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思茅区有利的资源优势,运用良种良法等综合农艺措施,以较少的化肥、农药、劳力投入量,开发思茅区优质香软优质稻,获取环保、增效、优质的综合效益,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思茅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保;增效;优质
1.思茅区农情现状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北纬22°27′~23°06′分,东经100°19′~101°27′之间,是普洱市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连接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境内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东西长118千米,南北宽72千米,土地面积3928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2154.8米,最低海拔578米,年平均气温19.1℃;年降雨量1429.9mm,全年日照时数2128小时。相对湿度87%。全区辖2乡5镇,60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2年底总人口数:30.6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3136万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水稻以中稻和中晚稻为主。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66115亩,其中水稻49665亩,平均单产339.4公斤。
长期以来,优质稻种植过程中,农家肥施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偏施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现象严重。氮肥施用不当,施用过多或过晚,造成稻株生长不良,病虫为害加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并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耕地土壤逐年板结、酸化、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单产降低,最终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2.开发意义
2.1优质
香软稻米是云南米质较好的一种优质稻米,煮熟后,既香又软,滋润可口,冷不回生。米质的好坏首先是受品种遗传基因控制,其次是受气候、土壤、水肥管理、农药化肥使用、病虫害为害和仓储、加工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无残留,食味好、米质优的香软稻米,已成为人们日益追求的目标。思茅区人口流量大,打造思茅区香软型优质稻米品牌前景较好。
2.2环保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的基础。农业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施用的农药、化肥,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化肥利用率很低,各种植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一般氮为40-50%,磷为10-20%,钾为30-40%。化肥施用量越高,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数量就越多,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就越高。
遵循国际上提倡的“以低投入、重有机,将化肥使用保持最低的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为中心的持续农业运动,以尽量低的化肥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破坏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增产作用相结合为主要目的的‘施肥制度’”,以便减轻化肥、农药对农业环境及稻株、产品品质等的污染。
2.3增效
开发香软优质稻产业,实现稻米品质与人们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相适应;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以农业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及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产生积极的生态效益。
农民经济效益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质量,获得较好市场销售价格和节约成本等方面。2013年香软优质稻亩产450公斤,每公斤市场收购价3.5元,每亩收入1575元,比较普通水稻平均单产339.4公斤/亩,每公斤3元,每亩收入1018.2元,增收556.8元。每亩香软优质稻节约成本:化肥(尿素30公斤×2.75元=82.5元、普钙9.3公斤×0.96元=8.93元、硫酸钾10公斤×7元=70元,共)161.43元;农药(由于充分发挥农业防治作用,预计农药费用可由以往的每亩30元降低到)15元;种子(采取防杂保纯技术措施后,常规优质稻种子,可以自留,每亩省下购种费)140元。每亩香软优质稻共节本增收873.23元,全区49665亩,共节本增收43368967.95元。
3.开发措施:采取综合农艺措施,实现产品优质环保增效的目标
3.1选择优质多抗香软稻种、培育壮秧
选择云南自己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倒伏,米饭光泽透亮、柔软、香味浓郁、冷不回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香软型优质稻种。海拔578-1200米稻区,选择滇屯502、滇陇201;海拔1200-1800米稻区,选择云粳20号、37号、29号。
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好、管理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作秧田。为解决育秧期气温低和倒春寒天气问题,采用拱架薄膜育秧。播种前晒种1-2d,用施宝克浸种48h,预防稻恶苗病害。扣种稀播,每亩秧田播种25公斤。于最后一次耙田时施入优质农肥每亩1500公斤作底肥;3叶期,每亩浇施10%的腐熟大粪水500公斤,加尿素5公斤;4叶期,再浇施一次10%的腐熟大粪水500公斤;拔秧前7-10天,每亩撒施5公斤尿素作“起身”肥。 于5.5-6叶期移栽,移栽后5天,用丁草胺拌细土撒施防除杂草。
3.2增施农肥,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农药的施用量
每亩大田施腐熟农肥1000-1500公斤,于犁耙前施下作底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12-17-6,由近年来的平均亩施尿素40公斤减少至10公斤,普钙50公斤减少至40.7公斤,硫酸钾20公斤减少至10公斤。于最后一次耙田时施下30.7公斤普钙、5公斤硫酸钾作底肥;于拔节前结合晒田复水后或开始拔节时追施8公斤尿素、5公斤普钙、5公斤硫酸钾作为穗肥;于始穗期追施2公斤尿素、2公斤普钙作粒肥。
由于“良种良法”相结合,创造了稻株生长的良好环境,保障稻株各生育阶段健康生长,提高稻株抗逆能力,减轻病虫为害,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使用量,由近年的每亩药剂费用30元,减少到15元。
3.3错开作物易感病生育时期与高温多雨季节相遇 思茅区6月底-8月中旬,是一年中的高温多雨季节,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易感病的生育时期。而主要病虫害,均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危害或流行。根据作物生长的“积温法”,推导出合理的播种育秧期,从而减轻病虫为害。
滇屯502、滇陇201、云粳20号、37号、29号的全生育期,一般为160-170天,于1月初播种育秧比较理想。
由于春季气温较低,水稻在春季生长,能延长其生育期,有利稻株体内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抗逆能力和改善产品品质,实现既减轻病虫为害又能改善米质的双重效益。
3.4以大穗大粒获取中产(450-500公斤)
水稻产量由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栽插密度、增施化肥,虽然会获得高产,但,往往由于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容易招致病虫为害,导致增加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不仅增加了成本投入,还增加了化肥、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产品品质、甚至对人蓄造成健康威胁。
目标产量为450-500公斤的香软优质稻产量的群体结构为:双行条栽,滇屯502、滇陇201:大行距12寸、小行距4寸,株距4寸,每亩栽插18750丛(每丛插2-3苗),每丛7.5个有效穗;云粳20号、37号、29号:大行距12寸,小行距4寸,株距3寸,每亩栽插25000丛(每丛插2-3苗),每丛7.0个有效穗。
3.5病虫草(鼠、雀)害综合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主要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调整播种期,错开作物易感病生育时期与高温多雨季节相遇;降低栽插密度,实行宽窄栽插,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结合堆、沤制土杂肥,处理带菌、虫卵的稻株、杂草,减少菌、虫来源等综合措施,提高稻株抗逆能力,减轻病虫危害。
经常下田查看, 发现病虫零星为害,且达到防治标准时及时防治。用三环唑、稻瘟净等喷雾防治稻瘟病;用多菌灵、叶枯灵等喷雾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用5%井岗霉素、30%爱苗等喷雾防治纹枯病;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如吡虫林、高好等喷雾防治稻飞虱;用25%杀虫双、90%杀虫单等喷雾防治螟虫。
香软优质稻品种适口性好,鼠、雀为害较重,孕穗及成熟前后,结合割除田边杂草,投放鼠药加强鼠害防治工作;灌浆期及成熟前后进行扎“草人”或人工“看守”加强驱赶雀鸟工作,防止造成损失。
3.6适时收获
九黄十收,适时收获。收割过早会影响出米率、米色、米味。收割过晚,由于香软优质稻品种适口性好,鼠、雀为害较重,容易造成损失。当谷粒变黄、变硬时及时收获。收割前进行田间去杂,并且做到单收、单晒、单储,防止与其它品种混杂,以便确保优质。
3.7用养结合 培肥地力
实行稻—苕子、稻—蚕豆、稻—油菜等轮作,2-3年更换一种轮作方式。
有机肥营养比较齐全,除含作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三要素外,还含有钙、镁、硫、铁微量元素及生长激素等物质。有机肥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解过程中能产生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腐殖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其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机肥种类很多,主要以施用农家肥或种植苕子、蚕豆、田豆等绿肥为主。苕子于初花期压青;蚕豆于始荚期压青。另外还可以在田边地角,以桔杆、杂草为原料,堆制或沤制土杂肥;结合冬季种植绿肥,发展养猪、牛、羊等养殖业,集制优质农肥。通过多渠道,广开肥源,逐渐改善土壤结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能持续发展。
3.8建立科技+公司+农户生产模式
农业科技部门负责香软优质稻生产、种子提纯等技术培训及指导工作;粮油公司或个体老板负责订购产品,必要时还应预垫部分收购资金;农户按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要求或质量标准进行产品生产。
3.9改善仓储、加工条件
仓储、加工条件完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米的品质。粮油公司或个体米行,应进行必要地投资,修善仓储设备、购进国内或日本精米加工、真空包装先进生产线,使香软优质精米达到或超过国际特级米标准,从而打造出自己的香软优质稻米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占据有利的稻米销售市场。 [科]
【参考文献】
[1]催玉亭.化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思茅区2013年统计年鉴.
[3]全国中等农业学校1978年《土壤肥料学》教材(南方本).
【关键词】环保;增效;优质
1.思茅区农情现状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北纬22°27′~23°06′分,东经100°19′~101°27′之间,是普洱市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连接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境内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东西长118千米,南北宽72千米,土地面积3928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2154.8米,最低海拔578米,年平均气温19.1℃;年降雨量1429.9mm,全年日照时数2128小时。相对湿度87%。全区辖2乡5镇,60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2年底总人口数:30.6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3136万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水稻以中稻和中晚稻为主。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66115亩,其中水稻49665亩,平均单产339.4公斤。
长期以来,优质稻种植过程中,农家肥施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偏施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现象严重。氮肥施用不当,施用过多或过晚,造成稻株生长不良,病虫为害加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并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耕地土壤逐年板结、酸化、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单产降低,最终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2.开发意义
2.1优质
香软稻米是云南米质较好的一种优质稻米,煮熟后,既香又软,滋润可口,冷不回生。米质的好坏首先是受品种遗传基因控制,其次是受气候、土壤、水肥管理、农药化肥使用、病虫害为害和仓储、加工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无残留,食味好、米质优的香软稻米,已成为人们日益追求的目标。思茅区人口流量大,打造思茅区香软型优质稻米品牌前景较好。
2.2环保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的基础。农业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施用的农药、化肥,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化肥利用率很低,各种植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一般氮为40-50%,磷为10-20%,钾为30-40%。化肥施用量越高,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数量就越多,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就越高。
遵循国际上提倡的“以低投入、重有机,将化肥使用保持最低的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为中心的持续农业运动,以尽量低的化肥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破坏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增产作用相结合为主要目的的‘施肥制度’”,以便减轻化肥、农药对农业环境及稻株、产品品质等的污染。
2.3增效
开发香软优质稻产业,实现稻米品质与人们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相适应;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以农业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及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产生积极的生态效益。
农民经济效益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质量,获得较好市场销售价格和节约成本等方面。2013年香软优质稻亩产450公斤,每公斤市场收购价3.5元,每亩收入1575元,比较普通水稻平均单产339.4公斤/亩,每公斤3元,每亩收入1018.2元,增收556.8元。每亩香软优质稻节约成本:化肥(尿素30公斤×2.75元=82.5元、普钙9.3公斤×0.96元=8.93元、硫酸钾10公斤×7元=70元,共)161.43元;农药(由于充分发挥农业防治作用,预计农药费用可由以往的每亩30元降低到)15元;种子(采取防杂保纯技术措施后,常规优质稻种子,可以自留,每亩省下购种费)140元。每亩香软优质稻共节本增收873.23元,全区49665亩,共节本增收43368967.95元。
3.开发措施:采取综合农艺措施,实现产品优质环保增效的目标
3.1选择优质多抗香软稻种、培育壮秧
选择云南自己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倒伏,米饭光泽透亮、柔软、香味浓郁、冷不回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香软型优质稻种。海拔578-1200米稻区,选择滇屯502、滇陇201;海拔1200-1800米稻区,选择云粳20号、37号、29号。
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好、管理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作秧田。为解决育秧期气温低和倒春寒天气问题,采用拱架薄膜育秧。播种前晒种1-2d,用施宝克浸种48h,预防稻恶苗病害。扣种稀播,每亩秧田播种25公斤。于最后一次耙田时施入优质农肥每亩1500公斤作底肥;3叶期,每亩浇施10%的腐熟大粪水500公斤,加尿素5公斤;4叶期,再浇施一次10%的腐熟大粪水500公斤;拔秧前7-10天,每亩撒施5公斤尿素作“起身”肥。 于5.5-6叶期移栽,移栽后5天,用丁草胺拌细土撒施防除杂草。
3.2增施农肥,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农药的施用量
每亩大田施腐熟农肥1000-1500公斤,于犁耙前施下作底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12-17-6,由近年来的平均亩施尿素40公斤减少至10公斤,普钙50公斤减少至40.7公斤,硫酸钾20公斤减少至10公斤。于最后一次耙田时施下30.7公斤普钙、5公斤硫酸钾作底肥;于拔节前结合晒田复水后或开始拔节时追施8公斤尿素、5公斤普钙、5公斤硫酸钾作为穗肥;于始穗期追施2公斤尿素、2公斤普钙作粒肥。
由于“良种良法”相结合,创造了稻株生长的良好环境,保障稻株各生育阶段健康生长,提高稻株抗逆能力,减轻病虫为害,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使用量,由近年的每亩药剂费用30元,减少到15元。
3.3错开作物易感病生育时期与高温多雨季节相遇 思茅区6月底-8月中旬,是一年中的高温多雨季节,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易感病的生育时期。而主要病虫害,均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危害或流行。根据作物生长的“积温法”,推导出合理的播种育秧期,从而减轻病虫为害。
滇屯502、滇陇201、云粳20号、37号、29号的全生育期,一般为160-170天,于1月初播种育秧比较理想。
由于春季气温较低,水稻在春季生长,能延长其生育期,有利稻株体内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抗逆能力和改善产品品质,实现既减轻病虫为害又能改善米质的双重效益。
3.4以大穗大粒获取中产(450-500公斤)
水稻产量由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栽插密度、增施化肥,虽然会获得高产,但,往往由于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容易招致病虫为害,导致增加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不仅增加了成本投入,还增加了化肥、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产品品质、甚至对人蓄造成健康威胁。
目标产量为450-500公斤的香软优质稻产量的群体结构为:双行条栽,滇屯502、滇陇201:大行距12寸、小行距4寸,株距4寸,每亩栽插18750丛(每丛插2-3苗),每丛7.5个有效穗;云粳20号、37号、29号:大行距12寸,小行距4寸,株距3寸,每亩栽插25000丛(每丛插2-3苗),每丛7.0个有效穗。
3.5病虫草(鼠、雀)害综合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主要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调整播种期,错开作物易感病生育时期与高温多雨季节相遇;降低栽插密度,实行宽窄栽插,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结合堆、沤制土杂肥,处理带菌、虫卵的稻株、杂草,减少菌、虫来源等综合措施,提高稻株抗逆能力,减轻病虫危害。
经常下田查看, 发现病虫零星为害,且达到防治标准时及时防治。用三环唑、稻瘟净等喷雾防治稻瘟病;用多菌灵、叶枯灵等喷雾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用5%井岗霉素、30%爱苗等喷雾防治纹枯病;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如吡虫林、高好等喷雾防治稻飞虱;用25%杀虫双、90%杀虫单等喷雾防治螟虫。
香软优质稻品种适口性好,鼠、雀为害较重,孕穗及成熟前后,结合割除田边杂草,投放鼠药加强鼠害防治工作;灌浆期及成熟前后进行扎“草人”或人工“看守”加强驱赶雀鸟工作,防止造成损失。
3.6适时收获
九黄十收,适时收获。收割过早会影响出米率、米色、米味。收割过晚,由于香软优质稻品种适口性好,鼠、雀为害较重,容易造成损失。当谷粒变黄、变硬时及时收获。收割前进行田间去杂,并且做到单收、单晒、单储,防止与其它品种混杂,以便确保优质。
3.7用养结合 培肥地力
实行稻—苕子、稻—蚕豆、稻—油菜等轮作,2-3年更换一种轮作方式。
有机肥营养比较齐全,除含作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三要素外,还含有钙、镁、硫、铁微量元素及生长激素等物质。有机肥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解过程中能产生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腐殖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其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机肥种类很多,主要以施用农家肥或种植苕子、蚕豆、田豆等绿肥为主。苕子于初花期压青;蚕豆于始荚期压青。另外还可以在田边地角,以桔杆、杂草为原料,堆制或沤制土杂肥;结合冬季种植绿肥,发展养猪、牛、羊等养殖业,集制优质农肥。通过多渠道,广开肥源,逐渐改善土壤结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能持续发展。
3.8建立科技+公司+农户生产模式
农业科技部门负责香软优质稻生产、种子提纯等技术培训及指导工作;粮油公司或个体老板负责订购产品,必要时还应预垫部分收购资金;农户按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要求或质量标准进行产品生产。
3.9改善仓储、加工条件
仓储、加工条件完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米的品质。粮油公司或个体米行,应进行必要地投资,修善仓储设备、购进国内或日本精米加工、真空包装先进生产线,使香软优质精米达到或超过国际特级米标准,从而打造出自己的香软优质稻米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占据有利的稻米销售市场。 [科]
【参考文献】
[1]催玉亭.化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思茅区2013年统计年鉴.
[3]全国中等农业学校1978年《土壤肥料学》教材(南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