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外国侵略者的虚伪“中立”和太平天国对外的基本政策
自从清兵入关以来,中国人民反抗清朝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起义,从未停止,封建统冶者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入侵,这个矛盾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政治上,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胁迫下所执行的投降卖国、抑民媚外政策,增加了人民群众对统治阶级的鄙视和憎恨。在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使一部分手工业遭到破坏,特别是由于鸦片侵略的加厉,白银继续大量外流,银钱比价不断扩大,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战争中的巨大消耗和战后赔款的偿付都直接或间接落在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头上,使他们的生活更为穷困。农民的困境为地主豪绅造成机会,高利贷和土地兼併逼使农民流离失所,而官吏则与地主豪绅朋比为奸,其凶暴贪污更甚于前。在这种情况下,鸦片战争后,南北各省反清秘密结社广泛发展,武装起义连绵不断,反清的革命势力最后汇成一支强大的洪流,演成轰轰烈烈的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农民的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是由于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已经侵入中国,开始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凶恶的敌人,因此太平天国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除了担负反封建的任务外,也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
1851 年1 月11 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这时,在中国拥有最大侵略利益的英国,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攫得的侵略权益,正阴谋发动对中国新的武装进攻。早在1850 年9 月29 日英国外相巴麦尊即写道:“我们不得不进行另一次打击的时候正在迅速到来。”①1851 年10 月,他向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询问何时动手最为有利。当时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正在广西境内发展,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认为这正是应该行动的时候,但是文翰感到英国在华兵力不足,不敢冒昧发动侵略战争。1852 年1 月、6 月,阿礼国又两次建议文翰,利用清政府“特别困窘的境地”,采取行动。英国侵略者这时所考虑的是乘火打劫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暂时还没有干涉的打算;因为他们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形势还估计不足,对这一次革命的性质更缺乏认识。1853 年5 月,英国新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全权代表包令到达上海,6 月中派麦都思和利韦士•包令再去天京访问,向太平天国提出三十一个问题,要求答复。太平天国以东王的名义给予答复,答复的第一条便是:“一复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①这一条答复再度明确表示了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三个重要方面:赞成国际正当的贸易往来,反对鸦片的输入,对于清政府和各国订立的有关“立埠”的不平等条约,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在上述太平天国和外国侵略者最初的一些接触中,双方都已表明了彼此相待的政策的基本精神。太平天国对外的基本态度是平等自主、反对侵略;而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的政策基本点则是要求太平天国承认其所谓“条约权利”。所以,在太平天国和外国侵略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这就决定了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革命的政策必然终将走上干涉和破坏的前途。尽管侵略者在口头上宣告“中立”,但是,由于中国内战的双方,一方承认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权利”,另一方则拒绝予以承认,这个“中立”从一开始便不可能没有偏袒。只是由于侵略者这时对于公然实行干涉还存有顾虑,对于太平天国还怀有一定程度的幻想。
二、外国侵略者的局部干涉和乘火打劫的活动
1853 年9 月7 日,在上海发生了刘丽川领导的响应太平军的小刀会起义。小刀会起义后,上海清政权马上瓦解,清军望风而逃。上海道台吴健彰在美国领事帮助下逃出了县城。这时外国侵略者赶忙宣布租界“中立”,阻止小刀会进入租界,让清政府获得喘息的机会。接着他们又对小刀会实行了经济封锁,断绝上海租界与县城之间的往来。1854 年12 月,法国海军提督辣厄尔协助清军炮轰上海县城。小刀会起义军由于缺乏物资供应,在中外反动武装的联合围攻下,于1855 年2 月17 日被迫退出县城,刘丽川在突围中牺牲。坚持了一年多的小刀会起义终于遭到失败。
与此同时,英国侵略者在广州对三合会起义也进行了武装干涉。1854 年底起义响应太平军的广东三合会包围了广州城。1854 年12 月间三合会的水上武力又在黄埔附近击败了广东水师,广州对外的水陆交通全被截断。英国侵略者于是便公然帮助两广总督叶名琛对起义者进行镇压。英国海军在珠江口及广东沿海一带对三合会一再发动进攻。
在上海,外国侵略者在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的同时,还乘机扩大他们的特权。1854 年以前,外国人在上海租界里仅取得租地的权利,他们每年仍须向中国政府缴纳地亩捐,中国在租界内仍保有大部分主权。他们只是根据1845 年英国领事和上海道台订立的《土地章程》,可以在租界内建造和修理桥梁、保养和清洁道路、建造沟渠、雇佣更夫等。为此,成立了一个在英国领事领导下的所谓“路码头公会”,对外国租地人摊派税捐,以应开支需要。1853 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大批中国人涌入租界,外国侵略者于是借口保护他们本国的利益,未经中国当局事先同意,由英、美、法三国领事擅自修订了土地章程。从这时起,他们开始在租界内成立他们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且设置了巡捕,对居住在租界内的中国人竟行使警察管辖权和征税权。他们还非法擅自审理租界内中国人的民刑案件,篡夺了中国的司法权。这些非法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在租界内的主权,使租界实际上变成为“国中之国”。
小刀会起义后的第二天,位于租界内的上海海关被捣毁。外国侵略者乘机派兵占领上海海关,英国领事并提出了所谓“领事代征制”,宣布在上海海关不能行使权力前,由英美领事代替中国征税,税金最后是否交还中国,由英政府决定。1853 年10 月,吴健彰回到上海,要求各国承认他的海关监督地位和补缴欠税。但英美领事阻挠他重建海关,英美商人也拒绝交税。在在大沽战役中,美国侵略者再度暴露了帮凶的面目。随同英法侵略军一起北来的三艘美国兵舰,起初犹伪装中立,但当英舰队司令贺布受伤,英法侵略军形势十分危急时,美国舰队司令却喊出了“血比水浓”(意即同种的关系总比外人亲密)的口号,鼓励美国士兵帮助英法作战,而美国政府事后还无耻地硬说,美国在这次战争中维持了“中立”。美国公使华若翰在英法战败后,才伪装“和好”,同意由北塘进京换约;进京后因跪拜礼仪问题,没有见到皇帝,又折回北塘换约。
英法公使于大沽战败后被迫退回到上海。大沽冲突的责任,完全在侵略者方面。马克思当时即指出:“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一款条文允准英国人和法国人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方面,预先就决意要在换约日期以前向中国寻衅了。同年5 月,英法侵略军竟出动舰队和陆战队协助清进攻宁波,太平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重伤敌军,击毙了法国舰队司令耿尼。此后太平军又在慈谿战役中击毙从上海调来浙江援助清军的“常胜军”统领华尔,而且在绍兴屡败侵略军,先后击毙“常捷军”统领勒伯勒车及其继任者达尔第福。特别是在杭州争夺战中,太平军多次击败“常捷军”,一直坚持到1864年3 月才撤出转移。在长江下游,太平军同样进行了顽强地反击。自1863年初,英法侵略军协助李鸿章的淮军,以优势的武器,猖狂地从上海向西进犯,太平军在太仑、苏州、华墅、金坛、常州等地,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多次击败侵略军,使敌人遭到极大的伤亡,沉重地打击了侵略军。所有这些事实,都表现了革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进行了英勇坚强的反抗,给予了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使他们认识到革命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轻侮的。但是,由于太平天国内在的种种弱点,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革命终于遭到最后的失败。1864 年7 月19 日,天京被曾国藩的军队攻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此便进入了消亡的阶段。
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意义。就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而言,尽管这个政策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是有缺点的,特别是“他们曾经错误地因为宗教的形式相同的原故,而把以信奉基督教做招牌的资本主义侵略者看做朋友⋯⋯因而太平天国革命者曾经表现他们对于外国侵略者缺少应有的警惕”①,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始终是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这是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太平天国在它的短短的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全世界面前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决不屈服于外来暴力的。
自从清兵入关以来,中国人民反抗清朝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起义,从未停止,封建统冶者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入侵,这个矛盾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政治上,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胁迫下所执行的投降卖国、抑民媚外政策,增加了人民群众对统治阶级的鄙视和憎恨。在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使一部分手工业遭到破坏,特别是由于鸦片侵略的加厉,白银继续大量外流,银钱比价不断扩大,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战争中的巨大消耗和战后赔款的偿付都直接或间接落在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头上,使他们的生活更为穷困。农民的困境为地主豪绅造成机会,高利贷和土地兼併逼使农民流离失所,而官吏则与地主豪绅朋比为奸,其凶暴贪污更甚于前。在这种情况下,鸦片战争后,南北各省反清秘密结社广泛发展,武装起义连绵不断,反清的革命势力最后汇成一支强大的洪流,演成轰轰烈烈的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农民的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是由于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已经侵入中国,开始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凶恶的敌人,因此太平天国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除了担负反封建的任务外,也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
1851 年1 月11 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这时,在中国拥有最大侵略利益的英国,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攫得的侵略权益,正阴谋发动对中国新的武装进攻。早在1850 年9 月29 日英国外相巴麦尊即写道:“我们不得不进行另一次打击的时候正在迅速到来。”①1851 年10 月,他向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询问何时动手最为有利。当时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正在广西境内发展,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认为这正是应该行动的时候,但是文翰感到英国在华兵力不足,不敢冒昧发动侵略战争。1852 年1 月、6 月,阿礼国又两次建议文翰,利用清政府“特别困窘的境地”,采取行动。英国侵略者这时所考虑的是乘火打劫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暂时还没有干涉的打算;因为他们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形势还估计不足,对这一次革命的性质更缺乏认识。1853 年5 月,英国新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全权代表包令到达上海,6 月中派麦都思和利韦士•包令再去天京访问,向太平天国提出三十一个问题,要求答复。太平天国以东王的名义给予答复,答复的第一条便是:“一复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①这一条答复再度明确表示了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三个重要方面:赞成国际正当的贸易往来,反对鸦片的输入,对于清政府和各国订立的有关“立埠”的不平等条约,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在上述太平天国和外国侵略者最初的一些接触中,双方都已表明了彼此相待的政策的基本精神。太平天国对外的基本态度是平等自主、反对侵略;而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的政策基本点则是要求太平天国承认其所谓“条约权利”。所以,在太平天国和外国侵略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这就决定了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革命的政策必然终将走上干涉和破坏的前途。尽管侵略者在口头上宣告“中立”,但是,由于中国内战的双方,一方承认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权利”,另一方则拒绝予以承认,这个“中立”从一开始便不可能没有偏袒。只是由于侵略者这时对于公然实行干涉还存有顾虑,对于太平天国还怀有一定程度的幻想。
二、外国侵略者的局部干涉和乘火打劫的活动
1853 年9 月7 日,在上海发生了刘丽川领导的响应太平军的小刀会起义。小刀会起义后,上海清政权马上瓦解,清军望风而逃。上海道台吴健彰在美国领事帮助下逃出了县城。这时外国侵略者赶忙宣布租界“中立”,阻止小刀会进入租界,让清政府获得喘息的机会。接着他们又对小刀会实行了经济封锁,断绝上海租界与县城之间的往来。1854 年12 月,法国海军提督辣厄尔协助清军炮轰上海县城。小刀会起义军由于缺乏物资供应,在中外反动武装的联合围攻下,于1855 年2 月17 日被迫退出县城,刘丽川在突围中牺牲。坚持了一年多的小刀会起义终于遭到失败。
与此同时,英国侵略者在广州对三合会起义也进行了武装干涉。1854 年底起义响应太平军的广东三合会包围了广州城。1854 年12 月间三合会的水上武力又在黄埔附近击败了广东水师,广州对外的水陆交通全被截断。英国侵略者于是便公然帮助两广总督叶名琛对起义者进行镇压。英国海军在珠江口及广东沿海一带对三合会一再发动进攻。
在上海,外国侵略者在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的同时,还乘机扩大他们的特权。1854 年以前,外国人在上海租界里仅取得租地的权利,他们每年仍须向中国政府缴纳地亩捐,中国在租界内仍保有大部分主权。他们只是根据1845 年英国领事和上海道台订立的《土地章程》,可以在租界内建造和修理桥梁、保养和清洁道路、建造沟渠、雇佣更夫等。为此,成立了一个在英国领事领导下的所谓“路码头公会”,对外国租地人摊派税捐,以应开支需要。1853 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大批中国人涌入租界,外国侵略者于是借口保护他们本国的利益,未经中国当局事先同意,由英、美、法三国领事擅自修订了土地章程。从这时起,他们开始在租界内成立他们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且设置了巡捕,对居住在租界内的中国人竟行使警察管辖权和征税权。他们还非法擅自审理租界内中国人的民刑案件,篡夺了中国的司法权。这些非法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在租界内的主权,使租界实际上变成为“国中之国”。
小刀会起义后的第二天,位于租界内的上海海关被捣毁。外国侵略者乘机派兵占领上海海关,英国领事并提出了所谓“领事代征制”,宣布在上海海关不能行使权力前,由英美领事代替中国征税,税金最后是否交还中国,由英政府决定。1853 年10 月,吴健彰回到上海,要求各国承认他的海关监督地位和补缴欠税。但英美领事阻挠他重建海关,英美商人也拒绝交税。在在大沽战役中,美国侵略者再度暴露了帮凶的面目。随同英法侵略军一起北来的三艘美国兵舰,起初犹伪装中立,但当英舰队司令贺布受伤,英法侵略军形势十分危急时,美国舰队司令却喊出了“血比水浓”(意即同种的关系总比外人亲密)的口号,鼓励美国士兵帮助英法作战,而美国政府事后还无耻地硬说,美国在这次战争中维持了“中立”。美国公使华若翰在英法战败后,才伪装“和好”,同意由北塘进京换约;进京后因跪拜礼仪问题,没有见到皇帝,又折回北塘换约。
英法公使于大沽战败后被迫退回到上海。大沽冲突的责任,完全在侵略者方面。马克思当时即指出:“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一款条文允准英国人和法国人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方面,预先就决意要在换约日期以前向中国寻衅了。同年5 月,英法侵略军竟出动舰队和陆战队协助清进攻宁波,太平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重伤敌军,击毙了法国舰队司令耿尼。此后太平军又在慈谿战役中击毙从上海调来浙江援助清军的“常胜军”统领华尔,而且在绍兴屡败侵略军,先后击毙“常捷军”统领勒伯勒车及其继任者达尔第福。特别是在杭州争夺战中,太平军多次击败“常捷军”,一直坚持到1864年3 月才撤出转移。在长江下游,太平军同样进行了顽强地反击。自1863年初,英法侵略军协助李鸿章的淮军,以优势的武器,猖狂地从上海向西进犯,太平军在太仑、苏州、华墅、金坛、常州等地,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多次击败侵略军,使敌人遭到极大的伤亡,沉重地打击了侵略军。所有这些事实,都表现了革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进行了英勇坚强的反抗,给予了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使他们认识到革命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轻侮的。但是,由于太平天国内在的种种弱点,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革命终于遭到最后的失败。1864 年7 月19 日,天京被曾国藩的军队攻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此便进入了消亡的阶段。
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意义。就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而言,尽管这个政策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是有缺点的,特别是“他们曾经错误地因为宗教的形式相同的原故,而把以信奉基督教做招牌的资本主义侵略者看做朋友⋯⋯因而太平天国革命者曾经表现他们对于外国侵略者缺少应有的警惕”①,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始终是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这是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太平天国在它的短短的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全世界面前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决不屈服于外来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