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渔民生活,大概是因为近水的缘故,总让人觉得无限浪漫。海子所定义的“幸福的人”,不过就是想住在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里,惯看秋月春风。在长岛的“吃在渔家、住在渔家、当一天渔民”的特色“渔家乐”旅游,正能满足你当一个“幸福人”的愿望。
渔家乐,怎一个“乐”字了得!
来长岛,一定要到渔家小住,这将会使你的长岛之旅更趋于完美。那干净整洁的渔家小院,暖融融的炕头,满桌子的丰盛海鲜,渔家大嫂的热情招待,这一切给予你最星级的礼遇。你会发现,世界的顶级住宿不单单是指住进迪拜的七星帆船酒店,而是住在一个能让你身心俱畅的地方。
在长岛上有按照渔俗建起的“老渔寨”,海草房、篱笆墙、碾子磨、大橹把、老帆船,大鱼网,那房檐下挂着的串串咸干鱼、苞米棒和地瓜干,构建出了海边渔家特有的生活场景。住渔家最棒的是还能体验渔人的日常生活。“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这种趁兴而去,满载而归的喜悦,将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听海涛睡一个舒服的好觉,晨起吃过香喷喷的咸鱼饼子、鲜鱼面,与渔家大哥一同出海去。坐在渔家乐的扁舟上,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意纵天高。在渔家大哥的指导下亲自升帆、摇橹、撒网、下笼,从这些渔家最平常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别样的幸福。
撒网捕鱼是最HIGH的环节。童年所听到的精彩故事中总少不了出海捕鱼的奇遇。幻想能从海底捞到一盏阿拉丁神灯,或者遇见普希金渔夫故事里那个百求必应的金鱼……除去这些“神迹”的成分,你倒是确实能捕获到螃蟹、扇贝、牡蛎、小鱼、小虾等。带回去让渔家大嫂加工,顺便和大嫂学一学做海鲜的厨艺,让你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当饭菜端上桌来,海参、鲍鱼、对虾必上桌,再加上扇贝、牡蛎原壳端上,外加一个海胆汤,无不是色香味俱全。再和渔家大哥喝点儿渔家老酒,唠唠闲嗑,就着鱼米、虾仁、扇贝丁、干海兔等小食,那股子热乎劲儿如同故人相见。
海鲜盛宴,食指大动的快感
但凡好玩的地方,多是好吃的地方。长岛也不例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之岛。它四面沿海,拥有最优良的黄、渤海水质,海域中海洋生物多达284种,因此博得了“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的美称。
长岛之行绝对是看饱了眼也吃饱了口。如果说渔家乐大嫂的家常海鲜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那么,去海鲜大排档的一番饕餮大战,则更贴近食神的境界。海鲜大排档是夜间品尝海鲜大全的地方。每到夜幕降临,这里弥漫着海鲜诱人的香气,食客们在这里喝啤酒,将一串串烤鱿鱼、烤海蛎子在唇齿间消灭殆尽,吹着清凉的海风,听着海涛的韵律,欣赏着绚丽的篝火,这架势颇有仙人之风,令人神往。
长岛的风味小吃很多。其中的“哈海蜇”不可不尝。长岛人说的“哈”其实就是“喝”。夏末秋初时节是“哈海蜇”的旺季。此时的海蜇已长到直径1米到1.5米以上。海蜇先是被除去头爪,放到水里浸泡。要“哈”的时候用刀将海蜇切成均匀的细丝儿,加上佐料,这样便可以大“哈”特“哈”了。那清冽冽的海蜇丝儿清清亮,滑溜溜,入口一嚼,咯嘣脆响,
长岛人喜欢喝酒,不单单是冲着酒好,还有那下酒的“酒肴”。这里的“酒肴”可不是孔乙己的茴香豆,而是讲究腥味儿的东西,如清炖出锅的鱿鱼、带鱼、比目鱼等,都是长岛人最中意的酒肴。那些鱼刺较多的毛扣、青鳞在长岛人嘴边吃得顺顺溜溜,一边咂着鱼刺,一边品着小酒,既有鱼之鲜香,又有酒之醇美,如同渔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长岛的鲍鱼。当年苏东坡这位大诗人兼大吃货在黄州贬谪五年之后,初登长岛,就与海鲜佳品不期而遇,这叫老苏情何以堪啊!于是,他在吃罢长岛鲍鱼(鳆鱼)后,打着饱嗝,写下了洋洋洒洒三百余字的《鳆鱼行》,以抒发对美味的不尽情思。当年那“一枚何啻千金直”的长岛鲍鱼从东汉时代就是供食王侯的珍品,而如今在长岛的海鲜大排档里也寻常可见。长岛鲍鱼是皱纹盘鲍。其个头硕大,肉质肥厚嫩滑。鲍鱼壳的内面色泽光亮,闪烁着珍珠的光泽,是上好的贝壳材料。关于鲍鱼的名菜有“红烧鲍鱼”、“扒鲍鱼”、“鲜蒸鲍鱼”等,动一筷子,绝对让味蕾欢腾鼓舞。
渔家也是艺术家
长岛的渔民特别富有艺术细胞,音乐舞蹈绘画样样都能使得,为渔家平淡的生活注入了丰富的色彩。因此,在渔家小住不但能吃好喝好睡得香,还能享受到精神层面的东西。
劳动号子本来是下苦人劳动的军令,但是,经过长岛渔民这么一喊,动听得都能灌成唱片。长岛的渔民号子生活气息强烈。由于渔家劳动强度小,动作幅度不太大,因而,渔民号子多是优美细腻,抒情委婉,节奏和缓的,如同一曲曲动听的小令,是中国“三大号子”之一。而当面对狂风恶浪时,渔家号子亦如“银屏乍破水浆崩”,变作铿锵有力之声。长岛渔民喜欢喊渔号,在劳动的各个环节上都创作出不同的号子,如上网号子、拾锚号子、摇橹号子等等。每个渔船都沿袭着自己船的传统唱词。比如,当夜晚百船进港之时,只要听到渔号,便可知道谁家今天发财了,谁家的亲人回来了。渔民号子是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即使在通信工具如此普及的今天,一声号子也比拨打手机来传递信息快得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长岛的渔号就出了名。在砣矶岛后口村有只行往天津的大风船要掌篷出海。然而天公不给力,刮风下雨让水手们煞费苦力也没把篷掌起来。砣矶船上有个绰号“小鬼奶奶”的号子头,他带着伙计们上场,一个掌篷号没喊完,大篷就乖溜溜树起来了。从此长岛渔民号子声名远播。如今渔民号子已列入民族音乐遗产行列,并跻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逢年过节长岛的渔民们就会自发地舞龙、耍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把渔家秧歌扭得欢畅淋漓。现在搞旅游,渔家秧歌时时舞,让度假客尽情领略这一海岛风情。长岛秧歌始于二十世纪初,表达了渔民闯海打鱼,谋生存,求发展,想致富的美好愿望。愿望又多么强烈,秧歌就舞得有多么热烈。舞者们身着彩色服装,头戴“鱼流”、“虾群”面具,踩着鼓点,模拟着在汹涌波涛中勇敢穿越的情景,灵巧地扭动着,欢快地跑跳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长岛的扇贝养殖业发展空前,扇贝成为岛民的聚宝盆。于是,扇贝秧歌应运而生。秧歌舞者身着淡红色、咖啡色或金黄色的硕大的扇贝外壳道具,翻飞飘舞,如穿花蛱蝶一般,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渔家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尽情的享受了长岛秧歌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健康和艺术享受。这让渔家真正乐翻天!
渔家乐,怎一个“乐”字了得!
来长岛,一定要到渔家小住,这将会使你的长岛之旅更趋于完美。那干净整洁的渔家小院,暖融融的炕头,满桌子的丰盛海鲜,渔家大嫂的热情招待,这一切给予你最星级的礼遇。你会发现,世界的顶级住宿不单单是指住进迪拜的七星帆船酒店,而是住在一个能让你身心俱畅的地方。
在长岛上有按照渔俗建起的“老渔寨”,海草房、篱笆墙、碾子磨、大橹把、老帆船,大鱼网,那房檐下挂着的串串咸干鱼、苞米棒和地瓜干,构建出了海边渔家特有的生活场景。住渔家最棒的是还能体验渔人的日常生活。“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这种趁兴而去,满载而归的喜悦,将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听海涛睡一个舒服的好觉,晨起吃过香喷喷的咸鱼饼子、鲜鱼面,与渔家大哥一同出海去。坐在渔家乐的扁舟上,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意纵天高。在渔家大哥的指导下亲自升帆、摇橹、撒网、下笼,从这些渔家最平常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别样的幸福。
撒网捕鱼是最HIGH的环节。童年所听到的精彩故事中总少不了出海捕鱼的奇遇。幻想能从海底捞到一盏阿拉丁神灯,或者遇见普希金渔夫故事里那个百求必应的金鱼……除去这些“神迹”的成分,你倒是确实能捕获到螃蟹、扇贝、牡蛎、小鱼、小虾等。带回去让渔家大嫂加工,顺便和大嫂学一学做海鲜的厨艺,让你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当饭菜端上桌来,海参、鲍鱼、对虾必上桌,再加上扇贝、牡蛎原壳端上,外加一个海胆汤,无不是色香味俱全。再和渔家大哥喝点儿渔家老酒,唠唠闲嗑,就着鱼米、虾仁、扇贝丁、干海兔等小食,那股子热乎劲儿如同故人相见。
海鲜盛宴,食指大动的快感
但凡好玩的地方,多是好吃的地方。长岛也不例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之岛。它四面沿海,拥有最优良的黄、渤海水质,海域中海洋生物多达284种,因此博得了“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的美称。
长岛之行绝对是看饱了眼也吃饱了口。如果说渔家乐大嫂的家常海鲜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那么,去海鲜大排档的一番饕餮大战,则更贴近食神的境界。海鲜大排档是夜间品尝海鲜大全的地方。每到夜幕降临,这里弥漫着海鲜诱人的香气,食客们在这里喝啤酒,将一串串烤鱿鱼、烤海蛎子在唇齿间消灭殆尽,吹着清凉的海风,听着海涛的韵律,欣赏着绚丽的篝火,这架势颇有仙人之风,令人神往。
长岛的风味小吃很多。其中的“哈海蜇”不可不尝。长岛人说的“哈”其实就是“喝”。夏末秋初时节是“哈海蜇”的旺季。此时的海蜇已长到直径1米到1.5米以上。海蜇先是被除去头爪,放到水里浸泡。要“哈”的时候用刀将海蜇切成均匀的细丝儿,加上佐料,这样便可以大“哈”特“哈”了。那清冽冽的海蜇丝儿清清亮,滑溜溜,入口一嚼,咯嘣脆响,
长岛人喜欢喝酒,不单单是冲着酒好,还有那下酒的“酒肴”。这里的“酒肴”可不是孔乙己的茴香豆,而是讲究腥味儿的东西,如清炖出锅的鱿鱼、带鱼、比目鱼等,都是长岛人最中意的酒肴。那些鱼刺较多的毛扣、青鳞在长岛人嘴边吃得顺顺溜溜,一边咂着鱼刺,一边品着小酒,既有鱼之鲜香,又有酒之醇美,如同渔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长岛的鲍鱼。当年苏东坡这位大诗人兼大吃货在黄州贬谪五年之后,初登长岛,就与海鲜佳品不期而遇,这叫老苏情何以堪啊!于是,他在吃罢长岛鲍鱼(鳆鱼)后,打着饱嗝,写下了洋洋洒洒三百余字的《鳆鱼行》,以抒发对美味的不尽情思。当年那“一枚何啻千金直”的长岛鲍鱼从东汉时代就是供食王侯的珍品,而如今在长岛的海鲜大排档里也寻常可见。长岛鲍鱼是皱纹盘鲍。其个头硕大,肉质肥厚嫩滑。鲍鱼壳的内面色泽光亮,闪烁着珍珠的光泽,是上好的贝壳材料。关于鲍鱼的名菜有“红烧鲍鱼”、“扒鲍鱼”、“鲜蒸鲍鱼”等,动一筷子,绝对让味蕾欢腾鼓舞。
渔家也是艺术家
长岛的渔民特别富有艺术细胞,音乐舞蹈绘画样样都能使得,为渔家平淡的生活注入了丰富的色彩。因此,在渔家小住不但能吃好喝好睡得香,还能享受到精神层面的东西。
劳动号子本来是下苦人劳动的军令,但是,经过长岛渔民这么一喊,动听得都能灌成唱片。长岛的渔民号子生活气息强烈。由于渔家劳动强度小,动作幅度不太大,因而,渔民号子多是优美细腻,抒情委婉,节奏和缓的,如同一曲曲动听的小令,是中国“三大号子”之一。而当面对狂风恶浪时,渔家号子亦如“银屏乍破水浆崩”,变作铿锵有力之声。长岛渔民喜欢喊渔号,在劳动的各个环节上都创作出不同的号子,如上网号子、拾锚号子、摇橹号子等等。每个渔船都沿袭着自己船的传统唱词。比如,当夜晚百船进港之时,只要听到渔号,便可知道谁家今天发财了,谁家的亲人回来了。渔民号子是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即使在通信工具如此普及的今天,一声号子也比拨打手机来传递信息快得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长岛的渔号就出了名。在砣矶岛后口村有只行往天津的大风船要掌篷出海。然而天公不给力,刮风下雨让水手们煞费苦力也没把篷掌起来。砣矶船上有个绰号“小鬼奶奶”的号子头,他带着伙计们上场,一个掌篷号没喊完,大篷就乖溜溜树起来了。从此长岛渔民号子声名远播。如今渔民号子已列入民族音乐遗产行列,并跻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逢年过节长岛的渔民们就会自发地舞龙、耍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把渔家秧歌扭得欢畅淋漓。现在搞旅游,渔家秧歌时时舞,让度假客尽情领略这一海岛风情。长岛秧歌始于二十世纪初,表达了渔民闯海打鱼,谋生存,求发展,想致富的美好愿望。愿望又多么强烈,秧歌就舞得有多么热烈。舞者们身着彩色服装,头戴“鱼流”、“虾群”面具,踩着鼓点,模拟着在汹涌波涛中勇敢穿越的情景,灵巧地扭动着,欢快地跑跳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长岛的扇贝养殖业发展空前,扇贝成为岛民的聚宝盆。于是,扇贝秧歌应运而生。秧歌舞者身着淡红色、咖啡色或金黄色的硕大的扇贝外壳道具,翻飞飘舞,如穿花蛱蝶一般,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渔家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尽情的享受了长岛秧歌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健康和艺术享受。这让渔家真正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