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
城市园林绿化[1]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休息、游览等生活环境中,按照自己的爱好、思维及对特定环境的理解与判断,结合地形、地貌及原有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依照一定的艺术规划和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地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者装点起来,借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以各类园林植物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气息引入城市,冲淡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空间单调、枯燥的人工气氛,许以丰富的色彩、造型、季相变化和孕育的蓬勃生机给人以感染、满足久处城市环境的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城市园林绿化却起步较晚,现已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走一条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道路,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2]。
1.集思广益,提升园林城市绿化理念
国内外城市园林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美国城市园林绿化与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3]。从天空俯视城市,1/3是树冠、1/3是花草、1/3是建筑,构成了城市及城市森林的格局。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高原城市。这座建城仅27年、人口仅200万的巴西新都,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20平方米(相当于联合国城市最佳人居环境标准的2.4倍),全市绿化覆盖率为6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可以说,是绿化留住了这座城市,是绿色焕发了巴西利亚蓬勃发展生机。在我国北方,专家考察城市园林建设时曾指出:北方城市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因此因地制宜,花、灌、草、树结合,以树为主,多品种种植的绿化思路既有科学道理,也符合城市园林建设实际。由于人们对生态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一些新的绿化理念应运而生,如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植物色彩对城市观赏的作用,以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等等,都丰富了城市绿化的理念。
2.因地制宜做好园林规划
2.1适地栽植树木
广场是人们的休闲场所,但缺少树木。可在广场绿地补植高大、常绿树种,多品种植树。希望要选择地块大面积种植常绿和树冠大的乔木。较宽的道路设计时可考虑多植几排树木,街心绿地也要以植树为主。
2.2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北方干旱少雨、冬春时间长,天冷风大,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十分重要。北方园林植物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充分应用乡土树种,不仅树木生长繁茂,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树种最适应在本土生长,最能抵抗灾难性气候,因而也就最易成活,最能茁壮成长。乡土树种长期生活在乡土的环境里,已经养成对乡土气候水土很强的适应性。因而在抵抗病害和环境污染方面的能力也较强,能够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绿化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
(2)以主要树种为主,主要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经过人工筛选,总会出现一批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主要树种,这些树种是园林绿化的骨干和基础,是经过长期选择的宝贵财富。在绿化中,除了大量应用这些树种外,还要经过选择应用一般树种,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丰富品种,稳定树木结构,增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园林特色。
(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4)以落叶乔木为主,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中,应以落叶乔木作为主体,占有优势。在北方城市,选择落叶乔木更有利于漫长冬季的采光和地面增温。当然,为了创造多彩的园林景观,适量地选择常绿乔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冬季景观更为重要。
(5)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内选择不同的树种是很有必要的。
(6)统筹兼顾,保持植物的多样性[4]。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在气派的场院以及需要通透的地方,还是要适当种植草坪。草坪的品种一般以四季青、美国兰绒草、丹麦草等适宜北方环境生长的品种为主。同时培育适合在当地生长能替代草坪的植被。灌木要以常绿、彩色和花期长的为主,目前彩色灌木的栽植已成时尚。北方冬春季长,除常绿灌木外,多植些彩色灌木可很好的改变冬春城市单一的色调。目前,北方栽植的传统常绿灌木以大小叶黄杨、桧柏、榕柏为主,其中榕柏既可剪培成球型,又可剪成其他造型,彩色灌木有紫叶李、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
3.规划合理,便于管理
园林城市的绿化带最好同一品种相对集中,多品种依此排序。道路植树不必强求划一,既可常绿、阔叶间隔,亦可一个路段一个树种,这样既能美化环境,又有利于防治各种病虫害。包括有观赏价值,又适宜城市环境的果树也可栽植,比如,柿树、楸树、山楂树等。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5],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的体现。城市园林绿化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空气的流通,减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缓解城市对人的压抑感,提供遭遇自然灾害时的避灾防灾的安全带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要把握住好,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事业。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花园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2004,(3):8.
[2]张志东.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J].现代农业,2007,(4):10.
[3]姚景权.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C].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4]王寿.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C].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5]刘拥春,宋希强,黎伟.热带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
城市园林绿化[1]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休息、游览等生活环境中,按照自己的爱好、思维及对特定环境的理解与判断,结合地形、地貌及原有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依照一定的艺术规划和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地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者装点起来,借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以各类园林植物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气息引入城市,冲淡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空间单调、枯燥的人工气氛,许以丰富的色彩、造型、季相变化和孕育的蓬勃生机给人以感染、满足久处城市环境的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城市园林绿化却起步较晚,现已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走一条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道路,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2]。
1.集思广益,提升园林城市绿化理念
国内外城市园林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美国城市园林绿化与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3]。从天空俯视城市,1/3是树冠、1/3是花草、1/3是建筑,构成了城市及城市森林的格局。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高原城市。这座建城仅27年、人口仅200万的巴西新都,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20平方米(相当于联合国城市最佳人居环境标准的2.4倍),全市绿化覆盖率为6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可以说,是绿化留住了这座城市,是绿色焕发了巴西利亚蓬勃发展生机。在我国北方,专家考察城市园林建设时曾指出:北方城市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因此因地制宜,花、灌、草、树结合,以树为主,多品种种植的绿化思路既有科学道理,也符合城市园林建设实际。由于人们对生态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一些新的绿化理念应运而生,如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植物色彩对城市观赏的作用,以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等等,都丰富了城市绿化的理念。
2.因地制宜做好园林规划
2.1适地栽植树木
广场是人们的休闲场所,但缺少树木。可在广场绿地补植高大、常绿树种,多品种植树。希望要选择地块大面积种植常绿和树冠大的乔木。较宽的道路设计时可考虑多植几排树木,街心绿地也要以植树为主。
2.2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北方干旱少雨、冬春时间长,天冷风大,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十分重要。北方园林植物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充分应用乡土树种,不仅树木生长繁茂,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树种最适应在本土生长,最能抵抗灾难性气候,因而也就最易成活,最能茁壮成长。乡土树种长期生活在乡土的环境里,已经养成对乡土气候水土很强的适应性。因而在抵抗病害和环境污染方面的能力也较强,能够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绿化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
(2)以主要树种为主,主要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经过人工筛选,总会出现一批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主要树种,这些树种是园林绿化的骨干和基础,是经过长期选择的宝贵财富。在绿化中,除了大量应用这些树种外,还要经过选择应用一般树种,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丰富品种,稳定树木结构,增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园林特色。
(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4)以落叶乔木为主,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中,应以落叶乔木作为主体,占有优势。在北方城市,选择落叶乔木更有利于漫长冬季的采光和地面增温。当然,为了创造多彩的园林景观,适量地选择常绿乔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冬季景观更为重要。
(5)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内选择不同的树种是很有必要的。
(6)统筹兼顾,保持植物的多样性[4]。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在气派的场院以及需要通透的地方,还是要适当种植草坪。草坪的品种一般以四季青、美国兰绒草、丹麦草等适宜北方环境生长的品种为主。同时培育适合在当地生长能替代草坪的植被。灌木要以常绿、彩色和花期长的为主,目前彩色灌木的栽植已成时尚。北方冬春季长,除常绿灌木外,多植些彩色灌木可很好的改变冬春城市单一的色调。目前,北方栽植的传统常绿灌木以大小叶黄杨、桧柏、榕柏为主,其中榕柏既可剪培成球型,又可剪成其他造型,彩色灌木有紫叶李、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
3.规划合理,便于管理
园林城市的绿化带最好同一品种相对集中,多品种依此排序。道路植树不必强求划一,既可常绿、阔叶间隔,亦可一个路段一个树种,这样既能美化环境,又有利于防治各种病虫害。包括有观赏价值,又适宜城市环境的果树也可栽植,比如,柿树、楸树、山楂树等。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5],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的体现。城市园林绿化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空气的流通,减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缓解城市对人的压抑感,提供遭遇自然灾害时的避灾防灾的安全带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要把握住好,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事业。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花园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2004,(3):8.
[2]张志东.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J].现代农业,2007,(4):10.
[3]姚景权.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C].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4]王寿.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C].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5]刘拥春,宋希强,黎伟.热带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