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开大多数字典,“婴”的第一条义项是“颈饰”。那么“婴”最初产生时的词义到底是什么,其词义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本文将试着梳理“婴”字的本义及其词义的发展。
关键词:婴;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婴”属于《说文》女部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婴”:“婴,绕也。从女賏。賏,贝连也。”由此可见,当时婴的意思是绕,那么通过观察“婴”的小篆,“绕”这个意思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賏”是指将贝连起来。古代“贝”一度作为货币使用,它象征着财富,故而人们将其连起来作装饰品。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賏,颈饰也。”我们由賏的本义不难看来,婴字的小篆描绘的是女性将“賏”环绕在脖颈处的动作,是个会意字。林义光在《文源》这样说道婴,“象女系贝连形”。《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一切缠绕如賏之缠颈。故其字从賏。”
由此,“婴”的义项就形象地展示出来:其最初是个会意字,动词,表示“绕、佩戴”之意。不少的文献材料都可证实“婴”的这个义项。《荀子·富国》“婴宝珠,配宝玉”。“婴”和“配”互文,即佩戴之意;《山海经》中也有此用法,“婴以百圭百璧”;《越绝书》中的“婴荣楯以白璧”等等。先秦散佚的兵书《司马法》中“大夫婴弓”,“婴”作佩戴讲,但其佩戴的范围已不仅局限在脖颈上的佩戴和缠绕,而表示佩戴着弓箭,即“婴”成为广义上的佩戴、环绕。“婴”的这种用法和义项还可见于《淮南子·要略》中的“是与天和相婴薄”等。
“环绕、佩戴”这个义项在汉代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仍在使用,并被作为“婴”字的唯一义项收纳。陆机在《赴洛阳道中》“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此处,“婴”字就不能再做“环绕”“佩戴”来解释了,陆机想要表达的是尘世这张网束缚在他身上,“婴”字由其本义引申为“遭受、束缚”。李密在《陈情表》中写道“而刘夙婴疾病”,“婴”也做“遭受”讲。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喉下称婴”。“婴”在此处由其本意引申为指称喉下具体身体部位的名词。
“婴”现行最通用的义项是初生儿。这个义项最早单单用来指“初生的女孩”,见于《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后用来泛指“所有的初生儿”并沿用至今,《释名》:“人始生曰婴”;杜甫《山寺》:“自哂同婴孩”。
究竟“婴”是如何由“女子佩戴颈饰”而具有“初生儿”的义项,此处就不得不谈到《说文解字》女部中另外两个字——“嫛婗”。“嫛,婗也。从女、殹声。乌鸡切。”“婗,嫛婗也。从女、儿声。一曰:妇人恶儿。五鸡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嫛婗合二字为名,不容分裂。”笔者认为,在造字之初“嫛婗”二字是专门造字来指称初生儿,而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婴儿”和“嫛婗”两个词声韵相近,“婴儿”一词作为“嫛婗”的假借词开始使用。《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说文解字注》:“凡言婴儿,则嫛婗之转语。”朱骏声在《通训定声》也说道:“嫛婗,双声连语,即婴儿之音转。”从而,“婴”字由于是女部字,被用来和“儿”分别指称初生的女孩和初生的男孩,即“婴儿”。后来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婴”字由“初生的女孩”扩大到泛指“一切初生儿”,并成为“婴”字的主要意义。
本文试图梳理“婴”字在造字之初和使用中义项的产生和发展,即: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04.
[2]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岳麓书社,1997.
(作者简介:杨景然(1988-),女,汉族,陕西略阳人,西南大学文献所在读研究生,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关键词:婴;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婴”属于《说文》女部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婴”:“婴,绕也。从女賏。賏,贝连也。”由此可见,当时婴的意思是绕,那么通过观察“婴”的小篆,“绕”这个意思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賏”是指将贝连起来。古代“贝”一度作为货币使用,它象征着财富,故而人们将其连起来作装饰品。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賏,颈饰也。”我们由賏的本义不难看来,婴字的小篆描绘的是女性将“賏”环绕在脖颈处的动作,是个会意字。林义光在《文源》这样说道婴,“象女系贝连形”。《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一切缠绕如賏之缠颈。故其字从賏。”
由此,“婴”的义项就形象地展示出来:其最初是个会意字,动词,表示“绕、佩戴”之意。不少的文献材料都可证实“婴”的这个义项。《荀子·富国》“婴宝珠,配宝玉”。“婴”和“配”互文,即佩戴之意;《山海经》中也有此用法,“婴以百圭百璧”;《越绝书》中的“婴荣楯以白璧”等等。先秦散佚的兵书《司马法》中“大夫婴弓”,“婴”作佩戴讲,但其佩戴的范围已不仅局限在脖颈上的佩戴和缠绕,而表示佩戴着弓箭,即“婴”成为广义上的佩戴、环绕。“婴”的这种用法和义项还可见于《淮南子·要略》中的“是与天和相婴薄”等。
“环绕、佩戴”这个义项在汉代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仍在使用,并被作为“婴”字的唯一义项收纳。陆机在《赴洛阳道中》“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此处,“婴”字就不能再做“环绕”“佩戴”来解释了,陆机想要表达的是尘世这张网束缚在他身上,“婴”字由其本义引申为“遭受、束缚”。李密在《陈情表》中写道“而刘夙婴疾病”,“婴”也做“遭受”讲。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喉下称婴”。“婴”在此处由其本意引申为指称喉下具体身体部位的名词。
“婴”现行最通用的义项是初生儿。这个义项最早单单用来指“初生的女孩”,见于《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后用来泛指“所有的初生儿”并沿用至今,《释名》:“人始生曰婴”;杜甫《山寺》:“自哂同婴孩”。
究竟“婴”是如何由“女子佩戴颈饰”而具有“初生儿”的义项,此处就不得不谈到《说文解字》女部中另外两个字——“嫛婗”。“嫛,婗也。从女、殹声。乌鸡切。”“婗,嫛婗也。从女、儿声。一曰:妇人恶儿。五鸡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嫛婗合二字为名,不容分裂。”笔者认为,在造字之初“嫛婗”二字是专门造字来指称初生儿,而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婴儿”和“嫛婗”两个词声韵相近,“婴儿”一词作为“嫛婗”的假借词开始使用。《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说文解字注》:“凡言婴儿,则嫛婗之转语。”朱骏声在《通训定声》也说道:“嫛婗,双声连语,即婴儿之音转。”从而,“婴”字由于是女部字,被用来和“儿”分别指称初生的女孩和初生的男孩,即“婴儿”。后来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婴”字由“初生的女孩”扩大到泛指“一切初生儿”,并成为“婴”字的主要意义。
本文试图梳理“婴”字在造字之初和使用中义项的产生和发展,即: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04.
[2]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岳麓书社,1997.
(作者简介:杨景然(1988-),女,汉族,陕西略阳人,西南大学文献所在读研究生,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方向。)