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为少先队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为少先队工作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本文探讨了少先队工作中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少先队;工作思路;自主建构;生活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为少先队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以下是我们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树立主体性少先队工作观念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也应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提高能力。
二、创设“自主建构”的少先队管理模式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主体性德育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 在少先队管理中我们发现,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几个队干部包揽的旧的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发展,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理论,转变观念,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学生人人都当“班级小管家”。我们施行“干部轮换制”、“值周大队委制”、“值日班长制”。以大队部为龙头,推行少先队民主管理制度,大队干部和干事负责“一日六查”考评、升旗仪式、广播站播音、筹备少先队活动。各中队开发民主岗位,除保留中队小队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外,还开发了多项管理项目。把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人人是主人,班级事事有人做。当然,岗位虽小,却是班级管理基础性的工程,老师都给孩子明确职责,予以指导。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孩子充分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令人惊喜。
三、开展“生活化”的少先队活动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元旦节,学校举行了“我是交易会小主人”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知识,出任经理、会计、保安、导购员、税务员、维权员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体验各种职业的困难和乐趣,让他们自己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具体的,也是实用的。
四、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拓展少先队活动领域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根据学校条件、学生需要而自主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她无疑为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是“利用优秀电影资源构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积极参与。让队员们对校本课程进行学习,探究,通过学习提高自我,实现校本课程的教育目的,检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进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比如,科研室开展“发明家电影“课例研究,少先队配合着举行了“我是小小爱迪生科技创新大赛”。以观看发明家系列电影激发队员们的创作欲望,写影评、制作科技作品、画科幻画。可以说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少先队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五、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德育管理和活动中时时都涉及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评价。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评价只有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尊重、体现了对学生及班集体个性差异的尊重,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因此在各种班级竞赛中,我们不再整齐划一地只以“一、二、三等”笼统界定。而根据具体情况分设单项奖和综合奖。如黑板报竞赛有“最美刊头奖”、“最新创意奖”,运动会出场式有“步伐整齐奖”、“服装美观奖”、“口号响亮奖”等,肯定班级不同的长处。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们也不用一把尺子作标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颁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奖,还设立了“班级小管家”奖、“学习进步奖”、“坚持锻炼奖”、“助人为乐奖”、“弯弯腰小标兵”、和若干种“小能人”奖。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参与总结评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
改革评价方式,使教师不再担心面子,而钻研如何更好地建设班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自信,形成自我教育的动力。从实践探究中我领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少先队;工作思路;自主建构;生活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为少先队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以下是我们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树立主体性少先队工作观念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也应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提高能力。
二、创设“自主建构”的少先队管理模式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主体性德育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 在少先队管理中我们发现,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几个队干部包揽的旧的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发展,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理论,转变观念,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学生人人都当“班级小管家”。我们施行“干部轮换制”、“值周大队委制”、“值日班长制”。以大队部为龙头,推行少先队民主管理制度,大队干部和干事负责“一日六查”考评、升旗仪式、广播站播音、筹备少先队活动。各中队开发民主岗位,除保留中队小队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外,还开发了多项管理项目。把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人人是主人,班级事事有人做。当然,岗位虽小,却是班级管理基础性的工程,老师都给孩子明确职责,予以指导。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孩子充分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令人惊喜。
三、开展“生活化”的少先队活动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元旦节,学校举行了“我是交易会小主人”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知识,出任经理、会计、保安、导购员、税务员、维权员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体验各种职业的困难和乐趣,让他们自己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具体的,也是实用的。
四、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拓展少先队活动领域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根据学校条件、学生需要而自主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她无疑为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是“利用优秀电影资源构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积极参与。让队员们对校本课程进行学习,探究,通过学习提高自我,实现校本课程的教育目的,检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进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比如,科研室开展“发明家电影“课例研究,少先队配合着举行了“我是小小爱迪生科技创新大赛”。以观看发明家系列电影激发队员们的创作欲望,写影评、制作科技作品、画科幻画。可以说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少先队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五、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德育管理和活动中时时都涉及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评价。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评价只有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尊重、体现了对学生及班集体个性差异的尊重,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因此在各种班级竞赛中,我们不再整齐划一地只以“一、二、三等”笼统界定。而根据具体情况分设单项奖和综合奖。如黑板报竞赛有“最美刊头奖”、“最新创意奖”,运动会出场式有“步伐整齐奖”、“服装美观奖”、“口号响亮奖”等,肯定班级不同的长处。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们也不用一把尺子作标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颁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奖,还设立了“班级小管家”奖、“学习进步奖”、“坚持锻炼奖”、“助人为乐奖”、“弯弯腰小标兵”、和若干种“小能人”奖。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参与总结评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
改革评价方式,使教师不再担心面子,而钻研如何更好地建设班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自信,形成自我教育的动力。从实践探究中我领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