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CTLA-4及其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CTLA-4)和CD28的结构相似,在转录水平和蛋白的亚细胞运输水平对其表达进行调控,和B7-1、B7-2的亲和力极高,主要与B7-1分子形成受体/配体对,相互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是机体维持淋巴细胞稳态平衡的关键环节。被磷酸化的CTLA-4和Syp磷酸酯酶的SH2功能区结合,可导致T细胞活化的Ras途径关闭,此可能为CTLA-4发挥抑制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CTLA-4也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其他文献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在调节机体的重要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其基因表达受一系列正、负调控元件及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它的5′侧翼区及3′侧翼区对其表达有重要作用。基因的表达水平受转录及转录后调控,且显示有组织特异性。
肿瘤坏死因子系统与其它细胞因子一起构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风湿热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免疫性疾病,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系统及其它细胞因子的免疫网络机制,有助于探索风湿热的发病机制。判断其预后,并为风湿热的免疫学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主要呈递内源合成抗原,供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识别,抗原呈递转运子(TAP)与肽相互作用是特异性抗原肽转运和呈递的关键。外源性抗原通过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APC)加工处理后也可被MHC Ⅰ类分子呈递。此替代途径不直接依赖于蛋白酶体或TAP的转运作用,是人体内部免疫防御监视机制的理想补充。APC-MHC Ⅰ类分子CTL应答的深入
杂种排斥是F1杂交鼠排斥亲代小鼠骨髓移植物的现象,违背了传统的固体组织移植规律(F1小鼠能耐受来自任一亲代的固体移植物),机理不明。最近发现鼠NK细胞受体Ly-49分子与杂种排斥有关,Ly-49分子与靶细胞上特异性MHC Ⅰ分子的作用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而且MHC Ⅰ分子上的碳水化合物基团和结合肽对Ly-49分子的识别都很重要。
大量实验证实B7家族分子与其受体CD28和CTLA4结合所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分化及效应性细胞因子分泌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抗原提呈细胞表面B7分子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仅就B7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CD11c/CD18是主要分布于髓样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β2整合素家族。它既是纤维蛋白原、脂多糖和iC3b的受体,又可介导髓样细胞与其它细胞、底物的粘附,参与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及细胞的分化增殖。
多糖的研究是一新的热点。近年研究发现,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此特征既与免疫调理作用、介导补体活化等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又是介导临床多种疾病发生的结构基础。本文从MBL的发现、结构特征、生物学效应和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几方面概括了MBL的研究进展。
B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高度调节的过程,特异性受体信号控制着B细胞凋亡。B细胞是否凋亡取决于B细胞发育阶段及其凋亡的激发因素。随着对B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对凋亡敏感性及抗性的分子机制已有了初步认识。
单链抗体(scFv)虽然有诸多优点,如分子小,易通过血管壁,穿透实体瘤,但其稳定性差,亲和力较低。近年来出现了二硫键稳定性Fv抗体(dsFv),就是在VH和VL间通过形成二硫键来稳定Fv片段,dsFv极大地提高了Fv片段的稳定性和亲和力,不仅继承了scFv的优点,也弥补了其缺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dsFv和dsFv-免疫毒素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LBP/CD14)是体内脂多糖(LPS)增敏其细胞效应的重要系统。通过该系统,细胞对微量LPS产生应答反应,这可能在内毒素血症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