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起金华警方破获的诈骗案引发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只因犯罪嫌疑人的手段太新奇,他们竟然是利用一款“音频分析软件”从电话按键声音中破译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和密码,先后作案,诈骗金额高达四五十万元。看似普通的电脑软件竟然成为罪犯的最大帮凶。在感叹新奇之外,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款软件?这种软件难道不是“管制刀具”吗?为什么还能轻松地发布、传播,经犯罪分子之手变身损害社会的幕后黑手呢?
公开叫卖 居心叵测
金华诈骗案之后,记者以“音频分析软件”为关键字在网络上搜索此类软件,竟然还能找到大量可用的下载链接(见图1)。不仅找到了“金华诈骗案”中提到的李明开发的软件,在“软件999”网上还找到了一个名为“电话拨号录音解码软件”的同类软件。该网站的“软件简介”里写着软件的“特殊价值”:“能够通过电话号码的录音文件,分析按键声音0-9、#、*的识别……能够完美的呈现出音频文件中电话号码发声的按键顺序……是相关需求必选电话声音解码软件。”这样的功能相信不会有哪个正常的电脑操作需要用到。记者安装后发现,要使用这款软件需要支付2800元来购买注册码(见图2),而这样的价格远远高于一款工具软件的正常价格,此软件已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显是在为不法行为提供有效的做案工具。
无独有偶争当“黑手”
如果说上面的案例只是犯罪分子的狡猾,还没能让你对此类特殊软件产生足够的警觉,那么接下来的调查结果会让你无法再坚持这一种看法。记者调查发现,仅被曝光的犯罪案例中就可以找到不少软件充当犯罪分子帮凶的例子。
据报道,2008年3月,丰台检察院以涉嫌犯诈骗罪将张某、王某提起公诉,此二人以销售二手车为名,利用软件随意修改来电显示号码的方式连续诈骗6起,获取财物近10万元。同年,广州日报也曾刊登《花200元可改来电号码 非法技术无法处理 》一文来披露一款售价200元的“号码任意显示”软件正在侵害大众利益,而这样的软件,记者在一家名为“广州市某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网页上仍然可以看到(见图3)。不仅如此,大到干扰“号牌自编系统”,小到网吧“蹭网”,都有相应的软件作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出现(见新闻链接)。
新闻链接
音频软件破译银行密码:http://tinyurl.com/3xasr4c
改号软件任意显示号码:http://tinyurl.com/2deplrs
非法软件干扰“号牌自编系统”:http://tinyurl.com/23bt2kv
使用“蹭网”非法软件被拘:http://tinyurl.com/2ec9a6d
法律空缺 急需监管
面对这些教训,你或许会为这些软件抱不平,认为软件本身是无辜的,它们好比是刀,不能因为有人持刀杀人而去追究生产刀的人。但如果这是一把长刀,我们切菜、削水果都不会用它,除非打架。这也正是法律中限定“管制刀具”的原因。再来看这些软件,它们都有明确的功能倾向和特定的应用环境,只有把它们放在合适的环境下才会发现它的用途,它们不是普通的刀,是长刀,它们应归为新一代“管制刀具”。
既然是“管制刀具”,就应该有专门的监管机制。而按照目前的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一款个人软件应该由谁审核,谁来决定发布与否。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产业数据部副主任尹金涛,他告诉记者:“目前,很难判定一款软件是好是坏,很多软件模棱两可,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个人软件无需注册,只有当软件用于销售时,它才成为一种商品,必须注册、审核,交由有关部门监管。”
那么,软件下载站能否帮我们屏蔽有危险功能的特殊软件呢?从前面的调查我们看到,下载站的审核机制存在明显疏漏。某下载网站的编辑告诉记者:“正规的下载网站都有专门负责软件审核的编辑,而一些小型网站,人员紧张,根本无法仔细审核软件,他们一心只为了获取广告和流量。”
由此看来,对于这类特殊软件,我们只能呼吁广大软件开发者,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成为犯罪的帮凶,一款特殊功能的软件很可能成为悲剧的制造者,让危险降临在你的同袍或亲友身上,果真追究起来,软件开发者也不会真的没有责任。而软件的发布、传播,急待各大下载网站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健康、安全的互联网世界。
公开叫卖 居心叵测
金华诈骗案之后,记者以“音频分析软件”为关键字在网络上搜索此类软件,竟然还能找到大量可用的下载链接(见图1)。不仅找到了“金华诈骗案”中提到的李明开发的软件,在“软件999”网上还找到了一个名为“电话拨号录音解码软件”的同类软件。该网站的“软件简介”里写着软件的“特殊价值”:“能够通过电话号码的录音文件,分析按键声音0-9、#、*的识别……能够完美的呈现出音频文件中电话号码发声的按键顺序……是相关需求必选电话声音解码软件。”这样的功能相信不会有哪个正常的电脑操作需要用到。记者安装后发现,要使用这款软件需要支付2800元来购买注册码(见图2),而这样的价格远远高于一款工具软件的正常价格,此软件已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显是在为不法行为提供有效的做案工具。
无独有偶争当“黑手”
如果说上面的案例只是犯罪分子的狡猾,还没能让你对此类特殊软件产生足够的警觉,那么接下来的调查结果会让你无法再坚持这一种看法。记者调查发现,仅被曝光的犯罪案例中就可以找到不少软件充当犯罪分子帮凶的例子。
据报道,2008年3月,丰台检察院以涉嫌犯诈骗罪将张某、王某提起公诉,此二人以销售二手车为名,利用软件随意修改来电显示号码的方式连续诈骗6起,获取财物近10万元。同年,广州日报也曾刊登《花200元可改来电号码 非法技术无法处理 》一文来披露一款售价200元的“号码任意显示”软件正在侵害大众利益,而这样的软件,记者在一家名为“广州市某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网页上仍然可以看到(见图3)。不仅如此,大到干扰“号牌自编系统”,小到网吧“蹭网”,都有相应的软件作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出现(见新闻链接)。
新闻链接
音频软件破译银行密码:http://tinyurl.com/3xasr4c
改号软件任意显示号码:http://tinyurl.com/2deplrs
非法软件干扰“号牌自编系统”:http://tinyurl.com/23bt2kv
使用“蹭网”非法软件被拘:http://tinyurl.com/2ec9a6d
法律空缺 急需监管
面对这些教训,你或许会为这些软件抱不平,认为软件本身是无辜的,它们好比是刀,不能因为有人持刀杀人而去追究生产刀的人。但如果这是一把长刀,我们切菜、削水果都不会用它,除非打架。这也正是法律中限定“管制刀具”的原因。再来看这些软件,它们都有明确的功能倾向和特定的应用环境,只有把它们放在合适的环境下才会发现它的用途,它们不是普通的刀,是长刀,它们应归为新一代“管制刀具”。
既然是“管制刀具”,就应该有专门的监管机制。而按照目前的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一款个人软件应该由谁审核,谁来决定发布与否。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产业数据部副主任尹金涛,他告诉记者:“目前,很难判定一款软件是好是坏,很多软件模棱两可,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个人软件无需注册,只有当软件用于销售时,它才成为一种商品,必须注册、审核,交由有关部门监管。”
那么,软件下载站能否帮我们屏蔽有危险功能的特殊软件呢?从前面的调查我们看到,下载站的审核机制存在明显疏漏。某下载网站的编辑告诉记者:“正规的下载网站都有专门负责软件审核的编辑,而一些小型网站,人员紧张,根本无法仔细审核软件,他们一心只为了获取广告和流量。”
由此看来,对于这类特殊软件,我们只能呼吁广大软件开发者,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成为犯罪的帮凶,一款特殊功能的软件很可能成为悲剧的制造者,让危险降临在你的同袍或亲友身上,果真追究起来,软件开发者也不会真的没有责任。而软件的发布、传播,急待各大下载网站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健康、安全的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