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农林专业是培养农林相关方面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实现农林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基本保障,加快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调整十分有必要,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中职农林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浅薄见解,希望能为中职农林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可持续发展;课程;服务意识
引言
农业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和根本保障。尤其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大量专业的农林人才来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中职农林专业是培养农林相关方面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促进中职农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新型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农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考虑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着眼于农林产业的未来,培养符合现代化农林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林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中职农林专业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课程设置,革新评价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如此才能真正促进中职农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服务意识,调整发展定位
目前,我国农林产业的定位已经不再局限于产业化、市场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使得农林产业更注重对于智能化、科技化手段的应用,同时这也必将成为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由此可知,想要确保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足够“有效”,就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确保他们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中职农林类专业应全面调查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农业发展形势,认真分析社会需求,并以此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教学的定位,确保农林类专业能够在社会上发挥应用的价值,促使学生掌握足够丰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熟练将各项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一方面要将办学模式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争取完成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為专业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更充足的产业物质保障,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应与当地的农林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认识并尝试操作更多的实体设施,逐步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综合水平。
二、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养机制
关于中职农林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基本导向,及时调整和革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案,使各项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发挥最大的实效性,确保专业教育能和产业需求相接轨。针对这一目标,中职院校应快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产教结合的方式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有效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和各项职业技能,这对于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为我国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不竭的动力。此外,可研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路径,提供给学生更多去往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和实习实训的机会。不仅如此,通过与同类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对中职农林类专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中职农林类专业办学体制的灵活化,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考取相关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促使中职院校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从而推动农林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参照,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路径。结合大量调查发现,部分中职院校的农林类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业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二是课程内容略滞后于产业发展,这将会大大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为改善以上的问题,应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尽量创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就业、升学或创业提供更开拓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一方面,学校应适当调整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应加强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独立性设计和综合性设计,让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得到同步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强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设计,紧跟农林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课程中适时引入前沿的生产技术和新型理念,还应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法律法规、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学生能精准的获知农林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社会适应力。
四、革新评价体系,提供就业指导
对于中职农林类专业教师而言,在教学时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逐渐掌握农林专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中职院校就必须要进行评价体系的革新,通过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求的实践场所,对学生在生产经营中的实践进行指导,从而逐渐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中职农林专业教师还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完善其就业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观念的改变,使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中职农林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对促进我国农林产业健康发展的意义重大。农林类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课程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应在恰当时机给予学生科学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更符合当今农林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国家农林产业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敬光红,张勇.试析农林牧渔类专业在中职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东西南北,2019(04):89.
[2]沈守国.中职农林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30.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中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可持续发展;课程;服务意识
引言
农业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和根本保障。尤其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大量专业的农林人才来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中职农林专业是培养农林相关方面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促进中职农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新型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农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考虑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着眼于农林产业的未来,培养符合现代化农林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林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中职农林专业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课程设置,革新评价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如此才能真正促进中职农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服务意识,调整发展定位
目前,我国农林产业的定位已经不再局限于产业化、市场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使得农林产业更注重对于智能化、科技化手段的应用,同时这也必将成为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由此可知,想要确保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足够“有效”,就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确保他们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中职农林类专业应全面调查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农业发展形势,认真分析社会需求,并以此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教学的定位,确保农林类专业能够在社会上发挥应用的价值,促使学生掌握足够丰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熟练将各项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一方面要将办学模式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争取完成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為专业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更充足的产业物质保障,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应与当地的农林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认识并尝试操作更多的实体设施,逐步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综合水平。
二、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养机制
关于中职农林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基本导向,及时调整和革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案,使各项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发挥最大的实效性,确保专业教育能和产业需求相接轨。针对这一目标,中职院校应快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产教结合的方式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有效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和各项职业技能,这对于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为我国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不竭的动力。此外,可研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路径,提供给学生更多去往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和实习实训的机会。不仅如此,通过与同类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对中职农林类专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中职农林类专业办学体制的灵活化,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考取相关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促使中职院校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从而推动农林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参照,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路径。结合大量调查发现,部分中职院校的农林类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业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二是课程内容略滞后于产业发展,这将会大大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为改善以上的问题,应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尽量创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就业、升学或创业提供更开拓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一方面,学校应适当调整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应加强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独立性设计和综合性设计,让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得到同步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强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设计,紧跟农林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课程中适时引入前沿的生产技术和新型理念,还应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法律法规、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学生能精准的获知农林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社会适应力。
四、革新评价体系,提供就业指导
对于中职农林类专业教师而言,在教学时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逐渐掌握农林专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中职院校就必须要进行评价体系的革新,通过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求的实践场所,对学生在生产经营中的实践进行指导,从而逐渐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中职农林专业教师还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完善其就业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观念的改变,使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中职农林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对促进我国农林产业健康发展的意义重大。农林类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课程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应在恰当时机给予学生科学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更符合当今农林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国家农林产业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敬光红,张勇.试析农林牧渔类专业在中职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东西南北,2019(04):89.
[2]沈守国.中职农林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30.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