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就有了纺织、印染、火柴等轻工业,不久又有了机械制造乃至军事工业。九一八事变后,辽宁沦陷,日伪政权通过工业、矿业等掠夺了辽宁大量资源。1948年11月,迎来解放的辽宁虽然满目疮痍,但已初具以钢铁、采煤、发电、炼油为主的工业基地雏形。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辽宁解放后,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用三年时间恢复工农业生产的精神,迅速展开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国家对辽宁给予大量投资,将日伪经营的工厂、铁路、矿山全部没收,组建了574个国营企业,确立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尔后,通过企业内部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了工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短短三年,辽宁工业生产就达到并超过日伪时期的最高水平。
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基于辽宁的工业基础,国家把辽宁作为工业化重点省份予以倾斜。“一五”计划期间,辽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6.2亿元。在总投资中,中央在辽宁直接投资的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共136个,计划投资51.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0个,在重工业建设项目中,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在辽宁建设,计划投资29.35亿元。这些重点工程被列为全省基本建设重点项目中的重点,与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还有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丹东等地安排的省市重点项目625个。
经过“一五”计划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时,辽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显著增长,全省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27.5%,居全国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位。至此,辽宁形成了以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军事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体的重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向全国提供以原材料和机电设备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初步确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的地位,新中国崭新的工业基地在辽宁这块土地上拔地而起,辽宁也因此骄傲地成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
孟泰
孟泰,1898年出生,河北省丰润县人。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鞍钢炼铁厂配管组组长、技术员、副技师、设备修理厂厂长、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1950年、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7年9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东北全境解放后,孟泰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在既没有组织号召、也没有领导指派的情况下,自觉搞起了回收、修复废旧器材的工作。他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凡是能用的都拣了回来,就连埋在土里的、弃在荒草中的、淹在水坑里的管件,他也想方设法抠出来,把这些“宝贝”涂油抹漆,分类摆放。几个月下来,他回收的废旧器材达上万件,堆放器材的旧房子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孟泰仓库”。炼铁厂修复3座高炉,用的管道系统材料全都来自“孟泰仓库”,没花国家一分钱。
1950年8月的一天早晨,4号高炉传出猛烈的爆炸声,正在收拾工具的孟泰在爆炸连续不断的情况下,果断地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沉着冷静地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惡性事故的发生。1952年国庆节之夜,3号高炉二段炉皮被烧穿,数米长的火焰蹿出炉外。孟泰闻讯赶到后,顶着烈焰将几条浸了水的麻袋堵在炉皮裂口处,一场事故化险为夷。一次次抢险之后,铁厂的工人敬佩地称孟泰为“老英雄”。
为提高工作效率,孟泰坚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线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系统维护操作法,该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研制成功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全厂每年不仅可节约费用23万元,而且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提议、发明、设计和主持完成的技术革新数不胜数,同行们管他叫“高炉神仙”。
孟泰和孟泰精神,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他对党的赤诚之心、忘我的工作热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一代又一代鞍钢人所继承和发扬,并流传于世。
辽宁老工业基地初建经验及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辽宁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工业基地,建成了以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大连的机械工业,阜新、抚顺的煤炭工业,大连、抚顺、锦西的石油化学工业为主,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农具制造和机械修配专业、建筑材料工业、柞蚕和棉纺工业、造纸工业等其他各种轻工业为辅的全省工业网。
中央的英明领导是迅速建成老工业基地的根本保障。老工业基地建设是在中央统一规划部署下进行的,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资源状况、已有的经济基础和各个主要中心城市分布特点,实现了较为科学的地域分工。例如,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又接近“钢都”鞍山和“煤都”抚顺,已有的重工业基础较好,因此,在沈阳市铁西区一带分布有多部门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其外围分布有鞍钢、本钢和抚顺、阜新等煤田,形成了辽宁中部重工业区。
人民群众的忘我奉献是建成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运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采用群众路线与会战方法,是超常规地完成重工业基地建设任务的有效模式与方法。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在辽宁这块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搞建设、谋发展,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涌现出像孟泰、王崇伦这样的劳动模范。
举全国之力助力老工业基地建设,老工业基地形成后又反哺全国,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特点。老工业基地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在资金、设备、材料、物资等各方面全力支援老工业基地建设,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前来辽宁安家,参加会战和大企业建设。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辽宁很快建成了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生产资料的生产在全国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生产的炼钢铁和铸造铁有46%到62%供应了各地建设。抚顺煤矿仅在“一五”时期,运往全国各地的煤炭就有4100多万吨,直接支援了全国500多个工厂企业的生产建设。同时,辽宁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苏联的援助,是建成老工业基地的外部保证。“一五”期间,苏联对辽宁援建的24项工程,其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或较为先进的。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调整与提升产业结构,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
当然,辽宁老工业基地初建也存在一定问题。企业规模大而全,企业办社会,部门与区域的矛盾与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
24项重点工程
“一五”时期,国家将苏联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的24项落在辽宁,辽宁成为重点工程项目最多的省份之一。
钢铁工业(2项)
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
有色金属工业(2项)
抚顺铝厂、杨家杖子钼矿
煤炭工业(8项)
阜新新邱竖井、阜新平安竖井、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抚顺东露天煤矿、抚顺老虎台斜井、抚顺西露天煤矿、抚顺胜利斜井、抚顺龙凤竖井
电力工业(3项)
抚顺发电厂、阜新发电厂、大连发电厂
石油工业(1项)
抚顺石油二厂
机械工业(5项)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
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大连造船厂
国防军事工业(3项)
一一二厂、四一零厂、四三一厂
王崇伦
王崇伦,1927年7月2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县人。195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刨工、组长、车间副主任,北部机修厂副厂长,鞍钢工会主席,鞍钢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等职。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2年,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承担着为军队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起初,铣床每次只能铣一根拉杆,需耗时半个多小时,而且废品率高。王祟伦经过几天的苦战,设计并制造出一套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不仅能一次加工4根拉杆,时间仅用15分钟,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
1953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了矿山建设第一线急需的大批凿岩机卡动器的试制任务。王崇伦大胆构想,用刨床代替插床,研制一个圆筒形的工具胎,把插床垂直切削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使用王崇伦研制的这种工具胎,加工一个卡动器耗时仅45分钟,而且能全部取代以往加工凿岩机零件所需的40多种专用卡具。这种工具胎被命名为“万能工具胎”。
此后,王崇伦不断闯关夺隘,加工卡动器的纪录由45分钟提高至19分钟,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7倍。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停止对中国供应大型轧钢机轧辊,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的局面。王祟伦与孟泰主动请缨,承担组织研制大轧辊的攻关任务。他们历时一年之久,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空白。
1975年6月,王崇伦主抓设备大修工作。他从鞍钢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两年内先后组织对矿山、冶煉、轧钢等主体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难题攻关达36项,使鞍钢主体设备的完好率明显上升。
1977年3月,王崇伦担任鞍钢七号高炉改建工程总指挥。他吃住不离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决策,不断破解一个个难题。12月29日,改建工程胜利竣工后的鞍钢七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2002年2月1日,王崇伦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辽宁解放后,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用三年时间恢复工农业生产的精神,迅速展开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国家对辽宁给予大量投资,将日伪经营的工厂、铁路、矿山全部没收,组建了574个国营企业,确立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尔后,通过企业内部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了工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短短三年,辽宁工业生产就达到并超过日伪时期的最高水平。
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基于辽宁的工业基础,国家把辽宁作为工业化重点省份予以倾斜。“一五”计划期间,辽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6.2亿元。在总投资中,中央在辽宁直接投资的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共136个,计划投资51.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0个,在重工业建设项目中,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在辽宁建设,计划投资29.35亿元。这些重点工程被列为全省基本建设重点项目中的重点,与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还有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丹东等地安排的省市重点项目625个。
经过“一五”计划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时,辽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显著增长,全省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27.5%,居全国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位。至此,辽宁形成了以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军事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体的重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向全国提供以原材料和机电设备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初步确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的地位,新中国崭新的工业基地在辽宁这块土地上拔地而起,辽宁也因此骄傲地成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
孟泰
孟泰,1898年出生,河北省丰润县人。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鞍钢炼铁厂配管组组长、技术员、副技师、设备修理厂厂长、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1950年、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7年9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东北全境解放后,孟泰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在既没有组织号召、也没有领导指派的情况下,自觉搞起了回收、修复废旧器材的工作。他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凡是能用的都拣了回来,就连埋在土里的、弃在荒草中的、淹在水坑里的管件,他也想方设法抠出来,把这些“宝贝”涂油抹漆,分类摆放。几个月下来,他回收的废旧器材达上万件,堆放器材的旧房子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孟泰仓库”。炼铁厂修复3座高炉,用的管道系统材料全都来自“孟泰仓库”,没花国家一分钱。
1950年8月的一天早晨,4号高炉传出猛烈的爆炸声,正在收拾工具的孟泰在爆炸连续不断的情况下,果断地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沉着冷静地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惡性事故的发生。1952年国庆节之夜,3号高炉二段炉皮被烧穿,数米长的火焰蹿出炉外。孟泰闻讯赶到后,顶着烈焰将几条浸了水的麻袋堵在炉皮裂口处,一场事故化险为夷。一次次抢险之后,铁厂的工人敬佩地称孟泰为“老英雄”。
为提高工作效率,孟泰坚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线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系统维护操作法,该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研制成功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全厂每年不仅可节约费用23万元,而且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提议、发明、设计和主持完成的技术革新数不胜数,同行们管他叫“高炉神仙”。
孟泰和孟泰精神,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他对党的赤诚之心、忘我的工作热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一代又一代鞍钢人所继承和发扬,并流传于世。
辽宁老工业基地初建经验及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辽宁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工业基地,建成了以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大连的机械工业,阜新、抚顺的煤炭工业,大连、抚顺、锦西的石油化学工业为主,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农具制造和机械修配专业、建筑材料工业、柞蚕和棉纺工业、造纸工业等其他各种轻工业为辅的全省工业网。
中央的英明领导是迅速建成老工业基地的根本保障。老工业基地建设是在中央统一规划部署下进行的,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资源状况、已有的经济基础和各个主要中心城市分布特点,实现了较为科学的地域分工。例如,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又接近“钢都”鞍山和“煤都”抚顺,已有的重工业基础较好,因此,在沈阳市铁西区一带分布有多部门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其外围分布有鞍钢、本钢和抚顺、阜新等煤田,形成了辽宁中部重工业区。
人民群众的忘我奉献是建成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运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采用群众路线与会战方法,是超常规地完成重工业基地建设任务的有效模式与方法。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在辽宁这块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搞建设、谋发展,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涌现出像孟泰、王崇伦这样的劳动模范。
举全国之力助力老工业基地建设,老工业基地形成后又反哺全国,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特点。老工业基地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在资金、设备、材料、物资等各方面全力支援老工业基地建设,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前来辽宁安家,参加会战和大企业建设。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辽宁很快建成了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生产资料的生产在全国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生产的炼钢铁和铸造铁有46%到62%供应了各地建设。抚顺煤矿仅在“一五”时期,运往全国各地的煤炭就有4100多万吨,直接支援了全国500多个工厂企业的生产建设。同时,辽宁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苏联的援助,是建成老工业基地的外部保证。“一五”期间,苏联对辽宁援建的24项工程,其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或较为先进的。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调整与提升产业结构,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
当然,辽宁老工业基地初建也存在一定问题。企业规模大而全,企业办社会,部门与区域的矛盾与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
24项重点工程
“一五”时期,国家将苏联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的24项落在辽宁,辽宁成为重点工程项目最多的省份之一。
钢铁工业(2项)
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
有色金属工业(2项)
抚顺铝厂、杨家杖子钼矿
煤炭工业(8项)
阜新新邱竖井、阜新平安竖井、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抚顺东露天煤矿、抚顺老虎台斜井、抚顺西露天煤矿、抚顺胜利斜井、抚顺龙凤竖井
电力工业(3项)
抚顺发电厂、阜新发电厂、大连发电厂
石油工业(1项)
抚顺石油二厂
机械工业(5项)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
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大连造船厂
国防军事工业(3项)
一一二厂、四一零厂、四三一厂
王崇伦
王崇伦,1927年7月2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县人。195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刨工、组长、车间副主任,北部机修厂副厂长,鞍钢工会主席,鞍钢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等职。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2年,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承担着为军队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起初,铣床每次只能铣一根拉杆,需耗时半个多小时,而且废品率高。王祟伦经过几天的苦战,设计并制造出一套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不仅能一次加工4根拉杆,时间仅用15分钟,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
1953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了矿山建设第一线急需的大批凿岩机卡动器的试制任务。王崇伦大胆构想,用刨床代替插床,研制一个圆筒形的工具胎,把插床垂直切削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使用王崇伦研制的这种工具胎,加工一个卡动器耗时仅45分钟,而且能全部取代以往加工凿岩机零件所需的40多种专用卡具。这种工具胎被命名为“万能工具胎”。
此后,王崇伦不断闯关夺隘,加工卡动器的纪录由45分钟提高至19分钟,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7倍。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停止对中国供应大型轧钢机轧辊,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的局面。王祟伦与孟泰主动请缨,承担组织研制大轧辊的攻关任务。他们历时一年之久,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空白。
1975年6月,王崇伦主抓设备大修工作。他从鞍钢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两年内先后组织对矿山、冶煉、轧钢等主体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难题攻关达36项,使鞍钢主体设备的完好率明显上升。
1977年3月,王崇伦担任鞍钢七号高炉改建工程总指挥。他吃住不离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决策,不断破解一个个难题。12月29日,改建工程胜利竣工后的鞍钢七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2002年2月1日,王崇伦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