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 在情境中引发兴趣
数学课是抽象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则是以具体为基础的。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就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为原型,把它变得通俗化、形象化。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实践,学习它的目的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创设数学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习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一些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出示制作精美的教具等,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小山羊和小兔,比谁开垦的土地面积大的故事引出问题。用电脑显示小山羊和小白兔在争吵,小山羊说:“我的长方形的土地比你的平行四边形的大。”而小兔说:“我的平行四边形的土地看上去比你的长方形的大。”小山羊说小兔说的不对,小兔说小山羊说的不对。他俩争吵不休时,来了一位大象伯伯,大象伯伯说:“你们俩不要争了,我们班上的同学最聪明,还是让他们来评判吧。”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的调动起来,都想知道谁说的对,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这样就会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 在动手中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不仅充分利用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而且运用学具,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学生没有亲自操作,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浮浅的,只有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存储。
2.1 量一量: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为各小组提供一个纸盒,对制作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小组去测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测量其中三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只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但学生都能正确求出纸盒六个面的总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求出的纸盒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表面积必须测量出长、宽、高的数据。
2.2 剪一剪:如学习“对称图形”,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剪一个对称图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放手让学生去剪,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有了这样的剪、拼活动,学生自然看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后,可以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是“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
2.3 折一折: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就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在问题中找到兴趣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若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精心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①引导学生观察课桌面、书本面和黑板面,指出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形,并板书。由实例出发,抽象出图形,让学生初步感觉到长方形。②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引导学生分析,从整体到部分,找它的组成要素。③通过长度测量,研讨边的长短关系,并且检验四个角都是什么角,由操作、观察和讨论,通过比较,作出判断。④给出一些多边形纸片,先让学生从中找出所有长方形,再从长方形中挑出所有的正方形,并让学生动笔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强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属关系的认知。
这样新奇迭出的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不断地唤起学生的认知,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教学、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4 在实际生活中增进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激励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学了元、角、分的知识,就让学生给家里买生活用品、买菜等,让他们思考怎样找钱;学了利息知识,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亲自去存入银行,让他们亲身体验利息、利率、本金等知识的实际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通过矛盾,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将知识的教授蕴涵于学生所熟知的情境之中,给人一种浑然天成、水到渠成的感觉。
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使教学充满生活趣味,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知识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在情境中引发兴趣
数学课是抽象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则是以具体为基础的。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就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为原型,把它变得通俗化、形象化。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实践,学习它的目的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创设数学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习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一些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出示制作精美的教具等,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小山羊和小兔,比谁开垦的土地面积大的故事引出问题。用电脑显示小山羊和小白兔在争吵,小山羊说:“我的长方形的土地比你的平行四边形的大。”而小兔说:“我的平行四边形的土地看上去比你的长方形的大。”小山羊说小兔说的不对,小兔说小山羊说的不对。他俩争吵不休时,来了一位大象伯伯,大象伯伯说:“你们俩不要争了,我们班上的同学最聪明,还是让他们来评判吧。”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的调动起来,都想知道谁说的对,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这样就会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 在动手中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不仅充分利用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而且运用学具,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学生没有亲自操作,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浮浅的,只有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存储。
2.1 量一量: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为各小组提供一个纸盒,对制作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小组去测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测量其中三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只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但学生都能正确求出纸盒六个面的总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求出的纸盒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表面积必须测量出长、宽、高的数据。
2.2 剪一剪:如学习“对称图形”,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剪一个对称图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放手让学生去剪,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有了这样的剪、拼活动,学生自然看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后,可以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是“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
2.3 折一折: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就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在问题中找到兴趣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若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精心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①引导学生观察课桌面、书本面和黑板面,指出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形,并板书。由实例出发,抽象出图形,让学生初步感觉到长方形。②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引导学生分析,从整体到部分,找它的组成要素。③通过长度测量,研讨边的长短关系,并且检验四个角都是什么角,由操作、观察和讨论,通过比较,作出判断。④给出一些多边形纸片,先让学生从中找出所有长方形,再从长方形中挑出所有的正方形,并让学生动笔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强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属关系的认知。
这样新奇迭出的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不断地唤起学生的认知,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教学、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4 在实际生活中增进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激励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学了元、角、分的知识,就让学生给家里买生活用品、买菜等,让他们思考怎样找钱;学了利息知识,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亲自去存入银行,让他们亲身体验利息、利率、本金等知识的实际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通过矛盾,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将知识的教授蕴涵于学生所熟知的情境之中,给人一种浑然天成、水到渠成的感觉。
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使教学充满生活趣味,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知识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