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目前,以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应用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5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较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独特优势。它凭借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大学生作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乐于通过internet“足不出户而晓天下事”。新媒体因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大学生当中受到广泛的追捧。
一、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和认知分析
本文以某学院为个例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学院的500名大一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达96%。其中,男生334名,占69.59%,女生146名,占30.41%。
(一)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现状
1.手机网络使用率极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某学院大一学生当中,使用率最高的新媒体是手机网络。这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校园WiFi随处可见,学生们通过手机网络可以查阅资料、学习知识、游戏娱乐;手机外形精巧美观,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相较于电脑具有更高的普及率。此外,由于校园环境相对封闭,大部分学生接触其他新媒体的机会极少,导致其他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利用率较低。统计数据显示,使用手机网络的学生占到100%,使用电脑的学生占到62.50%,使用其他媒体的学生仅占到12.50%。
2.对新媒体依赖性强,使用时间长。据调查结果显示,某学院大一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到3小时的,占13.5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3到7小时之间的,占30.8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46.50%;每天几乎不上网的,仅占9.20%。由此可见,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新媒体,对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中,有学生通过百度、酷狗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达到增长知识的效果;有学生通过微博、公众号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有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各种交友软件联络友谊、记录生活;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新媒体已经深深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在给同学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威胁。
3.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某学院学生受访者当中,表示通过新媒体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政的占65.70%;通过新媒体学习和研究的占44.60%;方便朋友间沟通交流,记录生活点滴的占71.30%;娱乐消遣的占87%;其他仅占2%。由此可见,新媒体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占据重要位置。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也日趋成熟。它已然成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休闲娱乐、互动交流以及学习各类知识的广阔平台。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将会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
1.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缺乏辨识能力。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5%的大学生不能准确分辨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15%的大学生面对新媒体信息存在模棱两可的态度;50%的大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新媒体信息。由此可见,在鱼龙混杂、信息泛滥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不能很好的区分真假。再加上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蒙蔽,使他们无法对新媒体信息的真假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2.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信任程度不及传统媒体。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比较传统媒体,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信任程度不高。当被问及“通过哪种媒体发布的消息更真实可靠”时,有33.23%的学生选择电视;31.86%的学生选择报刊;26.93%的学生选择广播;仅有9.79%的学生选择网络。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对新媒体具有很深的依赖性,但对新媒体的信任度远不及传统媒体。这是因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来源较为广泛,信息的过滤机制不及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法律监管系统不够完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新媒体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事物,必然在运用过程中逐渐完善,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出现较早,发展趋向成熟,并且拥有比较严格的信息过滤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客体、连接纽带角度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可以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影响;对施教者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对教育模式的影响。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性质来看,可以表现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对新媒体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也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新媒体已经渗透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依赖于新媒体。“足不出户品天下美食”几乎成了大学生的常态。除了衣食住行外,新媒体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突破了地域限制,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大大开阔了大学生的交际领域,无形中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新媒体成为知识传播的新媒介。大部分高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改变了传统的只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为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他们创造了独立、自由的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任意寻找宣泄情绪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缩短了,但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大学生间的情感联络、嘘寒问暖不再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表达,反而由冰冷的新媒体形式代劳。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新媒体带来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在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一知半解。此外,大学生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一出现问题就求救于新媒体,不利于独立思维的形成。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当他们面对过多信息选择时,因缺乏区分和辨别能力,常常会陷入束手无策的状态,表现得焦虑不安甚至精神疲惫,这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征兆。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影响。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提供了新平台。这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提供捷径,便于适时引导和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时效性。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内容科学性强,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对教育者而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帮助他们迅速获得教学资源,及时更新知识库存。
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受教育者从原来被动接受灌输转变成主动选择,这种教育“反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带来一定的冲击。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想保守、观念老旧,对新媒体接受度不高,他们继续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当中不受欢迎。
(三)新媒体对教育形式的影响
1.新媒体对教育形式的积极影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海量信息极大扩充了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于枯燥无味的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新媒体技术更加现代化、趣味性,让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兴趣、发掘潜力。新媒体丰富了思政教育手段。新媒体的出现,拯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的解放”。比如大学生经常使用的QQ、微信,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灌输思想、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又比如微博,突破了课堂的时间和地域限制,许多大学生通过微博私信与老师实现远距离的沟通交流。
2.新媒体对教育形式的消极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使现有的教育形式受到排斥。虽然传统教育形式针对性强,便于学生正面接受教育,但是它不及新媒體涉及面大、波及范围广。面对两者,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分辨和筛选能力。比如网络上传播的黑白颠倒的世界观、错误的价值观等,无形中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
[本文为2016郑大体院思政课题《新媒体背景下登封校区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6S02)成果]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应用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5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较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独特优势。它凭借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大学生作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乐于通过internet“足不出户而晓天下事”。新媒体因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大学生当中受到广泛的追捧。
一、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和认知分析
本文以某学院为个例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学院的500名大一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达96%。其中,男生334名,占69.59%,女生146名,占30.41%。
(一)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现状
1.手机网络使用率极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某学院大一学生当中,使用率最高的新媒体是手机网络。这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校园WiFi随处可见,学生们通过手机网络可以查阅资料、学习知识、游戏娱乐;手机外形精巧美观,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相较于电脑具有更高的普及率。此外,由于校园环境相对封闭,大部分学生接触其他新媒体的机会极少,导致其他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利用率较低。统计数据显示,使用手机网络的学生占到100%,使用电脑的学生占到62.50%,使用其他媒体的学生仅占到12.50%。
2.对新媒体依赖性强,使用时间长。据调查结果显示,某学院大一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到3小时的,占13.5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3到7小时之间的,占30.8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46.50%;每天几乎不上网的,仅占9.20%。由此可见,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新媒体,对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中,有学生通过百度、酷狗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达到增长知识的效果;有学生通过微博、公众号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有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各种交友软件联络友谊、记录生活;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新媒体已经深深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在给同学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威胁。
3.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某学院学生受访者当中,表示通过新媒体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政的占65.70%;通过新媒体学习和研究的占44.60%;方便朋友间沟通交流,记录生活点滴的占71.30%;娱乐消遣的占87%;其他仅占2%。由此可见,新媒体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占据重要位置。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也日趋成熟。它已然成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休闲娱乐、互动交流以及学习各类知识的广阔平台。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将会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
1.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缺乏辨识能力。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5%的大学生不能准确分辨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15%的大学生面对新媒体信息存在模棱两可的态度;50%的大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新媒体信息。由此可见,在鱼龙混杂、信息泛滥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不能很好的区分真假。再加上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蒙蔽,使他们无法对新媒体信息的真假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2.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信任程度不及传统媒体。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比较传统媒体,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信任程度不高。当被问及“通过哪种媒体发布的消息更真实可靠”时,有33.23%的学生选择电视;31.86%的学生选择报刊;26.93%的学生选择广播;仅有9.79%的学生选择网络。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对新媒体具有很深的依赖性,但对新媒体的信任度远不及传统媒体。这是因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来源较为广泛,信息的过滤机制不及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法律监管系统不够完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新媒体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事物,必然在运用过程中逐渐完善,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出现较早,发展趋向成熟,并且拥有比较严格的信息过滤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客体、连接纽带角度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可以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影响;对施教者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对教育模式的影响。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性质来看,可以表现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对新媒体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也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新媒体已经渗透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依赖于新媒体。“足不出户品天下美食”几乎成了大学生的常态。除了衣食住行外,新媒体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突破了地域限制,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大大开阔了大学生的交际领域,无形中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新媒体成为知识传播的新媒介。大部分高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改变了传统的只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为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他们创造了独立、自由的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任意寻找宣泄情绪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缩短了,但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大学生间的情感联络、嘘寒问暖不再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表达,反而由冰冷的新媒体形式代劳。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新媒体带来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在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一知半解。此外,大学生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一出现问题就求救于新媒体,不利于独立思维的形成。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当他们面对过多信息选择时,因缺乏区分和辨别能力,常常会陷入束手无策的状态,表现得焦虑不安甚至精神疲惫,这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征兆。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影响。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提供了新平台。这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提供捷径,便于适时引导和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时效性。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内容科学性强,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对教育者而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帮助他们迅速获得教学资源,及时更新知识库存。
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受教育者从原来被动接受灌输转变成主动选择,这种教育“反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带来一定的冲击。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想保守、观念老旧,对新媒体接受度不高,他们继续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当中不受欢迎。
(三)新媒体对教育形式的影响
1.新媒体对教育形式的积极影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海量信息极大扩充了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于枯燥无味的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新媒体技术更加现代化、趣味性,让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兴趣、发掘潜力。新媒体丰富了思政教育手段。新媒体的出现,拯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的解放”。比如大学生经常使用的QQ、微信,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灌输思想、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又比如微博,突破了课堂的时间和地域限制,许多大学生通过微博私信与老师实现远距离的沟通交流。
2.新媒体对教育形式的消极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使现有的教育形式受到排斥。虽然传统教育形式针对性强,便于学生正面接受教育,但是它不及新媒體涉及面大、波及范围广。面对两者,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分辨和筛选能力。比如网络上传播的黑白颠倒的世界观、错误的价值观等,无形中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
[本文为2016郑大体院思政课题《新媒体背景下登封校区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6S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