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合作经济的突围之道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7月,李小忠感到头昏脑涨。
  作为涪陵区石沱镇光明村村主任,他正在登门入户当“说客”。
  前些天,蔬菜种植能手李建找到李小忠,希望到村里办蔬菜合作社。
  李小忠当即表示支持。
  却不想,当他到村民家中动员时,却被泼了一盆凉水。
  “合作社,不就是‘空壳公司’?”
  “隔壁村的合作社,大半要死不活。”
  “除了统一买点农资,合作社还能干嘛?”
  乡亲们不领情,李小忠很郁闷。
  “这些年,合作社遍地开花,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李小忠说,“问题见多了,不少村民对入社也变得谨慎了。”
  2013年7月16日,重庆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发布消息: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3695个,参合农户达329.1万户,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146%与88%。十年之间,重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长迅猛。然而,在“量”激增的背后,渐入“青春期”的重庆农村合作经济,也开始遭遇“成长的烦恼”。
  创新模式破解空壳之困
  “乡亲们有顾虑。”2012月8月初,李小忠找到李建诉苦。
  李建决定亲自出马。
  三天后,光明村村委会办公室,一场村民动员大会召开。
  “我想成立新型股份制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有租金,以劳动力入社有工资,全程接受村民监督!”李建向村民宣布。
  很快,有人心动了。
  2012年8月11日,光明村农盈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当年,社员人均增收上万元。
  “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单一,是重庆农村合作经济的第一大不足。”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农村经济问题研究专家骆东奇说,此“软肋”会造成双重困境:一是传统合作社组织模式以企业、大户为主导,农民收益渠道单一且分配形式不明,降低了社员积极性,造成合作社内部“割裂”;二是面对农业的季节性和分散性,此类组织形式“盈利点”少,造成合作社和市场“割裂”。内外交困下,合作社很容易沦为“空壳”。
  李建的股份制组织模式,是突破第一重困境的有益尝试。
  而程惠泽的“内部孵化”模式,则向第二重困境发起冲锋。
  64岁的程惠泽是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人。2007年,他成立了骄骥农机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
  可是,当地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机需求市场分散零碎——靠“小打小闹”,骄骥农机合作社难以维持。
  为扭转困境,程惠泽决心革新合作社组织模式,整合需求市场。
  2009年,长寿区葛兰镇冯庄村,程惠泽指导当地农户建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再由水稻专业合作社与骄骥农机合作社平等协商,将水稻社员机耕业务“外包”给骄骥农机。
  其后三年,程惠泽如法炮制,在长寿相继建起1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势力范围”覆盖长寿全区和垫江、梁平等地四万亩农田。
  “二次合作”破解恶性竞争
  2004年6月,梁平县合兴镇龙滩村。
  柚子林间,张文辉已经站了很久。
  作为梁平县龙滩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每天都会到柚林转悠。
  这天,张文辉照常来到柚林,却看到了一块荒地——由于梁平柚产量激增,当地七大柚子专业合作社竞相降价,导致柚农入不敷出,不少柚农一气之下砍掉了柚子树。
  “在市场盲目性驱动下,特色种养殖行业催生出一大批同质化合作社。”骆东奇说,由于缺乏协调,这些合作社彼此争食,削弱了特色农业品牌竞争力——这是重庆农村合作经济的第二大不足。
  如何避免同质化造成的恶性竞争?张文辉给出了答案。
  2004年底,张文辉在七大柚子专业合作社之间穿梭游说,力促昔日对手缔结盟约,共同组建了梁平龙滩柚协会,优质梁平柚价格从每个0.5元上涨到10元。
  “通过建立合作联社、行业协会等高级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经济就能实现‘二次合作’。”骆东奇说,通过此类合作,农村合作经济就会从同室操戈变为抱团出海。
  融资互助破解资金难题
  2008年,巫山县,迪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
  崭新的牛舍已经耸立起来。牛舍后,环绕着面积约2000亩的牧草基地。
  一年前,迪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随后投资建立了牛舍和牧草基地。
  基础设施竣工,合作社的资金也用光了。
  为融资,合作社理事长多次找到银行,却始终未能如愿。
  2010年,巫山有141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其中25%负债严重,另外50%由于资金不足成了“空挂社”——它们都未能及时获得贷款。
  针对这个难题,一些农村合作社自筹资金,建立起一种全新合作形式——农村金融互助社。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过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由合作社、农民和企业自愿入股建立,为社员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社区互助性金融机构。
  “在东部发达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主渠道之一。”骆东奇说,而在重庆,这种合作经济形式才刚起步。
  2011年12月1日,黔江区城东街道下坝社区。
  三间临街门面上挂出一块牌子:城东诚信资金互助社。
  上午9点,社员蒲光胜走进门面。两个小时后,他拿着两万元贷款走了出来。
  一个月前,黔江三个专业合作社联合出资,建立了城东诚信资金互助社,力求通过自助摆脱融资之苦。
  到2012年底,互助社已经累计放贷300万元,贷款余额97万元,帮助一大批生产型合作社渡过了难关。
  在开县、万州等地,类似的资金互助合作社也悄然成立。
  “和商业银行相比,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少,客户公信力也比较弱。”骆奇东说,“但由于深度贴近‘三农’,农村资金互助社服务效率高,在充分成长后,此类合作社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其他文献
福建知名作家陈毅达的长篇小说《海边的钢琴》主要讲述了丧妻的中学教师金大成,自铁城返回故乡海龙屿定居后,与弹钢琴的杜品、当婚托的大A(蒙香)等的纠葛。在作品中,作者聚力于“武夷岩茶”这个意象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上的作用,以复调的手法展开叙事,使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生发出多种可能性。     一、武夷岩茶的意象运用  武夷岩茶作为世界三大茶类之一,因其地域特质和文化承载的发展和丰富,已融入中国人的日
当我遇见你,我体内思乡的因子迅速张开双臂  甚至冲出身体。这是血亲之间的感应  我恨不得调出体内五千个汉字紧紧围住这条街道  表明我此刻一點也不孤独  在这里,皮肤不同,语言不通,我已穷途末路  像被丢失在异地的一枚月亮  独自圆缺,自调阴晴  我站在这个用汉字书写的“中国菜”菜馆招牌底下  像一个被遗失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1  杨清风42岁那年,已是6个孩子的父亲。算上他的老婆赵高枝,全家有8张嘴巴,整天因为填饱肚子发愁。虽然日子穷,杨清风却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穷人。  杨清风在村街上每次迎面遇见村人,每次给人打招呼,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快速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插进中山装上衣胸前的口袋里,神情庄重,表情严肃,按照对方的年龄和辈分,问对方:缺钱花吗?  杨清风的两根手指岔开一条缝,半插在上衣口袋里,问话的时候从来不把手
“心心,你的婚礼又取消了,好久办呢?”  “再说吧……”张馨心望着远处的群山,沉默片刻后,小跑追上前面发问的同事,一起向村社疫情防控一线进发了。  今年24岁的张馨心是奉节县永乐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  1月31日一大早,张馨心就和同事们一起,带着药品、食品等物资出门了。他们马不停蹄地辗转于10个村社,不停地搬货、发货,给乡亲们做宣传,直到下午4点,带去的物资才全部发放到位。  准新郎聂小力是长寿
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法专业之余以散文写作遣兴,出版散文集《古典幽梦》《俯仰之间》《纸上思量》《腕下消息》《如风吹过》。  父母亲去世后,我再回泉州城,好像感觉也不一样了,有一些茫然。  有人送过来一本书,说是刚买到的我的一本书论,让我在上面题几个字,作个留念。我问清楚他的名姓,就在第二页的空白处下
1  那块巨大的石头  仿佛是  踩住游荡的时间和滚落的山峰  多少流水 才能冲刷出一个岩洞的宽大  多少风雨 才能丈量归化到明溪的距离  辽阔的记忆  只是石头上一层薄薄的青苔  试着去给一块石头命名  滴水岩 没有什么  能比流水更古老  2  徐霞客的脚印还停留在岩洞里  杨时的身影已在理学祠堂中定格  陈有定将元朝的大旗  牢牢地插入石缝  呼啦啦的响声  没过滴答的水声  闭上眼睛  谁
如今,蜜柚和茶叶是平和县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产业,两张亮丽的名片——“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蜜柚和茶叶在平和虽然古即有之,但并不如现在那么闻名海内外,它们像有着相似命运的一对兄弟。  古时平和种有蜜柚,明朝时称为“抛”。清朝学者施鸿葆把平和蜜柚比喻为“侠客”,我不明所以。他在《闽杂记》一书中说:“品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桔为名士,若平和抛则侠客也。”相传,平和抛差一点毁于明嘉靖
2020年2月13日,巫山县,已经治愈出院15天的蒋女士,收到医院复查结果后,将自己的微信昵称改为“春暖花开”。  蒋女士是重庆首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也是首个治愈出院的患者,还是一名重症康复患者。蒋女士用新取的昵称,表达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寄望。  疫情之下,“春暖花开”,其實也饱含着所有人的期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按照“四集中”原则,加强发热门诊和集中救治医院管理,确保患者早诊断、早治
1.西施舌:怜她长舌足倾城  许多年前,我在福清第一次吃到西施舌,堪称惊艳。一片细腻洁白的蚌肉,用椭圆形贝壳盛着,每位客人分得一个,放进嘴里,柔嫩甘滑,还真有含着绝代佳人舌头的感觉。西施舌又称海蚌、沙蛤。“鸡汤汆海蚌”是闽菜里的一道名菜。后来又与西施舌多次重逢,滋味鲜美,每次都印象深刻。  西施舌分布于太平洋西部的中、日、韩沿海和中南半岛,我国山东、福建和广东产量较大。最早提到西施舌的,是宋人胡仔
沙爽,作品散见于《散文》《钟山》《天涯》《大家》《诗刊》等刊。出版有散文集《手语》《春天的自行车》《逆时光》《拈花》,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桃花庵主——唐寅传》,历史随笔集《味道东坡》等。  壹  是什么时候,我爱上了这些脆薄之物?  可能是因为听一个女友说起她的外祖父。  如同这世间许多的外祖父一样,他是大多数人可以为自己找到的清晰的生命源头。当他以一个故去多年的逝者的身份,出现在两个中年女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