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做交换生,仿佛就是一段暂时的逃离,离开现在的生活轨迹,去体验另一种文化,另一种风情;无限怀念之后,留下的也许是再也回不去的芬芳记忆。
芬芳记忆之花气袭人——学习篇
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必然会有许多新的东西,总会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观念上的冲击。
Vivienne
(浙江→香港,大学3年级,交换3年)
来到这里,我遇到了真正的学者,有记者有作家有设计师,都是我的老师。通常第一堂课男老师都会穿西装打领带,女老师都穿黑色套裙。接下来就看他们各自的个性了。我有一个英国老师打了一个学期的领带。他上课需要绝对的安静,并且常常停下来,微微笑着,等学生聊完天再接着讲,非常绅士。
学生上课聊天、吃早餐是比较常见的事,一般老师都不会责怪,有的老师自己也会吃东西。我的一个商科老师有一次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香蕉,说这是她的午餐,必须现在解决掉。当然她是在小课上这样做。小课时间比较长,人也比较少,多是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Leevol
(西安→香港,大学四年级,交换一个学期)
这里上课要做Presentation,而且是成绩中很重要的部分。我并不怕当众说话,可是,要让我用英文写PowerPoint、讲解,听同学们用粤语窃窃私语、用港式英语发问,然后用普通话回答,天哪,想想就头大!而且,我之前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做过Presentation,那是与所学的内容相关,挑一个观点或者题目,阐述自己的看法(通常会几个人一组),并且要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最好能够说服他们的一种教学方式;也从来没用过PowerPoint,基本上是一个电脑菜鸟。更可怕的是能找到的资料基本都是英文,合作同学的普通话和我的广东话一样水平,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交流效果会怎么样。尤其是当我们讨论的时候,半吊子英语、表情、手势、动作,能用的全上阵,实在不行就只好靠手写。而且,大家的观点不怎么像,香港同学的思维是四处蹦的,我们的思维是直线条的。还有,香港同学都比较“敢”想,总能找到一些比较火爆热辣的话题和例证。开始听他们说我还会自己脸红,脑袋里七想八想的,后来才能用研究的心态去仔细听了。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心,有乐于接受的脑袋。
芬芳记忆之落英缤纷——宿舍篇
对学生来说,宿舍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生活得开心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是否可以更好地享受我们的生活。
Cici
(北京→香港,大学四年级,交换一个学期)
我住的宿舍在离学校一两百米的山坡上,目前只有三栋楼,我的是第二栋,叫叶昕堂。宿舍周围的环境很漂亮,有大片的草地,草地上有带遮阳伞的桌椅,还有一个Multipurpose hall,是供所有的学生开party、做小型活动及作自习室用的。
由于宿舍床位有限,当地学生申请到住宿很不容易,住进来的同学都十分珍惜这个感受集体生活氛围的机会,并且尽心尽力地营造自己的宿舍文化。比如我住的叶昕堂,有自己的宿舍衫,有印着叶昕堂标志的徽章、笔、文件夹等,在一楼大厅里还挂着一幅第一批住进来的学生的合影,上面写着“叶昕生活点滴,由你持续累积”。
有时候三个宿舍楼会联合活动。中秋节的时候,每个hall都在自己的楼门口摆开摊子,有的教大家做冰皮月饼,有的煮糖水和汤圆,有的做游戏。草地上挂满了贴着谜语的灯笼,草地的另一边,来自菲律宾的同学在教大家跳竹竿舞,吸引了好多人参加。我也去了,开始跟不上节拍,手忙脚乱总是被绊倒,熟练一些之后,竟跳上了瘾。趁着皎洁的月光,几个男生开始玩飞盘。思亲的淡淡忧伤就这样在飞盘的嗖嗖声和我们的欢笑声中消散了。
离万圣节还有好几天,就看见宿舍里的男生给电梯口挂黑色的蝙蝠,大厅里还有一盏小小的南瓜灯放在保安的桌子上,我记得我还跟保安林姐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结果万圣节那天,下了晚自习,我拎着在超市买的东西回宿舍。快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舍生会的几个同学聚在那里像是在等什么,我一边和他们打招呼一边去拉门把。突然,门把上有一只蜈蚣! “啊!”我惊叫着缩回手,耳旁却传来他们的笑声,Candy开心地握住我的手说:“恭喜你啊,你是第一个被吓到的人!”原来是一个假的!拍拍胸口,我长出一口气,小心翼翼走进大厅。我最怕这些虫虫了。
芬芳记忆之曲径同幽处——生活篇
除了课堂和宿舍,还有大把的迷人风景等着我们去游览观光;除了导游图上的名胜地,还有原汁原味的风情等着我们去探寻、去感受。
黄卷
(南京→香港,大学三年级,交换一学期)
在别人留恋浅水湾的典雅、中环的繁华的时候,我和Pinkfish在当地人奇怪的目光中徒步到了深水埠—— 一个没有什么高档消费品、没有什么豪华场所,甚至在港剧中是警署“扫黄打非”行动重点监察的地盘——要的就是这样,平民香港。
深水埠地处旧区,大量矮旧的建筑物拥挤着立在一起,把茶餐厅的浓浓香气、旧木楼的潮热湿气还有缀着无数语气词的粤语聚拢在狭小的街道上,穿梭其中,我们寻觅平民香港的味道。
这里以电子产品、中低档的服饰、各种地摊夜市和小吃出名。作为饕餮狂徒的我们自是不会放过这里的佳肴。不知道Pinkfish从哪里听说,一家某某记的手打虾面是吴镇宇同志的心水之选,可了不得呢!
我们在蜘蛛网一样的街道上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家小店,和别家的茶餐厅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繁体字招牌,一样的店面大小,也一如我家楼下的餐馆——亲切!
我们点了那个什么虾面,不一会儿上桌……
很幽默的造型,乱糟糟黄唧唧卷曲着的一团面,干巴巴地呆在盘子里,像一个没有弹性的假发套。不过真材实料的虾粉是粒粒分明地满布在这“头套”上,外加一碗奉送的汤。
一口下去,鲜味满溢,咀嚼过程中享受的是鲜味和筋道的面融合的快感,有嚼头。无论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满口都是虾和面的余香,只是略有些咸。于是端起汤喝。看上去就是清汤一碗,连油花都没有多少,可是竟有浓重的鲜甜口味,喝一口,扑灭了咸味唇齿间同时又升起了舔腻腻的味道。于是不得不再吃一口虾面去除那甜味,然后又得再喝口汤涮掉咸味,就这样不知不觉把一盘面一碗汤消灭掉了。很有趣的搭配和吃法。盘子和汤碗空了,但是嘴里还因为鲜香的逗留而馋着。我曾想,如果吴镇宇同志到了内地,该介绍他吃什么才对胃口呢?
要离开的时候,总是会有些依恋,有些放不下,有些人,有些事,缠绕在心间。虽然交换生活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其中的芬芳却噙满我的鼻眼,酸酸的,哽咽在喉;又填满我的心房脑海,让我在桃源之外的日子里,每一想起,甜丝丝的香气氤氲开来。我想,我会怀念它的……
交换感言:
Vivienne:我的生活从这里开始……
Cici:我突然醒了,想飞,飞到更远的地方。
黄卷:我在那儿生活过,这是渗透在记忆和血液中的一种印记,可以追忆但不会再来。
LeevoI:我很喜欢香港的人性化服务,不过彬彬有礼之外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坎。除了Excuse me和Thank you之外,人与人之间竟然说不出别的东西,有的只是礼貌之后的冷淡。
Tips:
交换生,就是两个学校的学生互相交换到对方的学校去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在国外,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交换是比较普遍的。在国内,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 “交换生”群体悄然出现。去香港高校的内地交换生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先在内地院校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课程,进入专业课程阶段后再出来开阔视野。在香港学习一个学期,回到原校,学分也随之转回。也有的学生在本校完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然后到香港念三年。在港期间,香港高校不仅为他们安排住宿,还为他们提供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减少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芬芳记忆之花气袭人——学习篇
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必然会有许多新的东西,总会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观念上的冲击。
Vivienne
(浙江→香港,大学3年级,交换3年)
来到这里,我遇到了真正的学者,有记者有作家有设计师,都是我的老师。通常第一堂课男老师都会穿西装打领带,女老师都穿黑色套裙。接下来就看他们各自的个性了。我有一个英国老师打了一个学期的领带。他上课需要绝对的安静,并且常常停下来,微微笑着,等学生聊完天再接着讲,非常绅士。
学生上课聊天、吃早餐是比较常见的事,一般老师都不会责怪,有的老师自己也会吃东西。我的一个商科老师有一次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香蕉,说这是她的午餐,必须现在解决掉。当然她是在小课上这样做。小课时间比较长,人也比较少,多是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Leevol
(西安→香港,大学四年级,交换一个学期)
这里上课要做Presentation,而且是成绩中很重要的部分。我并不怕当众说话,可是,要让我用英文写PowerPoint、讲解,听同学们用粤语窃窃私语、用港式英语发问,然后用普通话回答,天哪,想想就头大!而且,我之前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做过Presentation,那是与所学的内容相关,挑一个观点或者题目,阐述自己的看法(通常会几个人一组),并且要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最好能够说服他们的一种教学方式;也从来没用过PowerPoint,基本上是一个电脑菜鸟。更可怕的是能找到的资料基本都是英文,合作同学的普通话和我的广东话一样水平,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交流效果会怎么样。尤其是当我们讨论的时候,半吊子英语、表情、手势、动作,能用的全上阵,实在不行就只好靠手写。而且,大家的观点不怎么像,香港同学的思维是四处蹦的,我们的思维是直线条的。还有,香港同学都比较“敢”想,总能找到一些比较火爆热辣的话题和例证。开始听他们说我还会自己脸红,脑袋里七想八想的,后来才能用研究的心态去仔细听了。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心,有乐于接受的脑袋。
芬芳记忆之落英缤纷——宿舍篇
对学生来说,宿舍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生活得开心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是否可以更好地享受我们的生活。
Cici
(北京→香港,大学四年级,交换一个学期)
我住的宿舍在离学校一两百米的山坡上,目前只有三栋楼,我的是第二栋,叫叶昕堂。宿舍周围的环境很漂亮,有大片的草地,草地上有带遮阳伞的桌椅,还有一个Multipurpose hall,是供所有的学生开party、做小型活动及作自习室用的。
由于宿舍床位有限,当地学生申请到住宿很不容易,住进来的同学都十分珍惜这个感受集体生活氛围的机会,并且尽心尽力地营造自己的宿舍文化。比如我住的叶昕堂,有自己的宿舍衫,有印着叶昕堂标志的徽章、笔、文件夹等,在一楼大厅里还挂着一幅第一批住进来的学生的合影,上面写着“叶昕生活点滴,由你持续累积”。
有时候三个宿舍楼会联合活动。中秋节的时候,每个hall都在自己的楼门口摆开摊子,有的教大家做冰皮月饼,有的煮糖水和汤圆,有的做游戏。草地上挂满了贴着谜语的灯笼,草地的另一边,来自菲律宾的同学在教大家跳竹竿舞,吸引了好多人参加。我也去了,开始跟不上节拍,手忙脚乱总是被绊倒,熟练一些之后,竟跳上了瘾。趁着皎洁的月光,几个男生开始玩飞盘。思亲的淡淡忧伤就这样在飞盘的嗖嗖声和我们的欢笑声中消散了。
离万圣节还有好几天,就看见宿舍里的男生给电梯口挂黑色的蝙蝠,大厅里还有一盏小小的南瓜灯放在保安的桌子上,我记得我还跟保安林姐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结果万圣节那天,下了晚自习,我拎着在超市买的东西回宿舍。快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舍生会的几个同学聚在那里像是在等什么,我一边和他们打招呼一边去拉门把。突然,门把上有一只蜈蚣! “啊!”我惊叫着缩回手,耳旁却传来他们的笑声,Candy开心地握住我的手说:“恭喜你啊,你是第一个被吓到的人!”原来是一个假的!拍拍胸口,我长出一口气,小心翼翼走进大厅。我最怕这些虫虫了。
芬芳记忆之曲径同幽处——生活篇
除了课堂和宿舍,还有大把的迷人风景等着我们去游览观光;除了导游图上的名胜地,还有原汁原味的风情等着我们去探寻、去感受。
黄卷
(南京→香港,大学三年级,交换一学期)
在别人留恋浅水湾的典雅、中环的繁华的时候,我和Pinkfish在当地人奇怪的目光中徒步到了深水埠—— 一个没有什么高档消费品、没有什么豪华场所,甚至在港剧中是警署“扫黄打非”行动重点监察的地盘——要的就是这样,平民香港。
深水埠地处旧区,大量矮旧的建筑物拥挤着立在一起,把茶餐厅的浓浓香气、旧木楼的潮热湿气还有缀着无数语气词的粤语聚拢在狭小的街道上,穿梭其中,我们寻觅平民香港的味道。
这里以电子产品、中低档的服饰、各种地摊夜市和小吃出名。作为饕餮狂徒的我们自是不会放过这里的佳肴。不知道Pinkfish从哪里听说,一家某某记的手打虾面是吴镇宇同志的心水之选,可了不得呢!
我们在蜘蛛网一样的街道上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家小店,和别家的茶餐厅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繁体字招牌,一样的店面大小,也一如我家楼下的餐馆——亲切!
我们点了那个什么虾面,不一会儿上桌……
很幽默的造型,乱糟糟黄唧唧卷曲着的一团面,干巴巴地呆在盘子里,像一个没有弹性的假发套。不过真材实料的虾粉是粒粒分明地满布在这“头套”上,外加一碗奉送的汤。
一口下去,鲜味满溢,咀嚼过程中享受的是鲜味和筋道的面融合的快感,有嚼头。无论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满口都是虾和面的余香,只是略有些咸。于是端起汤喝。看上去就是清汤一碗,连油花都没有多少,可是竟有浓重的鲜甜口味,喝一口,扑灭了咸味唇齿间同时又升起了舔腻腻的味道。于是不得不再吃一口虾面去除那甜味,然后又得再喝口汤涮掉咸味,就这样不知不觉把一盘面一碗汤消灭掉了。很有趣的搭配和吃法。盘子和汤碗空了,但是嘴里还因为鲜香的逗留而馋着。我曾想,如果吴镇宇同志到了内地,该介绍他吃什么才对胃口呢?
要离开的时候,总是会有些依恋,有些放不下,有些人,有些事,缠绕在心间。虽然交换生活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其中的芬芳却噙满我的鼻眼,酸酸的,哽咽在喉;又填满我的心房脑海,让我在桃源之外的日子里,每一想起,甜丝丝的香气氤氲开来。我想,我会怀念它的……
交换感言:
Vivienne:我的生活从这里开始……
Cici:我突然醒了,想飞,飞到更远的地方。
黄卷:我在那儿生活过,这是渗透在记忆和血液中的一种印记,可以追忆但不会再来。
LeevoI:我很喜欢香港的人性化服务,不过彬彬有礼之外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坎。除了Excuse me和Thank you之外,人与人之间竟然说不出别的东西,有的只是礼貌之后的冷淡。
Tips:
交换生,就是两个学校的学生互相交换到对方的学校去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在国外,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交换是比较普遍的。在国内,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 “交换生”群体悄然出现。去香港高校的内地交换生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先在内地院校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课程,进入专业课程阶段后再出来开阔视野。在香港学习一个学期,回到原校,学分也随之转回。也有的学生在本校完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然后到香港念三年。在港期间,香港高校不仅为他们安排住宿,还为他们提供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减少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