一词本是入蜀道路的泛称,甚至三峡交通线路也一度包括在蜀道之中,但从黄河中下游文明中心的视角来看,“蜀道”大略指的是通过秦巴山系的入蜀道路。李白写下《蜀道难》之后,人们又将蜀道的范畴进一步缩小,主要指川陕之间的道路。秦岭是几大文化区之间最大的天然屏障,为了穿越秦岭,人们的沟通努力早在有历史记载之前就开始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蜀道便逐渐出现,到秦汉之际逐步形成了数条古老的道路。剑门蜀道又叫“金牛道”,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传说:春秋时期,秦惠文王想攻蜀,又苦于没有道路相通,就打造了5个石牛,说能粪金,要赠与蜀王,蜀王便找了五名力士凿山开道,迎接石牛入蜀,道路开通之际,秦军就攻打而来,蜀国被灭。李白在《蜀道难》中写的“地崩山摧壮士死,而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就是来自这个传说。这个传说既会意了秦与蜀之间对于沟通的渴望,又暗示了在蜀道的开通过程中,来自中原的秦人可能更加主动。

  与传说相比,史载则是另一番风景——金牛道的开通,显示了另一种眼光与眼光的较量。秦惠文王时期,四川盆地中的苴与蜀发生战争,都来向秦告急,恰在此时,中原的韩国又来侵秦,究竟是先伐蜀还是先击韩,惠文王很犹豫。此时,来自关东的张仪与秦人司马错发生争论,张仪坚持要先伐韩,而司马错则坚持先行富国强兵之道,策略就是通过伐蜀取得更多土地,不但可以地广财足,又可以赢得“止暴乱”的美名,不会被天下指责,以此为契机,再东进中原不迟。
  司马错和张仪的见解,表现的是秦人和关东人源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选择,张仪的视角为关东地区的政治舞台所占据,而秦人司马错的做法则尤为务实。司马错的建议迎合了秦王对蜀地久已有之的觊觎之心,秦王选择了伐蜀。在这个战略思维下,蜀道的通行条件被提上日程。原本只是山间小径的蜀道,因为这次战争,迎来了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修缮。
  事实证明,司马错的眼光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雄厚基础。兼并蜀地之后,秦国领土纵跨南北纬度超过12°,战国时代其他六国无一能够相比,畜牧区、粟麦耕作区和稻米耕作区都被纳入秦国领土,秦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伐蜀的经历也使秦国军队磨练出善于“远攻”的特点,秦军在后来的兼并战争中创下了大军团长距离远征的记录。当一个帝国的崛起影响了世界史的格局时,来自于蜀道的力量不能被忽视。
  只是,当时这条路是怎么修的?

天险与人心


  广元北部有个区,名叫“朝天区”,“朝天”这两个字,是“朝向天子”的意思——剑门蜀道开通之后,这里就成为最接近关中的地带,唐明皇南下避乱时曾到过这里。而剑门蜀道的核心路段就叫做朝天峡,如今称“明月峡”。
  明月峡很安静,嘉陵江在峡底缓缓流过,两侧山崖垂直相对,壁立千仞。嘉陵江冲破山之阻隔,为道路留下可能性,然而它的存在也为道路带来无限凶险:人们要在光滑的崖壁上修凿一条路,才能通过这条峡谷。
  我的向导、文质彬彬的刘先生在峡口站定,一一指给我看峡中的道路。这狭窄宁静的峡谷中,竟然上下凿通了古今6条路,其中最古老的一条路,就是在崖壁上凿孔打造的栈道,此外,还有嘉陵江水道、古时修的运粮草的金牛驿道、崖壁上惊险的纤夫鸟道、民国时期修的川陕汽车道和如今的宝成铁路。
  一个木栈道的长廊沿着崖壁延伸,刘先生带我走进廊中,便是悬空走在崖壁上。只见这栈阁修得精致:不但铺排完整,而且有栏杆与廊顶。这条游人长廊看似普通,却是当年最早的先秦栈道开凿之地,如今崖壁上依然存有当年开凿的孔洞,400余个栈孔分布在3公里长的坚硬岩壁上,从南至北分为四段,每段从一层到六七层不等,每层的栈孔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方形孔眼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80厘米,多凿在常年水位10米以上的位置。当年,这条栈道能够容人在崖壁通行,已经算是圆满完成任务——战国末年,秦国开拓交通,“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使天下皆畏秦也”。
  以这条栈道为基础,明月峡的道路历代多次维修,一直是入蜀的咽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做飞梁阁道,也是在这里,不过,那已经是另一个时代的道路传奇。
  三国时期蜀汉留在剑门蜀道上的浓墨重彩,不在这明月峡,而是在剑门关。如今走在剑门关内外的山谷中,仍可见军旗飘扬,旗上都写着一个“姜”字,这是复原了剑门关三国时期的一段篇章,这次出场的主角,是姜维。
  诸葛亮死后,姜维在蜀汉军中崭露头角,后来主持军权,继续带领蜀军北伐曹魏,屡遭蜀中大臣反对。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提出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宦官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待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阳安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准备撤还。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以三万之军,将十万敌抵挡于剑门关之外,然而,他守住了道路上的天险,却守不住道路背后的人心。我走在关前狭窄的小道上,看着两侧的峭壁山石,在想,这些山石定是见过蜀军之悲愤的。山石坚固,天险便可倚靠;而人心不固,这“无可奈何”之悲又如何得诉?
  剑阁前立着一座塑像,再现姜维与将士听闻投降诏书的一刻。这静止的片刻,将他们护关的全部努力化为乌有,亦将剑门关的矛盾推至巅峰,凝固下来。   许多年后,李白也许同样在这深峻的山谷中停留过,听到过林间的鸟鸣,他写道: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诗人的道路


  一轮皎月跃出云层,悬在南河之上,这条河将在不远处汇入嘉陵江。对岸隐入暗中,静谧深沉,此岸却荡漾着尘世浮光掠影的热闹——岸边是铺排的茶摊,许多桌椅沿岸铺开,人们聚拢来,随便坐下,抱一杯米仓山的绿茶谈天说地,茶杯巨大如啤酒杯,喝得随意,老板娘贴心,给每桌都拎一个暖壶过来,这江边夜色就可以无碍地享用了。
  人们总说川人爱享乐,此刻我坐在月下河边,却突然对这喧嚣热闹的“享乐”生了无限珍重之心。广元这个蜀道上的城市,因为身居要道而历尽战争,它教给人们一条通衢有多伟大,它告诫人们一个关隘有多重要,然而它在历史上留给人们享乐的时间却太少太少。如果这片刻的欢愉都不值得珍重,一条道路所承担的各种勃勃雄心又有什么意义?
  有唐代,大约近三百年的时间,京师繁盛,地方富足,蜀道与南、北丝绸之路相连接,形成一个开放的道路交通网。从长安通往山南、剑南、吐蕃、南诏的驿道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蜀道设驿通邮,长安文化灿然南进,有一种走在蜀道上的人格外引人注意——壮游蜀道的唐代诗人。初唐起,“初唐四杰”等一大批诗人入蜀,后李白开启蜀道文学的黄金时代;安史之乱后,“天下诗人皆入蜀”,杜甫在蜀中生活了近8年,写了900多首诗,岑参在蜀中生活3年,写下50余首诗;中晚唐时期入蜀的诗人有武元衡、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段文昌、贾岛、薛涛、李德裕、李商隐、温庭筠、薛逢、薛能、李频、李洞、贯休、罗隐、韦庄等人,更有一批诗人往返于成都与长安之间。
  通晓于世的唐代诗人几乎都走过蜀道,从长安至成都,他们创造了蜀道上的华彩篇章:合力将蜀地的山川河岳描绘成一幅雄伟壮观的画卷,亦将一个时代的丰富、雍容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不安表现在他们的步履与人生之间。
  这段壮美的华彩岁月很快湮灭,只留诗文长驻于世。
  剑门关内有条路,叫作“翠云廊”,窄窄的路边植满柏树。为了在剑门关内的平坦地带指示路的方向,这路上的柏树从先秦就开始栽植,历代补种,最出名的是三国时张飞在这里种过许多,人称“三百里程十万树”,现在依然有完整的一段路保持了原样。柏树长寿却鲜见,古人大多植于寺庙祠堂,倘若在别的地方,有一两株唐柏就已算是景观,如今此路以巨大古柏为行道树,真是奢侈。路上清幽,石板还是旧时铺砌,道旁甚至有几块汉砖,它们被古柏的根缠绕包裹,在道上固定了千余年。
  有个人曾经在细雨中骑了一头毛驴,从关外进入了气候温润的地带。他的驴子大约也笃笃慢慢地走过这翠云廊中的石板路,他大约也看到过那几块汉砖。这个人也写了一首诗,写下自己入关的心: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首《剑门道中遇微雨》,是刚从南宋抗金前线被征调回来的陆游的途中之作。在这个人的路途中,剑门关既是一个关隘,又是一个已经落下的巨大帷幕。他走在扬扬洒洒的剑门细雨中,也走在一路孤寂之中。难道此生只能成为一个诗人了么?他对奔赴战场的向往,他对自己身份困境的不甘心,从此长长久久困住一个渴望成为将士的灵魂,陪伴他的,已无征尘,唯剩酒痕。
  此时中国的文化地理中心早已东迁,关中衰落,东南崛起,秦蜀一体的“天府之国”裂解,蜀地与长江中下游的关系更加密切,繁荣的“蜀道经济带”终于安静下来。

Tips
  利州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元境内。西魏废帝元钦三年(554年),西魏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改西益州为利州,治兴安县(隋朝时改为绵谷县,今广元市西北)。宋朝时其辖境相当于今广元市、旺苍县等地,属利州府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广元路,明朝时改为利州卫,清朝时改为广元县。

Tips
  葭萌


  古苴侯国,是蜀王弟弟葭萌的封地,秦灭蜀后在此置县,就以葭萌为名,治所在今广元西南。元初时并入昭化县,“昭化”之名,源于宋太祖平蜀后所倡的“昭示帝德、化育人心”。当年这里有一座葭萌关,也是蜀道上的重要关隘,发生过很多重大战役,最早的是公元前316年的秦蜀之战,《三国演义》中,“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就是发生在这里。如今关城已荡然无存。

翠云廊:三百里林荫


  翠云廊原分为西段、北段、南段,是指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有7886株。距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是翠云廊的精华所在,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
  翠云廊得名于清初剑州知州乔钵的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便成了这段古道的雅名。
  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皇柏大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道旁种上成排的松柏,以显示天子的威仪,因此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
  翠云廊的形成历经2000余年,期间有过7次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分别在秦朝、蜀汉、东晋、北周、唐代、北宋和明朝,看古柏的胸径大致可以推算出种植的时间,如胸径2米以上的应是秦柏,胸径1.8米以上的应是蜀汉时期的“张飞柏”。

古蜀道的分布


  关中长期为帝王所居,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以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从关中向外的联系,除东出函谷、经洛阳进入黄淮海平原为一条便捷之途,其余皆不太便利,尤其是向南翻越秦岭和大巴山,与汉水流域、四川盆地的联系。那里山势陡峻,水流湍急,所以,通道的开辟多选择在河谷,修栈道以通人马。中国历史上的栈道主要分布在陕南、四川、云贵高原,以及山西灵石的汾水古道、河北飞狐道。秦岭是断层作用造成,一般山峰高度在 2000 米左右,宽度 400 千米,北坡最陡急,山北之水皆入渭河,南坡之水皆入汉江,没有切穿秦岭山脉之河流。古代穿秦岭交通线所选择的条件是:一条流程较长的河谷,分水岭两侧的河流源头比较接近,使秦岭南北坡各有一条相对应的河流,以便利通行。

  先秦 公元前316年 秦张仪、司马错率军沿金牛道伐蜀,双方大战于葭萌。
  东汉 公元191年 益州牧刘焉派督义司马张鲁率军经蜀道攻汉中,后建立割据政权。
  东汉 公元213年 汉中张鲁派部将杨帛率兵经蜀道南攻葭萌,杨帛诱降霍峻失败,后退兵。
  东汉 公元219年 刘备率兵攻汉中夏侯渊,经蜀道屯兵阳平关,次年夺取汉中。
  三国 公元227年 诸葛亮率军进兵汉中,在筹笔驿谋划军务,后与魏征战8年。
  三国 公元238年 蜀蒋琬率兵经蜀道屯兵汉中,与魏抗衡。
  三国 公元244年 魏曹爽攻蜀,费祎率兵经蜀道去汉中,蜀军在势兴与魏战,破之。
  东晋 公元365年 梁州刺史司马勋反,称成都王,领兵从汉中经蜀道攻剑阁入成都。
  南北朝 公元373年 前秦苻坚遣王统等率兵经蜀道攻克剑门。
  南北朝 公元480年 齐中军参军王图南率益州兵出剑阁,大破叛军李乌奴。
  南北朝 公元479年 齐高帝建元元年,李乌奴在晋寿起兵,经明月峡出蜀北攻白马戍。
  南北朝 公元505年 梁将李义珍率兵从陕南经明月峡攻克石亭戍(今朝天沙河镇)。
  南北朝 公元580年 杨坚代王谦为益州总管,领兵进至朝天龙门,王谦率军与战,败走。
  五代 公元911年 岐王李茂贞率兵经明月峡入蜀攻利州,被蜀主王建击败。
  五代 公元925年 后唐李继岌等领兵经蜀道攻王衍,战于汉中、利州,王衍兵败。
  五代 公元930年 孟知祥据蜀,后唐遣石敬瑭取道汉中、利州攻剑阁,不克退兵。
  北宋 公元964年 宋将王全斌率兵经汉中攻入广元,蜀孟昶退守剑门,后兵败国亡。
  南宋 公元1131年 史斌反叛,攻汉中、略阳,利州危急,制置使卢法原设险拒敌。
  南宋 公元1133年 金兵破汉中,宋将刘子羽守朝天潭毒山,金人退兵。
  南宋 公元1219年 兴元军张福、莫简等起事,以红巾为号,经蜀道攻占利州。
  南宋 公元1231年 蒙将托雷攻蜀破勉州,分兵沿嘉陵江而下,南至今阆中西水而回。
  南宋 公元1235年 蒙军攻蜀,宋利州守将曹友闻率军经蜀道至仙人关拒敌。
  南宋 公元1236年 蒙将阔端攻蜀,宋曹友闻退守宁强大安、朝天一线拒敌,后战死。
  南宋 公元1253年 蒙将汪德臣从汉中经朝天攻入利州,筑州城且耕且守。
  南宋 公元1259年 蒙哥汗率兵攻利州、战剑门、进围合川。后蒙哥死于合川军中。
  明朝 公元1639年 李自成由陕西宁强攻蜀,破朝天七盘关后取广元。
  清朝 公元1645年 张献忠据蜀,派兵把守明月峡,促生员颜天汉,引发“杀士子”事件。
  清朝 公元1646年 张献忠部将刘进忠在朝天献关降清,并引清兵追杀张献忠于凤凰山。
  清朝 公元1647年 清将赫业与吴三桂部将战于扎格堡、朝天关一线,明月峡栈道尽毁。
  清朝 公元1679年 清将王进宝自青石关进神宣驿,督兵夺朝天关进广元。
  民国 公元1924年 陕军王鸿恩部与川军激战广元,陕军败由朝天撤回汉中。
  新中国 1949年12月 贺龙率十八兵团60军沿川陕公路攻占七盘关,经明月峡入广元。

英雄的舞台


  昭化古城位于秦蜀之间的交通要道,沿陆路而行,上通陕西汉中,下达四川成都;顺嘉陵江而下,则抵阆中重镇。这个城三面环山,两面临水,北枕秦岭,西凭剑关,由来便是蜀地咽喉、川北锁钥。因为是天然的“四战之地”,它便成为一个属于英雄的舞台。

“四战之地”


  站在“瞻凤”门外,看到这个城门面对的凤岭时,我想,有些山川城池的格局,生来就是为英雄准备的。这嘉陵江畔的昭化古城就是如此。
  沿着嘉陵江出了广元市区,有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一条大河缓缓而来,在这里汇入嘉陵江。这条河是发源于甘南的白龙江,当它与嘉陵江交汇之际,嘉陵江回澜而走,在河谷留下一个迂回的水脉,形成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昭化古城就在这个太极图最醒目的位置。
  史书说昭化“东来广元有桔柏渡以拒之,南下苍阆有梅岭关以间之,西出剑阁有天雄关以镇之,北渡阴平有白水关以守之,古称‘四战之地’,虽为弹丸之城,而有金汤之固也。”
  正因为是要道上的“四战之地”,这个城的角色就变得格外不同。
  “瞻凤”门是这个古城的东门。现在的城门楼是按明代城楼原样修复,大气凝重。嘉陵江对岸的刀环山,北端山岭叫“凤岭”,相传山上曾古木参天,茂密葱茏。密林中栖着一对凤凰,站在东门城楼上便可看见它们双栖双飞,因而取名叫“瞻凤”。
  昭化古城门始建于汉,为夯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设四门:东名瞻凤,西名临清,南名临江,北名拱极。这四道城门各有特定的功用:古时城内迎亲皆从东门入,取紫气东来之意;官员出入城都必走东、西两门,象征如日中天、顺应天意;嫁女出城须走南门,寄寓富贵、祥和之意;出殡发丧必走北门。其中南门已于清代被毁。

俯瞰“战胜坝”


  沿着太守街西行,要转一个弯才能到古城的西门——临清门。登上这个城门,昭化城的内外格局便尽收眼底。“临清”取“临一江清水”之意,嘉陵江便从门的一侧流过,对岸是笔架山。城的正对面是高耸的牛头山,山上有著名的“天雄关”,是蜀道上的重要关口之一。
  临清门外,一个宽阔平坦的坝子沿江铺开,有一条街道和一些民居,但看起来仍敞亮开阔。与面积不大的古城相比,这个坝子可谓气势十足,它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著名的战场——战胜坝,“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的地方。

  坝中虽游人如织,却显得分外安静。即使聚集再多游人、再多加些繁盛热闹,依然掩不住这个古战场特有的渚清沙白、无边落木之感。
  “猛张飞”,“锦马超”,这一“猛”一“锦”,就将二人的英雄底色、神情气质表达透彻。人说那马超“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加上装束,狮盔兽带,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如此美男子,连刘备见了,都不得不叹: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张飞与马超就是在战胜坝迎头撞上,从白天战到黑夜,大战三百回合难分胜负,幸而诸葛亮怕伤及英雄,用计收了马超。
  坝子中有个还原英雄时代的表演场,十几个古装将领模样的人正骑着马在场内转圈热身。许多马只是碎步慢走,偏有一红袍将与一黑袍将的马格外欢快亲热,二马二人默契地并行小跑,不断超越许多马,真是显眼好看,这二人就是“刘备”和“张飞”了。
  他们要上演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演出开始,十余人马在场地一侧列队,挨个亮相,各施马上绝技。待锣鼓声响,另一侧的“虎牢关”中出一白袍将,书上曾形容此人:“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面的将领一一上前挑战“吕布”,对战之际不是被挑掉兵器就是被逼下马来,整个舞台成了那神采奕奕的白袍将的天下。最后刘、关、张三人跃马上场,争斗一番,只见场上其他人皆隐去,只留四将四马并排腾跃厮杀,场面极尽华美,恍若回到当年。且不说那书上写“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我这如今看表演的人,都看得呆了。
  如果考证历史,无论是“猛张飞大战锦马超”,还是虎牢关前的“三英战吕布”,都没有真正发生过,代之的是另外的重大战事。然而,源于一种英雄主义的诱惑,这些事件与人物被人们创制出来,被一代一代重新演绎,他们用至高的、流星一样的明亮、华美与悲情,来照亮历史深处那车轮滚滚、落木萧萧般的冷漠。   他们需要这样一个为英雄准备的舞台。

古渡江声


  东出瞻凤门,我置身在一条穿越玉米田的小路上,江水在不远处无声无息流过。四下无人,唯蝉声起伏,偶尔有翠玉色的蚂蚱挡在路心。小路越来越贴近江边,此时路边忽然出现一个指示牌:桔柏渡。
  我恍然才知,这荒烟蔓草的江边,竟是大名鼎鼎的古渡。从战国以来,这里就是蜀道上的重要渡口,史书曾说这渡口古柏繁茂、荫天蔽日,说嘉陵江水汹涌狂啸,在夜里震撼城垣、荡人心魄。如今野渡无人,如同英雄时代已经远去,再也没有江声震撼城垣。
  城中有个茶楼大院,午后有一场歌舞表演。演出还没开始,几个二十出头的少年拿着戏服站在舞台角落,闲闲散散的样子。待演出开始,几个少年轮番登场献舞,摇身一变,个个神采斐然。有两个女孩,在表演江南女子与昭化茶倌时,尽释柔媚与灵动,后来合演杨门女将,二人对鼓,眼波流转之间,英姿勃发。有一毫不起眼的黑瘦男孩,换上长袍,持了毛笔,做书法舞蹈,沉毅冷峻的气度霎时压住全场。我没想到,这小城的舞台被几个不起眼的少年挥洒得如此有光彩。而我最爱的一个演员,是饰演姜维的一个男孩,他微胖,无论身形还是舞姿在几个人中都不算拔尖,然而姜维之舞跳至最后,他披挂战袍趋至台前,眼神向远方一挑一收,转身扬长而去,那眼中的挑衅与狂傲,瞬间使他光芒四射。
  姜维这个人,究竟是守住了剑门关,还是没守住?他的悲愤一直让我不能释怀。在昭化,姜维亦有兵困牛头山的记录。汉主刘禅投降之后,姜维依然期望凭一己之力复兴蜀汉,终至失败,被魏军所杀。在他的履历上,所有雄心都被迫化为一江水,付诸东流。英雄的结局,让我如此不甘心。而此刻,那饰演姜维的少年在舞台上,用最后一个狂傲的眼神,竟抚慰了我的无尽遗憾。
  音乐停止,演出结束,几个少年换做日常装扮,光芒烟消云散,他们拖拖沓沓走出茶楼,在古城的街头远去,泯然众人。
  幸好他们拥有这个舞台,就像这山川拥有昭化古城。
古城的几条街上分布着旧时的县衙、城隍庙、科举考试用的考棚、文庙等等,大多是旧时建筑。

“四战之地”


  站在“瞻凤”门外,看到这个城门面对的凤岭时,我想,有些山川城池的格局,生来就是为英雄准备的。这嘉陵江畔的昭化古城就是如此。
  沿着嘉陵江出了广元市区,有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一条大河缓缓而来,在这里汇入嘉陵江。这条河是发源于甘南的白龙江,当它与嘉陵江交汇之际,嘉陵江回澜而走,在河谷留下一个迂回的水脉,形成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昭化古城就在这个太极图最醒目的位置。
  史书说昭化“东来广元有桔柏渡以拒之,南下苍阆有梅岭关以间之,西出剑阁有天雄关以镇之,北渡阴平有白水关以守之,古称‘四战之地’,虽为弹丸之城,而有金汤之固也。”
  正因为是要道上的“四战之地”,这个城的角色就变得格外不同。
  “瞻凤”门是这个古城的东门。现在的城门楼是按明代城楼原样修复,大气凝重。嘉陵江对岸的刀环山,北端山岭叫“凤岭”,相传山上曾古木参天,茂密葱茏。密林中栖着一对凤凰,站在东门城楼上便可看见它们双栖双飞,因而取名叫“瞻凤”。
  昭化古城门始建于汉,为夯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设四门:东名瞻凤,西名临清,南名临江,北名拱极。这四道城门各有特定的功用:古时城内迎亲皆从东门入,取紫气东来之意;官员出入城都必走东、西两门,象征如日中天、顺应天意;嫁女出城须走南门,寄寓富贵、祥和之意;出殡发丧必走北门。其中南门已于清代被毁。
  古城的格局规规矩矩,方正中略带圆角,道路却不像一般古城那样平直—— 一条太守街,将古城约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有县衙街、衙门巷,南有吐费街、剑刀巷,现存的大街小巷,都是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两侧有排水暗沟。这里没有十字路口,所有的转弯衔接处都是丁字路口,四面的城门也不相对。这样的路不容易适应,我拿着地图时时对照,才略有方位感。据说这样“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格局有防风作用,但更大的作用是:一旦有敌人进城,不规则的道路很容易迷惑对方。   如今没有制敌之忧,几乎所有临街房屋都变作小商铺,闲闲散散迎着游人。临街的建筑都是在古城改造中仿古而建的,而在几条狭窄的老巷中还保留着一些明清大户人家的院子。临着东城墙的辜家大院,就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三进四院落建筑,如今在保留原样的基础上辟作客栈,大概可使住客对古城的生活多几分想象力——比如古人写诗讲客居昭化城,夜中“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约略可以在这里体会到。
  古城不大,几条街上分布着旧时的县衙、城隍庙、科举考试用的考棚、文庙等,现存的民居建筑多为明清穿斗木结构,兼有北方低檐矮墙、旱船天井的特点,是川北民居中的代表。

俯瞰“战胜坝”


  沿着太守街西行,要转一个弯才能到古城的西门——临清门。登上这个城门,昭化城的内外格局便尽收眼底。“临清”取“临一江清水”之意,嘉陵江便从门的一侧流过,对岸是笔架山。城的正对面是高耸的牛头山,山上有著名的“天雄关”,是蜀道上的重要关口之一。
  临清门外,一个宽阔平坦的坝子沿江铺开,有一条街道和一些民居,但看起来仍敞亮开阔。与面积不大的古城相比,这个坝子可谓气势十足,它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著名的战场——战胜坝,“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的地方。
  坝中虽游人如织,却显得分外安静。即使聚集再多游人、再多加些繁盛热闹,依然掩不住这个古战场特有的渚清沙白、无边落木之感。
  “猛张飞”,“锦马超”,这一“猛”一“锦”,就将二人的英雄底色、神情气质表达透彻。人说那马超“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加上装束,狮盔兽带,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如此美男子,连刘备见了,都不得不叹: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张飞与马超就是在战胜坝迎头撞上,从白天战到黑夜,大战三百回合难分胜负,幸而诸葛亮怕伤及英雄,用计收了马超。
  坝子中有个还原英雄时代的表演场,十几个古装将领模样的人正骑着马在场内转圈热身。许多马只是碎步慢走,偏有一红袍将与一黑袍将的马格外欢快亲热,二马二人默契地并行小跑,不断超越许多马,真是显眼好看,这二人就是“刘备”和“张飞”了。
  他们要上演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演出开始,十余人马在场地一侧列队,挨个亮相,各施马上绝技。待锣鼓声响,另一侧的“虎牢关”中出一白袍将,书上曾形容此人:“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面的将领一一上前挑战“吕布”,对战之际不是被挑掉兵器就是被逼下马来,整个舞台成了那神采奕奕的白袍将的天下。最后刘、关、张三人跃马上场,争斗一番,只


  见场上其他人皆隐去,只留四将四马并排腾跃厮杀,场面极尽华美,恍若回到当年。且不说那书上写“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我这如今看表演的人,都看得呆了。
  如果考证历史,无论是“猛张飞大战锦马超”,还是虎牢关前的“三英战吕布”,都没有真正发生过,代之的是另外的重大战事。然而,源于一种英雄主义的诱惑,这些事件与人物被人们创制出来,被一代一代重新演绎,他们用至高的、流星一样的明亮、华美与悲情,来照亮历史深处那车轮滚滚、落木萧萧般的冷漠。

  他们需要这样一个为英雄准备的舞台。

古渡江声


  东出瞻凤门,我置身在一条穿越玉米田的小路上,江水在不远处无声无息流过。四下无人,唯蝉声起伏,偶尔有翠玉色的蚂蚱挡在路心。小路越来越贴近江边,此时路边忽然出现一个指示牌:桔柏渡。
  我恍然才知,这荒烟蔓草的江边,竟是大名鼎鼎的古渡。从战国以来,这里就是蜀道上的重要渡口,史书曾说这渡口古柏繁茂、荫天蔽日,说嘉陵江水汹涌狂啸,在夜里震撼城垣、荡人心魄。如今野渡无人,如同英雄时代已经远去,再也没有江声震撼城垣。
  城中有个茶楼大院,午后有一场歌舞表演。演出还没开始,几个二十出头的少年拿着戏服站在舞台角落,闲闲散散的样子。待演出开始,几个少年轮番登场献舞,摇身一变,个个神采斐然。有两个女孩,在表演江南女子与昭化茶倌时,尽释柔媚与灵动,后来合演杨门女将,二人对鼓,眼波流转之间,英姿勃发。有一毫不起眼的黑瘦男孩,换上长袍,持了毛笔,做书法舞蹈,沉毅冷峻的气度霎时压住全场。我没想到,这小城的舞台被几个不起眼的少年挥洒得如此有光彩。而我最爱的一个演员,是饰演姜维的一个男孩,他微胖,无论身形还是舞姿在几个人中都不算拔尖,然而姜维之舞跳至最后,他披挂战袍趋至台前,眼神向远方一挑一收,转身扬长而去,那眼中的挑衅与狂傲,瞬间使他光芒四射。
  姜维这个人,究竟是守住了剑门关,还是没守住?他的悲愤一直让我不能释怀。在昭化,姜维亦有兵困牛头山的记录。汉主刘禅投降之后,姜维依然期望凭一己之力复兴蜀汉,终至失败,被魏军所杀。在他的履历上,所有雄心都被迫化为一江水,付诸东流。英雄的结局,让我如此不甘心。而此刻,那饰演姜维的少年在舞台上,用最后一个狂傲的眼神,竟抚慰了我的无尽遗憾。
  音乐停止,演出结束,几个少年换做日常装扮,光芒烟消云散,他们拖拖沓沓走出茶楼,在古城的街头远去,泯然众人。
  幸好他们拥有这个舞台,就像这山川拥有昭化古城。

凤飞之地


  因为出了女皇武则天,广元又被称为『凤飞之地』。这里流传着众多关于女皇的传说与故事,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女性文化,每年9月的『女儿节』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

凤凰楼与皇泽寺


  广元城中有座山,从许多角度望过去,都可以看到山上一个造型奇特的高大建筑,与山势相融,宛若一只回首的凤鸟,俯瞰着山下的城市。这就是广元的城标“凤凰楼”。   我第一次看到凤凰楼时,是在嘉陵江对面的皇泽寺。远眺对岸,凤凰楼以一种优美而雍容的姿态俯临全城,让人印象深刻。而无论凤凰楼还是皇泽寺,纪念的都是广元最有名的一个人物: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堪称历史传奇。但史书对她的出生地、享年皆语焉不详。历史文献对武则天的出生地记载不统一,在各种讨论中,人们逐渐聚焦于利州与长安两个地点,也就是今天的广元与西安。
  皇泽寺成为武则天出生于利州的一个有力证据,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祭祀这位女皇的寺庙。建于北魏晚期的黄泽寺,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历经北周、隋、初唐,不断发展,渐成规模,至盛唐时达到鼎盛。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赐名“皇泽”。
  皇泽寺依悬崖而建,气势宏大,殿宇轩昂。这座寺庙的奇特从一进门就能看出来,寺中第一进大殿同时供奉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二人,并称“二圣”,这在全国寺院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二圣殿后,是皇泽寺的主殿“则天殿”,始建于唐,殿中立有一尊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这位女皇已然是老年,方额广颐,神态安详,身着比丘尼装,肩披素帛,项饰珞圈,双手相叠于膝,作法界禅定印。宋人曾在《九域志》中记载:武则天当了皇帝后,赐予这个寺庙刻其真容的权利,从而有了这尊世所罕见的石刻像。像高1.8米,由整块砂岩雕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
  寺中还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摩崖造像及历代碑刻,其中崖壁顶端的“大佛窟”,刻有巨大的西方三圣及阿难、迦叶二位尊者,临江而立,辉煌壮丽,大约可算广元最美的石窟造像。
  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曾深入广元,翻阅了新旧《广元县志》,考察了则天坝、皇泽寺,为武则天的出生地做了一个十分肯定的结论。他首先分析了李商隐的诗《利州江潭作》,随后写道:“唐代的利州,即今四川广元县(今广元市),可见离武则天之死(公元705年)仅一百四五十年的李义山是肯定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相隔仅一百四五十年,和我们距离洪秀全的年代相差不远。武则天和洪秀全都是做过皇帝的人,就跟我们知识分子大家知道洪秀全是生于广东花县的一样。唐代的知识分子,像李义山那样的人,难道还不知道武则天的出生地吗?”武则天出生地的争论,自此落下帷幕。
皇泽寺内,有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象。

走近麻柳刺绣


  除了女儿节,广元的女性文化还彰显在许多民俗中,“麻柳刺绣”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麻柳刺绣”是广元朝天区中麻柳、鱼洞、林溪、小安一带刺绣的总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乡在广元的深山中,要经过一程程的险山陡路,才见得山巅上的乡民居所。
  我先前在图册上见到过麻柳刺绣的传统图案,看起来,这种刺绣的重点似乎不在对景物、动物的拟态与象形上,也不在于严格的针法,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整体的图案造型艺术,更强调了有特色的“装饰性”而不是“描摹感”。对于“装饰性”的特殊感觉,就在麻柳的绣女中一代代流传,形成了一种有固定风格的文化密码。
  六七位绣女已经在乡里等我们。为了拍摄方便,大家特意找了一个有本地建筑特色的老式吊脚楼,以之为背景;绣女们也特意穿上了传统服饰,使这项民俗在一个相对传统的环境中展现出来。她们穿的不是节日盛装,是过去的家常打扮——青蓝色衣裤,配一颜色略深的围兜,整体装饰不多,简单却很有味道:领口略高,显得庄重;袖口微扩,又显得妩媚;至于围兜上的刺绣团花图案和袖口、裤脚上的刺绣细节所表达的风情,就看各人的眼光与手艺了。
  作为这项手艺的国家级或省级传承人,这些绣女都已经不算年轻,小一点的也有40岁左右。有一女子,在这六七人中显得格外出挑。她看人时眼睛弯弯的,像带着笑,说话时习惯下巴向下一压,眼神向上一瞟,显得娇俏却不轻浮,纵然不算十足漂亮,亦早已不是二十芳华,依然让人觉得是个美人。此时众人都取出一条长长的黑色帕子,要照旧时样子裹在头上,有的人取出帕子就开始缠头,唯她对着吊脚楼上窗子玻璃的反光,仔仔细细将帕子一圈一圈按章法缠好,丝毫不见懈怠,而这份打扮中的认真,又显得十分美好。她又转身帮别人去缠头,这一转身之际,我注意到她的上衣,是略略收了一点腰身的。她的裤脚上也有一圈刺绣,别人绣的花纹都是单色,堆满裤脚,她却只绣了薄薄一圈,还特意夹了两色,显得清秀而别致。一定是个要强而能干的人,才如此在意这许多细节。

千佛崖:历代石窟艺术陈列馆


  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群始凿于南北朝,至隋唐形成规模,宋、元、明、清历代均有补充,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历代石窟艺术陈列馆”。
  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5公里处的嘉陵江东岸,窟区南北长338米,层叠分布着密如蜂巢的13层窟龛,共计有洞窟54个、龛819个、造像5300余尊,著名洞窟有大佛洞、藏佛洞、睡佛洞、大云洞等。
  千佛崖早期的石窟造像属于北朝石窟造像体系,风格近于陕西长安、甘肃麦积山一带的石窟艺术,形象古朴凝重,线条雄浑而简洁。唐代为千佛崖造像最辉煌的时期,当时佛教弥陀净土思想盛极一时,千佛崖也有多处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的主题造像;初唐后密教传入中土,石窟中也有不少典型的密教本尊造像,如毗卢遮那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一面观音、四臂观音等。
  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刻题记载,全崖造像总数有17000余尊。20世纪30年代,因为修建川陕公路,在千佛崖临江峭壁进行爆破施工,计有四分之一的洞窟遭到损毁。
  与千佛崖隔嘉陵江相望的皇泽寺背靠的山崖上,也有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其大小洞窟共计50个,造像1203尊。皇泽寺石窟与千佛崖石窟形制相类,时间前后也相差无几,应该是同一个石窟群落。

1
  剑门蜀道三国游


  剑门蜀道,南起成都,北上经广元直达西安,全长1000余公里,是中国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时间比著名的古罗马大道还早。古罗马大道已经湮灭,而剑门蜀道至今犹存,保存了完好的蜀道文化,有三国文化遗址、遗迹140余处。《三国演义》中有80多处情节涉及剑门蜀道。

2
  温泉山水生态游


  广元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称,有丰富的高品质温泉资源。与剑门蜀道并行的热矿泉水带,水中富含20多种微量矿物成分,目前已开发了剑门关天赐温泉、清江湖温泉、旺苍鹿亭温泉、利州女皇温泉。此外,广元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4%,在鼓城山、白龙湖可领略川北的山川形胜;雪溪洞景观奇特,是一座“地下仙宫”;天曌山山美水秀,是剑门蜀道上的一座绿色瑰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保留着原始生态和丰富的珍稀物种,被称为“生命家园、梦幻天堂”。

4
  红色经典缅怀游


  历史走进现代,剑门蜀道又成为红色文化的沃土。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和后期党政军活动的中心,有旺苍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苍溪红军渡、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等。

曾家山腊肉


  曾家山人有腊月宰“年猪”的习惯,这是展示丰收、欢庆新年的标志。北方人宰“年猪”多用盐腌、酱卤、风干,而曾家山的年猪肉是吊在架上,靠烟火熏烤而成。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汉王刘邦北上三秦,途经曾家山时,当地人曾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腊肉与藜蒿是绝妙的搭配:藜蒿是野蔬中的上品,冬季时清爽鲜嫩,腊肉则醇美柔润。

川北大肉会


  大肉会是剑门山区特有的民俗。相传六百多年前,元朝统治中国时,怕汉人造反,不准百姓私藏刀剑和铁器,菜刀、镰刀等生活、生产用具都被严格管制,哪家想要吃肉,得到蒙古头目那里登记,借用菜刀并先孝敬他一份。后来大家干脆都不去借刀,就将大块的肉煮熟后抹上调料,一人夹一块,或轮流传递啃着吃,久而久之,形成了吃大肉的习俗。
  鸦片战争后,人们自发抵抗清朝统治,暗地集会结社,社团集会上,多用大块肉(称为“刀头”)祭祀神灵,拈香拜把也讲究喝大碗酒、吃大块肉来表示永不变心。民国时,大肉会在农村特别盛行,尤其丰收年间,一村一寨,一年一转,轮番煮酒宰猪大宴乡里,后来附着庙会,规模更为庞大。
其他文献
Ⅰ  与孩子是不能谈童年的,与耆老可以谈暮年,而与少壮者是否更值得谈谈青春的宝贵,身在福中不知福则未足以论福,身在青春中,知青春之所以为青春,那么活力与光辉自会陡增一倍,当然更不致自误或被误导。  又要“言必称希腊”了,古代的雅典有一则不成文的共识:凡少年,都得有一位青年或中年作为他的朋友(好友、密友),这样,少年的成长就有了扶持(有所遵循),这样不但美好幸乐,而且切实易行。试想老年人与少年人,由
旅行者档案:  温佑君,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哲学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芳香疗法学校,亚洲重量级芳香理疗专家。她热衷于西方的草药学,走遍了地中海式气候区,足迹遍及法国普罗旺斯、摩洛哥、意大利、土耳其、希腊、中国云南、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泰国。她的旅行基本是围绕着芳香植物展开,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永远是“有植物的地方”。  对温佑君来说,旅行真正的刺激不在于上山下海,从一草一叶里发现植物展现
客居山中  6月的318国道,正值骑行进藏高峰开始之时。菜叔开着车,我看着窗外的骑行者。曾经,我也是这些骑行者中的一员,在路上寻找“在别处”的生活。很多年过去,当年一起在路上的朋友都已经分道扬镳,很多人从离经叛道回归生活日常,也有些人人到中年依然在路上找寻。  我们此次的“寻茶五人组”,包括70后、80后、90后,每一个人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找寻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找茶人”菜叔试图用他的“茶味蕾
在西藏看过荒芜冷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景观后,我用了一个月时间跑到山脉南侧,探索喜马拉雅腹地的小村落。山脉南侧的景观与北侧完全不同,充满生机和色彩,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点缀其间。我穿过印度的北阿肯德邦,接着走喜马偕尔邦环线,发现了许多隐藏在喜马拉雅深处的极美的小地方。    走过自然、心灵与宗教的圣地  印度的北阿肯德邦(Uttarakhand)2000年9月才设立,是印度唯一以梵语作为官方语言的邦,除了
香港是一个可以赋予人巨大能量的地方,疲惫的人可以在这里恢复斗志,这是我无数次往来香港的原始动力。再过15年,香港还会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香港将投我以怎样的表情?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很早之前,我对香港的憧憬还十分模糊。学生时代读过泽木耕太郎的小说《深夜特急》,讲述了一个男青年的一次冒险旅行,起因是他想知道是否能够从印度德里乘坐巴士到英国伦敦。30年过去,这部小说依然被众多背包客当做圣经。
巴塔哥尼亚男士遮阳帽  260元  冰凉指数:★★★★★  由100%有机棉帆布制作,保持凉爽的皮肤触感。有机棉花采用健康技术生产,使眼部和面部免受烈日的刺激。配合吸湿排汗的内衬设计,以及可调式头围,带来更加舒适的佩戴体验。    SUUNTO(松拓)   CORE BLACK ORANGE男表   3138元   冰凉指数:★★★  极为亮丽的外观与配色,加上超强的多种环境功能,让这款表在外出旅
现代英国的中产阶级非常狂热地喜爱洗操;而且往往热烈地主张禁酒。因此,我不能理解他们对下雨表现出的那种神秘的厌恶是怎么一回事。雨是令人鼓舞、令人愉快的东西,它准能把这两种理想中的特色结合起来,达到非常奇特的完美程度。我们的慈善家急于在各地建立公共浴室。雨,肯定就是一种公共浴室;它几乎可以称为男女混合的淋浴。从大自然的这种伟大的去垢仪式中刚走出来的人,他们的外貌也许不优雅、不尊严;可是就事论事地说,很
清晨的竹海笼罩在静谧和雾气之中,我贪婪地呼吸着散着幽幽竹香的新鲜空气,信步走在竹林之中,那一层薄薄的迷雾让我看不清前方路的尽头,也模糊了来时的、万向,分不清身在何处,似仙境似画中……  每当心烦了,心倦了,  我总会想起在四川之南有那么一片幽翠的竹海。  然后,宁静、安然。我的心仿佛又回到了蜀南竹海的静谧深邃之中。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夏日和烦躁都提前来报到。因为一场电影中浩瀚的竹海场景,我
游走长沙街头整整5年,吴胜对这座城市的观察深入骨髓。他不愿意展现蓝天白云、高大建筑等光鲜的都市风景,而更喜欢深入市井街巷。他深爱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式的纪实影像,在他的镜头下,这座人们熟知的娱乐之都展现出更多细节和性格——这是一座有趣而又自带一些高冷的城市,嗯,很适合流浪。  左 长沙的年轻人非常追求时尚,坡子街的shoppingmall是最受他们追捧的核心区域。我喜欢来这里拍摄行色匆匆的人们,偶然
当我翻阅着承载了孙恩道先生倾注近10年心血积累而成的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册打样时,不免为之动容。和他相识相知几十年的经历如烟云浮现眼前。我应该为他写些什么,来祝贺他在中国写意画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  我和孙恩道相识大约在1972年的冬天。我从咸宁去武汉探望父亲林锴。父亲因他在书画创作方面的成就和影响被武汉军区政治部从咸宁五·七干校聘请到军区创作班,辅导部队美术骨干的创作和为部队培养美术人才。孙先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