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er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旨在进一步揭示PPAR-γ抑制胰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给予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及维甲类受体(RXR)α配体9-顺式-维甲酸(9-cis-RA),经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作用后,用RT-PCR 方法检测其对SW1990细胞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建立裸鼠SW1990细胞移植瘤,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各15只,将罗格列酮配成10μmol·kg-1·d-1予治疗组饮用.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移植瘤新生血管壁Ⅳ型胶原,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W1990细胞系存在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RT-PCR揭示,随着15d-PGJ2、9-cis-RA及其联合作用浓度的提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SW1990细胞分泌的VEGF受到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中,对照组肿瘤组织MVD为31.44±6.06,罗格列酮处理组为10.67±3.0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结论PPAR-γ的活化可抑制胰腺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提示PPAR-γ可能是抗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

其他文献
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种信号刺激,第二信号为非抗原特异性,主要由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介导产生.我们将B7-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高度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Ⅱ)分子而缺乏MHC-Ⅱ分子的肝癌细胞株HMC7721,观察B7-2对CD8+T细胞分化和肿瘤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002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以及其配套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以下简称<规范>)对护理记录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明确规定:护理记录是把病人发生的状况、症状或发生的事情加以说明,以及护士为此按照操作规程所执行的护理活动,病人接受护理后的反应结果,用医学术语表达出来.<条例>中将护理记录纳入了病人有权复印或复制的客观资料的范畴;同时也规定病历是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1984年3月至2003年4月,81例成人法洛四联症病人接受外科治疗,其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18~47岁,平均(25.3±6.6)岁.均自幼发绀,有杵状指(趾).术前血红蛋白141~247g/L,平均(177±35)g/L.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66例采用跨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15例仅行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结果死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