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尤其是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工作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问题。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黄土塬地区,其地表条件非常复杂,黄土相对松散,严重的影响了相关人员对于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工作,采集质量经常出现偏差和失误,从而导致了后期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不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田三维地震综合体是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一些良好的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三维地震勘探;
中图分类号:V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4-0158-01
前言: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历几十年之久。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运用极其广泛。然而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开采,煤炭资源逐渐减少,以往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中西部地区以逐渐转移到西部地区。而我国的西部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很多地带都有黄土层分布,其对于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是非常强烈的。这也为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目前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西部黄土塬区的广泛运用,提高勘探质量以及技术运用方式,已成为相关煤矿人员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保障之一。
1 项目概况
黄土塬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其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原有的勘探程度并不能满足煤炭开采区的进一步工作划分和施工。因此,在该区相关技术人员决定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为辅助重点。以此为后期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地质资料。黄土塬区的黄土层较厚,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地震波的传播,另外,该区域冲沟发育,地表高低相差较大,一般可达几百米,进而影响了一定的测量视距,这也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数据采集
2.1 黄土覆盖区段
黄土塬区的黄土覆盖区域潜水面比较深,而且因其巨厚的黄土层,对于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是非常强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黄土层低速带速度极低,与基岩面形成了非常强的波阻抗界面。因此,在黄土塬上施工过程中,这种界面生成了一定的强反射及干扰信号,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目的层反射波的形成。
2.2 坡积地段
在黄土塬地区的坡积地段,坡积物的组成一般都较复杂化。特别是有些地段激发条件差,黄土松散成孔困难,从而成为了黄土塬区最难获得地震资料的地段。从以往的地震资料上来看,目的层反射波信噪比差异非常大,造成区内资料质量也不高,准确度一直不够标准。而伴随着野外三维地震技术勘探的发展进步,在黄土覆盖区资料有一大部分的信噪比已明显提高,这也为后期勘探人员完成基本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资料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静校正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静校正。因为黄土塬区的地表高程和地表低速带厚度的速度存在着较大变化,因此产生的地震波时差会对信号的叠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黄土塬区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确定野外进行静校正工作,在折射细化静校正过程中,利用正确的方法在逐炮拾取阶段,将拾取到的折射波在全区域内较难连续追踪的同一层,建立科学精细的近地表模型。在准确的得到地区静校正量之后,应当分离长短波长分量,利用短波长分量解决剧烈跳跃现象。另外,在此基础上多次了求取剩余的静校正量。此时应在在黄土塬区域内找到一个较好的标志层,达到良好的保真效果。
3.2 振幅处理
(1)補偿地震波的地层吸收;
(2)结合地层,选定速度进行球面扩散补偿;
(3)对地表一致性振幅分解,求出振幅补偿因子,对地震数据进行消除由于激发、接收等因素引起的振幅能量差异进行一致性校正;
(4)动态振幅均衡。
对振幅的上述处理,完全消除了由于地表剧烈变化,地层吸收等因素对振幅产生差异。使振幅变化真正反映地层物性参数的差异。
3.3 干扰波消除
(1)迭前滤波:15~25、140~160消除低频及高频干扰。
(2)剔除坏道,不正常道,尖脉冲等。
(3)初至干扰波及声波的切除。
3.4 地表一致性处理
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的基础上,选用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完成在炮域,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的地表一致性预测,同时压缩子波,提高分辨率及信噪比。
3.5 速度分析
(1)先采用常速度叠加,拾取较好段的速度值作为初始速度。
(2)在二次剩余静校正之后做速度分析。
(3)采用大道集进行速度分析。
(4)在构造复杂处加密速度控制点。
3.6 DMO叠加
(1)水平反射和倾斜反射同相轴在DMO叠加过程中均能同时正确成像。
(2)DMO技术改善了叠加速度对地层倾角的依赖,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并为准确求取偏移成像速度场提供基础条件。
(3)DMO本身是一种多道运算的部分偏移过程,在此过程,随机噪音得到了压制,提高了资料信噪比。
3.7 叠后去噪
采用多项式拟合衰减随机噪声,利用一次波减去法削除中、深层的多次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经过不断的改善已经可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作业,其三维地震解释资料相比较过去准确率提升了很多。而且目前在黄土塬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整合的地震解释与实际对应并没有很大偏差,几乎大部分都趋于吻合。这也为后期在类似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因此相关人员应当结合自身专业水平,不断的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研究改善,从而更好的提高地震解释精细度。
参考文献
[1] 李刚,张广忠,王玉娇,旷儿意,&洪新江.(2008).三维地震勘探在乐平矿务局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研究.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
[2] 彭苏萍,杜文凤,赵伟,师素珍,&何登科.(2008).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7(s1),2760-2765.
[3] 苗壮,&平建明.(2017). 南岔煤业煤炭三维地震炸药与可控震源互补协同勘探技术应用与研究.中国煤炭,43(6),53-56.
[4] 王云,&张冬梅.(2005).济宁二号煤矿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 (pp.197-199).
[5] 刘威序,陈亮,&陈昕.(2010).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建筑物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论坛.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三维地震勘探;
中图分类号:V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4-0158-01
前言: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历几十年之久。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运用极其广泛。然而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开采,煤炭资源逐渐减少,以往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中西部地区以逐渐转移到西部地区。而我国的西部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很多地带都有黄土层分布,其对于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是非常强烈的。这也为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目前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西部黄土塬区的广泛运用,提高勘探质量以及技术运用方式,已成为相关煤矿人员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保障之一。
1 项目概况
黄土塬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其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原有的勘探程度并不能满足煤炭开采区的进一步工作划分和施工。因此,在该区相关技术人员决定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为辅助重点。以此为后期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地质资料。黄土塬区的黄土层较厚,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地震波的传播,另外,该区域冲沟发育,地表高低相差较大,一般可达几百米,进而影响了一定的测量视距,这也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数据采集
2.1 黄土覆盖区段
黄土塬区的黄土覆盖区域潜水面比较深,而且因其巨厚的黄土层,对于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是非常强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黄土层低速带速度极低,与基岩面形成了非常强的波阻抗界面。因此,在黄土塬上施工过程中,这种界面生成了一定的强反射及干扰信号,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目的层反射波的形成。
2.2 坡积地段
在黄土塬地区的坡积地段,坡积物的组成一般都较复杂化。特别是有些地段激发条件差,黄土松散成孔困难,从而成为了黄土塬区最难获得地震资料的地段。从以往的地震资料上来看,目的层反射波信噪比差异非常大,造成区内资料质量也不高,准确度一直不够标准。而伴随着野外三维地震技术勘探的发展进步,在黄土覆盖区资料有一大部分的信噪比已明显提高,这也为后期勘探人员完成基本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资料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静校正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静校正。因为黄土塬区的地表高程和地表低速带厚度的速度存在着较大变化,因此产生的地震波时差会对信号的叠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黄土塬区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确定野外进行静校正工作,在折射细化静校正过程中,利用正确的方法在逐炮拾取阶段,将拾取到的折射波在全区域内较难连续追踪的同一层,建立科学精细的近地表模型。在准确的得到地区静校正量之后,应当分离长短波长分量,利用短波长分量解决剧烈跳跃现象。另外,在此基础上多次了求取剩余的静校正量。此时应在在黄土塬区域内找到一个较好的标志层,达到良好的保真效果。
3.2 振幅处理
(1)補偿地震波的地层吸收;
(2)结合地层,选定速度进行球面扩散补偿;
(3)对地表一致性振幅分解,求出振幅补偿因子,对地震数据进行消除由于激发、接收等因素引起的振幅能量差异进行一致性校正;
(4)动态振幅均衡。
对振幅的上述处理,完全消除了由于地表剧烈变化,地层吸收等因素对振幅产生差异。使振幅变化真正反映地层物性参数的差异。
3.3 干扰波消除
(1)迭前滤波:15~25、140~160消除低频及高频干扰。
(2)剔除坏道,不正常道,尖脉冲等。
(3)初至干扰波及声波的切除。
3.4 地表一致性处理
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的基础上,选用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完成在炮域,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的地表一致性预测,同时压缩子波,提高分辨率及信噪比。
3.5 速度分析
(1)先采用常速度叠加,拾取较好段的速度值作为初始速度。
(2)在二次剩余静校正之后做速度分析。
(3)采用大道集进行速度分析。
(4)在构造复杂处加密速度控制点。
3.6 DMO叠加
(1)水平反射和倾斜反射同相轴在DMO叠加过程中均能同时正确成像。
(2)DMO技术改善了叠加速度对地层倾角的依赖,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并为准确求取偏移成像速度场提供基础条件。
(3)DMO本身是一种多道运算的部分偏移过程,在此过程,随机噪音得到了压制,提高了资料信噪比。
3.7 叠后去噪
采用多项式拟合衰减随机噪声,利用一次波减去法削除中、深层的多次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经过不断的改善已经可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作业,其三维地震解释资料相比较过去准确率提升了很多。而且目前在黄土塬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整合的地震解释与实际对应并没有很大偏差,几乎大部分都趋于吻合。这也为后期在类似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因此相关人员应当结合自身专业水平,不断的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研究改善,从而更好的提高地震解释精细度。
参考文献
[1] 李刚,张广忠,王玉娇,旷儿意,&洪新江.(2008).三维地震勘探在乐平矿务局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研究.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
[2] 彭苏萍,杜文凤,赵伟,师素珍,&何登科.(2008).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7(s1),2760-2765.
[3] 苗壮,&平建明.(2017). 南岔煤业煤炭三维地震炸药与可控震源互补协同勘探技术应用与研究.中国煤炭,43(6),53-56.
[4] 王云,&张冬梅.(2005).济宁二号煤矿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 (pp.197-199).
[5] 刘威序,陈亮,&陈昕.(2010).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建筑物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