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风和日丽,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来到了河边的空地上。原来,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啦!第一个比赛项目是百米赛跑,参赛选手有灰毛兔、松鼠贝贝和长嘴鸭。卷尾猴和尖耳猴在旁边观战。这时裁判员熊猫胖胖举起了发令枪,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砰!枪响了,运动员们奋力向终点跑去。卷尾猴和尖耳猴大声地喊着加油,兴奋地上蹿下跳。只见灰毛兔和松鼠贝贝逐渐获得了领先优势,超过了长嘴鸭。他们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周围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终点越来越近,灰毛兔和松鼠贝贝都使出了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突然,松鼠贝贝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还正好撞到了灰毛兔的身上,他俩一齐重重地倒在了跑道上。加油声骤然停止了,观众们都不知所措,卷尾猴和尖耳猴首先跑过去查看灰毛兔和松鼠贝贝的伤情。他们发现松鼠贝贝只是擦破了皮,灰毛兔的腿却动不了了,好像是骨折了。大家纷纷围上来把灰毛兔抬上担架送到医院去了。
送走了伤员,卷尾猴陷入了沉思。尖耳猴问道:“卷尾猴!你在想什么呢?”卷尾猴答道:“你看,运动员撞了一下就受了这么重的伤。如果地球和其他天体相撞了会怎么样呢?”尖耳猴说:“是呀!肯定很严重吧,我们去问问大象老师吧。”说完,他们找到了大象老师,告诉他今天发生的事情。大象老师担忧地说:“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热热身,运动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受伤。希望伤员早日康复呀。’
卷尾猴向大象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地球会不会和其他天体发生碰撞呢?”
大象老师说:“这个问题很好。地球确实有可能和其他天体相撞,但是和大个儿天体相撞的概率并不高,最有可能发生的是和一些小天体相撞。其中大部分尘埃物质撞进地球的大气中就燃烧殆尽,形成了美丽的流星。也有一些大一点的物质砸到地球表面成了陨石。
尖耳猴问:“那么再大一些的小天体呢?”
大象老师说:“再大一些的小天体很有可能就是一颗小行星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小行星吧。太阳系里的小行星和‘大’行星一样,都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不过它们的个头儿却比行星小很多,直径不超过1000千米。目前已经发现的小行星有几十万颗,而且还有大量的小行星没有被发现。”
卷尾猴又问:“那么这些小行星都在什么地方啊?”
大象老师解释道:“我们发现的小行星大部分都在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一个叫作‘小行星带’的区域里。说到小行星带,我们顺便讲一讲太阳系行星位置的一个有趣规律——提丢斯一波德定律。在18世纪,德国科学家提丢斯和波德分别独立发现了行星轨道的一个排布规律。那就是我们先写下一串有规律的数字0、3、6、12、24、48、96……同学们发现这串数字的规律是什么了吗?”
尖耳猴皱着眉说:“没看出来呀,这有什么规律呀?”
卷尾猴说:“我知道了!”
大象老师赶忙说:“先不要说,让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好啦,我们下一步把这串数字加上4再除以10,就会得到下面表里的这些数字。如果我们把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当作1的话,这些数字恰好是太阳系中各个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尖耳猴说:“这太神奇了!”
大象老师补充道:“神奇的还在后面呢,就连后来人们发现的天王星也符合这个规律!人们在计算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时,这个规律屡试不爽。可是偏偏在2.8个天文单位这里没有发现大行星,人们猜想这里应该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当然,后来人们并没有发现这里的大行星,而是发现了众多的小行星!”
卷尾猴缓缓说道:“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里原本是有一颗大行星的,后来被弄碎了,成了很多小行星呢?”
尖耳猴:“你可真是异想天开!”
大象老师说:“卷尾猴说得有道理,很多天文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猜想。不过目前发现的小行星带中小行星质量的总和还不到月球的质量,即使加在一起也不是很大。也有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带中的物质是由于木星的巨大引力撕扯而无法形成大行星。总之,关于小行星带的成因还是一个谜。”
尖耳猴问:“这些小行星会撞上地球吗?”
大象老师接着说:“与地球关系最亲密的是‘近地小行星’,它们中的许多都和地球轨道有交点,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和地球相撞。不过大部分碰撞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只有非常巨大的撞击才会造成物种灭绝。有科学家猜想恐龙灭绝就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造成的,不过这么大的撞击平均上百万年才会发生一次。天文学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些有威胁的小行星,他们会在小行星撞上地球前发出预警,以便我们采取措施。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小行星要撞击地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尖耳猴抢着说:“用原子弹把它炸掉不就行啦?”
大象老师又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爆炸效果不能保证,其次,很有可能小行星碎成几个大块对地球进行多次撞击,后果更严重,而且爆炸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此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发射一个引力干扰器,使得小行星的速度稍微改变,只要不同时和地球经过轨道交点就可以‘错过’撞击了。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还有哪些好办法。当然采取措施的前提是提前预知这种撞击,可是人们目前发现的小行星还是太少了,很多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并没有被发现。”
卷尾猴问道:“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发现小行星呢?”
大象老师回答:“发现小行星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着同一片天区在不同时刻拍照,然后在两张照片上‘找茬’:如果有星星改变了位置,它就可能是一颗小行星。第一次发现的小行星会获得一个临时编号,而经过严格的计算和观测‘确认’后才能获得永久编号和命名。人类最早发现的‘谷神星’‘智神星’等都是以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后来女神的名字不够用了,就有了各种各样类型的名字。发现者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命名权,我国首个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就把他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
尖耳猴这时说:“我也想有一颗自己命名的小行星,就叫‘尖耳猴’怎么样?”
卷尾猴看了尖耳猴一眼,说:“那你得先发现一颗小行星才行。”
大象老师乐着说:“很好,现在我们确实有机会发现小行星呢。目前,天文学家来不及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会公布一些资料给大众,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小行星。2013年北京市史家小学的6名小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小行星呢!好啦,关于小行星的故事就讲这么多吧,同学们下次再见!”
送走了伤员,卷尾猴陷入了沉思。尖耳猴问道:“卷尾猴!你在想什么呢?”卷尾猴答道:“你看,运动员撞了一下就受了这么重的伤。如果地球和其他天体相撞了会怎么样呢?”尖耳猴说:“是呀!肯定很严重吧,我们去问问大象老师吧。”说完,他们找到了大象老师,告诉他今天发生的事情。大象老师担忧地说:“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热热身,运动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受伤。希望伤员早日康复呀。’
卷尾猴向大象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地球会不会和其他天体发生碰撞呢?”
大象老师说:“这个问题很好。地球确实有可能和其他天体相撞,但是和大个儿天体相撞的概率并不高,最有可能发生的是和一些小天体相撞。其中大部分尘埃物质撞进地球的大气中就燃烧殆尽,形成了美丽的流星。也有一些大一点的物质砸到地球表面成了陨石。
尖耳猴问:“那么再大一些的小天体呢?”
大象老师说:“再大一些的小天体很有可能就是一颗小行星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小行星吧。太阳系里的小行星和‘大’行星一样,都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不过它们的个头儿却比行星小很多,直径不超过1000千米。目前已经发现的小行星有几十万颗,而且还有大量的小行星没有被发现。”
卷尾猴又问:“那么这些小行星都在什么地方啊?”
大象老师解释道:“我们发现的小行星大部分都在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一个叫作‘小行星带’的区域里。说到小行星带,我们顺便讲一讲太阳系行星位置的一个有趣规律——提丢斯一波德定律。在18世纪,德国科学家提丢斯和波德分别独立发现了行星轨道的一个排布规律。那就是我们先写下一串有规律的数字0、3、6、12、24、48、96……同学们发现这串数字的规律是什么了吗?”
尖耳猴皱着眉说:“没看出来呀,这有什么规律呀?”
卷尾猴说:“我知道了!”
大象老师赶忙说:“先不要说,让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好啦,我们下一步把这串数字加上4再除以10,就会得到下面表里的这些数字。如果我们把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当作1的话,这些数字恰好是太阳系中各个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尖耳猴说:“这太神奇了!”
大象老师补充道:“神奇的还在后面呢,就连后来人们发现的天王星也符合这个规律!人们在计算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时,这个规律屡试不爽。可是偏偏在2.8个天文单位这里没有发现大行星,人们猜想这里应该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当然,后来人们并没有发现这里的大行星,而是发现了众多的小行星!”
卷尾猴缓缓说道:“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里原本是有一颗大行星的,后来被弄碎了,成了很多小行星呢?”
尖耳猴:“你可真是异想天开!”
大象老师说:“卷尾猴说得有道理,很多天文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猜想。不过目前发现的小行星带中小行星质量的总和还不到月球的质量,即使加在一起也不是很大。也有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带中的物质是由于木星的巨大引力撕扯而无法形成大行星。总之,关于小行星带的成因还是一个谜。”
尖耳猴问:“这些小行星会撞上地球吗?”
大象老师接着说:“与地球关系最亲密的是‘近地小行星’,它们中的许多都和地球轨道有交点,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和地球相撞。不过大部分碰撞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只有非常巨大的撞击才会造成物种灭绝。有科学家猜想恐龙灭绝就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造成的,不过这么大的撞击平均上百万年才会发生一次。天文学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些有威胁的小行星,他们会在小行星撞上地球前发出预警,以便我们采取措施。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小行星要撞击地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尖耳猴抢着说:“用原子弹把它炸掉不就行啦?”
大象老师又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爆炸效果不能保证,其次,很有可能小行星碎成几个大块对地球进行多次撞击,后果更严重,而且爆炸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此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发射一个引力干扰器,使得小行星的速度稍微改变,只要不同时和地球经过轨道交点就可以‘错过’撞击了。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还有哪些好办法。当然采取措施的前提是提前预知这种撞击,可是人们目前发现的小行星还是太少了,很多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并没有被发现。”
卷尾猴问道:“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发现小行星呢?”
大象老师回答:“发现小行星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着同一片天区在不同时刻拍照,然后在两张照片上‘找茬’:如果有星星改变了位置,它就可能是一颗小行星。第一次发现的小行星会获得一个临时编号,而经过严格的计算和观测‘确认’后才能获得永久编号和命名。人类最早发现的‘谷神星’‘智神星’等都是以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后来女神的名字不够用了,就有了各种各样类型的名字。发现者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命名权,我国首个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就把他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
尖耳猴这时说:“我也想有一颗自己命名的小行星,就叫‘尖耳猴’怎么样?”
卷尾猴看了尖耳猴一眼,说:“那你得先发现一颗小行星才行。”
大象老师乐着说:“很好,现在我们确实有机会发现小行星呢。目前,天文学家来不及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会公布一些资料给大众,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小行星。2013年北京市史家小学的6名小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小行星呢!好啦,关于小行星的故事就讲这么多吧,同学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