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生群体中党的最基层组织,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如何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不断充实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突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规律,不断拓展阵地,创新载体,在基层学生党支部开展“1231——红色家园”模式,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建立红色家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字: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帮扶
【中图分类号】D267.6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联系党和高校师生中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重要基础和战斗堡垒,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基础力量。新时期,高校在文明传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扩展工作思路,在学生党支部开展了“1231——红色家园”模式。
一、“1231——红色家园”模式的创新性及工作思路
作为一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性模式,“1231——红色家园”模式体现了在党员教育培育方式和党支部活动方式上的创新。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应以人为本,注重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关心党员的进步和成长,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党支部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基层党支部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建的新方法,力求党建工作的特色化、实效性。
所谓“1231——红色家园”模式,是指在基层党支部中建立若干个红色家园,并实现教师党员带队,学生党员“以二带三”的创新工作模式。具体而言,在一个红色家园中,指定一名党员老师作为家长,两名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确立为兄长,由兄长考察、帮助三名同学确定为培养对象,并围绕党建工作定期汇报一个成果。建立红色家园档案,涵盖家长和兄长职责、工作的具体要求、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方面。每一位兄长都应深入到基层,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发挥学生党员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特点和优势,发现并有针对性的培养一名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向党组织靠拢;考察、了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进行考核、鼓励,帮助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端正入党动机;注意观察并帮助一名在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帮助其健康成长。
家长职责要求家长(教工党员)要了解所有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根据每位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帮扶计划,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对先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科研、学习等方面关心家庭成员的成长成才。兄长职责要求学生党员观察家庭成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考核和鼓励,使他们不断进步,并定期向组织汇报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实施有效的帮扶和疏导,帮助其走出困境。工作记录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考察表、谈话记录、活动记录和对党支部的宝贵意见等。党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开展活动,每月末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成果,期末党支部整理红色家园档案,评选出优秀成果和优秀家园、优秀家长、优秀学生党员等奖项,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1231——红色家园”模式的实施过程和主要举措
1、领导重视,建立红色家园家长、兄长、家庭成员数据库
红色家园工程要求基层党总支高度重视,选派优秀教工党员代表参与了红色家园计划,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来组织双方的沟通及配对。工作过程中,家长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积极的与家庭成员进行交流,并做好相应记录。交流后,家庭兄长需对记录进行归纳总结,并上传党支部归档。党员则需要根据总结来对家庭成员帮助的方式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或者改变。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红色家园数据库。
2、量化、细化家长和兄长职责,把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量化、细化家长和兄长职责,要求家长(教工党员)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对先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兄长职责要求学生党员观察家庭成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考核和鼓励,使他们不断进步,并定期向组织汇报工作。期末党支部整理红色家园档案,评选出优秀成果和优秀家园、优秀家长、优秀学生党员等奖项,予以表彰和奖励。
3、明确兄长责任,挑选优秀学生党员组成讲师团,交流学习心得
了解支部内部党员的学习状况,明确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在明确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后,完善学生党员讲师团的综合性,包括学习经验的交流,入党申请书的写法等。各家庭成员要进行不间断的交流。一来交流授课過程中的心得,二来优化资源配置,各红色家园相互合作,讲师和学生交叉授课。
4、完善学生党员工作记录并在期末进行成果评估
每一个红色家园要定期更新记录表格,汇报家庭成员情况,并在期末汇报成果。考察成果以验收家庭成员情况为主,如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参加几项学生活动,获得奖学金等等各项荣誉称号等。在学期末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家长,优秀学生党员等。
5、开通并推广红色家园博客,构建数字学习互动平台
利用红色博客及时发布有关家园活动信息,对帮扶对象进行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传递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之成为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运用网络数字技术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学习手段科学化、现代化。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
1、推动党建有序化,加强党建的实效性
“1231——红色家园”模式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有序化和系统化。党建工作如果不注重工作方法,很容易与实际脱节。该模式使基层党支部能结合实际情况,园丁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在院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实效性。先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促进,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新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家长、兄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高了党员发展质量
“1231——红色家园”模式使园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从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文化活动、学生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考察,便于吸收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能够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把握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活动,提高了党员发展质量。
4、密切联系群众,巩固了群众基础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下,每一位党员可以充分发挥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优势,直接与培养对象和帮扶对象进行交流与互动,使培养对象深化对党的认识,提高思想觉悟,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帮助提高对象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促进了党员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党员在对培养对象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理论修养,更加明确了一个党员的权力、义务和历史责任;党员通过与培养对象参加党内生活,共同培养了组织观念,增强了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通过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实现了党员与培养对象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四、完善“1231——红色家园”模式的建议
1、应采取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以二带三”的形式,家长、兄长责任清晰,帮扶对象明确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下,确定了家长、兄长、培养对象,以及家长和兄长职责、工作的具体要求、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方面,责任清晰,培养目标明确,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下党员帮扶对象不确定,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的状况。
2、以红色家园为载体,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渠道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積极尝试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途径,新方法。“1231——红色家园”模式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新的平台。通过定量、细化地对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做出要求,密切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采取目标管理的模式,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1231——红色家园”模式克服了传统工作方法中党员遵循工作套路,被帮扶对象进步不明显、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在“1231——红色家园”模式中,兄长通过观察、了解、考察被帮扶对象,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提高方案。
4、定期采取评先评优等激励措施,调动党员和帮扶对象的积极性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下,兄长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并定期评先评优,进一步调动党员和被帮扶对象的积极性,激励党员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被帮扶对象积极要求进步,以期取得良好的帮扶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陆军.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政法论坛,2013(1).
[2]张明艳.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探析[J].科学管理,2015(2).
[3]赵帅.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探析[J].学理论,2010(1).
关键字: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帮扶
【中图分类号】D267.6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联系党和高校师生中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重要基础和战斗堡垒,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基础力量。新时期,高校在文明传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扩展工作思路,在学生党支部开展了“1231——红色家园”模式。
一、“1231——红色家园”模式的创新性及工作思路
作为一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性模式,“1231——红色家园”模式体现了在党员教育培育方式和党支部活动方式上的创新。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应以人为本,注重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关心党员的进步和成长,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党支部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基层党支部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建的新方法,力求党建工作的特色化、实效性。
所谓“1231——红色家园”模式,是指在基层党支部中建立若干个红色家园,并实现教师党员带队,学生党员“以二带三”的创新工作模式。具体而言,在一个红色家园中,指定一名党员老师作为家长,两名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确立为兄长,由兄长考察、帮助三名同学确定为培养对象,并围绕党建工作定期汇报一个成果。建立红色家园档案,涵盖家长和兄长职责、工作的具体要求、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方面。每一位兄长都应深入到基层,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发挥学生党员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特点和优势,发现并有针对性的培养一名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向党组织靠拢;考察、了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进行考核、鼓励,帮助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端正入党动机;注意观察并帮助一名在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帮助其健康成长。
家长职责要求家长(教工党员)要了解所有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根据每位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帮扶计划,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对先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科研、学习等方面关心家庭成员的成长成才。兄长职责要求学生党员观察家庭成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考核和鼓励,使他们不断进步,并定期向组织汇报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实施有效的帮扶和疏导,帮助其走出困境。工作记录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考察表、谈话记录、活动记录和对党支部的宝贵意见等。党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开展活动,每月末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成果,期末党支部整理红色家园档案,评选出优秀成果和优秀家园、优秀家长、优秀学生党员等奖项,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1231——红色家园”模式的实施过程和主要举措
1、领导重视,建立红色家园家长、兄长、家庭成员数据库
红色家园工程要求基层党总支高度重视,选派优秀教工党员代表参与了红色家园计划,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来组织双方的沟通及配对。工作过程中,家长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积极的与家庭成员进行交流,并做好相应记录。交流后,家庭兄长需对记录进行归纳总结,并上传党支部归档。党员则需要根据总结来对家庭成员帮助的方式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或者改变。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红色家园数据库。
2、量化、细化家长和兄长职责,把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量化、细化家长和兄长职责,要求家长(教工党员)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对先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兄长职责要求学生党员观察家庭成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考核和鼓励,使他们不断进步,并定期向组织汇报工作。期末党支部整理红色家园档案,评选出优秀成果和优秀家园、优秀家长、优秀学生党员等奖项,予以表彰和奖励。
3、明确兄长责任,挑选优秀学生党员组成讲师团,交流学习心得
了解支部内部党员的学习状况,明确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在明确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后,完善学生党员讲师团的综合性,包括学习经验的交流,入党申请书的写法等。各家庭成员要进行不间断的交流。一来交流授课過程中的心得,二来优化资源配置,各红色家园相互合作,讲师和学生交叉授课。
4、完善学生党员工作记录并在期末进行成果评估
每一个红色家园要定期更新记录表格,汇报家庭成员情况,并在期末汇报成果。考察成果以验收家庭成员情况为主,如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参加几项学生活动,获得奖学金等等各项荣誉称号等。在学期末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家长,优秀学生党员等。
5、开通并推广红色家园博客,构建数字学习互动平台
利用红色博客及时发布有关家园活动信息,对帮扶对象进行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传递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之成为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运用网络数字技术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学习手段科学化、现代化。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
1、推动党建有序化,加强党建的实效性
“1231——红色家园”模式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有序化和系统化。党建工作如果不注重工作方法,很容易与实际脱节。该模式使基层党支部能结合实际情况,园丁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在院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实效性。先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促进,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新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家长、兄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高了党员发展质量
“1231——红色家园”模式使园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从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文化活动、学生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考察,便于吸收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能够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把握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活动,提高了党员发展质量。
4、密切联系群众,巩固了群众基础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下,每一位党员可以充分发挥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优势,直接与培养对象和帮扶对象进行交流与互动,使培养对象深化对党的认识,提高思想觉悟,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帮助提高对象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促进了党员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党员在对培养对象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理论修养,更加明确了一个党员的权力、义务和历史责任;党员通过与培养对象参加党内生活,共同培养了组织观念,增强了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通过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实现了党员与培养对象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四、完善“1231——红色家园”模式的建议
1、应采取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以二带三”的形式,家长、兄长责任清晰,帮扶对象明确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下,确定了家长、兄长、培养对象,以及家长和兄长职责、工作的具体要求、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方面,责任清晰,培养目标明确,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下党员帮扶对象不确定,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的状况。
2、以红色家园为载体,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渠道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積极尝试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途径,新方法。“1231——红色家园”模式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新的平台。通过定量、细化地对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做出要求,密切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采取目标管理的模式,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1231——红色家园”模式克服了传统工作方法中党员遵循工作套路,被帮扶对象进步不明显、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在“1231——红色家园”模式中,兄长通过观察、了解、考察被帮扶对象,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提高方案。
4、定期采取评先评优等激励措施,调动党员和帮扶对象的积极性
“1231——红色家园”模式下,兄长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并定期评先评优,进一步调动党员和被帮扶对象的积极性,激励党员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被帮扶对象积极要求进步,以期取得良好的帮扶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陆军.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政法论坛,2013(1).
[2]张明艳.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探析[J].科学管理,2015(2).
[3]赵帅.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探析[J].学理论,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